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
29

提前回家

By xrspook @ 9:06:08 归类于: 烂日记

中秋节的前一天,我请了半天的假,中午就自己搭车回家,因为我知道如果晚上再走,回到家不知道几点了,晚上8点能回到家那是一个奇迹,如果10点都没到家,那也是可以理解。同事的车走的一定是高速,但是高速一定会塞车,这个时候高速跟低速没有区别,又或者是只要是在马路上,无论你坐的是什么车,你都只是塞在那里。如果坐的是公交车,不过是在那里睡觉,如果是自己开车,那是踩刹车踩到脚抽筋,如果是坐别人的车车,那是从开始聊天聊得很很欢到直接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自己搭车回家比较自由,只是在正午的太阳之下,公交车换乘的时候会被晒到无语。实际上我的经历是即便不晒,即便在树荫之下,也热得让人觉得很无语。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我是中午13:04从单位出发的,走到车站大概用了6分钟。打开车来了小程序,上面说理论上611的发车时间是13:14,我那个站是611出来第3个站。过了13:14依然没看到发车,我就有点迷糊了,因为车来了已经直接把那个预计时间挪到了下一个,变成13:34。问题是我到达车站的时候已显示上一趟611离开那个站已经超过了20分钟,半个小时都不发一趟车,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虽然这是一个低峰时期。我继续刷,结果就发现611终于发出了,而且不只是一次发一辆。他们为什么要扎堆发车呢?

以前611终点站是在我那里的时候,我上车的时候通常上面除了司机一个人都没有。现在我上车的时候,居然车上已经有好几个人。这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因为理论上那个时间估计不会有人搭车,而且那些人也没带什么行李,所以他们出现在这趟车上跟他们提前回家没有关系。

611的时间算是在预计范围之内,但是618的等待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到达滨江左岸的时候,618离那里大概只有三个站,但问题是在某个区间那趟车滞留了好长时间。后面的那些站很快,大概两分钟一个站。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按照麻涌的开车速度,如果是611的话,大概一分半钟一个站,如果那个司机开到两分钟一个站的话,肯定他在发呆摸鱼了。为什么那台618在某个区间卡了那么很久呢?

上了618以后,在不知不觉中我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离开了麻涌最后一个站,正在向东江大桥进发。东江大桥在这么个关键的时候一定会塞车的。在没有高速之前,东江大桥是连接广州黄埔跟东莞麻涌的唯一通道。那条桥还是一个铁路桥,其中一段是走火车的,虽然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火车。公路桥的这边是双向两车道,但这是两个片区的大动脉,所有车,无论是大货车、公交车、小汽车,还是各种电动车摩托车,都得从双向四车道,突然间变成双向两车道,怎么可能不塞车呢?即便东江大桥上不塞了,但是没过几百米,青年路口那里那个红绿灯也会限制所有人的想象力。所以正常情况下你先要塞车,等待上东江桥,好不容易下了东江桥,以后你还得塞青年路的红绿灯。

麻涌倒两次车,广州倒两次车和两次地铁,哪怕我又再逛了一下迪卡侬,回到家才居然刚刚用了三个小时,所以如果走这条线路正常情况下两个半小时比较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地铁5号线的东延段能直接深入到开发区,这个通行时间再减半小时也是合理的。到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期待广州这边是不是要开发一条公交线路连接地铁5号线黄埔新港以及城轨东莞麻涌站,因为其实两端都是广州地铁运营的,一旦这么接驳的话,可以大大地提升城轨的人流量。如果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再省一段麻涌非常绕的公交车。

必然是塞车的时候我还是很信任广州地铁的,虽然人很多,但起码能准时地动。

2023-08
7

我们错了

By xrspook @ 10:30:29 归类于: 烂日记

周日的中午打开爱奇艺的电影栏目,看到有个新片上映,叫《我爱你》。好像这部片子之前有在院线上映?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看过了一眼,但具体是什么内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主演是倪大红和惠英红。看着看着我才发现原来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配角我也认识,他们分别是梁家辉和叶童。梁家辉很好认,但是叶童我真的是认了半天。最后我认认真真地把字幕都看了,才发现原来我真的没认错,那个是叶童。

