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
16

冥想状态

By xrspook @ 21:18:55 归类于: 烂日记

终于还清了一周以来落下的“债”,但其实,我还没有还清,因为还差好多个GIF,没有新的素材GIF可“借用”,而我又一直都没有时间自己做。我连更新信息的时间都没有,哪里会有时间做GIF呢?!但说是说没有时间,过去一周我看了2部电影和3集GA,把那些时间都拿来“还债”和做GIF的话只需来个5折就能把所有事情都完成得妥妥贴贴。到今天为止,算是有点脱离国庆的余韵了,但其实最根本的是国庆回来以后就没有停息地一直在做60个样品的脂肪酸值,白天做奴隶,白天已经完全没有了时间,晚上不想再做。奴隶是一个悲观的说法,但更直接的原因是自从Google被全面封杀以后我的翻墙工具要不很慢,要不根本用不了,而且单位的网速一到晚上别说翻墙,就连开国内网站都相当的困难。

在单位跑步,绕1.7K的大圈和绕0.37K的小圈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大圈中所经历的明显起伏要比小圈多,而大圈中遇到的各种风向和环境也要比小圈复杂,所以在相近心率范围内,绕大圈的配速要比绕小圈的低,这不是幻觉,这是事实。小圈主要是东西走向,而大圈如果拉直了的话,几乎是一个东南西北走向均分的正方形。在大圈里几乎不会经常遇到不知道死活的鸭子军团挡路,但却有可能遇到不知怎么就吹来的风。现在还好一点,比如说昨天我是从下午4点开始的,那个时候理论上是太阳最猛烈的时期温度也最高湿度最低,但对我这种经历过夏天地狱的人来说,昨天的温度算是很温柔了,因为湿度足够低所以吹来的风不会一阵凉一阵热,虽然不是经常有风,但起码有风的时候风是凉的。绕大圈有时意味着会不知道怎的就遇到莫名其妙的石头(哪些该死的运泥车留下的!),进出粮时还的跟自卸车或各种粮车抢道吸废气。但即便会遇到很多情况很多不可预知,但在绕大圈的时候我的确更容易进入冥想状态。不知不觉就一直跑着,自然而然地,耳机里播着MP3的音乐,我的呼吸顺畅,身体条件反射地跑动,脑子游走到不知哪里去了。在没开始MAF180训练之前我几乎没试过这样,在某次我经历这样的时候我跑出了当时自己的最佳5K和10K成绩,但那种情况在我用尽全力去跑的时候发生的几率很低。但冥想状态却在我进行MAF180训练的时候发生几率很高,甚至有时会让我忘记了自己到底绕大圈绕几个了,而冥想又通常会发生在我心率152±2的时候。太低的时候身体自然而然需要更快的速度更深的呼吸,太高了呼吸的略急促又占主导了。所以如果我正在冥想状态几乎可以断定我正在恒定地进行标准的MAF180训练,身体处于完美的氧气收支平衡状态,身体表示很爽很舒服。可能如果我能继续强化我的呼吸技巧,我的心肺功能能继续提升,我将把这个状态再提升到一个配速水平。又或许存在这么一个状态,用这种呼吸我可以在MAF180的心率上收支平衡,我也可以使用另一种更快更深更有效的呼吸使我在更高的心率也达到氧气收支平衡。但貌似我在扯淡,呵呵呵,因为MAF,也就是最大有氧心率这概念不是开玩笑的,超越就变成无氧呼吸了,无氧呼吸如何收支平衡?!到那个时候是拼对乳酸阀门的忍耐力了。

前天晚上我已经在计划给一大拨的人写一封邮件,昨天跑步的时候我更是逐步理清了思路,今晚我终于有空了,但现在我却觉得眼皮很困想睡觉,这孩子真心没救了!

归档:2014-10-16 宁静海(五)。

2014-10-16_stamp01

2014-10-16_stamp02

2014-10-16_stamp03

2014-10-16_stamp04

2014-10
15

想见识兔子们

By xrspook @ 14:44:08 归类于: 烂日记

如果问我不参加马拉松最遗憾的是什么,现在的xrspook会回答:“没见识过那些配速精准的兔子!”那些最小误差1秒,最大误差16秒的兔子是什么一个神级状态啊!比任何GPS手表都靠谱有木有,死命跟着兔子就肯定能跑出目标成绩。反正我的配速从未真正意义上恒定过,或许在我跑了那么3年+之后我也会内置一套精准的速度管理系统。在那个状态下,什么跑步app什么跑步手表什么心率带等等都是浮云,一个简单的秒表就能体现那种非一般的神奇。这得有多大的稳定性才能让配速精准啊啊啊~ 心态要稳定,身体要稳定,或者更高难度,也就是即便当身体异样的时候,依旧可以心态平和按照既定配速去发挥。对我来说,我觉得这比跑得快难多了。在操场里练yasso是一回事,但在马拉松路跑里遇到上坡下坡转弯顺逆风又是一另回事。每5K会有一个芯片记录点,每个5K都是那么的均匀搞定那靠的就不只是yasso经验。我的经验是,当我还没有疲劳的时候上坡下坡后平路,速度会加快,但如果我疲劳了,上坡下坡后平路,加快的只是我的心率,速度能保持住已经很了不起。

