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27

觉得那是无用功

By xrspook @ 9:12:51 归类于: 烂日记

突然发现,如果脱离了事实本身,我现在很难把感想不断继续下去。这种没有了感想的能力,挺让我震惊。一直以来我的感想就不需要基于任何理由,只要有一个话题,我就可以不断延伸。

这种能力大概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读后感,然后我的那种能力就终于被发掘出来了。在那之前我们写的都是记叙文,有状人的,有状物的,我最讨厌就是装写状物的。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棵大榕树,说起大榕树,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想到那一棵。因为除了那一棵树以外,其它的树我们甚至认不清谁是谁,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那个大榕树从我们入学那天起,我们就知道称呼它为大榕树,因为它在两栋教学楼之间。两栋教学楼之间的那个小操场,完全被大榕树覆盖,遮风挡雨全是大榕树的功劳,甚至可以这么说,在那个区域里,我们从来不会看到天,往上看就只会看到大榕树的树冠,所以当老师要布置状物的作文的时候,毫不犹豫主题就是它。40多个学生写同样一棵树,理论上应该有40多个结果。我觉得,大榕树就是大榕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角度去观察它,要观察它什么样的细节。如果当时我的阅读面再广一些的话,可能我会很狡猾地把描写大榕树变成了描写我在大榕树下遇到的人和事。写大榕树的那些作文,被老师点名表扬的那些同学用了无数多的比喻句、排比句,我实在没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当别人轻而易举地写出比喻句的时候,我太难了。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很难,可能是因为我的见识没那么广阔,我也不习惯、不擅长联想。对我来说,大榕树就是大榕树,为什么非要把它比作其它东西呢?可能对那些天生艺术细胞就比较发达的人来说,比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再正常不过,但是对我这种严重的现实主义者来说,你要我比喻,我还得特意绕个圈找一些我根本没有觉我有感觉的东西凑数,实在很难。为什么非得用比喻呢?就好像某些人为了表达某些观点,总是要引用某个作家的某个作品里面的某个细节。你正在谈着这件作品的这个部分,然后你又要引申到其他地方,但如果我根本不清楚另外那个地方到底是怎么回事的话,对我来说你不就等于根本没说清这个到底是什么吗?对当时的我来说,我知道那个同学描写的那个大榕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状态,但是当我要沿着他们的比喻,沿着他们的排比去想象,我又得费神的想象出那个他们所表达的境界,这就让我觉得很累。当同学们很喜欢某些诗和散文的时候,我见到那些东西就头痛。不只是当年头痛,现在你给我一些散文之类的东西,让我去感受它的美的时候,我依旧会觉得很头痛。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觉得硬是把这个事实比喻发散为其它东西,对我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拉。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觉得那些脱口而出就这么干的人,实际上骨子里就是在卖弄他们的见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当然,最后这个观点我不会说出来。因为觉得烦,所以通常遇到那种事的时候,我会直接视而不见,左耳进右耳出,左眼进右眼出,直接当作没听到没看到。

我不能控制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但我可以选择要不要接收那些信息。

2022-05
10

脾性

By xrspook @ 9:44:54 归类于: 烂日记

每个人的阅读都有其习惯和喜好,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那种比较喜欢看故事的,有描述、有对话、有心理活动,但是我受不了那些一句话里面定语状语用很多的文章,也就是有很多形容词去表达某种东西。大概因为我的想象力没那么强大吧,当你用几行字才说完一句话,但是定语和状语足足花了几行字才写完,我就会把核心部分忘记了。同样,即便没有那么多定语跟状语,但是几乎每句话都在游云展开想象力的话,我也觉得自己的脑子转不过弯来。还有一种就是每段话基本上都会说到某个人名、他的某个作品,又或者他的某些理念。这些东西也会让我觉得很难理解,因为如果那里有注释,一篇文章我得不断地点开注释,于是主体部分我又忘了。但是如果不点开注释,就有可能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非常有可能写的是像某某人某某书里面说的那样,或者是里面的某个观点。我不知道这种写作方法到底是怎么来的,感觉就像是把科技论文最后面引用部分挪到前面。但是如果那是一篇科技论文,那会直接陈述某个观点或某个结论,然后给你一个标识,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结论到底是怎么来的,可以自己去找那个参考资料。当某些人在谈作品、谈感觉的时候不断地引用某人、不断地引用他们的某些观点,又或者不断地引用某些作品的话,会让我觉得他们这是不是在炫耀他们的学识很渊博,而我这个读者非常之低层次,根本看不懂那在写什么。

