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
10

福字

By xrspook @ 17:27:33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家上来没有贴福字的习惯,哪怕支付宝今年有个定制手写福打印免费到家的服务。到家以后,我也仅仅是看一看,然后把它放到抽屉里。我觉得,如果是明年继续有这种服务,他们可不可以有另外一些个性化服务?比如说那个福字除了能搞出一张大的贴在门上的尺寸以外,还搞一些冰箱贴。冰箱贴这个东西,巴掌大就可以了,贴在冰箱上。那个东西可以整一年。如果是拼图状的,还可以,多少年加起来以形成一套。就像马拉松的奖牌一样,某个城市的马拉松连续跑多少年就能组成一套。福字这种东西,有些人的家里每年都会买,但是无论是我家还是外婆家,都没有每年贴福字的习惯。外婆家的福字大概是某一年的日历拆下来,然后就一直挂在那里了。通常日历还有另外一个福字,又或者是很多个福字,但是我们却没有每年都特意买一个福字,贴在墙上或者门上。现在支付宝定制的那个福子,我只是放在抽屉里。那是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福子。虽然那个图案我也有一个图片版本保存在手机里,但显然如果把手机里的那个字拿去打印,肯定没有现在他们已经定制出来的实物那么好。

不是年年都是牛年,我在今年定制的那个福字上加了一对牛角。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自己写字有多好看,但是看过我自己写的福字和身边的人写的那个福字以后,我觉得自己的字还是写得挺好看的。我选的是最经典的版本,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临摹的字还是可以的,虽然用手指写字其实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但是在落笔拐弯以及收尾的地方,我的确知道该怎么做。大概毛笔的那种心法我已经记在脑子里了。身边字写写得比我好的大有人在,但是当大家在手机上写福字的时候,效果却很不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大概也因为我写字本来就有一笔一画,如果我随便乱写,那个字就会很难看,但是其他人写字的时候通常都不会一笔一画,而是整个是顺畅地画出来。要我写那种字我不会,但是要他们一笔一画地写出规矩的事,也不容易。支付宝这一次定制的福字除了可以让你在屏幕上发挥以外,实际上上面也有一个标准的字让你临摹。完全依照的那个写出来,再怎么丑也不会太难看,但大家貌似根本临摹不下去,丑也只能怪自己了。第一次临摹那个的时候,我正坐在公交车上,一颠一颠的,根本没法稳定下来,最终我是站在路边等车的时候写的。就环境和准备而言,根本谈不上。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要交某个毛笔字的作业,首先我们要毛笔字写得很好看的同学给我们写一份,然后我们开始临摹。直接叫我写,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写,但是,可以给我临摹的话,我觉得自己写得还行。还记得前几年有段时间,我不断地写摩诃婆罗多这几个字,当时用的是钢笔写,这几个字里面我写得最难看的是婆字,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它的结构,也打印了一些灰色的字用作描红。最终那个婆字,我算是低空飞过毕业了。现在,我觉得写女子底我已经有心得了,比如写安全的安字,我挺自信的,因为那一撇非常有感觉。那一撇的感觉完成是练习练出来的。

功夫都是练出来的。

2021-01
26

那些年穿过的校服

By xrspook @ 10:21:52 归类于: 烂日记

睡裤这种东西,一直我都没穿。从前我妈会给我买一整套的睡衣,但是在大学的时候,通常我都只穿裤子,上身穿的是高中的校服。大学睡觉的时候,通常我都会穿高中的校服,上课的时候不穿那个,但是在宿舍的时候通常我都那样,为什么要穿校服呢?我也不知道。大概因为高中的某件校服其实我一直都没穿过,所以完全是新的,而另外一件圆领校服,则完全是一件白色的T恤,除了上面有个校徽。那些圆领的T恤,有长袖也有短袖,现在我已经不记得把高中那些东西丢哪里去了,但是我那些初中的校服,还静静地躺在我的衣柜里,我妈无数次叫我清掉那些东西,反正都不穿的。初中的那套礼仪服很不错,但我们却几乎没有穿,因为学校没有硬性要求。因为没有操场,所以每周我们都没有升旗仪式,即便操场没有拆掉的时候也没用。初中的那套礼仪服,无论是裙子还是小马甲用料和造型都非常好。这里说的好,是跟小学以及高中的校服对比。