昨天下午离跑步开始还有15分钟的时候我用Runtastic测了一下心率。在测之前我跟自己说,“如果心率大于65今晚就不跑了”,结果是,全部都大于65,次数最多的是67,偶有66,高的时候69甚至70都有。这算不算是心理暗示呢?我觉得自己或许心率会大于65,所以我就大于65了。又或许我的身体的确觉得昨晚不适合所以就有了画线65的标准。于是,昨晚就没有跑步了,变成了no burpee的HIIT和大腿&PP的普拉提。把有氧运动升级为无氧运动,这就是我对待貌似身体不合适的方式。但我知道,其实身体最想要的是休息。但休息是怎样的呢?睡觉吗?我已经一天累计睡9个小时了(晚上接近8个小时,中午接近1个小时),睡太多会累的有木有。不知道是不是和天亮时间推迟了有关,尽管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那么长(是上床睡觉,不是真的睡着),但早上仍有不想起来的念头。

也不知道昨晚赖皮掉没有跑步的决定到底是不是对的,因为今天的天气貌似很一般。白色的天空、沙尘飞扬,是雾霾严重外加灰尘漂浮物特高的信号。天蓝不蓝是天气和雾霾导致的,而灰尘大不大则是因为单位附近道路施工运泥车造成的人祸。他们洒个水不行么?!!!!!今天的跑步要在下午4点开始,比平时早了1个小时多,那个时候太阳还很厉害,虽然已经说不上很热了。为了在跑完步以后还能赶上饭堂的晚饭,只能这样了。

60个样品的稻谷脂肪酸值今天早上终于做完了,总耗时一周多一点。如果一开始就有后来这几天的速度,同时也没有任何干扰的话,一周之内就能搞定。我的感觉是我洗刷刷洗疯了,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摆放,因为只有正确摆放了才能在手推车里把16套的玻璃玩意装下。不整齐已经不只会影响美观和完美癖了,那会导致我把东西拿去烘干的时候得多走几趟。在这么干燥的天气连续一周都在洗洁精洗那些鬼东西,能明显感受到手指头就像砂纸一般粗糙。

跑步也好,洗刷刷也好,都讲究心平气和,任何情绪波动只会导致你做错事。

2014-10
14

习惯记录

By xrspook @ 16:37:22 归类于: 烂日记

是理科思维让我有记录的习惯还是因为我有记录的习惯所以我命中注定是个理科生?

上周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同学的同学说她见过很多男的都和我一样喜欢在围脖上刷屏跑步健身之类的东西,但没有一个像我这样坚持刷屏这么长时间。如果她知道我有blog的习惯,2004-06-09开始,每天一blog至今没有中断,也没有停止的意思估计她就会明白我为什么可以刷那么久的屏,而我自己没有半点违和感。东方人喜欢说运气,西方人喜欢说宿命,我把我这种死缠烂打式的记录称之为遗传。我爸就是这么和中国汉字拥吻一辈子的,他喜欢那些东西绝对多过喜欢我和我妈。相对来说我的这些只是小case。是记录让人坚持下来,也是因为总算坚持下来了所以才能hold住那个华丽的记录。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500K1000K……一年。很快就满一年了,只剩下两周不到而已。2013-10-31第一次用Nike+,谁叫那是一个Halloween,很多东西可以记不住,比如说第一次我搞了多长的距离,用时多少,配速多少,天气如何,穿什么衣服鞋子,有没有听音乐神马的,但我记住了那天,Nike+给我了一个南瓜灯的虚拟奖牌。是我主动放弃了继续用Nike+继续记录我的跑步生活,但如果rungap这个app能在安卓系统上运行,我就能把我strava的数据(Bryton)的数据重新导入到Nike+中,也可以把以前的Nike+数据导入到strava中。但现在,还不行,rungap只能在烂果系统中运行,我还得等等。我也可以找朋友借个手机来完成这种同步,但我不是那种为了这种事而去借手机的人。

为了刷周跑量,我每一次都在计较着我每次得跑多少路,一周得跑多少回。在那个悠长的夏天里很多时候我已经忘记了跑步的乐趣,死命机械地往前就是所有。但不应该是这样的,不是么?!为了成绩和丢掉乐趣这一点都不靠谱不是么?!

