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
11

到底要做些什么

By xrspook @ 18:18:2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在完成Think Python 2的试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不知道那道题到底我在叫做什么!

造成这样,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有可能因为翻译的人只是把单词从英文变成中文,语序没有调整。我不知道,他那样表述,他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真的能够根据他自己的描述把习题解答出来吗?我做翻译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我搞不懂的东西,我会在那里纠结,先是自己纠结,然后是找各种资料,还是不行的话,我会求助于别人。如果这些方法都没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的话,我会把那一段跳过。跳过这种事只能用在纯文字翻译的时候,视频翻译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我会跟朋友商量出一个我们都觉得可行的方式,把那东西表达出来。有可能那不是作者的原意,但是按照我们的翻译,联系上下文,语义是通的,没有逻辑问题,没有理解缺陷。所以非常有可能看我翻译出来的东西,你会被我的思路带乱了,但非常有可能你察觉不到原来原文是另外一个意思。所以别人看过我的翻译后,觉得那很顺,至于好不好,我不敢包。

我遇到的Think Python 2的翻译不这样。于是就像我之前所描述的那样,我不知道翻译的人知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些什么。当然,也存在这么一个可能性,翻译的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他的专业圈圈里,他们的话就是这么讲的。我跟他们不是一路的人,所以他们的脑洞我无法理解。这也就是虽然我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受的也就是那几本教材的教育,但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东西是不同的。

如果是翻译上的问题,大概我把原文看一看,也就懂了。之所以让我觉得那些东西羞涩难懂的另外原因是数学这种东西我已经放下好久了。虽然我每天都还在用的数学,但并不是那种高端的模式。我想都没想过用简单几句编程语言就能实现那些定理。那些我知道又或者不知道的定理。当我还是学生,仍然必须面对那些东西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原来定理是这么定义出来的。虽然我知道那东西怎么用。或者那说的是一种我已经很早就知道的东西,但表述的那个方式刚好跟我一直以来认识的的方式完全不同。情况就像是,虽然我们要到达的是同一个山峰,但是我之前是从南面上的,他们却是从北面上的,我从来都没走过那条路。所以,光从路上的风景,以及登山的难度,我根本想象不出原来那座山就是那座山。但我又知道那座山就是那座山,因为从坐标位置看来,山顶就是我熟悉的那个地方。过去好长时间,编程的时候老师都不会丢出定理,叫我们去实现。通常我遇到的题目是一些隐含着定理,但更多的看上去是现实的应用题。在没有抓手的时候,我莫名地觉得有点慌。

我要冷静沉着去应对。

2019-05
22

反复阅读

By xrspook @ 9:52:48 归类于: 烂日记

语记用多了,我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如何敲键盘。短小的东西还没什么问题,但遇到一些长篇大论,我彻底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了,所以句子经常是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然后无限循环。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那些东西逼迫着我必须上班时间敲键盘,写的是与工作相关的文章,绝大多数时候这都是统计分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要虐自己,其实我不需要那么尽心尽力的去做那种事,即便我偷懒也没有人会有意见。

相比于对着图表写文章,我更喜欢只是做图表,但显然我又是那种很懒的人。有些人很喜欢做高端的图表,那些看上去非常炫酷的类型。看过那些教程以后,你就会明白做那些图表除了看上去好看以外,其实你不得不做一些跟常规比起来没必要的操作,比如说做很多个辅助列,也比如把一些常规的表格参数变来变去。对别人来说美观就是全世界,但是对我来说,即便把图做得再美观,还是要写一大篇东西辅助它。对我的领导来说,文字才是重点,图表只是用来辅助的。那些热衷于做高端图表的人,他们的图表就代表了一切,文字只是辅助一下的短小说明而已,但即便我呕心沥血地做完图表,我还是得继续纠结的、绞尽脑汁写文字。

虽然码字的时候痛苦,但其实写完以后我还是对自己挺满意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现在,无论是写工作的文章还是翻译电影或者幕后制作花絮,虽然做的时候我总感觉不太妥当,感觉有些不合适,但做完以后,尤其是当我反复阅读以后,反倒觉得那其实还挺不错。我也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只是我自己习惯了自己写作的思维。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其实我的感觉不太明显。看别人的作品有些时候也一样,看第一遍的时候没感觉,多看几遍以后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但是如果别人的东西看第一遍的时候你就不喜欢,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就不会再强迫自己多看几遍了。而对我自己的东西,我往往是重新阅读的时候才会有体会。刚开始写的时候,我想不出该有什么小标题,但是多看几遍以后,那些思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或许这就是一直以来通过各种语文考试测验希望我们掌握到的技能。无论是对自己的东西,还是对别人的东西,对我来说,只看一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事的。当年的语文测验考试,我不可能把那篇文章看上几遍再去回答问题,而且在那种场合,我也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去感受文章。所以,当年被迫完成的那些题目是不是纯粹只是凭借我的直觉去回答呢?如果时间能长一点,或许我写出来的答案跟当年交上去的那些又会不一样。我对自己写的东西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尚且没办法脱口而出,更何况是看别人的东西呢。有些人喜欢先写提纲再写文章,我喜欢反过来,因为我觉得那样会束缚了我的思路。我是那种写着写着就跑题,天马行空的人。