这是近段时间我觉得让我感触非常深的好片之一。跟之前我在宿舍自己看的《妈妈!》很类似,都是非常好的片子,但是会让你觉得很难过,说的是很现实的东西,因为现实太残酷了,你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不好的东西总会落在少数一些人身上,但是事实的确就这样。

《我爱你》这部片子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感受到了生活的一些东西。比如生哥两口子庆祝他们结婚45周年的饭桌上,我仿佛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到了曾经的我自己。他们那一桌是三代同堂,我外婆最后的时候是四代同堂。饭桌上的我们各自都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情。虽然那是一个结婚周年纪念,但是没有一个人把重点放在那对庆祝的老人身上。我们是不是也在干的这种事情呢?小孩要玩要看电视,要玩这个玩那个,大人在阻止小孩,又或者大人在忙工作。还有就是老人送给小孩的东西的确是收下了,但是最终有没有真的把那当作是宝贝,甚至没有拿走,或者是在老人家里,小孩把东西搞得到处都是,比如玩具四散,完全没有收拾就直接走人。曾经我也是这么干的。电影的那个场景可以这么说,会打无数人的脸。我们自己这么干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有问题,但是但我们换了一个角度,从路人的眼光去看这个事情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年轻人怎可以这样?

片子没开始播多久,我就觉得取景地是广州,最后的确证实了我的看想法。基本上外景都是在广州取景的。至于室内的部分到底是不是在广州拍的我不知道。之所以这么肯定,因为我看到了云道、看到了广州塔、看到了白天鹅宾馆、看到了内环路、看到了白云山、看到了估计是东山口到五羊村那一带的那些老房子。他们没说这就是广州,但我很清楚这就是。这是我最熟悉的城市,虽然我没办法说出他们具体取景的那个地方到底是在哪里。

故事打着我的脸,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来说,不可能不共情。我觉得《我爱你》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我个人非常喜欢,但是我不会推荐给我妈,因为对她来说有点残忍,有点过于压抑。我也不好意思把它推荐给我身边的人,同事也好朋友也好,因为好像我要让他们像我这样自觉被打脸。所以这部片子的受众到底是谁呢?谁会愿意这样主动地被教育呢?有些人是无法接受悲剧结局的,但是生命之中哪里会什么都是好事。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有些人可能不敢走进电影院,又或者不敢点开视频开始看的,但是,敢于把它看完的人,都会判定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

真正的爱我觉得是默默地我为你好,你也为我好,不求任何回报。不知不觉间永远讨好你爱的人,天经地义!

2023-05
15

地方特色,吃?

By xrspook @ 8:58:07 归类于: 烂日记

广州的特色到底是什么呢?有什么东西是别的地方没有就这里有的呢?当别人问起我的时候,我都是一脸迷糊。因为我不是导游,因为我去其它地方的频次不高。当我搞不清上面那些问题的时候,我也就无法回答别人的问题。

当我们要去一个新地方,搜索一下总能得到很多答案,对一个外地人来说,那些毋庸置疑就是那个地方的特色,但广州的特色到底是什么呢?对别人来说,某个地方的特色是他们很少见识到的,但是对广州人自己来说,那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常都这样,当然不会感觉出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不是事先先准备好了这些知识,我根本回答不上来。现在的广州其实什么都有,尤其是在吃方面,大江南北,国内外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至于到底正不正宗就不知道了。因为即便是粤菜本身,我也搞不懂到底是不是正宗的。对那些已经定居国外的人来说,回到广州会莫名的有亲切感。因为即便是同样的东西,外国的味道跟这里的就是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没经历过,所以我没法回答。

