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
19

自己的事

By xrspook @ 11:48:15 归类于: 烂日记

在饭都吃不了的前提下,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谈情怀,但有些时候我们饭吃饱了,也有时间了,去做某些事的时候,也会被别人指手画脚。说你不应该把时间耗费在那些上面。最经典的对白当然是孩子做完作业,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的时候家长蹦出来说你不应该浪费时间做那些事,应该多看看书,多练练字。我小的时候大人通常都只会把孩子叫回家吃饭了,不要只顾在街上玩。但现在的家长,当孩子真的把作业做完以后,估计不会跟他说既然你这么闲,去运动一下吧。可以去跑个步,也可以跳个绳,或者做一些徒手的简单运动。如果我是孩子,家长叫我这么干,我会去做吗?显然可能那个时候我对家长就更加厌恶了,比他们不让我看电视更反感。看电视是休闲,但不让看电视,还得做那么多辛苦的运动孩子又怎么可能买账呢?唯一能让他们真正主动去运动的,就只有他们看到父母在做,所以自己也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觉得非常对,但现在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把老师这个责任推卸给某些专业人士。他们或许觉得这样对孩子来说更好,但我觉得,那可是你自己的孩子。做家长的责任不只是把那个人生下来。如果你最优秀或者最糟糕的特点你的下一代都不知道,或者都没有传承那么一点的话,你活着还有意思吗?虽然把孩子生下来,我们不是要把他们塑造成第2个我们。

有些时候我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愿意把很多很多钱给别人,而不自己去教,而自己则一直为了那很多很多钱去做这样那样的活儿,那有可能是正当的,也有可能是非法的。为什么他们就那么信任他们花那么多钱找的那个所谓专业老师呢?又或者他们不是信任,他们只是在逃避本该是他们的事。当过家长的都说,辅导孩子的功课是最让人上火的。我还没有孩子,还没体会过这种事情,但我的父母几乎没经历过这种让他们非常上火的事。在我的学生生涯里,他们没有花过多少时间给我辅导。有些时候我都不知道是他们上火还是我上火。因为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当老师布置要在家里写作文,我妈总是要把我的作文修改很多很多遍,让那个作文变成根本不像是我写的。我至今觉得作文不应该修改成我妈希望的样子,那么那篇作文就是她的,而不是我的了。当时我不知道如何写作文,是因为我的阅读量非常少。爸妈真正应该做的是让我喜欢上阅读。当我的阅读有一定的积累,而且知识也实时地增加更新的时候,要写东西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当时我妈改我的作文,她很上火,我是被改作文的那个,我也很上火。除了那个以外,我的父母没在我的学习上面费过什么心思。通常我不会让他们教我这要怎么做。如果我在课堂上没听懂,我会去找书本,或者是教科书,或者是辅导书。我总会用我的方法找到答案。所以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自学这种事,很早以前我就已经养成了。之所以这样,是我一直都觉得学习、应付作业和考试是我的事。当然了,如果我有时太马虎,成绩太糟糕,会被一顿臭骂或者毒打,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不是为了逃避那些惩罚而去学习的,我也不是为了一定要让自己在班上拿到什么名次。我只是觉得我要把它做好,而且我有能力做到。

人生很多事情是别人帮不了你的,你得主动拯救你自己。

2019-09
18

零食那些事

By xrspook @ 9:13:06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因为身体差,所以其他小朋友的零食我通常不会接触到。当别的孩子拿着零花钱去买零食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因为当别的孩子把定时拿到零花钱当作天经地义的时候,我还不想要零花钱了。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总算可以支配自己的红包,但父母没有定时给我零花钱。那个时候,我要自己打车去学奥数和英语,需要车费,即便是那个时候,妈妈也没有每次确切地给我公交车费,是我自己去拿的。父母从来没有要求我必须在他们面前拿钱。要去英语中心拿车费的时候,他们都还没下班,我匆匆地从学校赶回家,拿了钱马上出发。小学的时候,我不会自己去买零食,如果要买文具,我肯定会跟父母说。我几乎不会一个人去买文具。