每次读书活动的演讲,总有人介绍讲人生讲哲理的书,他们的表达方式就是把章节标题都抄出来,再节选几个故事,然后一直在念书。我是一个超级古怪的人,我几乎从来不看哲理的书,但实际上,我看过一本——《苏菲的世界》,但我看那本书的时候注意力完全就只是在离奇的故事情节上而不是在里面穿插的哲理本身。人们总是想通过阅读找到能让自己更睿智的捷径。书是别人的,道理是别人的,你或许能看懂理会,但又有多少能用在自己身上?就像昨晚说到的曾国藩,人家天天写日记哦,人家天天早起哦,人家不吃山珍海味哦,人家经常阅读、不看完一本书不开看另一本书哦…… 你能做到?自醒是第一步,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没有给自己制定任何的目标,更不用说实施神马。看再多的做人书都只是在坐摇摇椅——或许能让你一直都思绪忙碌着,但实际上只是在原地踏步,哪都去不了。我觉得有些人很愚蠢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真的很笨,而是我觉得他们发奋的点根本就选错了。谢天谢地,今年的读书活动就只剩下1027最后一期了。从8月开始我的跑步就一直和某个工作日晚上进行的这个冲突。

别试图追赶我了,不可能的:不是因为我跑太快了,而是因为我一直都在跑着,没有停过。

2014-10
13

关于肱三头肌

By xrspook @ 16:39:29 归类于: 烂日记

通常来说,做完某些workout以后,当下一次再做时,我的状态就会比上一次好了。即便不是明显地比上一次轻松,但也会有一点进步,但神奇的是每次做完1个小时的上肢力量训练后我的肱三头肌总要酸痛上那么好几天。第一次做的时候,下背部肩膀等都会酸痛,但之后就只剩下肱三头肌了,屡试不爽。难道说,肱三头肌一直都是我的弱项?

关于肱三头肌的刻意锻炼最早可追溯到去年我开始练腹肌的时候。两者几乎是同时开始的,腹肌明显的线条有了,但肱三头肌要让其长起来真的不是一般的难,至今我还没能做到练出明显的线条。当年在买健腹轮后不久买弹力绳就是为了练肱三头肌。通常来说,腹肌的练习只需要一张足够厚的垫子(对完全新手来说,在你家床垫上练就足够了,为一个根本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的项目破财神马太傻逼),对肱三头肌来说最简单的模式也完全不需要额外的器械,一张稳妥的椅子足矣。但一张软垫不同的屈伸能锻炼到几乎所有腹肌,但如果只靠一张凳子要炼成肱三头肌比较玄乎,因为那玩意其实也有分神马长头内侧外侧的。单一的动作当然不能刺激到肌肉群的所有。

肱三头肌是我上肢所有肌肉中貌似最弱的(但其实比肱三头肌还要弱的仍存在,比如说做反向飞鸟时我的弱就暴露了),而且是一直努力貌似仍没什么进展。有段时间,一坐公交车我就开始观察男女老少的手臂。有明显肱三头肌的女性只占女性中的极少数,我只能用极少数来形容!胖的绝对不会有,瘦的也没有,不胖不瘦圆润型一看感觉就是隐性肥胖的同样没见过。有肱三头肌的不会是老得有点颤抖的老婆婆,也不可能是天真烂漫的小妹妹,年轻的花季雨季少女也没有,有肱三头肌的女性只会是那些中年的大妈,而且那些大妈是一眼看上去就不是坐办公室的,至于她们的工作是什么体力活不得而知。我个人感觉肱三头肌比腹肌难练实在太多了,在人群中拥有肱三头肌女性的比例估计也会比拥有腹肌的少。但让人很费解的是对女性来说几乎是百慕大的肌肉群对男性来说存在且能被感知的概率却很高。除了胖成了一个球(不是壮!是胖!)或者瘦成了只有骨头的猴子以及蹦蹦跳跳的小盆友,肱三头肌几乎有可能出现在余下所有年龄及身材的男性身上。有些从肌肉膨大程度你一眼就能看出他是玩健身的,肱三头肌的线条当然悦目,但就连一些你怎么都无法想象他为什么也有的人也会有——比如说我爸,一直窝在家里,几乎不出门,文字宅,除了洗菜做饭洗碗一天没有额外的运动。为什么居然可以这样?!我至今没想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很多很多减肥和跑步的人会炫耀腹肌神马,但几乎没有人会炫耀肩膀的三角肌、背肌以及肱三头肌(胸肌?女性?算了吧,引导人想歪。至于肱二头肌,还是偶尔会有人炫耀的)。但其实这三组肌群在稳定性方面对跑步很有帮助你知道吗!这三组肌群都收放自如了核心肌群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人也不会老是重心不稳乱晃导致受伤和额外的消耗了。有好段时间,我觉得跑步的时候右手臂和肩膀相对于左边来说会容易累,不时就得晃那么两下。但自从我开始第一次1小时的上肢力量训练以后这种不对劲减轻了。造成这样的神经病有可能是我没有很好地挺胸,也有可能是我某些上肢力量不足需要代偿导致不平衡。跑步是一个全身性的运动,远远不是只练好一双腿就好。

