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
26

即将说再见

By xrspook @ 10:06:23 归类于: 烂日记

明年开始我就会摘掉小米手环。之所以这样,因为我觉得我根本不需要小米手环的督促。相比于小米手环督促的正作用,因为小米手环自己的问题带给我恼怒的机会更多。不用再为了小米手环少算了步数而烦恼,也不需要为了凑够多少步而作弊。为什么非得要为自己戴上如此一个紧箍咒呢?对某些人来说,这个紧箍咒他们是被迫戴上的,但对我来说一开始戴上这个东西,纯粹是出于好奇好玩。在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我的确因为戴着小米手环捞到了不少好处,但有些事情叫不作死就不会死。贪心没有什么好结果,尤其当大街上戴手环的人越来越多,那种好处自然会越分越薄。情况就好像大学的时候,我还可以通过连续31天写blog赚一台咖啡机。但现在,即便连续31天每天写100条围脖,也不会有任何奖赏。摘掉手环对我来说,等于是放弃很多得益的机会。但我觉得自由更重要。我不想把自己捆绑在那个上面了。再也不需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刷屏同步数据,也不需要每天早上起来第一时间记得要去微信和QQ那里捐步。幸好我已经决定,2017年开始不再带手环,因为近期微信和QQ捐步又发生了大变化。1万步以上才可以开捐,这个条款不变,但捐出的数额不再跟你的步数成正比,而是一个随机数。当你好不容易才做到了3万步以上,结果给你的随机数只有0.19,想死的心都有了。还记得我刚开始捐步的时候,每天封顶是3万步,3万步就意味着可以捐六块钱。但自从某次捐款是由顺丰快递资助开始,每天的3万步就只有三块钱。而现在全部的随机数首先也是从顺丰快递开始的。有时一天只有1万多步,但捐出的数额却有2.67,但更多的时候步数超过了3完,数额却是0.50元都不够。随机数的这个做法唯一解释就是他们不想让大家把捐步看得太认真。因为步数多不一定就意味着能捐更多的钱。2016年好长一段时间,我之所以,还继续戴着小米手环,就是因为有捐赠步数。但现在,连这个也逗我玩了,完全就是生无可恋的状态。好段时间,手环之类的东西风靡大江南北,但现在那一类的东西,对我来说已经毫无吸引力。不知道有多少个小米手环的用户可以连续佩戴小米手环一年以上,且每天都保证能达标8000步(我的平均数超2万)。如果存在那么一些用户,对他们来说佩戴不佩戴小米手环都无所谓,因为常规运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现在几乎每天都在用科大讯飞的语记写blog。最糟糕的情况发生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站在广园快速路的省农干科干院公交站附近听写。并不是因为那里的手机信号太糟糕,而是因为那里的车流声实在太疯狂。于是,语记辨认的效果非常的糟糕,我不得不把语速一再放慢。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保证,能有平时80%以上的正确率。幸好广园快速路边上没有住宅楼盘,否则那里的住户肯定会被吵死。

感觉才刚刚过了广马,过了生日,过了Dangal的上映,马上过了这周就是2017了。这个12月时间过得飞快啊~

2016-12
25

不在乎和在乎

By xrspook @ 21:13:28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不喜欢参加家庭聚会,尤其是我爸爸那边的。以前爸爸那边的亲戚一年就只见那么一次(工作以后我直接不去了),就是过年拜年那一次,然后一年余下的364或者365天,我们连电话都不会往来。妈妈这边的亲戚稍微好一点,可能一年见面的次数会有两次或者以上。对那些老人家来说,见一次就是少一次。但是如果一年只见那么一次,而且见面时间一个小时都不到。他们在我的生命中跟路人甲没有任何区别。我跟公交站卖早点的摊档的那个老板见面的机会比见我的亲戚还要多。所以如果那个摊档老板有一天在该开门的时候却大门紧闭,我会疑问他为什么不开门。但如果我的亲戚出了什么状况,我却一概不知。有时我真的觉得,所谓亲戚关系,不过只是个头衔。如果感情没有发展起来,怎么说都是白搭。那些所谓的亲戚关系,从我们生下来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固定存在。好还是不好,完全不由我们决定。但在人生后续的很长时间里,我们会主动跟陌生人建立关系,哪怕那种关系不是相互的而只是单方面的。