我从来没有试过在外面住好长一段时间,出去最长一段时间是十多年前在河南郑州住了一个月,那次是去培训,住在学校里,住在一个即将要搬去新校区的老校区里。在外面的时候,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吃广东或者粤菜相关的东西。倒不是因为我觉得在那边吃,估计他们也做不正宗,即便在路上或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我也没有想去尝试的念头,因为相比于思乡我更想体验更多地方特色。在这方面我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不习惯,反倒是真心觉得他们那边面食要比我们这边好吃,而且便宜、量大。但是最终我都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他们的烩面为什么叫烩面。因为对我来说,什么东西加进去都没什么所谓,他们跟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面的筋道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学校吃的那顿热干面。那个芝麻酱腻的程度实在让我记忆犹新,虽然其实我去的是郑州,而不是武汉。为什么面是暖暖热热的,但是却是干的呢?在那之后我没有在其它地方再吃过热干面。另外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还有在他们步行街附近的一个清真小店吃的大盘鸡,两个人其实就只点了一点点东西,但每样东西分的量都很大。我自认已经不是一个吃很少的人,但是我们还是无论如何都吃不完。店里的其他顾客通常都是好些人甚至是一大家子过去吃,他们点的东西也很多。我们点的那几个菜,量都很大,加起来还不到100块钱。如果真的要把那些东西吃完的话,估计得三四个人。因为我去的时间不长,所以我还没到想家的程度,但是如果我在那边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又真的想家,找了一个粤菜馆,发现里面的东西不太靠谱,估计我会发火,估计我会更想家。那个时候,除非我能做得一手家乡的好菜,否则这个思乡之情是无论如何无法缓解的。所以我那些已经定居外国的朋友,她们到底能不能做出拿手的家乡菜呢?估计挺难,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听说她们是那些喜欢进厨房的人。我也不擅长,但是我对吃没有强烈的眷恋。

与其说是吃的味道,还不如说是因为吃的那个环境里,身边的人说的那些母语让我们觉得这是在家里,一切都自在。

2023-01
28

着迷

By xrspook @ 19:10:01 归类于: 烂日记

初五初六我跟我妈哪都没去,一天到晚就窝在房间里面看《狂飙》。花了两天多一点的时间我们把可以看的《狂飙》都看完了,余下的那些还没更新。按照网上所公布的时间表,每天更新两集爱奇艺2月2日就会更新完毕大结局。从《纵有疾风起》开始,每天我妈早上叫我起床的方式就是打开房门冲我吼,她要开始看电视了。实际上潜台词是我要起床和她一起看电视了。我们两个可以分开看,但因为用的是同一个爱奇艺的账号,所以非常有可能会遇到一边在看另一边就被迫下线。如果我用手机看,我妈用27寸的显示器看显然是我妈的更爽。两个人都在看同一部电视剧,又何必分开呢?爱奇艺一天之内允许的活动设备就只有三台,同时播放的设备只有两台。可以允许同时登录的设备是两台手机,一台平板一个网页登录以及一个电脑的客户端,一共5个设备。之前就曾经遇到我在宿舍用电脑客户端看,我妈在用网页看,结果就变成了我妈网页那边自动下线。一开始输入个短信验证码就可以了,后来必须用绑定的手机账号发短信过去。所以如果可以做到不一起看,我尽量不会一起看。网上也有一些方法可以看各个平台的VIP资源,如果我看的不是爱奇艺的电视剧,而是其它,我肯定会用那个方法,但既然爱奇艺我买了黄金会员,为什么我还得非得兜圈子呢?

为什么《狂飙》会这么吸引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故事发生的那个地方,又或者说是这部电视剧的取景地。我跟我妈一直在瞎猜,那到底是哪里。我们对这个电视剧背后那些真实事件的发生地不感兴趣,但我对我们对拍摄地外景到底是哪里感兴趣。那些建筑会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那种很熟悉又很陌生的感觉。那么有排面的骑楼街,而且还那么长,不常见,而且那条街道即便是十字路路口也不是完全对正的,这也很特别。他们的骑楼街跟广州的比起来,就街道的宽度来说,没那么宽,但是旧骑楼街外立面的排场可以这么说,广州也少有那么气派的东西,虽然电视里面的那个场面已经比较破败。《隐秘的角落》是在湛江那边拍的,《狂飙》我感觉是潮汕那边的风格。我妈说台山那边也有不少,但我觉得《狂飙》的定位是京海,一个虚构出来的海边城市,所以取景地在潮汕那边理论上更合理一些,另外一个是他们那种经常性习惯性大老板喝茶也让我很自然的想到潮汕。说起喝茶,潮汕最有名的单枞,但《狂飙》里经常会出现的是陈皮、白茶,这又是新会那边的特产。

