2022-09
6

宁愿自己干

By xrspook @ 10:00:48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观察是我的强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除了观察以外好像有些时候我真的什么都不能做。比如在我妈跟我外公面前,很多事情,尤其是在我小的时候,我只有看的份儿了。我完全不可以插手他们的事情。他们的事情我想插手,但是不让我插手,而另外一些人的其它事情是我没想过要插手的,比如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爸在那里抄字典,那个东西我是绝对不会碰的。那么小的字,而且对我来说都是天书,我完全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本来我就很不喜欢写字,而且还要写那么多字。别说叫我帮忙,我简直看多一眼都觉得好烦。但是对我爸来说,那是他的兴趣。也幸好我对那个完全无感,不仅仅是我无感,我妈也无感,所以我的无感是不是被我妈带出来的,很难说。当我爸抄字典的时候,我和我妈绝对不会插手,不收拾我爸的东西,只会让叫他自己把东西收拾好。我爸也从来没有投诉过我跟我妈把他的东西给弄丢了。我爸收拾东西的那个程序,即便丢了,估计他也说不清。他那杂乱无章的方式,甚至让我怀疑会不会今天抄完这个,明天又忘记今天已经抄过,然后重复工作。

不知道为什么,从前外婆做饭的时候,我很少在旁边观看,也很少去帮个忙。我只对做好的菜,或者即将做好的菜飘出来的那个香味感兴趣。如果我硬是要去帮忙的话,估计外婆还是可以分出一点事情给我做的,但我记忆之中,我就几乎没有主动过,除了快要吃饭了,把桌子打开,把桌子擦一下,然后摆放碗筷之类,仅此而已。吃完饭以后。我会快速把东西收起来,接下来洗碗那个程序要是我很讨厌的。外婆负责煮,我们负责吃,然后外婆继续洗,后来变成了外婆负责煮,我妈负责洗,最后变成了无论是煮还是洗,都是我妈的事。跟外婆一样,她从来不觉得应该把这个事情丢给我。因为跟外婆一样,她觉得别人在她的地盘上干活,她总会各种看不下去,觉得那不是她熟悉的方式,那样做不好,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烦心,她宁愿自己干。外婆就是这样的女王性格,我妈继承了。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我也继承了她们的这个。所以你让我把工作分出去,我觉得这挺难的,但是难归难,纠结一番以后还是得分出来。但在事情顺畅之前,我得忍耐好长一段时间的,折腾那些比我自己自己干还痛苦,但是这是必经之路,我不能为了我现在的快乐,而让别人痛苦,也让以后的我也很痛苦。

如果当年我有仔细研究过外婆做饭,估计我肯定是个做饭高手。至于洗碗这种事,只要观察那么几回以后,我肯定也能摸索出我妈的规律。但是我却从来在这两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至今为止我都是小白一个。我当然可以做饭喂饱自己,我当然也可以把碗洗干净,但至于好不好吃,洗碗之后会不会被我妈投诉到处都是水,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逃避洗碗的时候,家里就从来没有人强迫我必须得去洗碗。相比于做饭来说,我是那种宁愿你叫我做饭也不要叫我洗碗的人。

2022-09
4

朋友到底是什么

By xrspook @ 13:44:06 归类于: 烂日记

闺蜜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好朋友?一直以来我都没有认真的探寻过这些问题。直到有一天,我问了一个问题,问了一个是朋友就应该关心一下的问题,结果得到了一个很回绝的回复。我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为什么我会觉得跟女人沟通会那么的难呢?无论那个人是我的家人,是我的同事,是我的同学,又或者是某些我觉得是朋友的人。可以这么说,在女人面前,如果我把我想说想做的不加整理,全部都托出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女人这种生物老是喜欢把问题搞得那么复杂呢?你得考虑她们的面子,你也得考虑她们的自尊,同时你也要考虑不能太伤她们的心。女人就那么的需要照顾、那么的脆弱吗?有些东西不喜欢的就直接忽略,又或者没兴趣的就直接当做没看到也就行了。可以选择自动过滤掉,比如临时关闭自己的视觉听觉系统,停止停止接收某些信息,当你根本没有做错任何事的时候,不知道她们突然会因为什么东西投诉你你把他们伤害了。过于容易被伤害居然也是我的问题???所以,跟女人这种生物保持一定距离,能不说的时候不要说,不要表达我的感觉,这种麻烦就可以少很多,可以让我安心地做自己的事。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到底什么才是朋友呢?或许是我太天真了,同学是同学,同事是同事,家人是家人,我们因为某些事情不得不建立了某种关系,但这不代表就是朋友,所以这就导致了当你对他们坦荡的时候,他们反倒觉得你不应该这么直接。