我很讨厌小学礼仪服的那条裙子,但周一的升旗仪式永远都得穿。高中也一样,周一有升旗仪式,高中的时候,我们永远都是要下去升旗之前才把裙子从外面套上,然后把里面的裤腿拉高。裙子是这般操作,衣服也是直接披在运动型校服外面。升旗仪式一结束解散,衣服就就已经在脱了,而回到课室,马上会把裙子也脱下来。根本不需要去洗手间去换,首先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其次不会有那么多的地方,第三,我们里面穿这条运动裤,怕什么直接把裙子脱掉。觉得我们这般操作不雅的,唯有我们那个死脑筋的男班主任。我不知道其他老师对这个有没有意见,反正之后我遇到的女班主任从来都不觉得这般操作有问题。在那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还能这般穿裙子。高中的那条裙子,永远都是升旗仪式,穿几分钟,所以我已经彻底不记得那条东西到底我多久才洗一次。穿脱裙子的时候,我们甚至连鞋子都不脱。当然不是所有女生都这么干,有些女生不升旗的时候也喜欢穿礼服,尤其是短袖的衬衫,因为那是的确凉面料,相对于运动装来说,更加凉爽。可以得出那么一个结论,有那么些习惯的女生,通常都不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胖的女生如果出汗了衣服贴在身上会紧绷,但是瘦的女生却完全没有这个烦恼。我是那种没有特殊要求不会穿礼仪服的人。

大学更随便,我们只有一套长袖的双层运动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学的运动服要搞双层的,无论是衣服还是裤子,而且那个双层里面的面料还是纯棉的。很舒服很厚实,但是如果真的是运动场合,又怎么可能穿得了。我读书的时候,大学还不流行什么文创产品之类,如果我们是一个名校的话,估计除了那身运动服以外,我们还有其他短袖或西装之类的东西。因为平时穿穿也是种骄傲。我读大学的时候,能不穿那套校服我就不会穿,有些同学经常穿那个。我属于那种穿上那套东西就变得又胖又矮的人。后来,那件衣服不知道扔哪里去了,那条裤子成了我的睡裤。高中的那些校服在我工作后的几年你一直是我的睡裤。直到前两天我心血来潮,看到淘宝特价版上有法兰绒的睡裤,而且很便宜,所以就随便买了一条。

要我们穿校服的时候,我们死活不穿。再也没有人强迫我们穿校服的时候,我们却一直努力地穿,直到某一天发现再也穿不下去了。以前我们总觉得校服怎么都穿不烂,但是几年十几年过后,原来时间真的可以把校服穿烂。

2021-01
21

不会睡不着

By xrspook @ 8:56:52 归类于: 烂日记

晚上睡不着觉到底是种什么感觉?绝大多数时候对我来说,这都是不复存在的。这通常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会失眠,所以我无法理解别人为什么会失眠。有些人在很安静的时候会睡不着,有些人很吵的时候根本无法入睡,我属于那种什么场合都可以睡的人。

小学的时候,晚上9点半之前我就必须睡觉,所以电视台,9:30-10:30那一档的节目我从来都是没法看的,又或者只能听个主题曲开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还记得大概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某个暑假我要看晚上12点播的《龙珠》,好不容易挺到接近12点,但是当我快要开始看的时候,却被我妈狠狠地批了一顿,然后把电视关了。黑暗之中,我一个人在客厅里哭了好长时间,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去睡觉。那个时候,电视就是我的所有娱乐,而之所以挺到12点,是因为那是个暑假的周末。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那些动画片要放到12点以后才播,《龙珠》是这样,《幽游白书》也是这样,是不是因为那些动画片相对而言比较暴力呢?但是后来《龙珠二世》放在周六晚上10:30-11:30那个档了。《龙珠》这个动画片的确挺暴力,但是,我感觉到没必要划分到那个程度。因为通常12点过后的电视是成人节目,不再是PG家长指引,而直接是M。

现在的孩子大概有点无法想象没有智能手机,电视就是一切的年代。正如我有点无法理解,家里没有电视,有一个收音机已经非常了不起的年代。还记得读小学无数个晚上,我都是听着9点半那档电视剧的片头曲开始晾蚊帐不得不睡觉的。又或者你会说,实际上我可以听电视啊,但显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那么高超的想象力,听不出谁是谁。当时我家很小,客厅和房间只用夹板隔开的,所以我睡的那张床跟客厅的电视只相隔一块不到两米高,中间还镂空开了个窗的夹板。我妈照样看电视,她不会理会我,至于她有没有把音量收小这个我已经不记得了。反正音量收得再少,还是会被听到。即便这样,噪音一点都不影响我的睡眠。在我初中,高中的时候,我妈依然这样,她看她的电视,我睡我的觉。

