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
22

吃瓜直播手术

By xrspook @ 8:18:22 归类于: 烂日记

一直以来我都是医学纪录片的狂热爱好者。以前的医学纪录片大多只是一些比较宽泛的镜头,但近几年随着高清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在诊室、手术室可以布置很多摄像头,以各种角度呈现出真实的状态。为什么会喜欢医学纪录片呢?我也搞不懂,但对于相对于其它科学纪录片来说,我的确对医学方面的更有兴趣。外科领域在纪录片里,虽然肯定也会有所谈及,但不会非常的具象化,因为这意味着大量血腥镜头,那些东西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每到那些镜头,要不就只是用一个远镜头,如果近镜的话,通常画面都会打上马赛克或模糊化,为了不那么麻烦,只能是远远的拍个大概差不多的样子。但实际上我又对外科手术那些血腥的画面很感兴趣,无论那个画面是在外面直接开大刀,还是那个画面是一个微创手术,通过各种操作臂以及各种腔镜完成,我都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样。可以肯定的是一般的医学纪录片无办法满足我这个需求,所以以前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能看到这些东西。在专业的医学书籍里,那些镜头都是以相片的方式高清表达出来的,所以对医学生来说,这是必须得看、必须得懂、必须得掌握的,但为什么一般人好像就没有这个渠道呢?

上个周末中山一院的公众号上就出了一些新消息,说这周将有很多场直播手术,在某个APP平台上播放,那是一个需要注册验证的专业医学APP,但是中山一院在公众号上直接把注册和验证的全部方法都说出来了,这就意味着哪怕我只是一个路人甲,我也可以注册账号,当一下围观的吃瓜群众。当我看到那则消息的时候,我已经在暗地兴奋,因为我真的很想看看,但我没有马上就注册。当我星期一注册的时候发现注册完毕还需要等待审核,但是公众号上说,只要填写了推荐码,理论上是不需要验真的。那一刻我直接把我账号注销了,但是星期一的晚上我还是忍不住。我重新注册了,账号在审核中就意味着视频和直播都不能观看。忐忑地等待,刷新还是不行。星期二的晚上,我发现终于审核通过了。生日那天,我终于快乐地看到了直播手术。

第一场看的是中山一院妇科姚神的宫颈癌切除术。整个直播过程比较流畅顺利,第二场看的是游教授的子宫悬吊术,但是那场手术的直播画面出现了问题,绝大多数时候都没有腔镜里的镜头,镜头只是对准了正在手术操作的医生,这样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只是看到医生在那里动,但实际上他在动什么,他是怎么动的,因为没有里面的镜头,所以可以说是看了个寂寞。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场手术两个多小时下来,相关的人员都没有解决腔镜镜头看不到的问题,因为手术既然能继续下去,医生肯定是能从他的显示器里面看到画面,但为什么那个画面就不能正常传输到直播平台呢?

看直播各种类型的腔镜手术,大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刚开始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但看的手术越来越多以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对不同的手术有不同的感想。这些做手术直播的人都是大牛人士,是做示范的,但是对一个路人甲来说,依然会觉得为什么会居然会这样呢。原来真实的手术跟我们想象中的那些画面根本不是一回事。

别人或许会觉得很重口,但我觉得我是越看越上瘾了。

2023-11
21

我觉得没问题

By xrspook @ 9:36:07 归类于: 烂日记

上周六我跟我妈去看了《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理论上是11月24日上映的,之所以上周六就看了,是因为这个周末出现了不少点映。之所以有很多点映,是因为11月24日竞争太激烈了,又或者说11月24日前后新上映的电影竞争太激烈了,如果不通过超前点映,估计这个电影难以生存。

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倒没感觉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之前只是在新闻上稍微了解过张桂梅的故事,没有去看过与她相关的纪录片。两天后我才发现网络上骂声一片,说《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不忠于事实。如果电影跟纪录片完全一样,为什么要拍电影呢?直接把纪录片进一步优化剪辑、优化镜头、优化清晰度以及色彩就好了。电影电视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你要追求完全的真实,直接去看纪录片就好。归根到底电影电视是艺术层面的东西,所以肯定会有一些夸张和不真实以及合理的改动。这些变化不应该和纪录片或者事实本身做非常严谨的完全对照。要把某本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的情节肯定会做删减,某些细节更加可能会改得比较不一样。比如说我是先看《风声》的电视剧,然后当我在看《风声》那部小说的时候发现真的差了好远,。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小说或者电视剧都让我觉得好看。当然,张桂梅的故事有特殊之处,因为《风声》一开始就是本小说,本来就有一定的创作空间,但是张桂梅的故事是实打实的。

