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
19

突然化身三分神射手

By xrspook @ 8:37:59 归类于: 烂日记

花了20分钟都没投进5个三分球,星期一晚上的投球我是很绝望的,已经好久都没试过如此绝望。按照以前的技巧,理论上我不可能会再次回到一开始那个状态。唯一可能把握的不太好的只是我无法保证跳得最高或者最远的时候才开始出手,但是这也不至于投5个球都那么的痛苦。周一晚上我的计划是中60个三分球,因为对上一次中的是50个,基本上每一次投球训练,我都希望自己能再多中10个三分球。我也明白不可能一直加下去,到底什么才是我的天花板呢?不知道,反正把时间耗进去三分球是可以做到的,虽然可能会很累。但星期一的状态实在是让我根本不敢想60个,甚至我觉得能投进10个已经非常不可思议了。

我也说不准星期一的状态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开始投罚球的时候我觉得挺顺畅的。投100个罚球,我会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从眼睛那里开始起手,一开始就把球定点在那个地方。这样的好处是受左手的影响没那么强烈,但问题是因为这种方式其它部位的发力不怎么好连贯起来,所以一旦出手的那一刻左手把控的方向不靠谱,我的球就非常有可能打铁了。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出手那一刻,如果我的左手手指没有完全的伸直,而是把球抓住了,那个球也肯定会打铁。第二种方式是球在右胸前开始,这样的好处是整个动作非常的连贯,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用腿部的力量或者核心的力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把球上推的过程中,我是有一个下压的过程的。这样的起手,即便我的左手把球抓住了,因为整个过程很流畅,出手过程也带入了很多我自己也说不上是什么的力量,所以这样出手的球通常会是一个高抛,而且旋转强烈,即便左手把球抓住了球,还是会稳稳的命中。我把这两种方式称之为静态投球和动态投球。哪个更好用一点呢?我也说不准,当其中一个不太好使的时候,我就会用另外一种。实战过程中可能第二种用的几率比较高,但问题是站在罚球线上不会有人干扰你。所以哪个稳定、哪个命中率高就用哪个。

说回一开始三分球的那个话题,某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没戏了,我跟自己说,投够10个就收工走人,但是还没到10个的时候,一个同事来了(身穿16号球衣)。我在这边半场,他在那边半场,理论上是互不干扰的,但是他拍球的节奏影响了我,我也说不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他刚来的时候,我还是继续竭尽全力地投三分,依然没什么效果。我在拍球,他也在拍球,室内球场里面的那种拍球的声音杂乱无章,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突然之间我的三分球开窍了。用的并不是之前我用的那种三分投球方式。为什么突然会顿悟到这种方式,我自己也说不准。这种投三分球的方式跟我之前说的那种动态投罚球的方式差不多,但是投罚球的时候我的出手会轻一点,而且垂直上推的距离没那么远,最后拉的过程也不很强烈,同时,脚下也没有很强烈的蹬地。

之前,安静的球场就只有我一个人的拍球声音,以及篮球歪了以后砸到各种东西的声音。另外一个人来了以后,突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就开发出了一种可以说完全不费力的三分球投射方法。一开始他在那边半场,我在这边半场,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居然踩我的场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干呢?不知道。唯一的解释就是我这边的半场篮筐后几米就是一堵墙,所以如果投歪了,捡球比较方便。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过来踩我的场,分明就是他有意要跟我一起玩。之前从来没有男同事会在我投球的时候来我的半场插一脚。这样的碰撞一发不可收拾。两个人以各自的方式投球。我们两个就像你来我往一样,他中一个我也中一个,之前刚刚顿悟出来的三分球突然间命中率直线上升。不只是命中率非常厉害,而且几乎每一个命中的球抛物线和那种擦网的声音都是完美的。我觉得可能他一辈子都没见过一个女生能投进那么多的三分,而且是以这么高的命中率,哪怕那些没有中的球,可能也仅仅仅偏了一点点,力度和抛物线都是完全合适的,角度歪了,而且重点是我居然可以用一个很放松自然的方式去完成这些,连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不喜欢跟别人比,但是当有个人跟我对飚的时候,我的某些潜能就突然被解锁了。我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从不到10个球到投中60个球,这个过程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前5个球我花了可能超过20分钟,但是60个三分球,最终我只用了67分钟,后面某些区段的球命中率估计超过了50%,连中就像吃饭那么简单。