相对于女性来说,我觉得自己男性的朋友几乎不会有这种问题。尤其是我的男网友。因为在男性这个问题上,我容易把同事同学家人和朋友混合在一起,对我来说,他们的定位很清楚,但在一定程度上,某些女性是一个混合的身份,但男性从来不这样。所以,对男性的同学同事,我说话、做事的风格都是很正常官方的,都保持可一定距离。我不会向他们坦白些什么,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但另外一些并不是因为工作、学习又或者生下来你就没法改变的关系,而因为某些兴趣爱好交上的男性朋友,我觉得一直以来他们都让我觉得很舒服。当你找他们的时候,你总能找到人,虽然可能有时晚一点。我们从来因都不会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沟通交流,在下一次交流的时候有什么障碍隔阂之类。就更加不用说会有什么你伤了我的心,我伤了你的心,你这样说话我接受不了的状态。通常我找他们又或者他们找我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些可能他们也感兴趣的东西,又或者是我有一些疑惑疑问需要他们帮忙解决。我们大家都知道,信息发出去,尤其是那些可能对方会有兴趣的东西的时候,对方不一定会给反应,不仅仅是不会及时给反应,甚至是可能一直都没反应,但这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如果那是一个求助,对方一定会回,问题只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互相的临时救火,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间,哪怕是跨了时区,哪怕相隔十万八千里。

我觉得好朋友应该是那种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用任何方式说任何话的人吧。如果好朋友真的就是这样的话,我这辈子至今从来没有遇到这样一个女性的好朋友。

2022-07
6

握在手中

By xrspook @ 9:40:27 归类于: 烂日记

刚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候,我觉得东西可以永恒,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到,20年前的我是多么的天真。当时还没有那么多云的概念,但幸好没有那种概念,而且网费不便宜,限时间或者限流量,于是导致了我看到什么内容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想尽一切方法保存到电脑上。虽然那个时候的电脑空间很小。于是也就有了当年的我们要不断动态清零,常储常新,资源到达一定程度就得刻光盘,尤其是资源占用很大的视频类。所以对当时的我来说,看到东西就保存下来,如果电脑满了,就必须升级换上带刻录功能的光驱。当CD刻录盘不能满足我的时候,我就拿着一大堆的CD刻录光盘去同学那里换成DVD的刻录盘。

当你迷上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觉得什么都很重要,你只想把你能收集到的全部拿下,至于过后你到底会不会看,会看多少遍,多长时间以后那些东西就会在那里丢灰,这一点都不重要。对我来说,很多时候那都是为了满足收藏欲。又或者说占有欲。图片下载回来以后可能根本不会看,即便看过也只是打开文件夹看小图标,得出一个总体的感觉,不会一张一张打开慢慢欣赏。当然,之所以有这种举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可能那些批量下载回来的图片通常是视频截图,那个时候的视频非常的小,图片即便完全展开的话,估计大小还比不上现在 win10系统里面的大图标。以前电脑里ACDSee是标配,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随便一个windows文件夹,以小图标或者中图标形式显示也就够了,到达一定程度以后更加是直接列表就OK。