当我去看一些我提不起兴趣的东西的时候,又或者我根本对那个观点持反对意见的时候,我会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所以我很难理解语文老师到底是如何海纳百川地去读同学们的作文的。一开始的时候写记叙文还好一点,说明文我感觉是相对简单的,理论上是最通俗易懂的,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写出来的东西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写什么。议论文是我们最后学习的文体,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如果某个同学写的那些东西老师根本不同意或者持反对意见的话,老师是怎么控制住自己不发飙又或者不给那个同学打低分呢?我是那种看到自己不喜欢就有不想看的冲动,又或者想快速飞过的人,但是老师不能这样,所以如果EQ不好又要当文科老师的话,估计会很痛苦。我爸理论上是一个语文老师,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批改过我的作文,起码在我印象之中从未有过。即便是看过又或者是修改过,大概也是因为我里面有些错别字又或者是词语搭配不当,他从未在我的作文里主动让我修改某些观点。但我妈不一样,她是那种当我写作文的时候,恨不得把我全盘推翻,要我以她的观点以她的风格把东西写出来的人,所以当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写完作文才能回家的时候,我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在家里写作文,即便我好不容易憋出来了,也会被我妈一次又一次推翻。当我妈觉得那篇作文写的终于OK的时候,实际上我已经不知道那写了什么,因为那根本不是我写的。

我妈是那种有强烈控制欲的人,一定程度上我也遗传了她的这个特点,所以当我写统计分析的时候,又或者修改或者给别人的统计分析给意见的时候,我也自然而然会这样。错别字和词语搭配这种东西很容易就可以改过来,但是有些时候除了这些鸡毛蒜皮的部分以外,还有一些观点需要充实,又或者是某些部分不应该写出来。以前当我批改的时候,我觉得就应该以我想的那样,但现在我会觉得,我是不是应该完全遵循作者的意愿了?但换个角度考虑,某篇东西交出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团队的结论。如果想少绕弯路,一开始我就得制定好思维导图,确定整体方向以前某些细节的展示方式,但这样显然就会限制了其他成员的想象空间。一开始我是这么做的,但是后来我放手了,不过当我放手了以后我又发现,因为经验上的确有差距,所以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些我觉得很重要的东西,于是最终他们只能按照我的风格去修改完善。对他们来说,可能会产生我小时候的逆反感觉;对我来说,我也很矛盾纠结。

所以啊,能纯粹为自己而写真的很幸福。

2020-01
2

再三校对

By xrspook @ 10:39:2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晚上洗过澡后,干了些单位的事,算是非常顺利了。因为我完全没有遇到阻力就完成了,所以在晚上11点之前我已经收工。我大概是晚上9点多开始干的,虽然做的事很简单。但是也耗了一些时间。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之前一直没犯错误的话,事情就应该这么简单。但实际上有些事件,是很难说清的。最后出来的结果和理论上最乐观的结果一致,我觉得这算是比较走运了。