被网友吐槽得比较严重的情节是里面有一个学生,实际上是她父亲酗酒家暴,在电影里却变成了母亲。为什么要把父亲变成母亲?对我这个之前完全没看过纪录片的人来说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部电影里一再重复这么一个理念——如果你考上了,如果你考出去了,那么你将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包括你的妈妈跟你的子女。为什么要把那个家庭里酗酒实施家暴的人从父亲变成母亲,这里实际上我感觉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你读书读好了,考出去了能帮助你的母亲。一个女人在一个封闭的山区里完全没有地位可言,从生下来那一刻开始,就是为了辅助男人的存在。家里没钱的时候会把你卖掉,或者早早的嫁掉。当你嫁到了别的家庭,你不过是一个劳动的工具以及生育的工具。这个世界很大,大山里的女孩应该有机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之所以要把酗酒的人从男性变成女性,因为在普通人的常识里,如果家庭的其中一个成员去世了,另外一个接受不了,开始酗酒家暴,通常都会觉得是女性。如果家庭里母亲去世了,可能父亲会再娶一个么,而如果父亲去世了,母亲基本上不会有再嫁的机会,尤其是在大山里。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如果跟父亲的感情本来是很好,又突然失去了这么一个至亲,母亲可能会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为什么要活?为谁而活?生活没有了目标与方向自然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女儿的积极向上会给母亲一个重新努力活下去的目标。人要活下去,若是没有盼头的话,真的太痛苦了。对一个之前完全不清楚这个事件的路人甲来说,这么一个故事编排合情合理没有问题。

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得有接受别人观点的气量。

2023-07
24

不能病啊

By xrspook @ 16:28:16 归类于: 烂日记

在看《闪闪的儿科医生》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原B站有自己制作的纪录片,而且那些还是医务的纪录片。以前看医务相关的纪录片,基本上我都是在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看的,可能是CCTV-9,也可能是CCTV-10,但更多的医务纪录片得追溯到我还是这个初中生的时候,那时我看明珠台的外国医务纪录片,但是相对而言,那又不仅仅是医务的,更准确地说,那应该是普及医务知识又或者是人体常识的纪录片,因为跟真正的医务纪录片相比,里面肯定没有长时间的手术镜头又或者是某些进行了模糊处理的伤口镜头。

之所以之前没有这些东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要在无菌的手术室里放进去拍摄的人以及拍摄的器械,就必须做非常完备的准备工作。一旦你熟悉习惯了做这些事情,去任何手术室拍摄都不是问题,只要医院允许,患者也允许。但是从不知道该做什么准备到做出完备的准备是0-1的过程。相对于后续的来说,这个非常难。对于以前的拍摄来说这更难,现在或许你可以在手术室里面布置很多个固定摄像头,然后进行远程拍摄,那摄像头可以是高清的,可以是变焦倍数很高的,所以只要不是纠结到某个地方的某个细节,你只要拍摄一个手术室的画面,布置摄像头,不需派摄影师和导演也能做到,但以前的拍摄不具备这样的设备支持。如果你要拍摄手术,你就得带着大块头的摄影器才进去,不仅仅是器材,还有人,线材灯光等一大堆东西。

等待《闪闪的儿科医生》更新完毕期间,我在爱奇艺上看了另外一部叫《生门》的医务纪录片。那是一个讲产科故事的纪录片。拍摄时间比《闪闪的儿科医生》早好几年。《生门》的故事非常好,但限于几年前的拍摄设备,跟往后的纪录片相比,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色彩不怎么好,但这并不影响《生门》成为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可以这么说,那一部纪录片反映了人间的百态,让你感受到很多很多。绝大多数案例都会为钱而发愁。有些人选择用坚强对抗生命中的无奈,而有些人则选择主动放弃。在传统观念中,生孩子就是一个把人生下来的过程,是件令人兴奋的喜事、好事,但实际上其中的风险估计得用不计其数去形容。之所以这些案例能上纪录片,大概是因为那算是很多不幸的浓缩。没有任何人会希望自己的情况和案例相似,但是你永远都预测不到,也无法选择自己不会成为某个案例的续集。