还是一样的文字,对我来说多次阅读后感觉就是不一样。

2019-04
14

如果从前不是那样

By xrspook @ 14:22:39 归类于: 烂日记

在看完了第一册《摩诃婆罗多》以后我明白到其实这部印度的长篇史诗之所以让人受益,并不是因为里面的设置有多么的精彩,又或者故事的描述有多么的厉害,而是因为里面所讲述的道理包含了很多哲学。几乎可以这么说,那是一本牛逼加强版的《苏菲的世界》。还记得高中学哲学的时候,老师跟我的同学无数次提起《苏菲的世界》,但实际上跟《摩诃婆罗多》比起来,那只是小巫见大巫,而更重要的是除了一些纯粹哲学的观点以外,《摩诃婆罗多》里面还包含着很多印度道德层面的东西。因为我看的是中文翻译版本,所以那些很羞涩难懂的东西已经通过了比较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古代文学里肯定也有很多这些有用的东西,但之所以这难以被消化很大程度是因为但我还是个学生,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人把原文搬出来让你去理解。但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清楚不明白,当然不理解,其实不同朝代的古文理解方式是不一样的。虽然那些字你都认得,但拼起来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去体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古文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些比较缥缈的存在。我甚至觉得那比外语还要外语。大概如果有人把中国的古代重要文学以白话的方式演绎出来,那么孩子学习那些东西的时候估计会更有兴趣。现在的幼儿教育经常会融入国学那种东西,但我并不觉得那些穿着汉服摇头晃脑背着古诗词的小朋友真的全部都理解其中的含义。他们只是在音调节奏上模仿,到他们真的学会那个意思并实行拿来主义,那又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起码对我来说,能模仿背诵出那些发音,跟我去理解记忆并运用故事后面的意义完全是两回事。正是因为这样,如果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要我们以古文的方式叙述我们身边的一件事的时候,我会无从下手。据说现在的老师的确会布置这样一些作业。应试教育的我们现在看来,当年的我们真的错过了很多。

近期我用Word编辑了一页楷体的汉字,然后以浅灰色打印出来,接着拿钢笔在上面临摹。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小学一年级我们开始学拼音和写汉字的时候用的是铅笔,那是一个多么不靠谱的做法。因为用铅笔写字的时候,你永远都不可能使出真正的力度。如果用的是活动铅笔,那完全是一使劲就会折断的节奏,即便你用的是最普通需要削的那种铅笔,你还是不能使劲。但写钢笔的时候不一样,你可以使劲,你可以通过笔画的停留时间来控制出墨量。写得快和慢,出来的效果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觉得写钢笔的感觉跟写铅笔和中性笔完全不一样。当然也有一些很厉害的人,无论写什么笔都能写出那个味道,但起码对我来说这些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在一开始写字的时候我们必须用铅笔呢?难道就因为写错了可以重来吗?如果当时老师的作业变成用钢笔写,写错了就重新写,直到每次作业里同一个汉字连续写对多少个为结束。当年就因为我们的抄写作业用的是铅笔,但可能因为那个字写的不够好看,我们被家长要求把已经写好的作业一次又一次擦掉重来。这些重来可能最终改作业的时候老师不会察觉,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走了很多弯路。与其都要写很多很多遍,为什么要多一个擦掉的过程呢?直接再写就好。

我们都错过,但无论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步,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2018-10
20

记不住

By xrspook @ 18:06:42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模仿能力不强,无论是语言类的还是动作类的,我都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所以那些过目不忘的人经常会让我很羡慕崇拜。

还记得语文或英语要背书的时候我每次都会非常痛苦,因为显然那些东西你不能靠理解,你不能天马行空地按照你觉得的意思复述出来。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那都让我非常痛苦。尤其是我记得小学四年级学英语口语的时候,简直让人痛不欲生。因为我根本记不住那个发音。到后来,开始学音标了,也学语法了,我觉得一切都算是走上了正轨。只有理解了,我才能更好地把那些东西输出。情况就像只有我掌握了工具,我才能解牛。

