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
13

学首歌都好难

By xrspook @ 8:59:19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我一直都不是MIC霸,相反,我是选择一直不去拿MIC唱歌的那个。我会不会唱?我会唱多少?哪些是我最擅长的歌?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些我同龄人非常擅长、非常喜欢的歌,我一窍不通。从前我觉得,分辨女歌手的时候我是个脸盲,但现在,我觉得自己分辨年轻的男歌手的时候也同样是脸盲。搞不清谁是谁,搞不清这到底是什么歌。到达某些高潮的时候,我或许能辨认出来。我平时都在听什么歌呢?歌我或许可以哼出来,又或许连哼我都搞不准。因为有些歌里面总喜欢用升调或者降调。印度音乐里有时按黑键的频率比按白键还多,所以我连哼他们的歌有时候都哼不准,就更不用说咬字能靠谱了。一些我听得很多听烂的歌,歌词其实我一直都不大清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我还经常听流行曲的时候,歌词来源于翻版CD的小册子,而那些小册子错字几率太高了。当时,在我印象之中,我就没买过多少正版CD。我甚至不知道该去哪里买正版CD,我觉得那应该是正版的但实际上估计也不是。

还记得我小时候,也就是我小学的时候,有些歌书一整本都是歌词,但我只对其中的几首感兴趣,所以我就从我表哥那个乱七八糟的桌面上找到那本书,然后偷偷剪下其中的几首。那些被我偷偷剪下的歌词,现在到底哪里去了呢?我已经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跟现在的人比起来,当年我们要学会唱一首歌还真不容易,除了反复听就是反复听。我已经不记得以前那些音乐节目到底有没有歌词字幕了。印象中好像是没有的,因为流行歌手又唱又跳,即便没有跳舞,各种效果也很炫,没有必要在上面加一行字幕上去影响美观。但因为时间太久远,我实在不记得了。对我来说,歌词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电视剧的主题曲。如果是片头曲,肯定有歌词,但如果是古装片,那些歌词可能是手写版的。因为我看的是香港电视台,所以那还是手写版的繁体字,外加可能用上了一些特殊的字体。从前,我试过严阵以待的,拿着个小录音机在电视机旁边,把主题曲录下来,但即便我录下来,反复听,某些歌词还是不确定,倒不是因为我听力不好,而是因为有些是口语的词,而另外一些是小学的我还不能理解的词语。所以为了搞清那些很复杂的字,我只能每天晚上盯着电视机,看那到底写的是什么。因为字体对我来说太复杂,一个晚上只能盯几个画面。一整首主题曲下来不是一般的折腾。这种事情如果换做是现在,电视剧上映的时候,主题曲的MV就已经出来了。可以一个个画面慢慢研究,MV出来也代表原声的音频也出来,音乐APP自带歌词。让我做得最纠结最痛苦不堪的是1997年版的《天龙八部》主题曲。歌名叫《难念的经》,是周华健唱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把那个电视剧的主题曲的歌词写了下来。所以当某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叫我们每个人都上去唱一首歌的时候,我的某个男同学居然上去唱《难念的经》,我惊讶得完全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他是怎么搞得清那些对我们来说如此复杂的歌词呢?!当时在班里我算不算学霸,但是长期排在10%以内还是有的,但我的那个同学只处在班的中等水平。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到底是从哪里记下那些歌词的呢?现在才让我回唱当年的《难念的经》,我依旧觉得有难度,虽然那些绕口的歌词早已成为我的条件反射。

为什么这么艰难都要学会唱一首歌?其实我也不知道,如果不把精力放在那里,我要把精力放到哪里呢?当年我想那么做,所以就竭尽所能去做了。大概,完成综合题、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很早以前已经是我的一个擅长项目。