今晚我为了不去我亲戚的八十大寿,我说了个谎,说今晚我有同学聚会。但实际上,我就只是从家里溜达到珠影,然后再溜达回来。我本打算在那个商圈里随便找家店吃点什么,但转了一圈,没有任何一家能打起我的食欲,虽然我已经饿了。最随便的选择是去吃个面或者吃个炒饭之类的,但我并没有很强烈的欲望,为什么我要给那么多钱只是个面或吃个饭呢?为什么我不回家自己煮。商家的那些面看上去盐很多油很多辣椒很多,简单来说就是重口味。但我也知道回到家我不会开锅,因为只要我动过那些东西,我就会露马脚。所以我真的不明白,那些一年365天一天三顿都吃外卖的人,到底有什么好吃?有什么可以吸引他们?吃饭吃面没兴趣吃面包或者蒸包子也没兴趣。你简直可以说我患了厌食症。但是如果你把我请到家里,我实际上又可以吃一大堆。我真的不喜欢在外面吃。口味是一个因素,钱是另外一个因素。

最后我回家吃了三片嘉顿面包,一片芝士,一大杯牛奶,一点点番茄酱,以及一个野苹果。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的饱了,反正没有饿的感觉就算完事。如果要在超市买点什么,估计我只会买一大块鸡胸肉,然后回家直接丢水里煮熟,不买鸡胸肉的话,可能会买一片猪里脊,但是那个东西比较难挑选,我还是比较擅长鸡胸肉。如果有一大块鸡胸肉,面包我就只需吃一片,连苹果也可以省了。去超市的时候我买了两样东西,一盒夹心饼干以及一袋洗手液,那都不是我的,那都是为外婆买的。外婆是零食控,家里的饼干去得相当快,速度简直得用非所思去形容。所以过一段时间就得给她买饼干。她喜欢甜食,所以她最喜欢的是夹心饼干。如果我按照她那么吃法,我肯定会成为大胖子,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消化能力可以那么强,一天之内可以吃掉三个多月饼,而且还一点事都没有。她越能吃,精神就越好。虽然她吃下很多东西,但却不会像我们发胖。有时我真的很搞不懂,她体内的新陈代谢到底是怎么运作的,真心让人羡慕嫉妒恨。我自己不怎么吃饼干,一个星期就吃一回,星期五下午下班之前,吃一块消化饼,因为那天晚上不知道几点才能到家吃晚饭。但我却经常逛各超市的饼干区,因为我要为外婆做准备。饼干的种类我要知道,饼干的价格我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出手。

今天上午跑的15K,感到莫名的累。跑的时候以及跑完以后,感觉都不是很好。貌似身体已经从病态中恢复过来了,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2016-12
24

大考结束

By xrspook @ 20:27:50 归类于: 烂日记

明明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Dangal的上映对我来说就像参加考试一样。12月11号是我的半马比赛,12月23号是Dangal的上映。对我来说,这两件事都是我今年最看重的。都发生在12月,相差一个星期多一点。以前对我来说12月就只是生日月,但今年的12月对我来说,就像是考试月,而且都是大考。一个考试是体育方面的,考得好不好一定程度我可以控制,另一个考试的结果我控制不了。两个考试的共同特点都是我不作死就不会死,所有的紧张都是我自己拿来的。

体育方面的考试,我指的是广马的半程马拉松比赛。今年的结果虽然不如意,但是也没办法,只能明年再来,又或者明天没有那个机会,但总有一次会报上名报,到那个时候再复仇。毕竟即便不如意,地球还在转,天也没有塌下来。不可能所有事都一定按照我希望的模式发展。实力如何是我自己定的,但运气如何我做不了主。如果我要成功,就必须100%确定那在我的能力范围以内,而不是期待加上运气才有可能。今年的情况可以说是失手,但也可以说是失败。失败是因为我没有正确定位好自己。有了今年的经验,下次再来的时候,所有我犯过的错误,不会再出现第二次。什么严重紧张,什么睡眠不足,什么过度兴奋,通通这些都必须全部滚蛋。我要善用我的愤怒,把那作为我前进的动力。