还记得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还会拿爸爸从前的零钱罐数一大堆一分钱两分钱五分钱去买橡皮。当时我用的那种橡皮最大号的好像一块钱,我用的那种大概只要5毛钱。之所以数那么多硬币去买橡皮,大概是因为父母想锻炼我的数数能力。那种橡皮学生用得最普遍,但那东西真心不好用,自从不用那种橡皮以后我买橡皮的频率大大降低。至于其它的文具,因为某些的价格太高,带着父母过去就不用自己掏腰包了。

回到之前拿车费去英语中心。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公交车费是多少钱,反正每次我都会多拿几块钱。虽然我不会真的把那几块钱花掉,但有些时候会花一块钱买那种叫做直通车的膨化零食。即便是买零食,也不是我亲自动手,我只是把钱交给我的同学,然后她就挤到人堆里买零食。对其他小孩来说,买零食买文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要我自己去买一样东西貌似很难。虽然从我幼儿园开始,我妈就会差使我去士多店买东西,有可能买一包盐,也有可能买一堆卫生巾。天知道她为什么要差个小朋友去买卫生巾。现在回想起来也很神奇,当时的我们真的很信任小小的士多店,但现在我妈不会再从小士多店里买盐了。因为她总担心那些东西是不是假的。但从前,我们在小士多店里面买米买油买各种洗涤剂,但是却没听父母说过担心那些东西是假的。大概是因为当你没多少钱的时候,根本没心思顾忌那些。正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所以长大了,即便手上有钱了,我也不不会想到那些地方去。不过是家里有,又或者我自己手贱买了一些,我就会不断地吃。对其他人来说,买零食就是一个想买就买来吃的过程,但对我来说,莫名其妙就会进行算计。不是从那个东西好不好吃去衡量,而是从它的价格、它的份量,以及我的消费频率去估计这个东西如何。这样的价格才拿到这样的份量划不划算?如果我一直都这么吃下去,一年下来我得花销多少钱?如果我想省钱的话,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出手?这个东西的价位是多少?如果低于多少钱我就应该果断的大量入货?我会自然而然地在零食上套用我平时买其他东西的方法。无意之中,我把明明很休闲的东西变得很正经,甚至便成了一门学问。

别人到超市,看见好吃好喝的就会买,但对我来说,我看到那个价格不在我心仪的范围之内我会毫不犹豫地扭头走人。很多时候我不买那个东西,不是因为它的功能不合适,而是因为我觉得那个价格我无法接受。我这里说的无法接受,并不是我给不起那个钱,而是我纯粹觉得那已经超过我的预期了。

穷人家的孩子骨子里默认会计较。

2019-09
14

吃,无爱

By xrspook @ 21:50:19 归类于: 烂日记

想吃什么,想吃什么,我还真的说不上,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自己最想吃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好像我对食物已经失去了兴趣。无论是晚上睡觉之前看美食文章,还是去到超市或者市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我最想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之所以对那些没有兴趣,是因为我看到那个价格以后怕了吗?我真心不知道。电视的那些美食节目,同样无法勾起我的兴趣。有时我甚至会嫌弃那些东西,因为我知道里面的东西高糖高热量高脂肪。虽然他们表现得貌似味道很好,但是我总觉得要打个问号。小时后有段时间,我挺着迷于西方的食物,大概因为那个时候那些东西才刚入中国不久。90年代初期的广州,麦当劳和肯德基还没有大行其道。先热门起来的是添美食,大快活和多美丽。我添美食和大快活去得比较多,在多美丽完全倒闭之前,印象中我还没去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后有时星期天的早上,在去外婆家之前,我妈会带我去海珠购物中心的添美食吃汉堡和喝奶茶。现在回想起来,汉堡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好吃呢?奶茶为什么我们不在家里自己做?还记得读初三的某个星期五晚上,家里只有我和我妈两个人。那天我俩没有做饭,而是去了家里附近惠万家超市楼下的某个快餐店。我吃的是汉堡,妈妈没吃那些东西。第二天我还得上学。那天吃完饭回家之前,我们逛了一下新开的CD店,我在里面找到了《惊声尖叫3》的VCD,那让我兴奋了好长时间,虽然那天晚上我是绝对没机会看的了。《惊声尖叫》的1和2我已经在明珠台看过,印象非常深刻。那只《惊声尖叫3》的VCD视频质量很一般。大概只有枪碟的质量,但即便那样,我还是兴奋地重复看了好多遍。那天之后,我和我妈就再也没有去快餐店吃过汉堡了,顶多吃过麦当劳早餐的麦满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家就不在外面解决早餐问题,而变成基本上都在家里解决。通常是事先就买好的面包,绝大多数情况下,买的是家乐福的吐司切片。如果没有面包就会煮面条,某些特殊的节日之前会买一些节日食品,比如端午节之前会买一些粽子,新年期间会买一些年糕。