有段时间我妈非常沉迷当空接龙。当时只有我的房间有电脑,我在睡觉,她就开着台灯,在那里当空接龙。我就这样在亮光下,在鼠标声中睡觉。我根本不知道她是玩到几点才离开的。多年以后,我妈也组装了她自己的电脑,所以她终于不用在我的房间玩当空接龙了。因为她的房间没有台灯,只有一个光管,所以为了不影响我爸睡觉,她不得不早点收。现在,我妈的眼睛终于不太好了,跟当空接龙比起来,现在她更沉迷消消乐。消消乐这种东西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玩,她尤其喜欢半躺在床上玩。

当我心烦的时候,我会睡不着,但是呢,对我来说这极少发生。

2021-01
19

我只想玩

By xrspook @ 8:58:19 归类于: 烂日记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那种非常好胜的人,所以无论是在文化课的考试,还是体育锻炼的时候我都不会特别凶。我不会逼自己做到非如此不可。

还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开始有扔垒球这个项目。其实就是把那个东西扔出去,谁远谁就赢。我扔得挺远的,但是还是不够远,所以,体育老师留下几个同学训练的时候,我没得去,我只能看着他们玩。他们训练的时候,其实我也想去,但是我却没有那个资格。训练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去参加了区运会,肯定是拿不了名次的,只不过是去见识一下。又过了一两年。体育项目从篮球变成了实心球。相对于垒球来说,实心球我好像天生就有那个本领。别人怎么扔都不合格,但是我随便一扔就肯定满分,所以别人要扔三个,我扔一个就结束战斗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神一般的天赋,我也不知道,反正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实心球那条满分线挺简单的,不需要任何锻炼。我是不是扔实心球最远的那个呢?在我们班里,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的确我都是第一的。在同年级的女生里面,我也是用第一的,但是,当多个年级一起比的时候,我的师妹比我扔的还要远。还记得初中的某次校运会,不知道为什么初中的三个年级一起比实心球,我只拿了个第三,第一的是比我低一级的师妹,也是我那个小学的。也正是因为实心球貌似我太有天赋,所以小学的六年级的时候,体育老师把我留下练铅球。跟之前练垒球不一样,练铅球的时候只有我一个女的,男的也不过两三个而已。我觉得一个人没有意思,而且身边的那些人都不是我的同班同学。

还记得去区运会之前,校长组织了个会议,让我们回去把户口本拿过来,但实际上,我一直都没有上交我的户口本,也没有跟我爸妈说,所以最终我没去区运会,没有去见识那个大型运动会。练铅球的时候我也经常是躲躲闪闪。我一直都对铅球没什么兴趣。也许技巧练得好一些,我可能能推得更远一些,但可以肯定的是,小学的时候,我没有在这个项目上用心,甚至可以说我一直都在逃避。因为我不觉得自己真的能在铅球这个项目上做出点什么。对其他孩子来说,无论能不能拿到名次,通常都会认真练,但实际上当时我就是这么现实。我喜欢自己做决定而不喜欢被别人要求着做这个做那个。

小学的时候,父母问过我要不要去学毛笔字,要不要去学电子琴,要不要去少年宫学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被我推掉了。那时我的脑子里只有玩。我只想玩,什么都不想学,而我的玩是天马行空的,各种你想到想不到的。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一块普通的乒乓球拍只要说出来,家长就会买,但我那个时候,我只有乒乓球,没有乒乓球拍,所以我只能拿了一个造型像苹果的玩具当乒乓球拍。当我拥有自己第一块乒乓球拍的时候,我非常的兴奋。因为那是我渴望了好久的事情。在那之前,我一直用那一个不是乒乓球拍的东西当乒乓球拍。对我来说,那只是在玩,比赛怎么样不知道,有什么技巧不知道,有什么名人我也不知道。别的孩子拿着乒乓球和乒乓球拍在玩,我也在模仿。我没有他们的工具,但是我会尽量学习他们的样子。那些日子让我明白到,很多东西都不是别人教出来的,是自己练出来的。为什么想练?为什么不想练?有时真的说不清其中的原因。大概那些野心勃勃,而且毅力非凡的冠军们不会像我这样。