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医院是个救命的地方,即便没钱他们也要救人,但就是存在这么个现实,当你欠费的时候,当你不再交钱,医院无法给你上药。这个时候,无论医生还是护士,就会一次又一次催你交钱,他们无法为你解决钱的问题,但他们知道你需要这些药物支持。或许在医院系统还没有这么完备的时候,这种限制还不至于这么明显,但现在情况就是这么的红果果。医生护士在努力救活你的命,但因为没钱,你欠费还逃逸,最终可能还是得这个科室的医生护士为你买单。患者及家属是很无奈的,但是医生护士也是无辜的。因为没钱,所以很多人都没有买医保,但就是因为没有买医保,所以遇到很烧钱的情况,穷人就会变得更加无路可退。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恶性循环,但是当你没有真的遇到,又或者是没有通过别人的案例深切意识到的时候,你会觉得对我来说那个几率很低很低,所以我宁愿把那些每个月买医保的钱花在其它地方。

今天我终于打完第六针诺雷得,每28天一针,一针算上注射费接近1100元,后面4针除了打针还得同时药物补充,一个月的医药费接近1700元(除了500多元的莉芙敏是自费药其它是乙类,但东莞一年异地就医门诊统筹金额就只有不到900元,4月开始我就全自费了)。如果我是每个月3000元到手的人,还得租房,我还能吃饭还能继续活?

2023-07
3

尽力

By xrspook @ 11:19:58 归类于: 烂日记

周日的下午我总算看完了纪录片《生门》和《闪闪的儿科医生》。《生门》是一部讲产科医生的纪录片,说的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科的故事。写的是2017年的纪录片,但是从拍摄的时间看来,估计还得往前推几年,所以拍摄的时候可能是2013年左右。《闪闪的儿科医生》的故事发生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估计是近期的作品,因为开始播出的时间是2023年5月底。无论是拍摄的方式,特效的处理又或者是医院的各种条件,二者都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可以这么说,《闪闪的儿科医生》里那个医院的设备以及环境是我看过所有国产医务纪录片里最好的。《我的白大褂》讲的也是深圳市三甲医院的故事,但是病房的环境跟《闪闪的儿科医生》相比,还是有差距,有些甚至有明显的差距。今年之前我从来没有住过院,之前去医院住院部也只去过广医二院。因为我妈在那里做过手术,之前也去过那个医院探望过。那里的住院部,即便是在同一个医院同一个时期不同科室,病房也有明显区别的。比如胃肠外科和呼吸科的病房差距就非常明显,起码在我妈出院的那个时候差距非常大。因为胃肠外科是在新的住院大楼里,所有设施设备都是非常新,但是呼吸科在老病区里,一个房间里很多张床,走廊里也放满了床。病房里没有洗手间,走廊里设置公共卫生间。胃肠外科的病房一个病房顶多6张床,病房里就有洗手间。

前段时间我就已经听说到某个省份的某个儿童患了某种疾病需要去深圳,但是因为新冠的原因去不了,所以深圳就派出他们的医生团队去患儿那个地方给他完成治疗。对那个地方的医生来说,某个手术很罕见,但是对深圳的某些医生来说,那就只是家常便饭。

