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
11

慢过程

By xrspook @ 20:25:4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感觉多年以来的跑步习惯,让我对距离这个东西有了跟普通人不太一样的看法。当然这个跑步还不仅仅是普通的跑步,不是学生时代的那个要死要活的800米,也不是50米的冲刺,而是持续时间以小时计算的长距离跑步。因为我知道自己曾经有连续跑两个半小时的能力,所以当我无论做什么运动,只要这个持续时间低于这个程度,我就觉得那是可以接受的。对之前的我来说,连续运动一个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如果运动持续时间超过一个小时,我就得准备一些东西,比如说水分,也比如说之前先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同时也不能吃太饱,如果吃完饭以后,至少得歇一个小时甚至以上。之前的那些经历让我有了这些习惯,也让我清楚明白到自己身体的各种状况,到底什么时候我可以坚持,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什么时候有什么感觉,之后会有什么后果。虽然运动的时候我可以忍,可能我全部都能忍下来,但其实往后的很多的麻烦我已经能预计到,虽然可能不太准确。

如果人具有长时间持续高强度运动的能力以后,他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哪怕不正在做那些运动,他也可以把自己生活的可能性扩大。对其他人来说,2公里的距离,有人会选择打车,有人会选择坐公交车,有人会选择踩共享单车,但对我来说,如果我不是很赶时间,我一定只会选择走路。因为正常情况下2公里的距离大概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的事情而已。也正是因为我有这种跟别人不太一样的行为习惯,所以我觉得他们那些打车的行为完全是不可接受的,而他们觉得我直接用走路的方式去实现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其实即便之前我没有变态的运动习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上学的时候就得这样。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一直都这样。2公里的距离仅仅只是我用其他交通方式进行了一段以后余下的那些距离,只能用11路车完成。对我来说就是这样,对他们来说,如果是学生时代,父母直接把他的人从家里送到学校,然后再从学校接回家里,哪怕是要去上什么兴趣班,又或者进行什么娱乐活动,全部都是目的地点对点。现在如果家长不在身边,只能靠自己,那么这个点对点很自然就是打车。以前可能只有的士,现在有了网约车这个选择。从小学开始,要去上奥数,要去上英语中心,从来都是我跟同学坐公交,然后外加步行实现。的确有些同学去这些地方都是家长接送,但我们没有那种命,如果我们要去,就得靠我们自己。家长除了给我们车费以外,没有更多的助力了。从那时开始,一定程度上,家长就是以这种方式让我们独立。要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我们会规划公交车的路线,也会规划步行路线。虽然实际上小学的时候,可能那条路线是家长设定好的,我们去执行,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是线路的定制还是执行都完全由我自己做决定。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是一个兴趣点,可以让我兴奋。有些人重复跑同一条路线会觉得很沉闷,但是我却可以一直都跑同一条路线,在那条路线上感觉出不一样东西。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两次,这是一个经典的哲学观点,当我体会到这个的时候,实际上我没有学过哲学,是生活让我体会到了这个。

我喜欢享受不一样的上路,所以当你用某个直接的交通工具取代了这些以后,我感觉无法接受,于是这就奠定了我是个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的人。

2021-05
30

严峻了

By xrspook @ 10:30:31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天中午吃饭之前被通知我哪里也不能去,只能待在宿舍,我抓了两个手机,然后就直接回宿舍了。中午那顿是打包在宿舍吃的,晚上那顿也是。那天晚上总算查到了核酸阴性的检测报告。昨天早上东莞麻涌疾控的打电话给我具体询问为什么会被穗康码定义为黄码。接着昨天中午吃饭之前被告知接下来的7天我只能在宿舍和办公区域两点一线不能外出。也就是说我已经解除隔离了,但会限制我的活动范围。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的,因为即便平时不限制我的活动范围,工作日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干的。昨天开始算起7天结束的那天刚好是周五,理论上我可以回家了,但实际上能不能回家呢?昨天一整天下来都在更新着广州的各种疫情发布会,上午一个中午一个晚上还有一个,能不能回家还真说不准。一次发布会就意味着被限制出行的区域又多了很多,需要检测核酸的人员又多了很多。我不知道这场广州的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所以我觉得7天之后即便对我个人来说是自由了,但是如果我要回家的话,依然得打个问号,谁知道公共交通会不会停驶呢?哪怕到了那个时候,我的穗康码已经自动转为绿色。回家的时候还好好的,但是快到上班的时候告诉你我居住的那片区域被定义为中风险,那么我还真的不能去上班了,只能待在家里,而且待在家里的时间还说不准到底得多长?