我不是没有某些冠军必备的特征,我只是没像他们那样选好了“针对”的东西。

2021-01
16

广州人讲广州的故事

By xrspook @ 22:16:5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我跟我妈去看了电影《点点星光》。其实去看之前,我是有点忐忑的,虽然我不知道是星期几就买了电影票,但我实在不知道单位什么时候会出一条规定,除了家里跟单位哪里都不许去,但新命令一直没有,所以我也就不理会那东西了。

让我觉得有点惊讶的是,虽然今天那个电影院的那个放映厅里有很多小孩,而且还是低龄的,比如小学低年级甚至是幼儿园的,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担心过这片子没法看了,因为孩子们会像一锅粥一样一直乱哄哄,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整部片子下来最制造噪音的是大人,尤其是那些中老年人。之所以是中老年人,通常是因为那些小孩不是父母带过来看的,而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类的带过来。为什么要带小孩过来看?我不知道,我觉得是不是因为学校有什么要求呢?但是后来我好像又感觉到不是这么回事,尤其当我查询过猫眼专业版关于这部电影的数据以后。最关注这部电影的是30-34岁的年轻人,这些人通常已经成为了年轻的父母,而他们的孩子大概就是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那种状态。就男女比例来说,女性要高于男性,大概是6:4,所以这大概一定程度上,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有那么一种情怀,他们觉得应该把这部电影当作某教育片让孩子来打卡。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比如说是小学高年级的,有可能就会是学校推荐你看这部电影,然后实际上老师要求你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交个观后感上去,但实际上来看电影的是低年级,所以这个情况应该是没有的。即便是有,也只能是孩子看完电影回去家长笔录下来。

今天去看电影的时候,观影的人基本都是粤语,这大概是因为我选择的是蓓蕾剧院,那个在广州市少年宫你的电影院。如果我选的是我家附近某的电影院,必定不会有那么多说粤语的观众。今天这种情况在其它电影院观影的时候是极少发生的。现在即便是本土广州人带大的孩子,很多情况下,他们都不再愿意说粤语,开口就是普通话。现在年轻的父母通常都很守规矩,看电影的时候不说话。他们也不会允许孩子在电影那里打闹。今天干扰大家看片段是老一辈的人,比如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辈人。他们深知自己的子女叫自己陪下一代孙子辈过来看电影,是为了教育,所以就一边看电影一边上课,但他们的教育很单一,说来说去就那么几点,第一是强调这部电影在广州本地取景地,在广州的从化郊区,第二个是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第三就是他们那么穷,也这么认真训练、练习跳绳,也认真学习,你们比他们好那么多,你们怎么可以不努力学习。这三个观点可能在同一个老人口里不断地循环播放。循环播放的人通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循环播放。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如果拍成纪录片的话,会更好一些。因为有一些方言类的东西如果用旁白或纯粹的字幕会表达会更好。一些内心的东西,用旁白能表达得比较清楚。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是专业的体育,专业的跳绳,一般的演员根本演不了,所以只能当事人真人演出,要所有跳绳世界冠军都能出色地表演剧本,这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大人尚且要找专业的演员去完成某些角色,核心演员的孩子却不能换人,所以有些时候你会感觉他们表演不自如,台词背得怪怪的。虽然我看的是国语版本,但是里面却出现了不少粤语,而且是带了口音的粤语。不只是粤语,还带入了一些比较羞涩的方言,比如嗷呜。如果这是一部纪录片,旁白里完全可以解释嗷呜,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电影里,要在瞬间表达出来,就非用注释不可,但在电影里用注释又不太寻常,所以这挺矛盾的。但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很真是纯粹。虽然有些细节的表达好像还没到位,一些本应说清楚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就断了。儿童电影不好拍,儿童运动电影就更不好拍,所以能把握层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完全明白编剧兼导演为什么要表达这些东西,因为这正是他一直都关注、一直都想让大家知道的事情,在当导演之前他当过好多年的G4记者。把故事搬上大银幕是一个最好的宣传方式,但如果要跟真正的商业大片比起来,的确有很大差距。

如果以后还有这类电影,我依然会去支持。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