如果现在你叫我重复那些命中率非常高的三分球,估计我已经做不出来了。又或者可能我依然能做到,但是却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重新去找回那种感觉。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开了什么挂,是因为受到了那个16号的刺激?但可以肯定的是,周一的晚上我体验了一回三分神射手的滋味,而且这次还是有见证者的!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如何做到的。如果那5个球真的让我绝望放弃了,肯定也就没有了之后的爆发式辉煌,所以关键点是坚持吗?当肾上腺素慢慢减退,酸痛开始袭来的时候,这一次发生的部位居然是腿部的后侧,之前这从未在我身上发生过。可能在不经意间,我把身体某些沉睡已久的肌肉唤醒了。

2019-11
21

无限吐槽越野四驱车

By xrspook @ 11:49:04 归类于: 烂日记

花了3个晚上,合计6小时39分11.62秒,我终于完成了米兔越野四驱车的拼装!这是我拼过的米兔积木里耗时最长的,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原因是这套积木的零件数量最多,有超过1500个,而之前的两款米兔积木机器人只有1000个左右。剩下百余个拼装步骤的时候我发现缺件了,倒数不到50步的时候再次缺件。这已经是我买的第8套米兔积木(米兔智能积木*2、米兔积木机器人*2、米兔矿山车、米兔工程吊车、米兔积木动力机械、米兔智能积木越野四驱车),之前的积木装了又拆,拆了又装,从来没试过缺件,但这个越野四驱车居然缺件了,还缺了2个!幸好那两个部分都只是装饰用途,无伤大雅。其中一个缺件我用其它剩余零件补偿凑合了,而另外一个,找不到也不影响使用,从美观角度考虑不过是有点不对称而已,几乎看不出来。缺少了两个非重点零件我尚且不高兴,如果缺的是一个关键部件我一定会跳起来!

我对上一个拼装的是工程吊车,其中一个控制车身控制室360度旋转的部件由灰色和黑色两片圆形齿轮组成,那两个东西结合的时候很轻松,啪的一下就合一起了,但拆掉的时候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无法把它们分开,这到底是什么鬼。虽然那两个零件就只能是那个用途,而它们两个也只可以这般结合使用,但合上了就拆不出来这个我不能接受。如果拆不出来为什么不直接就给你现成的合并版呢?就像万向连接轴一样。同样的合上了就分不出来的情况也发生在越野四驱车的轮轴固定上。跟工程吊车那两个圆盘形的零件不一样,那两个轻轻一按就合上,而越野四驱车的两个半球形轮轴固定必须发狠按下去才能合上。我组装到那个步骤的时候就纳闷,的确,里面通出来的十字轴能联动外面是黑色轮轴,但黑色半球轮轴和灰色半球轮轴框架连不上啊,松松垮垮的。直到我把车完全装完了,黑色的轮轴也按到轮胎的轮毂上了,我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用蛮力把黑色半球按到灰色半球里。响亮啪的一声,终于合上了!而且转动正常。这就意味着这个东西真的需要这般连接的。可想而知,这两个也是一合上了就再也别想分开的零件。我不知道积木设计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用这么绝的结合方式。据说这个越野四驱车的动力设计是仿照乐高的,原版乐高是怎样的我没有研究过,但工程机械最核心的部位是动力,我觉得外观只是面子工程,而我又是那种非常注重实用性而忽略外形的人。乐高的轮子也是这么整的吗?如果乐高是这么整的,有没有可能不用这么暴力的方式呢?

这套越野四驱车的整个安装步骤一共有1713个,从数字上看就很吓人,因为即便是从前最复杂的米兔智能积木机器人履带版的说明书也没有超过250页。这套积木零件更多,但理论上也依旧不会超过400页。400和1713的区别在于纸质静态的说明书你能在一页里看到好几个步骤,那一页就给你说明白了这一页里需要的零件,对一些有长度要求的零件那一页还会展示出实物长度的标尺。这样一来找零件和拼接的时候就很方便,而不必像看3D图纸那样先插了一个黑色插销,下一步原来也是那个,实际上要连续插5个黑色插销,但这些都分在下一步里了。一次性从黑色插销堆里拿五个然后双手同时操作往零件上插和一个一个拿出来,数洞洞,然后插进去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3D图纸让你完全没办法有预见性,用纸质图纸的时候你可以一目十行,你知道在这一个小步骤里你即将要完成的东西是怎样的,同时,如果是完全相同的零件组合,纸质说明书会直接显示叫你一次性拼N组,但3D说明书却是死板地一个零件一个步骤来。我觉得纸质和3D说明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视角不一样。纸质说明书因为必须通过一个图或者是一个图外加几个区域放大图告诉你那个步骤该怎么做,你肯定能get到那个点,但3D说明书越到关键的步骤,视角越是流氓。比如安装备震器的步骤。步骤点开的第一视图你根本不知道怎么装,到底要和哪个部分的哪个零件对接。你好不容易旋转半天,也点开了自动动态播放动画了,视角仍然会被遮挡。这不是折腾人是什么!所以其实这台越野四驱车的4个备震是我最后的安装步骤,是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倒回去研究的。如果说400页的纸质说明书用一次就废品了,不环保,他们完全可以只提供静态的PDF搭建说明书啊!3D说明书这种东西听上去炫酷,实际上我觉得是甩锅,反正就是这么干的了,一定不会歪不会错,你get不到是你的事,你不能快速get得到是你能力的问题。