体育考试考砸了,但文科类的考试正在进行中。那个考试实际上我不是真正上考场的那个。如果硬要类比,只能说我认识那个考生,曾经,我也帮过他一些忙,所以我希望他能考好。那个考试是电影Dangal的上映。从时间上算,Dangal最早在12月21号在美国和阿联酋上映,昨天Dangal在印度上映。所以票房之类的信息最早出来的是国外。国外票房的数据显示这部电影非常强势。在印度上映之前,早已有资深的影评人先睹为快,所以他们的评价会在电影上映之前就出来,口碑非常好。专业人士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电影上映以后,无论是印度国内还是印度之外的国观众都好评如潮!indicine.com是一个印度的专业电影相关网站,那里的编辑一向都对米叔不怎么友好。通常来说,他们的评价都是比较客观的,尤其是票房预测之类的,都很准确,但是,在报道米叔相关消息的时候,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们负面的报导得比正面的多。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看过电影Dangal后出来的影评却是极好。优点一大堆,多得我数不出来,劣势有两条,一条是可能会受印度的货币政策影响,那是客观的,无法改变,另外一条是电影的色彩不够鲜艳,整体颜色比较灰暗。对我来说,颜色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劣势缺点,而是电影的风格本来就是那样的。所以,看完他们的影评之后,我几乎可以这么认为,Dangal没有缺点。按照那个网站对很多其它专业影评的统计,Dangal是2016年已经上映的大部分印地语电影里唯一评分超过四星的(满分为五星),成绩是4.1星。有所向披靡的观众口碑,电影本身所面对的观众,又是全年龄段、无死角的。这样的电影,第一天上映就证明了,绝对不会亏本,至于能到达什么程度,只有观众能确定。但也已经可以预测,结果只有超越了PK,成为印度电影历史上的最好,或者是虽然就票房来说,没有再继续创造奇迹,但就口碑而言,又把印度电影的质量推向了一个新高峰。我们之所以认识Dangal,是因为阿米尔汗,但这部电影的成功是Dangal所有人的功劳,那包括全体的演员以及其他所有制作人员,这个团队真的非常强大!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也必须称赞阿米尔汗,因为他把所有这些本来分散在各地的优秀人才集合在一起,而且让他们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我把自己当作是Dangal的一员。因为在他们开始宣传攻势以后,我就在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他们的东西在我的国家里最大程度地传播开去。至于往后的事,我不想再做了,因为如果把电影进行翻译或者传播,那就是盗版,那就不是在帮忙,而是伤害他们。宣传应该做在前面,他们发布的东西是针对全世界的、是免费的,所以作为粉丝的我们当然可以出一份力去加强传播。现在电影已经上映,所以,宣传告一段落了,但是战斗还没有结束,因为Dangal还没正式确定什么时候登陆中国。在登陆中国之前,肯定还有另一波针对本土的宣传。但那个时候,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的就不是我们,而是引进电影的那个公司,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们这样努力作为!Dangal在印度上映的第一天,票房成绩是29.78cr,已经超过了PK第一天的成绩,按照这个数字,按照Dangal的口碑,我预计在顶峰的这个周日,印度本土票房单日有希望超过40cr,周五周六周日的票房加起来会超过100cr,10cr以上的印度票房会持续15天以上。米叔和他的制作团队最看重的不是票房、不是这个电影能拿什么奖。他们最在乎的是观众喜不喜欢这个电影,所以现在已经不需要思考三十天或者半年以后的最终成绩单如何,现在已经可以宣布,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2016年能在Dangal Dangal中结束真好!!!

