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
15

回忆牛津书虫系列

By xrspook @ 11:37:39 归类于: 烂日记

连续说了好多天的运动,我觉得自己有点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天天都有新话题,大概因为我每天都把很多时间和思考放在那个上面,所以生活里除了吐槽工作就是描述我运动的状态以及谈我运动时或者运动之后的感受。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因为只有不断地做,不断地思考,人才会慢慢一点一点进步。胖子不是一天吃出来的,进步也不是突然间就有了一个质的升华。正是这些跬步的积累才最终可以至千里。

但是其实除了工作和运动,我也会做一些其它的事。有些事是在我计划之中做的,比如说当某一天我发现了关于JEA很久很久以前的某篇文章(EL EXTRAÑO CASO DEL DR. MENDOZA Y EL SR. ABELLO,REDACCIÓN EL TIEMPO,2000-12-23)我就想要看《化身博士》。在我印象之中,我见过这个名字,但是又好像有点模糊,后来当我搜索图书的时候,的确发现牛津的书虫系列就有这本书。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看牛津书虫的双语系列,但那个时候我没有一整套买,我都是一本一本挑着的来买,至于是怎么挑,大概我觉得封面和标题比较恐怖,比较吸引人,我就买了。比如说我第1本买的是《歌剧院幽灵》,那是在广州购书中心买的。书虫系列的很多书我都是在购书中心买的。我已经不记得一开始是怎么发现那些书了,我甚至不记得那些书到底是放在哪一个类别的货架。大概那个时候我正在儿童书籍的书架上找《X档案》吧,因为初中的时候,某个同学跟我说她在某个儿童图书馆里发现了《X档案》。但最终,无论是图书馆还是书店,我都没找到。同学说的《X档案》系列图书我没找到,反而让我发现了牛津的书虫系列。如果当时的我就有强烈的收藏癖好,如果当时的我不吝啬钱,而我的父母也知道我喜欢看那些,估计我会一套一套买回来,但实际上没有,所以我买了很多零散的,也买过一整套的,但只买过一套。说来也奇怪,一本一本买回来的我大多看过,但是一整套买回来的,我反而没拆封过。我不知道书虫系列到底是不是全部都是简写版本,还是说有一些故事本来就比较简单就不需要简写了。当年我为什么没有买《化身博士》呢?因为我觉得那比较不恐怖、不吸引人?当我不久之前看完《化身博士》以后,觉得这本书还真的挺悬念的,而且也足够恐怖。从一开始那个气氛就是阴森森的。如果当年我知道是这么个情况的话,我绝对要入手那本书。

是牛津的书虫系列让我喜欢上了英文阅读,不再畏惧,不再觉得学英语纯粹为了测验考试,那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知道那些我很想知道的故事。那时,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的成绩我依然非常一般,但起码不再害怕了。至于喜欢上考试的阅读理解,直接觉得那好玩过瘾,那又是高中时候一个英语老师打通我任督二脉的故事了。牛津的书虫系列是我拥抱英语阅读的启蒙老师。

在知道JEA的那个相关文章以后,没过几天我就入手了《化身博士》的纸质书,买的是译林出版社的书,但是可能因为书太薄,所以他们硬是一本中文版配套一本英文版。至于英文是不是原版,这我没有考究过。中文版放在家里,英文版放在单位,但实际上英文版我连翻都没翻过。中文版是某一天晚上单位的作业比较早结束,所以我翻了一下,看了几页,觉得很过瘾,但是回到单位却没得看,于是我又只好在kindle上买了电子书。中文版的《化身博士》电子书好像单卖不便宜,跟《金银岛》捆绑起来很划算,所以我就买了《金银岛》加《化身博士》捆绑起来的中文版。之所以会捆绑一起卖,是因为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英国的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化身博士》画了我一个晚上十几分钟,然后又花了两个白天的某些摸鱼时间看完。

这个有点阴森森的故事里面满满的人性纠结。但实际上当我看完以后又觉得那好像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纠结。这让我想起韩寒的某些作品被放到了某些语文考试的试卷里,但是当他自己去做那些题目的时候,他自己反而懵了,因为标准答案和他之前的设想其实是有不少距离,连他自己都没想得那么深入。

如果《化身博士》的篇幅再长一点,里面的东西再细致一点的话,我感觉会更好,但为什么就只有那么一点的篇幅呢?我觉得有点可惜。

至于对这本书、这个故事的具体感受,我还得花一篇blog慢慢展开,因为这一篇里面前面铺垫的东拉西扯太多了。

PS:搞定这篇后,我无聊翻了翻自己书柜里牛津书虫的存货,一堆散买的书都很薄,薄到根本没有书脊。我随手抽出来的第一本就是《化身博士》!我那个去~ 当年我有买!但买回来以后根本没看过!!!!!否则我不会没有一点印象!!!!!!但为什么那么本书里没有书店的戳呢?到底当年我是在哪里买的呢?省图批吗?

