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
8

RUN NOTE

By xrspook @ 21:19:54 归类于: RUN NOTE

星期一 2018-10-08 19:56
平均心率147,最高心率171,平均配速631。一路脑子都在想着各种事情,跑步变成了条件反射不断向前。最让人感觉郁闷的是5K过后,尤其是7K过后,当我跑得越来越快,1K提示的间隔却越来越长。数值上同样的1K,实际上我要比之前多跑二三十米,这实在让人太沮丧了。按照前面的规律,理论上我跑完39圈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我得跑够40圈才能达到FR235的10K。这就是折返的坏处,越快,GPS越偷鸡。#xrspook未行够#

2018-10
8

家族故事

By xrspook @ 19:04:0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突然有了这么个念头,要把家族的故事写出来,然后编辑成册。但怎么把零碎的东西都展示出来呢?

首先必须做到的当然是文字记录,但三言两语的文字记录显然并不友好,那反倒不如真人口述。但跟口述相比不如做录像,问题是要做录音尚且不容易,何况是录像。所以,貌似最佳的表达方式是制作漫画或者说做插画,以插画为主搭配三言两语。之所以必须得这样,因为那些东西通常是场景的描述。在我印象之中是几个镜头。是不是真的那样,我想象的东西是不是就是生活的场景,我不能保证,因为我也没见过。以前我曾想过要做这种事,但我完全没想好要怎么去做,以及要在什么时候去做。现在,这已经刻不容缓了,因为不知道外婆什么时候就会离开。那一代人活生生的历史就永远没了。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这需要做大量的插画,哪怕只是简笔画,也有很多场景,东西即便我都尽量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也是听说的,按照我的理解去记录,做插画的那个人是听上听,具体情况如何,得找当事人去验证。这是一个不断画不断改的过程。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家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把这样的家族故事表达出来,有些人觉得没必要,有些人想都没想过,有些人考虑过了,但只是想想,因为做起来太困难。毕竟只是个普通人,对其他人来说,这些东西没什么那么价值,但实际上我觉得,正是无数个普通的生命组成了我们的社会,组成了我们的国家。官方的纪录片,通常只会讲述有国家的大事,但小市民生活的探究需要一个长期的跟踪过程。以前这东西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如果我的家人以前有日记的习惯,大概就没有这种烦恼,但显然他们没有。对我来说,2004年以后我的故事都可以查阅回来。有文字记录也有图片的记录,但是老一辈人的那些生活,就只能靠他们的回忆。几乎没有照片。即便你去某些文献中心查资料,大概你也找不到那些信息,因为那些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觉得家族故事最佳的表达方式是插画。很显然,这个技术我一窍不通,我只能判断这个东西合不合适,但没办法把那个东西亲自画出来。这个家族历史,我不止要做成电子版,还要把它印刷出来。那是几代人共同走过一个时代的印记。有些我觉得很好玩的东西,大概其他人也会有这个感觉。多年以前我看了一部叫做《佐贺的超级阿嬷》的日本电影,后来我把本相关的书也看了。里面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光是那些小瞬间已经足够大大地把你感动到。相比于那个故事,我的家族故事更具有时代的烙印。因为那跨越了中国解放前后,文革前后,改革开放前后等等。

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念头,如果要做的话就必须赶紧了,因为时日无多,外婆估计过不完这个冬天……

2018-10
7

RUN NOTE

By xrspook @ 16:17:20 归类于: RUN NOTE

星期日 2018-10-07 08:05
平均心率151,最高心率169,平均配速617。这个国庆假期我就只跑了2次,对上一次已经是5天前,我就知道会跑得不容易,果然…… 经过大半年的把握,我停跑的间隔天数最多不能超2天,超过那个数就等于是自废武功,要重新回到那种状态又得用2-3跑去适应。过去半年的懒惰已经让我自己都讨厌自己了…… #xrspook未行够#

2018-10
7

耐性

By xrspook @ 15:58:06 归类于: 烂日记

人活到一定程度,我觉得人最难能可贵的两种品质是耐性以及学习能力。有了这两个法宝,人生肯定会所向披靡。当然这种战无不胜,不是一开始就拥有的,因为具备这两个能力后,你还得找到一个可以让你发挥这两个特长的空间。显然那个东西,如果是你的爱好所在,当然你就赢定了,但是,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找到那个目标。有目标有工具,成功当然指日可待。目标很难整,工具也不是靠天分就可以实现。

我不知道其他小朋友怎样,但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我的耐性很糟糕,所以我经常玩的时候这个没整几分钟然后我就换那一个了。我一路玩,外公一路在帮我收拾残局,把我不玩的东西收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小房间里,挪出足够多的空间让我继续玩下去。显然我不是天生就有很好的耐性,但是,拼图跟折纸把我引入门了。那两个东西,能让我稍微长时间保持专注。但随着技术越来越高,对图纸的和图形的领悟力越来越强,我需要耗在那两个东西上面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要继续用那两个东西来耗我显然不容易了。幸好对我来说,那些东西都只是学前的游戏,开始上学以后,有无数多的东西,在等待我培养耐性。