《闪闪的那个医生》的第一集就说到了一个心脏病的患儿非常危急,如果不进行处理,必死无疑。他患的是先天性的心脏病,出生后不久已经做过一次手术,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又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故事一开始那个花儿并不在深圳,所以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医生得到其它省份的某个医院把患儿接到深圳。光是这个操作就很折腾。那对父母为了让孩子可以活下来,出生之后就不断辗转于全国的各个医院,但是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效果。深圳市儿童医院如果也不肯接收他们的孩子,不帮他们救治,他们就真的没有希望了。要救治这个儿童的难度非常大。转诊的时候,连达到平稳的生命体征也很困难。要进行高难度的心脏手术也需要有平稳的生命体征支持,显然患儿也是不具备的。所以这就要需要多学科的联合会诊,得出一套最佳方案。孩子在NICU住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一集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患儿,即便这么折腾,居然他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出院的时候,仅仅需要交2万多块钱,所以这就再一次证明了孩子出生以后要买社保、要买各种保险的重要性。因为在最终治愈之前,他已经在全国的很多医院奔波过,而且也花了很多钱,父母不惜卖房卖车,为的就是要救活这个孩子。但不是所有家长都会这般竭尽全力,《生门》里那个产科的带头人李主任就经常会跟家长们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为了就是以后不后悔,不后悔为什么当初我没有救治那个还有生存希望的孩子,而选择放弃他,当怀不上下一个的时候才后悔当初的决定。

人往往是因为想太多了,就浪费了本应放在尽力上的时间和精力。

2023-07
2

着迷于医务纪录片

By xrspook @ 11:03:42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感觉纪录片看多了,根本就不想再看电视剧了,因为相对而言电视剧实在太假了。医务的纪录片,近期我是从《闪闪的儿科医生》开始的,结果发现原来B站上有不少医务的纪录片,于是我又看了《我的白大褂》系列。虽然B站医务方面的纪录片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VIP才能看的。为了能顺利地看《闪闪的儿科医生》,所以我还特意下了个TVBox,之前我是用某个网站看的,但是无论是不是高峰期,播到一定程度就会卡顿,播一两秒,卡三四秒,根本没办法看下去。但是网站卡归卡,视频质量挺高,还有就是没有漂浮广告和弹窗广告,只是在片里压进了一些澳门广告。每一集里面插播的广告合计不超过一分钟。我个人觉得这频率完全可以。之所以要用TVBox,是因为那里的资源会更多,但实际上当我用上了TVBox以后,发现原来我看的那个资源依然是我之前在网站上看的那个资源,因为里面插播的是一模一样的澳门广告。TVBox开始我没有设置缓存,所以还是会卡,但是当我设置了缓存以后,好像卡的几率就降低了好多。

《闪闪的儿科医生》现在还在更新中,只会在周六晚上更新一次,每个星期就只更新一次。等一整周才终于看到那种感觉实在太难受了,幸好我开始看的时候已经播到了第4集,全部才10集。但是一个星期只能等来一集的更新,那个感觉太难受了,所以其它时候我也就只能看一下别的东西。据说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电视剧是一个星期才更新一集的。在我印象之中,我没有那种记忆,我记忆里的电视剧是周一到周五晚上都会播一集。现在的电视剧是每天晚上都会播两集,而且周一到周日都会播,顶多有可能周末的某一天只播一集。

纪录片这个东西理论上是没有什么连贯性,可以一集一集看。《闪闪的儿科医生》其实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是当你觉得那个纪录片好看,你就会忍不住不断往下看,尤其是当你看了预告片以后,你就更有看下去的欲望,但问题是下面的又没得看,于是你就会很抓狂。当你着迷于纪录片以后,你会觉得电视剧会让你觉得有点看不下去,即便是那一部我已经看了十几年的GA,会觉得节奏不够快,废话有点多,尤其是那些非专业性的。真正纪录片里的医院,尤其是在儿科,很多东西真的让你哭笑不得。医生和护士都会很惊讶,为什么这个东西家长居然会不知道,但其实换作一个普通人,如果遇到那件事,我可能也不知道。虽然我不会像他们那样,有某些很荒唐的处理方式。所以看这种类型的纪录片,我觉得我不是为了知道别人遇到这种事情抓狂的时候有多么的可笑,而是在不断地审视自己,如果是我遇到了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不想那么窘迫,我可以提前做些什么。医保很重要,意外保险很重要,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来说。只要医生没有告诉你,把小孩带回去,尽量地让他开开心心的走完最后的路,你的小孩就还有救。作为旁观者,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些家长的做法很荒唐,但如果我们是当事人,我们会做出比他们更荒唐的事吗?

保险很重要,钱很重要,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有一颗坚强活下去的心更重要。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