但有些时候,工具用不上。比如当我要学唱一首印地语的歌的时候,我看到的只是外国网友的音译。那些东西是完全没有意思的,而且不同人的拼写方法还不一样。因为不知道那个单词的意思,所以你只能按照那个发音去唱。习惯了,你可以看着那些东西唱出来,但如果真的把歌背下来,我需要花很多时间。那让我想起小学的时光。虽然现在的背书是我自愿的,以前我不得不背,现在是我自己主动去吃那个苦。为什么做这种事我会觉得很难,但有些人却看上去那么容易呢?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快速背下来的,虽然我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当我能背下来的时候,那东西就会成为我的条件反射,我能不假思索思索地把那些东西复述出来,而且能持续很长时间。即便有些时候我忘了,只要我听一下,我还是能继续下去,我不需看到文字本身。在看某些超强大脑节目的时候,我觉得那些人简直匪夷所思,他们记住的还不只是发音,还有一大串乱飞的数字。显然他们可以这样做到,必然有他们的技巧。所以,如果当我们开始念书之前就掌握了那个技巧,我们的人生会不会就舒服很多呢?但话说回来,因为要把一首印地语的歌背下来,对我来说就像绕口令一样很困难,正是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进去,而且我一辈子能背下来的没多少首,所以会我觉得很特别,也很珍惜。如果所有东西我都看一眼就能记住,我肯定不会对它们产生多大的感情。对普通人来说,记忆大神真的非常厉害,但是,可能对他们来说,生活会少了一些乐趣,除非他们把那种成就感完全寄托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我不能把语言或者动作很快地复制模仿出来,但是我会用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所以出来的效果未必就比他们差。要我完成模仿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效果可以很好。如果人生得经历过无数次以后痛苦之后才能似懂非懂地悟出其中某些快速记忆的方法,那么大家可以稍微称自己为大师的时候,估计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了。

我不完美,这是明摆的事,但我觉得这样的自己还不错。

2017-05
11

人生目标

By xrspook @ 20:59:35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上午参加了一个食品行业协会举办的培训,说的是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国标解读。讲课的人很专业,这种人才粮食系统根本没有,无论是学校的老师教授,还是其他被公认为牛人的专家都远没他厉害。可能是因为我很久都没有参加过食品方面的培训,工作接近十年来一直都被粮食洗脑。于是脑子也变得特简单。他讲的东西有一些我居然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上午讲的是食品添加剂,但因为我工作中根本不涉及。所以虽然从前学过食品添加剂,也看过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但是显然我对那个东西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如果我之前就已经看过那些标准,并且把那个当作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理解的时候大概我就不会那么迷茫,因为它默认了某些东西,我们是知道的,但显然,我根本就没见过。他在跟行里的人说行话,我就像一个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路人甲。

上面的人说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就明白到,下面的人他针对的主要是企业用户。尤其是针对食品研发的,可能质量管理和过程监控也有一部分。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研发是我最大的梦想,但是我没找到。听了一个上午以后,我觉得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比我现在所遇到的显然复杂得太多了。相对而言,一直处在一个可以说是弱智的环境,肯定会让人退化。

今天主讲人在上面讲的东西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没有任何花俏。也没有把东西特意拔高到某些政治的层面。做技术的人本该这样,但是在国有单位时间混长了,人就会变质。尤其在我这种比别人简单低一大截的地方。对混日子的人来说,这再好不过了,但是我不喜欢这样。没有足够高的目标追求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而这也正是我不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原因。首先是因为那里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其次是因为被一些我自己都看不起的人认可这又有什么意义?更多情况是因为他们判断你的标准根本不是用你的工作表现,而是凭借感觉。于是就造成很多人是靠着某些我觉得不正当的手段上去。的确那些方法很凑效,但显然我讨厌那样,所以,即便我永远都是当基层,我也不愿意使用那些方法获得更好的地位。人生在世要实现价值,方法有很多,但显然地位什么钱财什么不是我最看重的。我也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些所谓的金钱和地位最终都会化为尘土。能被载入史册的就只会是非常实在的东西。人可以死,但思想要活着。人不一定要生孩子培养下一代,但是人有责任把正确的观念传播给后人。那不一定必须是我们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我们的学徒或学生。要做到这样,首先你得整得出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那个我觉得就是我奋斗的目标。为了有意义而有意义是不可能的。所以选择一个正确方向并潜心地干下去才是真正的归宿。可能我终其一生,都没找到那个可能会简单一点的方向,但起码现在潜心和耐心已经成为了我的标配。

从来不会有人会想象过,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居然有一天,同一天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和宝莱坞电影,后者居然单日票房会超过前者,而且是在上映的一周之内。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从那一天以后,同期上映的宝莱坞电影票房将持续战胜好莱坞电影。我觉得这不是奇迹,这只是中国人在一开始的时候把宝莱坞电影小看了。为什么总要把印度的电影称为神片呢?!之所以这样,是我们人神不分而已。

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为之而努力。

归档:2017-05-11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