还记得,不知道从哪一次统计分析开始,我觉得校对完以后我就会把那丢给一个从前我做字幕的时候专门做审核兼压制的朋友。最近的几次,不知道是他很久没有做了,还是看得没那么仔细了,又或者是我的纠错能力提升了。连续两次,他都没有找出毛病。把稿子交上去之前,我要普通检查两三遍,用讯飞语记朗读检查起码两三遍,最后我或许会把稿子打印出来,再读一遍,又或者我看着电子版读一遍。我总觉得把稿子打印出来,朗读检查会发现一些之前我完全没料到的事。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审稿的,反正如果要我做这种事,肯定效率会非常低。对我来说,经常一个下午,用讯飞语记校对两遍以后,整个下午就没了。一开始的一两次校对总会很花时间,后面的那些的确速度上去了,但是某些小瑕疵还是会让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为什么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又或者是平时的作业,又或者是测验考试老师布置的作文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这样呢?如果我能在作文上这样,我也能在其他科目上这样,估计我的学习成绩会很不错。但话说回来,如果一辈子都能这么认真的话,我觉得这个人实在太神奇了。毕竟如果不是写一篇很长的统计分析,我不会把稿子校对一遍又一遍。可以肯定的是,单位里的其他人也不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写的时候已经很严谨,又或者是他们校对一两次以后效果一定很好,而是因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他们的确没有我认真,因为他们总觉得把稿子交上去以后,领导还会批改,而却我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了。我觉得,需要修改的东西应该完全就在我这里结束,别人收到的是一个我觉得已经完美的成品。毕竟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小学生了,不是做完作业以后都得给家长检查一下,然后交给老师,若老师发现什么问题,责怪的不是写作业的那个,而是检查作业的那种。同样的道理,把一篇东西交上去给领导的时候,其实不应该抱着把领导也拖进水的心理,虽然那篇东西不完全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去了单位。当一个我顺从的领导会很省心,首先,他不需要因为我的工作而操心,而且我还会想更多,于是他其它工作也会更轻松。要做到这点,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你信任我,其次是你值得我的信任。如果那是一个我根本不信任或者我很鄙视的人的话,我绝对不会为他劳心劳力。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是为人民币服务,但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纯粹是为某些人服务。

有些人穷其一生,或许都掌握不到认真和专注。对我来说,很久以前,我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但是我却不会在任何地方随意使用,因为我总觉得这个东西在每个人的一生里都是有限额的。

2019-09
19

自己的事

By xrspook @ 11:48:15 归类于: 烂日记

在饭都吃不了的前提下,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谈情怀,但有些时候我们饭吃饱了,也有时间了,去做某些事的时候,也会被别人指手画脚。说你不应该把时间耗费在那些上面。最经典的对白当然是孩子做完作业,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的时候家长蹦出来说你不应该浪费时间做那些事,应该多看看书,多练练字。我小的时候大人通常都只会把孩子叫回家吃饭了,不要只顾在街上玩。但现在的家长,当孩子真的把作业做完以后,估计不会跟他说既然你这么闲,去运动一下吧。可以去跑个步,也可以跳个绳,或者做一些徒手的简单运动。如果我是孩子,家长叫我这么干,我会去做吗?显然可能那个时候我对家长就更加厌恶了,比他们不让我看电视更反感。看电视是休闲,但不让看电视,还得做那么多辛苦的运动孩子又怎么可能买账呢?唯一能让他们真正主动去运动的,就只有他们看到父母在做,所以自己也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觉得非常对,但现在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把老师这个责任推卸给某些专业人士。他们或许觉得这样对孩子来说更好,但我觉得,那可是你自己的孩子。做家长的责任不只是把那个人生下来。如果你最优秀或者最糟糕的特点你的下一代都不知道,或者都没有传承那么一点的话,你活着还有意思吗?虽然把孩子生下来,我们不是要把他们塑造成第2个我们。

有些时候我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愿意把很多很多钱给别人,而不自己去教,而自己则一直为了那很多很多钱去做这样那样的活儿,那有可能是正当的,也有可能是非法的。为什么他们就那么信任他们花那么多钱找的那个所谓专业老师呢?又或者他们不是信任,他们只是在逃避本该是他们的事。当过家长的都说,辅导孩子的功课是最让人上火的。我还没有孩子,还没体会过这种事情,但我的父母几乎没经历过这种让他们非常上火的事。在我的学生生涯里,他们没有花过多少时间给我辅导。有些时候我都不知道是他们上火还是我上火。因为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当老师布置要在家里写作文,我妈总是要把我的作文修改很多很多遍,让那个作文变成根本不像是我写的。我至今觉得作文不应该修改成我妈希望的样子,那么那篇作文就是她的,而不是我的了。当时我不知道如何写作文,是因为我的阅读量非常少。爸妈真正应该做的是让我喜欢上阅读。当我的阅读有一定的积累,而且知识也实时地增加更新的时候,要写东西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当时我妈改我的作文,她很上火,我是被改作文的那个,我也很上火。除了那个以外,我的父母没在我的学习上面费过什么心思。通常我不会让他们教我这要怎么做。如果我在课堂上没听懂,我会去找书本,或者是教科书,或者是辅导书。我总会用我的方法找到答案。所以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自学这种事,很早以前我就已经养成了。之所以这样,是我一直都觉得学习、应付作业和考试是我的事。当然了,如果我有时太马虎,成绩太糟糕,会被一顿臭骂或者毒打,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不是为了逃避那些惩罚而去学习的,我也不是为了一定要让自己在班上拿到什么名次。我只是觉得我要把它做好,而且我有能力做到。