2019-05
22

反复阅读

By xrspook @ 9:52:48 归类于: 烂日记

语记用多了,我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如何敲键盘。短小的东西还没什么问题,但遇到一些长篇大论,我彻底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了,所以句子经常是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然后无限循环。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那些东西逼迫着我必须上班时间敲键盘,写的是与工作相关的文章,绝大多数时候这都是统计分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要虐自己,其实我不需要那么尽心尽力的去做那种事,即便我偷懒也没有人会有意见。

相比于对着图表写文章,我更喜欢只是做图表,但显然我又是那种很懒的人。有些人很喜欢做高端的图表,那些看上去非常炫酷的类型。看过那些教程以后,你就会明白做那些图表除了看上去好看以外,其实你不得不做一些跟常规比起来没必要的操作,比如说做很多个辅助列,也比如把一些常规的表格参数变来变去。对别人来说美观就是全世界,但是对我来说,即便把图做得再美观,还是要写一大篇东西辅助它。对我的领导来说,文字才是重点,图表只是用来辅助的。那些热衷于做高端图表的人,他们的图表就代表了一切,文字只是辅助一下的短小说明而已,但即便我呕心沥血地做完图表,我还是得继续纠结的、绞尽脑汁写文字。

虽然码字的时候痛苦,但其实写完以后我还是对自己挺满意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现在,无论是写工作的文章还是翻译电影或者幕后制作花絮,虽然做的时候我总感觉不太妥当,感觉有些不合适,但做完以后,尤其是当我反复阅读以后,反倒觉得那其实还挺不错。我也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只是我自己习惯了自己写作的思维。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其实我的感觉不太明显。看别人的作品有些时候也一样,看第一遍的时候没感觉,多看几遍以后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但是如果别人的东西看第一遍的时候你就不喜欢,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就不会再强迫自己多看几遍了。而对我自己的东西,我往往是重新阅读的时候才会有体会。刚开始写的时候,我想不出该有什么小标题,但是多看几遍以后,那些思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或许这就是一直以来通过各种语文考试测验希望我们掌握到的技能。无论是对自己的东西,还是对别人的东西,对我来说,只看一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事的。当年的语文测验考试,我不可能把那篇文章看上几遍再去回答问题,而且在那种场合,我也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去感受文章。所以,当年被迫完成的那些题目是不是纯粹只是凭借我的直觉去回答呢?如果时间能长一点,或许我写出来的答案跟当年交上去的那些又会不一样。我对自己写的东西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尚且没办法脱口而出,更何况是看别人的东西呢。有些人喜欢先写提纲再写文章,我喜欢反过来,因为我觉得那样会束缚了我的思路。我是那种写着写着就跑题,天马行空的人。

还是一样的文字,对我来说多次阅读后感觉就是不一样。

2017-09
19

专注力

By xrspook @ 9:44:00 归类于: 烂日记

不是人人都喜欢折腾,但显然,我就是这么一个奇葩,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从我很小开始,我就已经迷上这种事。小时候,让我很认真折腾的估计是拼图。即便是一盒扑克牌,也可以让人很折腾。拼图这种东西绝对是考验观察能力和耐心的。要把拼图拼起来,小孩必须能坐得住,而且注意力得可以专注一段时间。如果孩子的野心足够强大,他有可能不拼好这个拼图就不罢休,会一直连续做下去。当然,如果遇到一些注意力稍微难以集中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分段执行,每天都只拼其中一部分。就像跑步一样,今天我们可以玩十分钟,明天15分钟,后天20分钟,一点一点地延长下去,直到45分钟左右。如果小孩在读书之前曾经接受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他们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坐得住,不会五分钟十分钟就开小差、思想涣散。

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的,反正我那个年代的小朋友,通常会存在这种问题。必须考虑的是现在的孩子比从前的聪明很多,因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营养比过去更好更全面,而且现在靠谱的家长也都会非常在意孩子的教育。以前我的同学,很多时候家长根本不理他们,家长做的只是每天都在作业登记本上画个龟而已。随着大脑发育的逐渐完善,人的专注能力理论上应该可以越来越长,比如说小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到初中就延长为45分钟,再到大学的时候,一小时再给你一次休息的时间,而那个一小时并不是意味着一小时后人就不能专注了,而是因为一小时过后人可能就会有一些生理需要。