2016-12
23

数字的力量

By xrspook @ 9:10:46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老师第一次让我们写读后感,那是读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然后写自己的感受,那篇文章好像是老舍《养花》。在那之前,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应该用什么模式去写,只是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写。出来的效果有点让我惊讶,因为我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相比于平时的其它作文来说,那个分数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真的天生擅长写读后感,因为那一次以后,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说了读后感应该怎么写,从哪些方面入手,要什么样的顺序,要什么样的结构。在说完该怎么写以后我们又写了几篇读后感,但往后的读后感,对我来说,就没有第一次那么惊艳了。虽然相比于其他作文来说,还是会好一点,但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平。

这么多文式,我是不是就比较擅长那方面呢?写记叙文,自我感觉一般般,我只能把事情叙述出来,但并不能像某些高手的样把那说得波澜不惊。说明文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但实际上,有些东西我想表达,但因为不能表达,所以有点压抑。议论文的感觉有点像读后感,但是议论文,你必须得讲道理,而我又是那种,不怎么爱读书的人,所以你叫我列事例讲道理,我兜来兜去也都是那么一点点的东西,看多了会觉得非常的烦,我自己都烦我自己。大学的好段时间里,每看完一本书,我都会写个读后感,但渐渐那被丢淡了。一方面是因为我看书的频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越来越懒。从前看完一本书我会写读后感,刚看完一部电视剧或看完一部电影,我却未必会写观后感。工作以后好长时间看完GA,Smackdown或者PPV以后,我都会写观后感。但与其说那是观后感,不如说我又把剧情重复了一遍,以我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样的做法我觉得不是观后感。我叙述的部分比我个人的感受还要多。虽然观后感你不陈述事实,没办法发表你个人的意见,因为你得设想其他人没看过这东西。我不喜欢看诗,也不喜欢看散文,不只是不喜欢看,而且是很讨厌。所以我没办法像某些人一样,看着落日就可以发表一番感想,我做不到。我觉得那些,状人状物可以写出一大堆修饰词、比喻句、排比句之类东西的人是在做词语堆砌。那些描述或许可以让你当时想象出情况如何,但看完以后脑子里会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留下。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数字最终才会让我最有感触。数字是理性的,看了数字以后的感受是感情。你可以不带任何感情地把数字罗列出来,但是,那些数字所含有的分量以及在脑子里印下的痕迹,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抹杀掉。简简单单几个数字的威力,比一大堆的排比句来得还要强烈。所以回看我自己blog里面的文章,那些我觉得血液澎湃的,通常都跟数字有关。有些数字可能你不会记得具体是多少,但是看到那个数字,想到那个环境你自然会觉得真的很厉害。数字的效果就是这样!为什么米叔FAT TO FIT视频里面要出现好几个数字呢?首先是他峰值体重的时候是97公斤,体脂含量是38%,到视频的最后,体脂含量计算出来是9.67%。作为一个路人甲,你可以通过看图片去想象,那是一个怎么疯狂的过程,作为一个内行人,给出了体脂含量这个数,你自然而然会莫名钦佩这个人,这些数字背后的努力想想都心酸啊。他完全可以不给出97公斤,而只说接近一百公斤,他可以说大概10%不是9.67%。为什么要这么精确?因为数字越是精确,给人的感觉越真实越有力量。证明那是的的确确的事实,而不是随口瞎掰出来的。如果某些数字你的确不能确定其准确性,直接不说而用排比句比喻句可能会更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数字表现自己的认真负责的程度,因为有些人做事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往后可能要总结,可能要用到某些积累回来的数字。数字的呈现是一个最终结果的展示,但更重要的是数字积累的过程,那里包含了非常多的故事。一个用数字讲故事的人,会首先把数字摆出来,然后用后面的文字去描述具体情况。我非常喜欢用这种手法去写东西,这不是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但是外国人这么干很常见。学校的作文课上,老师不会跟你说得这么干,但是,在科学文献的写作里,只要你看多了就明白,高手都非常擅长这个。