多年以后,当你试图想回忆起那些资源的时候,根本没办法考虑当年下载的时候到底有没有一些漏掉的或者下载错误,首先是无从考证,其次即便觉得有问题,通常也都已经无法补救20年前的网站,现在要找回,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那个是一个静态的网站,或许某些时光机里还能找到部分内容。但如果当年某个网站做得很花俏,用上了flash之类的东西,要找回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除非当年就把整个网站的动画都保存下来,否则我们就只能从记忆里回味当年的那个感觉。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要想当年呢,现在的事情那么多,未来期许的也很多,人不能一直只活在过去。我忙到发疯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我连一秒钟都不能停下来,但是当你真的有时间,你在思考现在、思考未来的时候,不知不觉你就会从过去找一些灵感,但是在找灵感的时候又会一个不小心插到了别的地方,于是找回过去的文字、图片以及其它多媒体资料也就变得自然而然。相对而言,文字是最容易保存下来的,因为占用的空间很小,当然这是相对于图片和视频而言的。但是当年的我们有没有想过必须要把这些文字保留下来呢?比如说一开始的我觉得网站这个东西是不会挂掉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但实际上时间是把杀猪刀,无论当年多么风光,最终都可能难逃一劫。当年最大型的社交网站MSN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当年非常牛逼的雅虎网站现在也都灰飞烟灭,就更不用说国产的各个博客平台。所以自己的东西自己记录下来,自己备份好,还得在多个地方备份,这才是王道。

我的东西留下来,到底对别人来说有什么用呢?但起码在我的有生之年,我有心理上的需要。

2022-06
29

分分分,永远的命根

By xrspook @ 11:03:29 归类于: 烂日记

经历过更长的人生后,人会清楚地明白到高考只是个序幕而已。当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地厚的小屁孩,经历过大学用几天时间考几门到十几门课程的时候,他们才会意识到什么是难。这些课程平时老师不大理会,完全靠自觉,那些所谓重点也只有在考试之前1-2个星期才逐步放出。几乎可以这么说,每一门考试都意味着你要在1-2天的时间里把一整本书、把全部课件、以及所有相关练习题之类完全熟悉。到那时,他们才会意识到,用一整年的时间学好区区那几门课程,那薄薄的几个课本是多么的轻而易举。大学的考试不容得你有任何的喘息。这一门刚考完,下一门马上又来,有可能前一门是晚上7点开考到9点,第2天早上8点又开始新的一轮。时间完全不够用,通宵达旦,即便是宿舍要拉电,之后还得拿着个小电筒或者各种神器继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个时候他们或许会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学生,而是一个快速记忆神器。大学要掌握的一门必备技能就是在短时间之内记住这一门课的所有东西,然后在考完试以后马上初始化开始录入下一门需要考试的知识点。这有点像《哆啦A梦》里的记忆面包。我们当然不会有那种开挂的食物,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开挂,毕业的时候成绩单一定很刺眼。

当你开始找工作,当你开始四处投简历,当你要上交各种资料被别人挑选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大学时的轻狂会让你吃尽苦头。虽然高中时努力的你考上了一个好的大学,但是大学期间的放荡、考试之前的技巧缺失,虽然你也正常毕业了,也拿到了学位证书,但是,当招聘者拿起你的简历,拿起你的成绩单的时候,你从前的闪光点变得一文不值,别人只会盯着那些刺眼的成绩。当然要判断一个人能力如何,不应该只看他成绩单,更加不能只看他那几门很糟糕的科目的成绩,但是招聘者就是这么无聊。除非你是那种大老板钦点的人物,你的某些优点可以掩盖你所有缺点。比如你拿到过什么国家级的奖项,又或者在大学期间有什么非常大的项目。这些闪光点让你被某些单位录取完全不需要通过笔试面试考察,而直接是大老板跟你谈好了,然后去人力资源那里签个合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就像那些在开始查分那天凌晨被清华打电话的学生或学生家长一样,我们这些普通人奢求不来。我不知道那些被大老板相中必须挖的人才到底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怎样,学霸是些很神奇的人,你永远都搞不懂为什么他们每门功课都那么厉害,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学霸会严重偏科。

我们这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高考的时候跟别人拼命,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要跟人拼命,凭什么击败你的对手呢?他们能从那几分钟的面试里看出我们的能力吗?他们能通过那顶多两小时的笔试检验出我们的真正水平吗?如果这都不可以的话,估计一小段时间的实习会是我们很好的展现机会。但如果这样都不能说服他们,他们仍要纠结我们那个高校的水平、我们那个专业的水平以及我们那张成绩单上的内容,我们的人生算什么呢?算是一直都只被考试定义的人吗?