3D说明书也就算了,这套越野四驱车居然没有一个纸质的实物长度标尺,但又要进行无数多根十字轴和多洞梁柱的拼接,你要我拿什么去量呢?!米兔智能积木也是只有3D图纸,但他们有一片长度标尺的贴纸,你拿着实物过去一比对马上就明了了。如果你标配的是电子版的说明书,这个长度标尺就应该像产品合格证一样是标配!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如果他们觉得送你个小纸片也不环保,他们完全可以把标尺印在他们的积木外包装盒上啊!

很多方式可以让拼装人性化且高效,但他们就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他们觉得够用的方式。这么贵的积木,这么复杂的积木,却毁在一些他们本可以做得更好的细节上。他们这是在故意赶走粉丝吗?!

2018-09
12

让人绝望的进攻

By xrspook @ 8:31:1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我们第一次去国丰那里,在他们的主场打比赛。国丰建好以后,就据说那里有一个体育馆,但到底里面可以玩什么,我一直都不知道,估计我们的人之前也没去过。过去几年,我们一直都只能在外面猜测。昨天第一次进到国丰的生活区,原来他们体育馆的一楼架空层是一个停车场,体育馆在二楼。非常宽敞,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场边,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排一排的乒乓球桌。和篮球场并排的是三个羽毛球场,羽毛球场的那边还有一个舞台,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在那里开个晚会什么的。因为他们的篮球场的设计出来就是没想过要开空调,所以虽然四周都是玻璃窗,但最上面还是留了,通风的空间,所以昨天在那里打球不觉得很闷,之所以那样,当然也有可能是昨天的天气的确没有那么热。跟深粮的篮球场比起来,国丰篮球场的地面是真正铺橡胶的,因为按下去地面是软的,但是他们的篮球架让我们觉得很无语,因为就场地来说,已经很棒了,但是他们的篮球架,却有点古董,尤其是那个会吱吱响的篮筐。

打完交易中心以后,我们休息了一个星期,完全没打球,然后就是去深粮那边练习了一次,打了大半场比赛。上周我已经觉得我们的人完全不在状态,防守的时候还可以接受,不算太糟糕。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背人,但往后会好一点。进攻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非常慌乱的。防守再好顶多可以让你稳住军心,但是球永远不能投进对方的篮筐,就不能赢下比赛。昨天延续了上一次的作风。上一次,可能只是我个人觉得我们的进攻完全没有套路,简直就是乱来,而这一次,教练也无语了,所以到了后期,教练也不叫了,简直不想看。我能感觉到他的不满和失落,因为这帮人表现出来的状态就跟完全没练过一样。站死接球,不跑,所有人都在三分线弧线那里接球,内线一个人都没有,而且传球很犹豫。正如教练所说,这帮人不到自己再也带不住球,也没有机会出手的那一刻,才把球传出去。这是典型的个人风格篮球,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快攻永远快不起来,让教练很心灰意冷的是,他强调了传球无数次,但快攻的时候,我们的人总是喜欢自己运球过去,从这边冲到那边。冲到对方的防守过来,自己可能再也拿不住球的时候才把球出手。最有效的快攻方式是三线跑动,然后传接球,不运球的状态下,完成整个进攻。我觉得我们的人不传球可能是对队友的不信任,觉得自己更稳妥一点,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往前冲的时候不会考虑到观察一下队友的位置。中锋到高位挡拆,前锋也到高位挡拆。控球后卫需要那么多挡拆吗?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挡到外面了,所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难道让我沉里到零角度区域吗?我站在那里的时候,把握好时机我的确可以非常好地切入到颜色地带中心,因为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的人都在外面,但实际上这么干的人不应该是我,而应该是我们的前锋。高位挡拆的人应该是我,从零角度底线突然插入到颜色区域的应该是前锋。教练强调了无数次要溜底线,但他们完全体会不到为什么必须得溜底线创造机会,而不是只是站在零角度那里等待后卫传球,然后再突到里面去,但这90%都是硬来乱来。中锋除了高位挡拆以外不知道除了抢篮板还能干嘛。位置时机恰当的时候,后卫把球传给我,我的确可以塞到中锋的位置,但前提是他已经到了或即将到了颜色区域的中心。高位挡拆完以后就等着抢篮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我们的中锋,不会卡到位,即便抢到篮板,那也是低概率事件。明明有很好的身高却打不出身高的优势。明明有跑不死的体能,却只会站在那里等球,然后不要命一样硬冲进去。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打得智慧一点。篮球虽然是一项很野蛮的运动,但是这也是要开动脑筋的。