2020-10
27

南边路的旧时光

By xrspook @ 9:39:58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小学对面,所以对我来说,和我一同放学的同学就只是和我一起过条马路而已。其他同学都结伴放学,我也不例外,但是很快,他们就要和我分开。我一直觉得,家就在小学对面不怎么好。因为这样我就不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去玩了,有可能是因为路上遇到某个东西,所以晚了回家,也有可能是拿着零花钱甚至是偷偷摸摸拿了爸妈的钱去买各种零食。因为我家住在学校对面,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所以注定我只能是个乖孩子,而在那个时候,我甚至没想过不乖的孩子到底是怎样的。从前的我们,绝大多数都是结伴放学,当然也有一些父母,甚至祖父母类的过来接送。其中的原因是他们的家离学校挺远。这个挺远,意味着可能步行要超过30分钟。为什么步行半径30分钟之内找不到另外一家小学呢?大概因为我出生的时候刚好是生育高峰,适龄儿童能准时读上小学已经很不错,起码就我当时来说,没想过要挑一所学校。小学已经在我家对面了,我还有什么可挑的呢?我身边的人,比如说和我同一所幼儿园的人,也没想过要去读其他小学。在我们心目中。幼儿园毕业以后就一定会去那所小学,问题只是在不在同一班。我根本没想过还会有其他选择。所以我不知道身边是否有一些住在我们附近,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小学的人。后来,有些其他学校的转学过来,或者从我们那里转学出去的,通常原因他们搬家了。

为什么小学的时候要一起上下学、一起上厕所?直到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依然会结伴上厕所,倒不是因为我们怕黑,至于什么原因,真说不上。对我来说,上学是我一个人的事,学校一开门我就进去了,为什么要这么早?我也不知道,大概因为我家很近吧,所以其实其他同学的出门时间可能和我没差多少,所以我从来不是那种害怕自己会迟到的人,尤其是早上。交通堵塞对我来说也不过是过条马路而已,而且那么早,交通根本不会堵。南边路是一条很窄的马路,两车道而已。但是在上学和放学的高峰期,那里会堵得水泄不通,但除此以外,整条马路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冷冷清清的。

我家就住在路边,我爸妈经常说,晚上路上有大车过,吵得他们睡不着,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个烦恼。反倒是后来搬家了,到了现在住的地方,当时小区里入住的还不多,所以晚上静悄悄的,没有灯光,也没有其它声响。南边路的那个屋子,马路上的声音一直都会有,马路上的灯光也一直都会有,楼下的小吃店晚上还会炸点猪油,所以各种飘香。我妈说南边路的那个屋子一整墙都是西,所以夏天的时候非常热。可能因为我当时还小。发热还不那么明显,热归热,不会热到感觉日子过不下去的样子。家家户户都没装空调,所以热是共性。顶多是夏天的时候让冰箱塞满冰棍。雪糕也好,冰棍也好,都是附近工厂食堂的产物。当时我们从未想过要把那些预包装的冰棍放在冰箱里,因为工厂食堂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吃。用塑料袋装一堆没有包装的冰棍这种事情。估计我这辈子再都不会遇到了。从前第一橡胶厂没有包装的冰棍5毛钱一根,现在预包装的要卖到起码3块。如果那些工厂还在,工厂食堂仍对外营业,他们现在会卖多少钱一根呢?现在的人会去买没有包装的冰棍吗?

那些没多少钱也过得挺舒服的旧时光啊~

2020-08
26

如果我爸是别个

By xrspook @ 15:50:31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说,体育老师终于不被排挤了,我搞不懂为什么体育老师会被排挤。在我的印象之中,我的体育课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即便某些时候下雨,上不了体育课,那节课也会变成体育老师看管我们的自习课。我的体育课不仅仅没有被排挤消失,高三的时候,假期排课,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都是一门课。我的英语老师觉得那样做太变态,他时间不紧,所以他把他的英语课送给了我们,让我们自由活动。自由活动的概念是不能呆在课室里学习,要到操场上去。再多的时间,即便全部都用在文化课上,成绩依然会上不去。找不到学习的方法,耗时间是白搭。厉害的老师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些真正厉害的学生,从来都不会在下课的时候依然埋头苦干,他们会抓紧每一秒钟去外面玩,哪怕只是在走廊里踢个毽子。我还记得我小学的某个班主任让我们下午上课之前早点到,那半个小时全部去玩。那段时间是下午的2:00-2:30,她让我们去操场玩自己喜欢的,有可能是足球,有可能是羽毛球,有可能是乒乓球,也有可能是其它东西。如果你早来了,而你又在课室里学习,她反而会把你赶到操场上去,不是每个老师都会这么干。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命实在太好了,为什么居然可以让我遇到有这种觉悟的老师,而且还不只一个。我还遇到过经常把下午自习课变成操场自由活动的老师。