理论上经过这么长时间,即便不是大强度的训练我的肱三头肌力量应该上去了,但为何每次过后最酸痛/存在酸痛的还是那里呢?值得我慢慢研究思考。

2014-10
12

我眼中的《舌尖》

By xrspook @ 16:47:53 归类于: 烂日记

在家的时候不想开电脑是我近期不知怎么养成的奇怪习惯。我宁愿睡觉、看书、看电视或出去走走。在国庆假期和突然得到的昨天休息日里我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是用小米盒子看的,这也是我小米盒子买回来那么久(2013-05-02入手)第一次用来看这么长时间的影视作品,平时我只用小米盒子播放我的workout视频。感觉嘛,家里4M的ADSL全部用来喂小米盒子的话,超清视频不会卡,但如果我这边在看小米盒子,我妈那边又在土豆看韩剧的话,就玄乎了。不是一定就会卡,但会卡的几率会大一点,大概一个50分钟的视频会出现一次状况。小米盒子视频卡了,退出视频重新进入就好,如果你一直懒懒地等待或许根本不会等到视频好过来的时候。昨天10000打电话来我家,说交400元就可以永久升级到20M,那是必须的好吗!后来我翻查网站才知道原来其中的200元是用来升级的,200元是设备费(也就是送你一个猫)。刚才我又搜索了一下ADSL2+的猫大概就60元左右的样子(单纯的猫,不带任何路由或wifi功能)。现在我用的是D-Link的DSL-2300E,这是一个ADSL2/2+的猫,兼容ADSL/ADSL2和ADSL2+,也就是说,升级到20M,我根本不需要换猫。ADSL的极限下行速度是8M,ADSL2是12M,ADSL2+是24M。无论你愿意不愿意,那些该死的肯定还是必须收取你200元的设备费,想想看哦,人工费算40元一户的话,每户升级就有50%的利润收入!电信供给的猫通常是华为的,华为猫的发热我表示呵呵呵,起码我从前用的那个就发热得很过分,发热到会自动断线,有些不会断线没发热得那么厉害的就一直达不到号称的那个速度。

《舌尖上的中国》怎么说呢,是部不错的纪录片。每一集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像我这样扎堆看完的话就会感觉到重复,还有就是会导致思路混乱。第一季每一集安排的主题还实在点,但第二季,连标题都飘渺了,讲述的中心是比较虚无的东西,这就让我有这么个疑问,这到底是要说什么呢?或许这是文艺工作者的浪漫思路吧。对我来说,看完一共15集(其中一集是花絮)以后我还真的难以辨别出某个菜到底是在哪一集里讲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稻花鲤鱼,在3集里都提到了,3集的侧重点都略有不同,其中两个都只是略略带过,有一个详细一点,因为那里要说的是腌这种稻花鱼。14集里3次提到,不知道这个纪录片还会不会有更多季,如果有的话,重复的几率就更大了。据说他们的拍摄和取材是每个分集导演自己决定的,有预先定位好的,也有到了拍摄地才灵感迸发的。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自由发挥有没有!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肯定会在一开始就设定一个表,里面列举每一集所包含的所有菜系和菜/原料。这些东西起码在一季的纪录片里不能重复,在不同季的纪录片里也最多每一季出现一回。中国式的粗放只让整个纪录片很有“中国的调调”却忽视了最最基础的素材唯一性。中国有那么多的菜,难道选择不重复的就那么难?其实不一定必须挑选最有名的,只要能表达出某一集所要表达的即可,所以即便小众也毫无所谓。但人是懒的,那些搜索一下就能搞出一大堆的东西弃之不用反而要用一些也不知道能不能挖掘到的东西作为中心这显然难度太大。我个人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好的纪录片,但我到底从中具体知道了什么,我很难说出来,因为那种过于零散的内容让人很难轻易地就捕捉出一个非常容易记住的知识架构。或许把中国所有菜的架构打乱重组再按照一定的线索串起来让你摸不着头脑就是他们的目的吧。

傍晚即将来临,新的工作周即将开启。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