越是在这个单位待的久,恶心的东西越是扑面而来。

2022-06
20

我们的世界不一样

By xrspook @ 10:01:40 归类于: 烂日记

一个人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有时我觉得这或者早有定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估计这东西就已经固定了下来,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

还记得小的时候,每当我跟我爸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让他给我讲中国古代的故事,虽然我已经对那个没什么特殊的印象,甚至在我的脑海中没有留下一个确切的故事,但是我对录音带里面播放的故事,那些语调、那些感情、那些抑扬顿挫却记忆犹新。我还记得录音带里的中国古代故事,我也记得没到饭点电台里播放的那些古仔。一些古仔通常是武侠小说改编,之所以说改编,是因为讲古仔完全是靠电台的讲古佬把武侠小说改编成可以通过口述表达的东西,不同的角色他们会用不同的语调声线。古仔的听众很广,男女老少,无论你是很有学识的人,还是完全只是个文盲,都能听懂,都会着迷。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太多的东西。但是即便那样,朦胧的我已经觉得我爸讲的故事跟那些专业讲故事人讲的故事彻底不是一个层次的。我不知道我爸肚子里的故事到底有多少,虽然我那些讲故事的录音带也没几盒,但是我却会一再重复听里面的故事,好像永不厌倦一样。小孩就有这这种神奇的能力,或许他很快就觉得一个东西他们不喜欢了,丢一边了不玩了,但是这只是此刻的事。可能过了半天、过了一天,过了几天以后,他又会再次把那个东西当做完全没见过,从零开始再次兴趣勃勃起来,虽然那种兴趣可能持续时间只有15分钟。我不知道有没有大人要刻意把这个时间延长,但实际上我觉得故意延长可能没有必要。要知道大人的时钟跟小孩的时钟彻底不是一个计量单位的。当我们觉得时间飞快的时候,孩子觉得时间过得慢得要死。

我懂事以后,我妈老是跟我说,我刚去幼儿园的时候,回到家后我总是给她抱怨幼儿园一天到晚都要我坐在那里,坐到我屁股都痛了。所以当我回家以后,我就是个彻底坐不住的存在,有可能在沙发上狂跳,有可能全屋奔走,也可能从这个家具跳到那个家具。除了吃饭,就不会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大人的认知世界里,他们觉得小孩不能在15分钟里掌握些什么,但实际上他们还真的可以。每次15分钟,每天进行好几个15分钟,然后每个星期再把这些15分钟重复一遍,只要能hold得住那个记忆,能让那个暂时记忆变成永久记忆,就能对小孩产生作用。让小孩掌握某种东西,不如让小孩掌握某种掌握某种东西的能力。

某个东西如果你只从一个角度考虑,那就只是一个东西。比如一朵花,如果你要小孩画出来,或许他会画得很难看,大人可能画的好看一些,大人默认觉得小孩应该把画画成他们画的那样。但实际上或许小孩感知的东西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你看到的可能是花朵鲜艳的颜色以及漂亮的形状,他看到的可能是里面他也说不准为什么那么漂亮的脉络结构,以及不仅仅是看上去漂亮,闻上去也很让他们喜欢。所以同样是接触某种东西,你从传统的一般的美术角度去评价,而小孩可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些非一般美学的东西上了,比如说生物学,也比如说化学。有多少个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花瓣上的绒毛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花朵会有香气?为什么有些花很香但有些却没有?所以要表现一朵花,还真不是一个圆形,再加几个被咬了一口的圆形,涂上各种颜色组成某个形状那么简单。我们有试过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观察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吗?孩子当然不可能精准的表达出来,但是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的确已经感受到了。

一样米养百样人,我们不需要把一样东西弄得千变万化,我们只需要换个角度就能发现这个世界的大不同。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