现在回想起来,倒不是学校的教育模式更好的让我的耐心得到进一步提升,因为通常来说,40到45分钟的课到达一定程度,我的心就飞走了。有很多学生做作业半天没完成,通常是因为他们做着做着就开小差了。有些人做作业的时候是这样,有些人吃饭的时候也是这样。还记得小的时候,到了一定程度,我就会觉得自己心里发闷,然后就坐不住了。坐不住的时候有这个感觉,即将要发脾气的时候也有这个感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事情越来越少。尤其是挤在公交车里,塞在路上,即便你再没有耐性,你还是得默默等下去。所以,大概是因为学校和家离得远,我不得不塞在拥挤的广州街头,让我的耐性锻炼起来吧。

没有耐性,你没办法把一个游戏玩透,你也没办法认真读一本书。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让我读完一个安徒生童话故事也很不容易,虽然一个故事就几页纸,但我都觉得非常漫长。读完一两页以后我就开始倒数。但自从我开始看长篇武侠小说,书本的长度就再也不是问题。一开始的时候一个小时只能读十几二十页,到了后来,我也不知道自己一个小时能看多少页,反正也不多。因为我的兴趣不能用页数去衡量,我随着故事的发展开始天马行空了,根本停不下来。

当人的耐性变得越来越好以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好像被按了加速按钮,什么都过得很快。但我觉得,让我的耐性得到最大限度提升的是长跑。我几乎跟长跑同一时间养成的爱好是刻橡皮章。我可以几分钟就搞定一个,但有的大工程的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橡皮章需要我有长时间的专注力。所以有时候刻完了,起来的时候,我会感到眩晕。后来我又玩起了科技型的积木,也开始了各种电影相关的翻译。这些东西相比于橡皮章来说,有些时候需要更长时间的专注力,刻橡皮章只是按照纹路条件反射,但是翻译和搭建自己的积木的时候,你还需要动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看不到终点。虽然,你知道终点存在,你也知道终点大概的模样,但是那个东西还在非常遥远的地方。是什么东西让你可以静下心来,走好每一步,敲好每一个文字,在零件盘里挑选出恰当的部件安装到你的东西上呢?这些操作都再简单不过了,但也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操作拼凑起我们很不简单的人生。

人生的闪光需要非一般的灵感,而让灵感最终变成现实的,是耐性和学习能力。

2018-10
6

我们的纪录片在哪里

By xrspook @ 17:15:44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很喜欢看上海纪实频道的纪录片,因为他们有很多原创的东西。那些东西会讲述着上海城里普通人的故事,又或者那不是普通人,那是些在某个行业很不普通的名人,又或者,他们会直接阐述某种食品,某条街道,或者某个建筑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虽然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脉络,但是记录平时的生活,有些时候真不需要分那么清。毕竟,那不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比如说今天我就看了一个关于城市交通的纪录片,里面并没有什么很华丽的镜头、非常炫酷的动画,又或者那些非常吸引我眼球的东西,但是,那些影像记录了80年代90年代直到现在,他们有东西串在一起。于是,人家可以一年一年地说公共交通的变化。

但我们自己呢?其实广州的交通比上海更新得更快。在我的印象之中,我没有见过广州的人力载客三轮车,但在广州的交通之中,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四个轮子的车,那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变迁。而至于公交车方面,据说一开始广州的公交车就像个火柴盒一样,整部车都是木头做的,这个我从来都没见过,没见过影像资料,连相片都没见过。在我的印象之中,最早的公交车有长车和短车,和长车就是今天上海纪录片里面说的那种巨龙。从前的广州也有很多那种车,而且估计我们那种车的运行时间比他们长。我最喜欢坐在巨龙的链接位置。当地铁起来以后,好长时间,我也喜欢站在两节车厢的连接位置。即便是短车,也有分前发动机跟后发动机,就更加不用说电车还有区分有辫子和没辫子的。其实以前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上海说的那种巨龙公交车要渐渐退出市场。今天在纪录片里面,他们说因为那种车太长,所以转弯的时候很不方便,于是后来就不再有了。但实际上,现在广州的BRT有比那种巨龙还要长的车。之所以在BRT里行得通,而在从前行不通,大概是因为BRT通常都有专属的行车通道,而且以前的巨龙之所以不能适应环境存活是因为以前的老街道通常比较狭窄。在一个双向两车道的十字路口,巨龙要转弯的确很困难,但现在的BRT,随便都有双向四车道甚至以上的空间。

上海的黄浦江有轮渡,广州的珠江也有,而且可能我们的轮渡航线比他们还多。他们是世博以后黄浦江上才出现游船,但我们的珠江夜游从我有记忆以来就有。不过现在的比从前的更漂亮而已。光是说广州的珠江夜游,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纪录片出来,但是我们能凑出够足够多的素材吗?这些东西显然不是在你准备做纪录片的时候才匆匆搜索的,而是要在平时就积累起来。为什么上海电视台能有专门一个播纪录片的频道,而且那个频道里能有一定数量的自产作品,而我们却没有呢?!不过话说回来,能做得这么好的电视台也大概只有上海,因为即便是北京,他们的故事或许更多,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出像上海那样的纪录片。纪录片的本质是反映生活,反映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只是为了获奖,为了传播某些很深刻的大道理而存在。

我们不缺好故事,我们只缺一颗兢兢业业地把它们收集起来的心。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