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
5

唯一

By xrspook @ 8:25:56 归类于: 烂日记

这么多年以来,很多人都演同一个角色,但在我心目中,每个角色都只属于一个演员。比如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常被翻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但在我心目中,郭靖永远都只是张智霖。韦小宝永远都只是陈小春,段正淳则永远都只是谢贤。其他角色在不同的版本里面由不同的人饰演,是谁我都无所谓,但是少数那么几个我觉得他们就是他们,无可替代。

就韦小宝这个角色而言。一开始演的是梁朝伟,然后是陈小春,接着是张伟健,电影版本里周星驰也演过,但在我心目中,韦小宝就只能是陈小春。跟其他几个韦小宝比起来,陈小春帅吗?就韦小宝在小说里的年龄定位而言,陈小春演鹿鼎记的时候估计书里的韦小宝得称呼他为爸爸了。但陈小春骨子里的那种痞子气息我感觉其他演员不具备,甚至可以这么说,陈小春没有在演,他就是一个韦小宝,他不需要演,很多东西都是自然而然的。在我的印象之中,陈小春就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韦小宝,另外一个是古惑仔系列电影里面的山鸡,其他都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有时我真搞不清是陈小春成了他角色的样子还是怎么着?之所以我觉得陈小春演韦小宝有那个味道是因为这个演员之前所经历的很多事情让他的某些经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那种积累我们不能说是演艺事业的专业素养磨练,更多来源于早年不富裕的生活经历。你怎么可能上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去演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乞丐之类呢?对那些富二代官二代来说,他们可能连见都没见过,就更加不用说无法用那些人的方式去想象、去过日子。当然,演员是必须得靠某些技术吃饭的,因为人生命有限,你不可能曾经经历过所有,于是这就意味着干演员这一行,你必须得多观察、多了解。通过看、通过聊去揣摩你要演的那个角色。如果你根本没办法代入角色、设身处地的以你角色的角度去回忆你的之前,你正在做的,以及你将要做的事情,你怎么可能把这个角色演好?这就意味着一个优秀的演员一定程度上我觉得也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导演和编剧只是给了他一个框架,为那个框架添砖加瓦要靠演员自己,所以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怎么可能胜任这份工作?如果我是一个演员,我觉得不仅要把导演的意图给表达出来,完全按照导演的方向或者导演说的要点去表达,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这种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太过、喧宾夺主了。毕竟很多时候都是有分轻与重的,一个路人甲的角色,你搞得很丰富,那么那些本该是主角的本该是亮点的地方情何以堪呢。但我觉得我不适合当演员,首先因为我有严重的社恐,我更喜欢对事、不喜欢对人。我会观察,我会聆听,我也可以表达,但是我缺乏艺术家的那种创造性。无论是音乐家、画家还是小说家,创造性的艺术灵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我的所有灵感都基于理性。我无法迸发出那些天马行空的东西,但这不影响我理解或者喜欢艺术家们。

人活到一定程度,会发现世界大同,大概那就是哲学吧。

2023-01
31

钉子户

By xrspook @ 12:58:5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刚刚入职这个单位的时候。他们许诺会有班车往返东莞和广州,当时因为单位还没有正式成立,所以班车只会在周三和周五。最起码那个时候单位是有班车的,虽然用的那个是大白,一个白色的面包车,破破烂烂的样子,但起码有车。那个时候单位门口的路破破烂烂基本也算不上是路,只不过是一条被人被车来来回回压得比较多的一些地方。因为面包车需要B牌才能开,而我们没有专职司机,所以也就只能是几个同事轮流开,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一直当我们的专职司机。他们之所以有B牌,是因为他们都是老员工,很久以前考的车牌别说,B牌,有些甚至有A牌。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老员工开始陆续买私家车,于是坐班车的人也少了,但还是会有一些小年轻坐,因为门口那条路还是没有车,要出去的除非自己开车,否则就只能坐单位的车。那都是八项规定以前的事了,单位以前的人不多,为了留住那几个大学生单位,甚至会在周末的时候把一台车给他们。虽然单位在东莞,但依然会在广州给他们留一套房子,他们去广州玩的时候就有个睡觉的地方。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单位的人买车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从前他们不买车完全不是因为没有驾照,至于为什么不买,大概是因为有些还没成家,除了单位就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买车也没有什么意义。再往后有些结婚了成家了甚至生孩子了,另外那些还没大学毕业的已经考了车牌。对他们来说车是必不可少的,家里也有车,虽然那台车不是他们喜欢的。他们觉得大学毕业就应该有车有楼之类。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公交没那么发达,不同地点之间又相隔很远,没有车真的不方便。大家都自己买车,外加八项规定,再也不允许公车私用,所以班车慢慢就没了。美其名曰是没人坐,实际上是没人开。因为没有班车,被迫了更多人自己买车。