今天是2016年12月23号,Dangal终于在印度本土上映了。

2016-12
22

等到头了

By xrspook @ 9:01:56 归类于: 烂日记

之前一直觉得12月23号非常遥远。尤其是当我是在2015年夏天就知道的时候。为什么等一部电影要等上两年时间,想想都觉得疯狂,实际上我已经算好的了,因为我只等了一年半,对其他米粉来说,他们从PK上映之后足足等了两年。正是因为有两年来的压抑,所以才换来非同一般的激动。时间长不一定就意味着质量佳,这是肯定的。比如说《地球上的星星》的导演解说版,我拖了一年的时间,难道说我的质量就一定上乘吗?实际情况是我碰过一下后根本就没有再碰过。在发现原来听译米叔说的东西很困难的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碰过。昨天刚好是《地球上的星星》上映九周年,希望在地球上的星星上映十周年之前,我能把那个做出来,即便我做不出来,我也希望我托付给了那个人,有能力把那个东西整出来。我知道那有多大的压力,因为电影那么长导演的解说就那么长。电影还能找到英文字幕,但导演解说只有音频。在我不知道天高地厚主动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有款软件可以把语音识别为文字,毕竟,一直以来,微信交流的人一直是这么干的。现在我几乎已经把科大讯飞的语记作为我每天写blog的工具。中文尚且能色别得这么好。英文被研究得更久,但问题是英文的识别他们针对的并不是带有严重印度口音的英语。虽然很多语音识别的网站,他们的英语类别里的确有印度这个选项。但实际上识别出来的东西。跟语记识别我的中文出来的效果相差太远。这说明我普通话好?语记好用?还是说米叔说的英语实在太糟糕?又或者是外国的语音识别网站还没到一定的水平呢?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先用工具识别出英语,然后用英语做时间轴,最后我再根据英语翻译成中文。但如果一字一句的英语实在非常难从音频直接生成文字,那么我应该直接一边听英语,一边把那写成中文。从前在翻译ADR的shooter视频的时候,我就是这么直接干的,因为当我听译那个的时候,我已经对ADR非常熟悉。我已经关注了他快五年,对他的口音和他的说话风格非常了解,而且因为他的母语是西班牙语,所以他说英语的时候语速会非常慢,即便有口音也是西班牙语,也是我的可理解范围。至于米叔的英语,他和其他印度人一起说的时候,我会觉得他说得实在太好了,他说的话实在太容易辨认了!但是当一整部电影那么长的时间都是他一个人说的时候,我会越听越皱眉头,越是觉得他在折磨你。实际上,他并没有在说话的时候英语里夹杂着印地语,但是那个咖喱的感觉的确存在,就像日本人说英语一样,他们的确没有夹日语,但你却听得十分别扭。同样,外国人听中国人说英语肯定也会有一样的感觉。别说外国人听,即便我听北方的同事说英语我也觉得实在太折磨我了。

Dangal最早在2016年12月21号就会在某些国家上映,比如说美国和阿联酋。22号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3号才是印度本土,至于中国什么时候才上是个谜。几天前,我还在埋怨Dangal的东西越出越快越出越多,我简直跟不上节奏,但就在我埋怨后的一两天,但Dangal的东西嘎然而止。然后我才意识到,网络上的东西该出的已经出了,余下的部分就是Dangal的制作团队自己去各个地方做宣传。也就是说作为粉丝我们这些实时传送任务基本已经完成。开始的时候非常兴奋,到最后的时候已经觉得力不从心。我们尚且如此,制作团队肯定会更痛苦,但问题是他们是为了赚钱,而我们什么都不图,只想让更多的同胞,知道、了解、喜欢这部电影。当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有更多人去看。但无论票房好与坏都跟我们无关,因为我们不会收到任何的报酬或有提成,我们这样去做,纯粹只是因为我们想去做、我们愿意去做、我们觉得自己值得这么去做。

人生难得几回搏。曾经有人说我就像个孩子,那股激动,那股冲劲,实在让人羡慕。某一天,当我再也打不起精神,激情不起来的时候,我就真的老了,但现在,还不是。

归档:2016-12-22 Dhoom3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