总的来说,我家的伙食很单调,因为做饭的是我爸,虽然菜是我妈买的。这种单调跟外婆还主持家务的时候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觉得当爸妈都离开了以后,我一个人过日子,会变得更加单调。因为他们或许还会用蒸或者焖煮的方式,而我如果只有一个人,绝对是烧开一锅水,然后把食材都往里面扔。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所有食物都变成白开水烫菜。别说一年5升油,一年500毫升的油估计都吃不完。盐这种东西更加是肯定会吃到过期。白糖没必要买,生粉等调味料完全用不到,或许我会主动买一些番茄酱。我一个人用的冰箱会一直处在空荡荡的状态,所以我甚至可以把电源拔掉。

我人生的主要乐趣,真心不在吃这方面。

2019-09
8

不爱旅游

By xrspook @ 17:07:03 归类于: 烂日记

有些人非常喜欢去旅游,小时候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并不是旅游的菜。有些人会很渴望去某个地方,我不知道他们想得到的是什么,自然美景还是人文景观,为什么他们这么想亲眼看到那个东西,又或者他们只是纯粹想发一个朋友圈。到底旅游这种事,能给他们什么长进我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之所以对旅游非常感兴趣,大概是因为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快退休的人。上课的时候,她说着说着就会跟我们谈起她的旅游经历。她谈得最多的大概是去三峡旅游,但显然,从前她游过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她经常鼓励我们,有机会就要出去走一走。那个时候我觉得旅游挺好玩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意识到旅游对我来说是个挺痛苦的过程。可能是因为行程的设置,并不由我说了算,纯粹是跟团,你去的那个地点也不由我说的算,因为是单位组织的活动。我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去或者不去。在八项规定之前,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省外旅游。我只去过两次,一次去云南,另外一次去九寨沟。他们还去过井冈山什么的。在我妈生病入院那一年,他们去的是南京和上海,因为当时上海正在开世博会。也正是因为那个原因,所以他们选择了在那一年走那条线路。工作之后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旅游,那是因为当时我们在郑州培训一个月,所以一到周末,我们就自费参加当地的旅行社,游览附近的景点。因为河南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所以开车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去嵩山少林寺和开封之类的地方。

让我有点讨厌旅游的原因是路途上的奔波,会让我的循环不正常,经过几次后我就有了便秘的恐惧。因为一天到晚坐在旅行车上,不敢喝水,本来排泄就不怎么好的我就非常会容易导致便秘。另外一个是我去的那几个地方吃的都不怎么好。我不知道其它旅行团是不是全部都这样,反正我觉得我跟旅游团吃的通常都非常一般,那些挑剔的人必定会每一顿都很有怨言。之所以有这些感受,大概是因为我从来没参加过高端的旅游团。从前我对邮轮旅游有点期待,但是在经历了好几年的总公司活动以后,我对那个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了。虽然邮轮很大,娱乐项目很多,但是免费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好几天都困在那个地方,即便给你免费自助餐,三顿过后无论如何都会吃腻,而且,免费的东西你真不应该期待太多。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我觉得我是读过千卷书以后就不想走万里路了。也不是说我是一个不愿意探索新世界的人,我只是没兴趣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了解一些我没兴趣了解的东西。就在我生活的地方我尚且还有非常多不明不白,为什么我就非得到外面图新鲜呢?