看到那条关于体育老师消息的时候,我妈跟我说,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其中一个是体育老师。那个男的年纪比我爸还要大一点。因为他是家里最大那个,要照顾家庭。要让弟弟妹妹先结婚,他才卸下担子,才开始找对象。我妈没跟我说,为什么没看中他,其中一点肯定与年龄有关,其次,如果那人家庭成员很多,其中一个境况不好,显然会被连累,作为老大的他遇到那些事必定不会视而不见。我妈的家庭也不富裕,而我妈的某些亲戚有些家里也有很多口人,他们已经尝尽家里人多,吃不上饭,没有屋子住,要到处找亲戚投靠的日子了。按照我妈的思路,那个人为什么会成为体育老师呢?非常有可能他是运动员退役,运动员总会落下很多病根子,年纪大的时候会很麻烦,而如果那个人比我妈大5岁以上,那么非常有可能,到了一定时候,我妈就得照顾他了,而且不只是他,还得照顾他家里的其他人,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之所以我会这么猜想,是因为谈到我的对象的时候,我妈总会考虑一大堆对方家庭的问题。家景不好。我们就会成为被拖累的对象,家庭太好,那种高端我们能适应吗?不仅仅是我,我的家人能适应吗?但话又说回来,家境太好的人,为什么会看上我呢?但是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无论家庭好还是不好,我还没看上任何一个。

对小年轻来说,七夕又是一个必须约会,必须花钱的日子,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找优惠的好机会,因为会有各种特价,但说是说是特价,是不是真的便宜,那又得靠自己的火眼金睛。我真心觉得,在这些所谓特殊日子里不得不消费,是免不了被商家坑钱的。

2020-08
25

如果我没有遇到你

By xrspook @ 9:17:49 归类于: 烂日记

单位的业务多了,车也多了,同时,因为建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要给道路命名。这个东西再正常不过,但是,区区一个道路命名,居然也要跟奖励挂上钩,这个我就非常不理解。大概他们觉得如果没有奖励,估计大家不会踊跃,但实际上,即便有奖励,不踊跃的人继续会无动于衷。过去这些年,年年都有有奖征文活动,但是,我对那个东西一点不感冒。过去几年,单位也有一个内刊。我心情好的时候会去投个稿,一年之内不会超过两篇。之所以投稿,是因为我想赚几百块钱的外快,但实际上那些钱,一年到头,就只会发放一次,所以到底有发没发,早就已经彻底不记得了。至于那个内刊,我从来没看过,每次都是派来以后,我就塞进柜子。封面没看过,里面的内容也没翻过。对我来说那个东西就像有毒一样,我完全不想碰。因为我知道只要我翻开的话,一定会有很多吐槽点。

我是一个几乎不看杂志的人。从前。我买得最多的杂志是《数码时代》。之所以买那个东西,因为我想知道一些小软件的介绍。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普及的年代,不通过杂志的光盘,我根本学不到我应该掌握的电脑知识。里面也有游戏的介绍,但是我对那些半点都不感冒,偶尔上面还会有一些MP3和漂亮的墙纸。我已经不记得,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买那本杂志了。高中的那几年,我也会买电脑报的合订版,相比于数码时代,合订版的《电脑报》有更多的东西可学习。但不是每个话题我都感兴趣,好大一本书买回来,我就像看字典一样搜索我有兴趣的东西。《意林》和《读者》我也买过,但只是极少数的几期,而之所以买那些东西,是因为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写读后感。要看完小说再写读后感,实在太耗费时间了,我也没那么多时间,所以只能用《读者》或者《意林》这种快餐。我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同学会对那些书很着迷,正如我一点都不不明白为什么小学时候我的一些同学非常喜欢看《故事会》。小学的时候,我翻得最多的那本是《圣斗士星矢》。家里有少数几本薄薄的儿童杂志,里面的故事我都让我爸给我重复讲了无数遍。但即便听了一遍又一遍,我还是会叫我爸再讲。我妈给我买过《安徒生童话》,但之所以看那本书,也是因为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读后感。小学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有很多字的东西非常反感。我喜欢看有图的书,或者说全部都是图的书。是不是小孩都这样呢?我会不厌其烦地看一遍又一遍。大人们在乎的是描述的文字,而我在乎的是那些图画,图画会在我脑子里会连起来。让我有无限的遐想,如果某本书里全部都是字,只有少数几个插图,我会觉得大脑枯竭。那种可以把文字转化为动态影像的能力是金庸的小说赋予我的,武侠小说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为什么我会抗拒薄薄的《故事会》,也不喜欢快餐的《读者》和《意林》,却会着迷于枕头般厚的大部头长篇小说呢?从前我搞不懂,这到底是为什么,现在我好像有点懂了,因为金庸写的故事的确比那些大多数不知道谁好。显然,不是人人都会觉得金庸写得非常好,但是金庸的那种写法很符合我的口味。我不知道看了那么多的武侠小说之后,我学到了什么。冥冥之中,大概我从那里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学会了该怎么用文字去表达我所见和我所想。