专注这种东西,不只是在学校里用,不只是一种应付,看电影看电视也需要专注,更不用说做一些很正经的工作的时候,需要高度的专注,而且是需要长时间的高度专注,比如医生做手术。如果医生在做一个五六个小时的手术的时候期间开小差或分心了,那么病人的生命就有危险。但实际上从我的观察看来,即便从年龄上说,很多人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他们的专注能力却配不上他们的年龄,甚至只是小学生的平均水平而已。于是这就会出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如果父母都坐不住,你怎么要求你的孩子能坐得住?正是因为父母坐不住,他们没办法,所以就把孩子送给各种教育机构。但孩子是你的,不是教育机构的,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什么父母这个老师要撒手不管呢?他们或许会说,孩子在里面上课的时候,他们会很认真地在外面玩手机,等他们出来。但实际上,他们有必要这么折腾吗?如果他们能自己搞定的话,他们不需要付那个钱,也不需要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会受益。有时候家长会莫名的觉得,我为了他们好我什么都干过了,但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本来就是你的义务。只保证孩子一直都活着,而且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学可上。我觉得这种家长只是完成了他义务的一部分而已。情况就像那些觉得自己不拿一百分就很愧疚,以及拿60分就万岁的同学。如果连在自己的亲生骨肉上都不肯投入时间和精力,我怎么相信你还能把其它事情干好?

我觉得,阅读是专注力的一个表现,而不是培养方式,用这么静态的方式,而且用的是脑部细胞不怎么活跃的模式,很难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别说孩子,大人也可能会看着看着睡着了。但是,专注力足够强大的人就没有这种烦恼。所以,那种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看得很投入的人,我向来都很佩服。

估计今天我的Excel三剑客武功秘籍会到。

2016-01
20

作文的痛

By xrspook @ 21:40:45 归类于: 烂日记

小学的时候我很害怕得回家写作文,因为那意味着那个根本就不是我的东西而是我妈的东西。我写一次,给她看一次,她各种不满意把我的东西改得面目全非,因为太混乱,所以我要抄正,抄正后她又继续会不满意,继续改。如此循环3次以上我才终于能把东西抄在原稿纸上拿去交作业。为什么我妈就那么的不放心我的文章呢?!她再怎么不满意其实都不应该在我写出来以后这般修改的,我觉得。大概小学三年级开始有长篇作文那种事,每次老师布置那个家庭作业我都很头大。我妈也知道我很头大,因为我完全不看课外书。她给我买了一堆作文书,别人也给了我另外一堆,显然那些东西在写作文之前才翻是毫无作用的。我的一些同学非常喜欢看作文书,简直是大爱着迷的那种,我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会那样。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知道怎么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如何把我想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完全是因为我输入太少。课本上那么丁点的东西不足以让我的脑洞丰满。不只是作文,更低年级时的组词造句也让我无比痛苦,憋半天憋不出来。同样,这是我阅读量太少的缘故。正是因为低年级的时候我妈知道我脑子里的洞没有打开,各种资源都很贫乏,所以她才会买一堆的书给我。当时我很抗拒那个,我总觉得借鉴了别人的东西就是抄袭!小时候我经常缠着爸爸给我讲中国古代的故事,他每次都能说新的,但实际上我入脑的没多少。讲故事和听故事很随机,而且我爸不是讲古佬,没有抑扬顿挫也没有手舞足蹈,如果他当年给我讲故事的时候除了纯粹的说以外还有图片或视频输入,估计我会印象深很多也会记得住。很多人的童年都离不开童话故事,但印象中我的父母就从未拿着故事书给我念过。他们自己不给我讲很多,但他们会给我买一堆录音带,有儿歌的,但更多是故事的,我印入脑子里的故事不是爸爸口头随机说的那些,而是那些一遍又一遍,卡带扯出来卷好继续播的故事录音带。现在的孩子在组词造句和写作文入门的时候估计不会像我当年那么坎坷,因为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而且他们接触学习的东西很多是图像而不是像我当年只是通过声音。如果我是父母,我的女儿遇到了我那种问题,我该如何引她入门让她迷上阅读呢?是否养成阅读习惯会大大地影响人的一生。我的爸妈都喜欢看书,我爸特爱看字典抄字典,我妈则喜欢看小说,虽然他们都只是工人,但他们绝对是文化人。不过,在教育孩子也喜欢上阅读方面,显然他们并没有怎么做到位。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最佳的方式,但孩子如果了解不认同就不会去模仿崇拜,情况就像当年他们喜欢读书,但我觉得我上学读的那些已经够多了,脑子都快炸了,我有什么理由还要去自虐读更多!显然,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没有找到阅读的乐趣,那对我来说是个千金重的负担,正是因为那样,我的脑子里才那么的空空如也,该输出的时候没什么能挤得出来。