当别人在我面前羡慕另外一些人经常可以去这里那里旅游的时候,我完全没感觉。

2019-08
28

这都神马潮流

By xrspook @ 9:31:1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同事谈起今年中秋国庆的节日补助要在哪里发放。早上办公室的人来征询我们的意见,要用网上代金券的形式,还是以实体店提货券的形式。显然两个都不好,这两种选择都会让我们收到的那些钱实际上要比我们直接拿人民币少得多,因为这两种形式买到的东西都偏贵。相比而言,网上南粤分享会能买到的东西肯定会比麻涌实体店多很多。我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去实体店提货,其中一个的理由居然是现在基本上都网购,能去实体店选东西感觉新鲜。难道他们平时就不去市场或者超市之类的买东西吗?

另外一个同事抱怨南粤分享会上面买不到她要的奶粉,之前那个奶粉是有货的,然后一段时间变成了缺货,现在直接下架了。南粤分享会没有那个东西,实体店就就更加不会有。不买那个奶粉你可以换一个,如果婴幼儿奶粉没有,但成人奶粉肯定是有的。无论是在哪里发放这个员工补贴显然都不划算,现在只是看哪个会稍微好一点。就商品种类来说,网购显然多很多,而且那个网站上的东西全部都是包邮的,这对家在外地的员工就非常友好,他们可以直接把东西送货到家,而不需要买一大堆然后亲自拿回去。那个网站的货品很多都是京东配送的,非常有可能商品已经到家了,他自己还在路上。如果不是在这个网站上买京东的商品,还得纠结99块钱才包基础邮费这种事。有留意过京东的价格的人都会知道,京东价格变动非常大。一天之内几个价是经常有的事。我的同事说,京东上有她要的奶粉,但这个网站上却没有。如果你觉得不能接受,你可以在京东买,谁都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在这个网站上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今天你发现京东有你想要的奶粉,但之后会告诉你缺货了。为什么要把全部眼光都放在一个京东上面呢?你还可以去天猫,可以去苏宁,可以去唯品会,你也可以去盒马。有些东西你真说不准为什么明明不缺货,但是京东上面的那个货源总是时有时无,要真正找划算的话,就必须货比三家,但显然我的那个同事不是一个愿意花时间货比三家上的人。

从婴儿奶粉说到了孩子的学费,我同事说,她儿子现在读的小学一年的学费要5万,小学读下来起码要30万。那个学校你可以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学费一级比一级贵。儿子现在放暑假,报了一个街舞的培训班,花了6000多块钱。她说她已经算不清在儿子上投了多少钱。上培训班或参加各种活动的费用暂不说,一个小学读下来得花30万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因为我非常肯定的跟她说,我这辈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都用不到30万。普通的小学是义务教育,准确来说没有学费,一年下来的书本费也就几百块钱。大学有学费了,但是我那个专业一年下来5000多。当我跟她说,你儿子如果读个普通学校的话就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时候,她说如果读普通学校还得考虑什么课外托管之类的,我肯定地跟她说,我就从来没有参加过托管,也没有在上课之余参加过什么培训班。为什么你们就觉得你们的儿子非如此不可呢?他们一律会回答现在的人都这样,但我的感觉是,为什么别人这样,你就必须和他们一样?!

还没开始读小学的孩子上培训班就已经花了几万块钱。上小学的那些孩子6年下来教育上的花费几十万。如果有一天他们告诉我孩子要出国什么的,要花几百上千万的话,我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打一份普通的工,有可能赚得了两个几百上千万吗?因为孩子不止一个,而是两个。

现在的人随大流到让我觉得心寒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