昨天的比赛,我觉得教练看得很绝望。对我来说,这种绝望已经持续了两个星期。我已经习惯了。

2017-09
23

RUN NOTE

By xrspook @ 21:06:30 归类于: RUN NOTE

星期六 2017-09-23 08:06
平均心率158,最高心率182,平均配速632。今天我又给了阅江路一个机会,但给我的确是彻底的失望!已经3个月了!整条阅江路就是一个大工地,挖开以后就没有重新复原,今天罪加一等的是整条机动车道沥青路面挖开一层,阅江路从珠江琶醍到琶洲大桥全程尘土飞扬!!!烈日当头,风沙扑面,脚下凹凸不平… 这种路跑环境简直让人绝望,于是我11K就结束了今天的行程。很不爽!!!#xrspook未行够#

2017-09
14

心死

By xrspook @ 10:09:3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晚上睡觉之前,我跟我的室友大吵了一场。吵的内容跟单位的某些工作相关。在她眼里,这个单位已经彻底没救了。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该在里面投入任何的精力和心血,但是我做的事情就好像我觉得这里还有希望。之所以会这样,我只是觉得,她已经死心了,很多人也已经死心了,怎么让这些已经死去的人重新活过来我不知道。但起码,如果我还没有死,我就要尽量去想怎么去救活他们。对于很具体的问题,如果是技术类的,我还可以解决,但对于这种心理上的绝望,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发生这种事情,最根本的问题是体制用人。一时半刻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这些小喽罗都没办法改变国企一直以来的顽固作风。但我觉得,就像《真相访谈》一样,里面提出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很严重,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只能跟前任一样视而不见、默默忍受,《芭萨提的颜色》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活有两种活法,忍受现有的方式,或者负起责任来改变”。她选择的是吐槽忍受现在的方式,我选择的方式是改变。无论我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少,但起码我有做过,而不只是一直当路人甲吐槽。人的生活如果没有激情,跟咸鱼没什么区别。我觉得他们的生活真是这样。无论是工作的时候还是平时。哪怕你你在炒股,或者你是在打游戏,但起码,你也得打出一些血性。如果那就是你的全部的话,你应该从中收获到一些成就感。显然在工作的时候,他们没有成就感,在做那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我跟他们不一样,大概是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个穷人。所以一切事情,我都不向钱看,因为我知道,幸福感未必得用钱去买回来。自信和成就感可以通过你的付出和之后的开花结果让你乐半天。过程如何,只有你自己知道,至于结果到底好不好,我觉得他们更多时候是活在的人别人的评价里。社会主流觉得好,别人眼里觉得好,他们就觉得他们活得有价值。这种想法很正常,但是,因为我是个不太常规的人,所以这一套与我无关。对我来说,绝大多数时候,过程大于结果。你把某套规律摸清以后,虽然最终可能只是精炼出一句话,其中的魔力只有真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让我成长的,不是最后一句被别人称作为哲理的话,而是你清楚明白了如何把一块完全不起眼的石头最终打磨出一件艺术品。是那种把普通升华为精华的过程,让我有成就感。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起码现在我觉得我还年轻,我需要去学习,需要去改进,需要有所追求,我要有奋斗目标。如果这个目标和你的生活、你的工作达成一致,效果将非常好,无论是对你自己,还是对你身边的人。正能量的东西,无论大小都得张扬出去,负能量的东西,无论多少,都应该藏在心里。而昨天吵架的根本在于,我觉得你不能只吐槽问题,而不考虑怎么去解决它。如果只是提出问题,而不做进一步的思考,那只是永恒的负能量堆积。吐槽这种事,人人都会干,应该说如果脑子是正常的,不可能没有负能量,但是把负能量化解掉,甚至转化为正能量,这种事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知道有问题,但不考虑怎么去解决,而把那一切都归咎为现有的貌似不可改变的习惯,这种事我觉得是不可以接受的。因为换句话说,这不过是个你不去努力改变的借口而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前提是必须大家在一开始都愿意做那渴望燎原的星星之火。

哀莫大于心死。

归档:2017-09-14 猫鱼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