我是那个绝对的钉子户,我还没有考驾照,更加没有买车。过去10多年来,我都是坐单位的车或者蹭同事的车。想想都觉得这实在太不可思议,如此几年还行,但是这种事情居然持续了十几年。生活在广州市区,我感觉开车是一种累赘,只会让人更辛苦,但是出了广州,哪怕是就生活在广州隔壁的那个城市,没有车也很麻烦,疫情更加让这个麻烦无限的放大。如果有自己的车,到什么地方几乎是不受限制的,而且相对于公用来说,也没有那么大的感染风险,但就因为没有私家车,所以疫情这三年每到要去做核酸,每到附近的地方没得做,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做的时候都会让我非常烦恼。

我有没有想过考驾照,我有没有想过买车呢?驾照这种东西我感觉是一定得考的,但考了之后是不是必须买车,我买了车做什么用,其实至今我依然在纠结着。很多年以前我的某个表姐跟我说,买了车你的生活半径就会大了很多,你可以去很多地方玩,但实际上我根本不想玩,我根本不想去那些地方,也不想玩那些东西。他们觉得很引人的玩意我觉得那是个负担。

如果我执意不买车的话,那么让我生活稍微便捷一点的唯一奢望就只能寄托在我生活工作那些城市公共交通再变得再发达一些。

2022-12
21

不得不重复买

By xrspook @ 8:57:54 归类于: 烂日记

上周四的下午我就已经抢到了快克。抢到的时候跟我说会在12月18日送达,结果12月18日仍然没有发货,直到12月20日,我才终于看到物流动了。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跟我说众生丸跟感冒清热颗粒没那么快到,但是快客跟加味藿香正气丸理论上会在12月18日送达,实际上加味藿香正气丸是12月18日才发货的。于是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要不断买药、不断囤药、不断的蹲点。如果物流正常,如果发货不是拖了那么多天,我们根本不需要同时在多个地方下单同一样东西。因为如果不做这个保底,可能到最终我们什么都买不到,就像实际上一开始我是在天猫的大参林旗舰店上下单买药的,结果那个订单到现在仍然没有动静。大参林的订单我是在12月12日下单的。后来我抢的那一波京东是在12月14跟15日下单的,因为我知道我根本等不到大参林天猫旗舰店发货,事实证明的确也是这么回事。虽然实际上京东的订单现在还没送到。京东的订单,如果是自营商品的,也就只有药品会这么的拖沓,比如12月19日傍晚我下单了一包自营的食盐,12月20日早上就送达了,超级快速。其它在京东上购买的商品也都很快发货了,虽然用的是很烂的韵达,但起码你看到物流在动,物流在动,你就会感觉还有希望,虽然实际上买的那些都是跟新冠疫情跟感冒之类相关的东西,比如体温计,也比如洗鼻器。