我是幸运的,因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金庸的武侠小说拯救了我!连几百字一篇的作文书我都拒绝去看,我为什么就会有冲动去看完枕头一般厚的武侠小说呢!这根本就没道理,但这种怪异的事就是发生了。一开始的时候我看得极慢,与其说我是看的,不如说我是读的。暑假的时候我捧着《笑傲江湖》一个人在家朗读。还有很多字不会,但那都不成问题,因为跳过也没什么大不了。从一天才看几十页到一小时就几十页,从朗读变成默读,从上课般的严肃端坐到偷偷地抱着小说到被窝里看。武侠小说让我这个讨厌读书的人迷上了阅读。现在回看当年,我还谈不上会思考,但我已经会想象了,只有让纸上的文字在脑子里活化起来我才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不知怎的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那种技能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的同学可能已经因为这个原因而迷上作文书故事书以及一切有很多文字的读物。我总算开窍了,虽然很迟。从那以后我不再畏惧作文,那是随心而成的东西,而那种炉火纯青的养成发生在很多年以后,在我开始每天都blog了以后才算真成了。

还有很多比我大的成年人在写文章的时候会各种头大,可能他们还处在我遇到武侠小说前的那个状态,又或者没那么糟糕,有输入,只是通常不输出,属于我炉火纯青前的那个阶段。

人不是天生就会写,也不是天生就会迷上阅读,但人应该努力地让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开窍!

2015-10
29

对策

By xrspook @ 13:38:26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感觉,做单纯靠前脚掌用力的动作跟腱受到的压力很大。这就是前脚掌跑法对小腿肌肉、跟腱强度、踝关节稳定度要求高的原因。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我以普通速度跑直路的时候通常不会感觉到跟腱有什么不适,但转弯(扭转)和冲刺加速(虽然还是几乎全掌落地,但随着步距的加大,步频却不变,意味着触地时间降低,身体前倾幅度加大,相对而言前脚掌需要更努力地做功)的时候不适感会明显。现在原地高频率的跳跟腱有可能出现疼痛的几率是最大的,高危动作包括跳绳、高抬腿以及拳击重心左右移动的小跳。这是我昨天发现的,所以呢,当要做高抬腿的时候我就只能一条腿提高到位另一条腿只用半高度了,因为落差越大,脚对地面以及地面反馈给脚的冲击越大。跳绳动作我直接飞过了,双脚同时跳起的跳绳动作本来就要求小腿和跟腱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虽然跳起的高度可以就那么一点点,但这般持续一分钟多次,可想而知后果会怎样。至于拳击的小跳,我并不是不跳,而是降低跳的频率,同时,做kickboxing动作的时候也尽量用全脚掌支撑而不是一直配合使用拳击小跳。这些修正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但起码要等到我的跟腱完全感觉不到痛为止,可能这需要几周可能这需要几个月,天知道我的恢复能力到底能有多牛逼。

现在,我打算每天做2轮提踵运动,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一轮的台阶提踵运动包括双脚提踵20次+单脚轮流提踵5次*4+双脚提踵20次+台阶小腿拉伸。暂时来说,这些步骤下来到最后10下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小腿肌肉略微在颤抖了,这说明刺激已经足够。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多,跟腱和小腿力量的加强,往后我可能需要更多的重复次数才能获得相同的刺激,到那个时候可能单脚轮流提踵就是10次*4了或者5次*8,双脚提踵也可能变成30次一set。这个动作只是准静态比较温和的,现在做也没什么不可,但往后我需要动态的动作结合增强脚踝的稳定性,比如说单脚左右跳以及单脚弯腰直立甚至是单脚蹲起。这些动作靠的都是徒手靠自体总量去完成,具有普遍性,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可以做。身体本身就是最好的器械,懂得利用好已经很了不起了。我总觉得健身房器械出来的效果是给人看的,但说到真正的实用靠谱,合理利用好自身重量也就足够了,毕竟,我们只是个普通人,哪有传说中的那么多机会让我们必须脱衣服显摆。无端端就神经病那么干,会被称呼为心理变态。

我觉得近期我敲键盘不能随心所欲了,老是得在词句那里斟酌思考一番,原因是这段时间我没怎么看书。看书和看围脖看微信不同,当然也和看新闻不一样,那些都属于快餐,我要大餐,全套齐全足够丰盛的!现在我的情况就像缺少精神食粮,饿了,自然就不能顺利地排泄。尽管我知道我还有很多需要输出,但没有输入没有能量输出也就没什么效率和质量可言了。这跟吃饭不同,吃饭可以很快,消耗的时间会是吃下去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那么多,但精神粮食的输入和输出对我来说几乎是等长的,即便不等长,输出最多也就只能是输入的几倍那么多。当学生的时候,老师老跟我们说要厚积薄发,但对我来说,我只能存起来一段时间,情况就像我输入的很多东西不少只能放在内存而不能放在固态硬盘。不是人人都会像我这般缺根筋脑袋容量有限,但既然我就是这样也没办法。

今天写blog的效率真心低!

归档:2015-10-29 双鱼座。

2015-10-28_stamp01

2015-10-28_stamp02

2015-10-28_stamp03

2015-10-28_stamp04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