如果当年没有遇到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我真的不敢想象,现在的自己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0-07
26

校服回忆录

By xrspook @ 20:05:25 归类于: 烂日记

以前,人们总会说,校服这种东西是无论如何都穿不烂的。从前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是,当我把高中的校服穿了大学4年,工作之后我又穿了几年后,那个校服,居然没法继续穿下去了。当然我说的是校服的裤子,因为衣服,基本上毕业以后就不会再穿了。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都没听说过校服在入学以后还可以继续买,但是,高中的时候,却有不少人这么干。其中一些是因为,他们是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升学的时候,他们没有买新的校服。另外一些同学觉得校服穿到一定程度就要买新的。而之所以可以有这种选择,因为学校每周四的某个时间,在某个地方就有校服卖。校服这种东西很简单,固定的款式,固定的码数。当时,我们学校的冬装还有分女装和男装,颜色和款式不一样,所以那个还得区分一下,但是夏季的校服,男女都一样,只有码数的区别。

还记得,小学一开始订校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买。小学一年级的身高体重跟小学六年级的差别很大。一开始就买大很多个码,裤子就必须得缝起来一大截,衣服的袖子也长很多。我已经不记得小学一年级入学的那套校服是什么时候被换掉的了。好像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有新校服。在我记忆中,那套一年级的校服,我穿的频率很低。那个时候,广州小学的校服都是一个款式的,所以虽然夏装只有一套,但实际上,我的亲戚又给了我一套。我根本没有任何印象我的那套老校服到底去哪里了,或许那套校服我妈也拿去给别人了。千篇一律的校服,没有任何特色。所以后来学校就定制了新的校服,有了校徽。还记得那个时候,不是天天都要求得穿校服,星期一必须得穿。但后来,学校的校服由一套变成了两套,所以每天都得穿校服了。当时,仅仅只有两套校服,所以如果下雨天不干,我怎么穿的呢?我实在没有印象。我小学第二套校服的校徽用的是南航的木棉花图案。为什么会直接用南方的图案呢?我不知道。后来,第三套校服的校徽图案改了,我觉得还是南航的那个木棉花比较好看。后来的那个也是木棉花的图案,但是后来的那个木棉花是含苞待放的,而之前的那个木棉花是已经盛开的。就图案的寓意来说,后来的图案对小学来说更为合理。

很多学生都不喜欢穿校服,但我觉得那个东西挺好的,因为每天早上换衣服的时候我不会有选择困难症。之所以要推行校服,是为了免得同学之间服装上的攀比。现在回想起来,攀比是一回事,而另外一个原因有可能是这样就更容易辨认这个学生是哪个学校的。名牌学校的学生,喜欢穿着校服到处去,但名声不好的学校的学生,恨不得一出校门就把校服脱掉。所以即便初中的时候,每个星期的某个时间学校里有校服卖,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会买。首先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喜欢那套校服,其实是因为,他们有些人的家庭挺困难,根本不会因为衣服穿旧了而特意又买一套新的,夏天的校服是不是每天都有换洗都是个问题。

华农只有冬季校服,款式超级土。为什么他们就不推出卫衣之类的校服呢?不过,貌似隔壁的华工校服的土气程度也不比我们低。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