关于骑楼街,这东西在广东很多有点历史的地方都有,但是骑楼的气派,各个地方略有不同。比如当我见识过韶关的骑楼街以后,我觉得那里骑楼的宽度大概只有广州骑楼的1/2~2/3,而《狂飙》中的那个骑楼的宽度,我感觉介乎于广州和韶关之间。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建筑粉丝,对骑楼尤其痴迷。

2022-12
11

还是要做核酸

By xrspook @ 11:01:45 归类于: 烂日记

前段时间天天都在做核酸,我现在我觉得已经很久没做了,周五的晚上心血来潮,我打开了自己的粤康码看了一下,核酸记录居然连7天都没有了。那里显示的是一个白屏,写的是核酸阴性,最后一次在12月2日。核酸结果出来的时间刚好比我查看的时间早了一点,所以我已经7天以上没做核酸了。以后核酸检测这种东西估计只有去医院之前才会做,而且去医院还不一定非得做很酸。我感觉现在医院挂号的时候,如果某些科室是需要做核酸的直接弹出来,让人家预约挂号的时候就看到就好。现在医院通常会在打开小程序或者APP的时候弹出一个须知,那里用一大段话去描述什么人需要做核酸、需要什么时限的核酸?但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尤其是老人,所以你直接把这些关联到具体科室就好了。比如说凡是挂口腔科的全部都得做核酸。又比如说要去介入治疗的或者肿瘤放化疗的,也要求做核酸,至于其它,如果不想被影响的话,当然是做好核酸再去比较稳妥,但问题是现在要找个核酸检测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麻涌来说,虽然就只剩下一个核酸检测点了,但起码我们知道那是24小时开放的。只要你给钱,就会给你做,但问题是如果你在广州看病,有些医院写着你必须要有广州的核酸阴性报告,而且还是一定时限以内的才有效,这样的话就没辙了。在广州可以去哪里做核酸呢?这是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有这么个问题,可以回广州了,回广州之后也可以回东莞上班了,接下来我为什么要回广州呢?当然是为了可以去看病。但是去看病的话,要不要我先做核酸呢?理论上如果什么检查都不用做的话,是完全不需要做核酸的。但如果要做检查呢?B超是个无创的检查也没有介入治疗,所以应该是不需要做核酸的,但如果医生开的不是B超,而是CT之类,那就很难说了。还有一点就是,B超能不能当天就做是个问题。如果真的开了CT这种东西的话,还得预约,预约到那个时间之后,你还得提前一天就做核酸。所以几乎可以这么说,是个没完没了的烦恼。如果所有的东西都能在一天之内搞定。麻烦一天我还可以接受,但如果真的是一个CT的话。除了去看门诊的那一天,做CT的那一天,还有前一天要去做核酸,之后还可能得再挂一个门诊的号,让医生看结果,做下一步的判断。所以说来来回回。几乎就没有了一周的时间。但所有这些问题最开始的那个起点是现在我是不是必须得去看医生。医生在这个时候给我做判断,我是可以继续等下去,等这波疫情稍微缓和了,再去做进一步的处理,还是说现在就得把那个卵巢囊肿干掉。要不要把那个东西干掉?要什么时候干这种决定,显然我是做不了的,如果不是在这个尴尬的时候,医生需要做决定的也就只是要不要干掉。如果有这个需要,直接给我排期入院就可以了。现在医生还得再多做一个决定,要不要必须得现在干掉。毕竟现在这个时候所有医院接诊的医生护士全部都得穿防护服,可想而知,他们是一个如临大敌的状态。让一个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不断往返医院的门诊做这样那样的检查,其实是一个不断冒险的过程。去了一次没中,那是概率。如果去了多次还不中的话,那可能就得祖先保佑了。

所以实际上现在我最应该做的是不是先在互联网医院上问诊一下,我有没有必要现在去医院做上面那一波操作呢。

© 2004 - 2023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