同样是自营的药品,阿里大药房我感觉就发得快一点。比如我12月16日下单的氨咖黄敏胶囊12月20号就送达了。相比于快克来说,这个氨咖黄敏胶囊实在太便宜了,2块钱就能买10粒,虽然还不够那个东北制药的2块钱能买20片的对乙酰氨酚那么厉害,但是2块钱10粒胶囊这已经非常便宜了,虽然那个药厂我之前完全没听过。从logo看来,好像是一个假冒白云山的产品。现在这个时候,只要那盒药是真的,只要那些成分的确是那些东西,差不多大概也就这样了。阿里大药房买药不到88块钱,需要给6块钱的运费,所以虽然10片药才2块钱,但是加上运费之后就变成了8块钱,但即便这样,每片药的价格还不到1块钱,相对于那些高价药来说,这已经非常便宜了。在完全没得选的时候,我们只能抢着下单,不管那个价格是多少,只要在有需要的时候能用上就好。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会挑三拣四,对我来说,我肯定又会性价比一番,在质量差不多的前提下找最便宜的。

躺平的这段时间以来,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没有人可以逃过一劫。区别只是有些人可能没那么辛苦,有些人会死去活来。绝大多数人都会死去活来,尤其是年纪大的人。我感觉70岁以上的人即便疫苗都打过了,甚至连加强针也都打了,依然会经历比较痛苦的阶段。某些人是天选打工人或者天选照料人,全家人或者整个公司的人基本上都沦陷的时候,他仍然好好的。或许如果测一下核酸会发现其实他也是羊,但是他就是一个无症状。无症状的人的确存在,但是千万不要奢望自己有那种天选资质。有些人一开始是无症状,但是过上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有症状了。这些属于虚假的天选之人。这些假无症状一开始会让你很羡慕他们,后来当他们被关了很久,终于被关出症状了以后你又会觉得宁愿高烧两天,然后早点转阴。因为那些假无症状从数据上说,可能他真的没什么状况,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们是那种因为某些原因想发高烧都烧不起来的人,但他们一直低烧,直到某一天终于烧起来了,又或者终于出现强烈的喉咙痛咳嗽流鼻涕了,才宣告他们漫长的挣扎终于结束。

我不知道自己会出现什么状况,我希望自己是那种烧个一两天,然后就快速收场的人,但是要做到那样的话,得靠运气。起码在真的遇到那些事之前,我希望我的药,我的快克已经在我的手上。

2022-12
17

抢抢抢

By xrspook @ 12:03:41 归类于: 烂日记

在这个魔幻的时代,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下一个抢的是什么。还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当我首次听说智能手机、首次听说小米的时候就知道了,他们的手机只在互联网上发售,所有新机都得抢。那个时候每到发售日,我们就蹲点在那里抢,用电脑抢,用手机抢,各种策略抢,很多人同时抢。我除了抢自己的手机,还抢我爸妈的手机,也帮忙抢网友的手机、同学同事的手机。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抢过什么东西。对别人来说,每年春运都有一个抢车票的烦恼,但我没有这个烦恼。因为我家就在旁边的城市,蹭同事的车就可以回去了,如果没得蹭的话,自己倒几轮公交车也能回去。在那之前,生活中的所有东西好像都不需要抢。只要你有钱,你就能买你想买的东西,当然房子跟车除外,那可不是随便像买颗菜那么简单,之所以这样,纯粹是因为我太穷了,如果我是一个亿万富豪的话,买台车、买栋楼也是随便就能实现,不需要抢。

新冠疫情所有东西都被颠覆了。一开始的时候是抢口罩,然后是抢酒精、抢84消毒液、抢含氯消毒液、抢防务服、抢护目屏、抢手套。这是一开始新冠让我们觉得必须抢的东西,毕竟这些是专业用品,有些人可能有一点,但更多的人完全没有。接下来,当封控越来越严格、时间越来越长,已经不仅仅是把确诊的拉走,官方上去消杀这么简单。有可能很多人被困在一个地方,很长一段时间。要活下去,除了不发病以外,还得有吃有喝,所以抢菜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蔬菜要抢、肉类要抢、主食也要抢,这些非抢不可,但是如果还想改善一下生活,还得抢水果、抢零食。明明这些东西如果在一个正常流通的市场,完全不必要恐慌,完全不必要抢购,但是一旦被封起来,东西在店里,那是别人的东西,在自己家里才能安稳地睡觉。一天到晚都定个闹钟,一天到晚都拼手速。抢的时候你还不能有任何的犹豫。虽然永远都有加入购物车和立即购买的选项,但是到那个时候你根本顾不上价格,你必须毫不犹豫地点立即购买,然后提交订单,最后刷脸按指纹输密码给钱。