人生很多事情是别人帮不了你的,你得主动拯救你自己。

2018-10
26

感同身受

By xrspook @ 9:43:51 归类于: 烂日记

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我才明白到,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至于自己的语言到底是怎么样的,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所以当我们还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真的很难说出到底我们的风格是怎样的。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当写作文我就很头痛,我妈就会丢出一堆作文书,让我去参考,其中还有一些是手册之类的,但我却觉得“参考”那些东西等于是抄袭,我很讨厌抄袭。我不怎么看书,虽然小时候我很喜欢听我爸讲中国古代的故事,每当一有空我就会让他跟我讲,但实际上我记住的不多。故事描写场景是怎么样的,我通常都不会记得,我只记得情节,但只记得剧情只能让我把个大概,不能帮助我顺利完成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些作文不过是让我们把所见描述出来而已。理论上,真的很简单,实际上,当你的词库里面根本没有东西的时候,什么都无从谈起。那个时候,经常被老师表扬的那些作文里面总是有很多我想都没想过要用上去的形容词,各种定语和状语听得我瞠目结舌。即便给我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我也无论如何堆砌不出那些东西。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做到的,反正如果你不是让我照抄,我实在写不出来。

随着后来词汇量的丰富,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倒不是因为我课外的阅读量增加了,而是因为语文课上多了,其他文科类的课程也有不少,所以我见识多了那么一点点。直到小学高年级,议论文读后感等那些东西出现后,才终于让我有个可以宣泄感觉的出路。因为那些东西是谈感受的,我还真的有感受。感受这种玩意,并不需要太多的定语状语。当我很自然的把内心想到的写出来的时候,让人出乎意料地那篇作文居然被老师点名表扬,但当我很刻意地想再次重复那种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之所以有这种改善,大概是因为小学中高年级的时候,我开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跟我小时候听我爸讲故事一样,那些描写的场景几乎被我直接忽略,但是我却非常喜欢故事情节,哪怕是些天马行空的武术招数,也会在我脑海里各种动起来,就更不用说每当说到各种人物心理活动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感同身受。也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学会了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我不会这么干,但是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是可以做到的。

最让我不得不学会感同身受大概是在我开始翻译各种采访的时候。我翻译的东西不多,因为我不是专业的,我也不想成为专业的,而且我翻译的都是针对少数几个人,那几个人相对于其他路人甲不认识的人来说,我算是比较了解,于是在翻译他们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会用上感同身受这一招。有些时候,我会觉得我在用他们的语言讲他们的故事,但实际上,我只是在用我的语言讲他们的故事,但是一定程度上,我已经把他们当作是我自己。这个状态有点难以形容,但的确存在。虽然我们根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体,处在不一样地方,讲着不一样的语言,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但有些时候,他们说说,他们所做的,我会想象或者感受得出他们那个时候的那个状况。我觉得,只有翻译的人做到这一点,才会让读者更进一步地感受到某些东西,而不只是觉得那不过是一堆文字而已,只是文字,看不到动态影像本身。我需要用文字描述出的状态,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能体会,别人怎么可能看得到?!把故事写出来,如果自己都不曾被感动,那东西绝对不能拿来糊弄别人。可能这种设身处地的代入角色有点神经质,但我愿意做这种不寻常的人。

在恰当的年龄,我积累了恰当的经验,在做着恰当的事。这一切加起来就等于我过得很幸福。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