当防控松绑,羊羊满大街以后。我们的确可以去买菜了,的确可以去超市了,也的确可以逛街了,但街上反而人更少,车更少,大家宁愿把自己关起来。市场的东西琳琅满目,但你敢去吗?在这个时候,新冠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再也不公布了,只公布确诊的,但是街头没有愿检尽检的核酸采样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已经不再做核酸而改做抗原。做核酸只能在医院做,而且只能针对某些人做,比如说要去某个医院做某些治疗或住院的。别的医院不会给你开,别的医院即便给你做了,你去的那个医院也未必会承认。在这种不在很多人做核酸的前提下,确诊数字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时候,发热门诊很多人,异常多人,每天的数字都在突破我们的想象力,这些数字里面又有很大一部分抗原是阳性的。于是官方开始宣布无症状的轻症不要去医院,要在自己家里熬,但我们凭什么熬过去呢?于是开始抢药。一开始是连花清瘟、布洛芬。接下来这些东西都已经不够抢了,所以官方又推出了108款药物名称。但中国人的购买力绝对超乎你想象,双11买了不发货,双12同理,所以这些临近圣诞节的日子大家绞尽脑汁在抢药、抢抗原、抢N95口罩。退热的必须有,所以布洛芬这个名字早就被大家铭记于心,但布洛芬名字太短,关键词很容易搜索,所以很快就没了,于是出现了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胺酚名字很长,开始那几天我永远说不全,到后来完全习惯了,除了名字很长以外,这个东西还有很多变体。比如一旦复方,组合就无穷无尽。有一些是西药里面加西药,有一些是中药里面加西药,反正就是,反正就是总会有对乙酰胺酚。除了镇痛退热,因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所以还得备那些降火解热的消炎药。连花清瘟绝对是大热门。但万一症状出来不是风热感冒而是风寒感冒怎么办?于是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颗粒这些就开始被大家所熟知。一开始的时候你能还能买到几块钱10粒12粒的氨咖黄敏胶囊。最为人熟知的那个款式就是白云山禾穗牌,昵称速效伤风胶囊。4.8元12粒的速效伤风胶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接下来你会看到搜索界面出来的那些结果是15块钱的,那是抢完三天以后的结果,如果一周之后升到30块,我也一点都不惊讶。好不容易终于在大参林给我妈买了一盒感冒药的那天。大参林的天猫旗舰店还有小柴胡冲剂,还有清开灵胶囊,还有氨咖黄敏胶囊,还有加味藿香正气丸,还有999感冒灵,还有通宣理肺丸。后来,这些东西都没有了,都下架了。较早前我庆幸自己在没货之前已经下单,但问题是那个订单永远都等不到发货,于是现在变成了不是你抢到了那个下单的机会就万事大吉,你抢到了之后他们会不会发货、能不能在你中招之前把药送到你手上才是重点。连花清瘟之后,999感冒灵变成了最热门的抢手货,接下来小柴胡冲剂也没有了。连众生丸这个根本没有被专家放在列表上的玩意也渐渐消失。每一天虽然都不抱任何希望能抢到什么药,虽然仍然只是那几个关键词,希望有一天能碰上那个东西没有写“售罄”两个字。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药厂搭配某个熟悉的药名,而那个东西之前没出现过。

我不是读医的,我也不是专家,我想都没想过要在那里费什么神,但现在我不得不成为脱口而出说背出药名的人。

2022-11
26

混沌的11月

By xrspook @ 14:08:32 归类于: 烂日记

几乎没感觉到秋普的到来,秋普就已经结束了。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经典的那句,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平时的秋普人马早上早早就会到来,但这一次因为疫情原因来我们检查的那组人折腾了一番,本来从常平就应该到的麻涌,但实际上他们到了常平以后,又折返回了汕头,然后再到麻涌。之所以有这么奇葩的决定,是因为可能理论上计划是有汕头的,但因为疫情的原因,汕头一开始说不让去,然后又说可以去了,于是就出现了这么奇葩的路线。去年我也试过从汕头回麻涌。早上大概10点多离开,中午在惠州吃了个饭,回到麻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所以我完全理解这有多么的悲壮。

跟往常一样,秋普被挑出来的毛病跟我不沾边。于是就有了开场白,我没有什么感觉,他们来了,然后又走了。

10月底的我觉得可能10月底或者11月初我就得回广州看病,然后做手术。但人算不如天算,从10月16日回到东莞麻涌以后,我就再也没回过广州。10月16日之后的那一周,我没有回广州,也不知道是运气还是天意,因为那个周六我选择去麻涌医院照了一下B超。也正是从那个周末起,广州的新冠疫情拉开了绵绵不绝的序幕。现在的海珠区总算是有点起色,但是这个起色也仅仅是前段时间最严重的那个区域,最让人头痛的那片区域算是有所控制,但其它区域的火又烧了起来。一开始我们在疫情发布会上听到的那个词是“渗漏”,后来从各种渠道我们就听到了那个词变成了“外溢”或者“冲卡”。进而我们就看到了要用法律手段对付那些不守规矩的人。

在这一个多月没回家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双11。经历了一个我不知道要买些什么的双11。最后时刻,准确来说是开卖了以后我才决定自己要买那些东西。之所以要买那些东西,是因为辛辛苦苦十来天赚到的红包不能浪费,还有就是看到满减消费券想薅一下羊毛,但到底是我薅了商家的羊毛,还是商家把我砍了一刀,还真说不准。

10月底的时候我跟同事说,我不确定什么时候去看医生,如果我要做手术的话会不会碰上秋普,所以我把可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现在秋普已经过去,11月底更是已经远离我们,马上就到11月底了。广州的疫情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以这么说,这个火越烧越诡异了。又甚至可以这么说,这个鬼火不仅仅在广州出现,在中国其它地方也突然狂暴了起来,比如重庆,也比如北京。11月底能回家这种事我彻底不敢想了,之前最害怕家里被封,但现在我家所处的小区已经第而次被封,虽然相比于第一次来说,这一次算是自由了那么一点点。第一次被封的时候,我感觉挺害怕,也挺彷徨。起码我是这么觉得的,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家里还有多少肉菜。虽然我知道我妈在被封前刚刚才买了鸡蛋。如果家里只有我爸一个,肯定什么都没有,但是我妈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人,所以无论怎么样家里肯定各种东西都会有,而且我妈还习惯了换着花式吃。所以虽然海珠区在别人眼中已经疯狂了一个多月,但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我妈过得挺滋润。每天趁着去做核酸的机会顺便出门转一圈。买点肉类蔬菜、买点小吃,买点包子。反正即便是早餐,也要换着花样,可能是馒头,可能是肉包,可能是面包,在完全没得选的时候是面条。尤其是一开始的时候,当赤岗路的那些酒楼无法堂食,只能外卖的时候,我妈用超低的价格买到相当划算的点心,简直是让人羡慕嫉妒。第一天说静默的时候,卖饺子的店铺大排牌长龙,但是到了第二天,饺子在店铺里堆积如山,但买饺子的客人就只有几个,那个时候我妈赶紧见缝插针买饺子。

家里的网费我已经续上,电费水费电视费等等都是从存折上自动扣款的。只要吃的东西不断,最难忍的不过是天天都窝在家里不能出门而已。但这些东西久了,人总能习惯的过来,就像即便我不想自己骑车去做核酸,但周末我不得不这么干。

现在我觉得2022年结束之前能回家就已经算是个奇迹。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