前天我在麻涌花了65块钱在麻涌医院测了个核酸,上午测晚上就能刷出结果。几乎是同一时间,我妈在广州的社区医院进行了核酸的采集,但是工作人员告诉她结果得等两三天。直到周六的晚上,我我妈仍然没刷出她的核酸结果。的确在广州的社区医院测核酸是免费的,尤其当他们得知你是因为穗康码变色而必须得去测核酸的时候。我不知道如果当初我妈选择给钱在三甲医院测核酸的话,结果会不会快点出来,反正现在的结果就是虽然广州有很多检测核酸的机构,但是需要检测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我依然会在麻涌自费检测核酸,而不回到广州给他们添乱,但话说回来。不自驾车的话,我怎么回广州测核酸呢?

2020年的新冠疫情在全国爆发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广州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即便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广州算是一个很重点的地区,我依然没有感受到现在的这种压力。对一个千万人级别人口的城市来说,这绝对是非常重大的考验。有时我真的觉得这就像做梦一样,我的家广州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这般水深火热了?突然之间某片地区就变成了中风险,突然之间某片区域的公共交通全部停驶,突然之间某个地区要全员检测核酸。如果没有这一次我自己的穗康码从绿色变成了黄色,我都不会感觉到在这次新冠战役里我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人。我不能帮他们做点什么,但起码我要尽量让自己不给他们添乱。

之前我打算614的献血者日去老地方献血,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这不可能了。

2018-09
25

永恒的对手

By xrspook @ 14:59:56 归类于: 烂日记

对胜利的渴望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谁不想赢?!动画片里的角色总得分个输赢,而且越是低级的东西,输赢就越明显。比如说坏人永远斗不过不好人,比赛也总有个胜负之分。但是,在小朋友的动画片里面,却从来不会告诉你,坏人未必就一定那么坏,好人其实也会有阴暗面。真正的胜负对错并不是简单几句就能说清楚,里面包含了很多因素。所以未必胜者就是最强,输者未必那么糟糕。识英雄重英雄这种事,只有当你接触得足够多了,你才会体会得出来。

到了某个时候,胜负反倒不那么重要了。但如果胜负不重要,什么重要呢?我觉得,是过程变得比结果重要。是怎么实现的?你付出了多少?你还有没有更加多上升的空间?你会不会因为自己曾经不够努力而后悔?如果你已经竭尽全力了,还是没做得足够好,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种问题本来就是无解的,还是因为计划不够周全导致不完美?

显然,我是个非常讨厌应试教育的人,因为每到测验考试,我就会莫名感到慌张,即便可能那些东西我都会。只有当我成年了,工作了好些年了,慌张的感觉才逐渐开始变得没那么强烈。之所以那样,我觉得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我总算能把握好自己,明白自己到了什么程度。我小时候之所以慌张,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却不得不被拿去跟别人比。我知道自己情况如何,但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况怎样。要揣摩自己已经不容易,还得把别人都一并预测,这实在太难了。成年后的自由了,我觉得其中一个是虽然你还不得不老是被拿去跟别人比,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但是对比的规则你不再那么完全由别人说了算。在某个层面上,你可能不如别人,但在其他的领域,你可以做得比别人好,在心理上就会形成优势。以前之所以慌张,是因为只有一个对比的方向,而且甚至比的内容也是定死的。定死的东西没有发展空间,于是你甚至连转移注意力这一招都用不上,所以我们不得不沮丧。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把别人PK掉,才能提升信心,这难度也太大了,毕竟人不可能一直强势。但是除了死磕卷子上的题目去PK别人,你根本没有其他方式证明你比别人好。小时候,我真的很羡慕那些记忆力超强的人。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把东西记住。因为东西记不住,你怎么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呢。越是紧张越是记不住,越是记不住就会越发紧张。如果可以重来,我们能不能不让所有人都必须走那条路呢?或许可以这么干,但是这必须改变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显然,这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让大家觉得好不只是一个样子就已经足够难了。

我们永恒的对手应该是自己。

2017-04
18

做自己

By xrspook @ 11:22:30 归类于: 烂日记

根据@电影摔跤吧爸爸的转述,米叔在昨天下午的北京电影节的中外电影合作论坛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故事让人振奋,我是不会考虑观众的,我只会考虑自己。”这句话正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因为我正是这么干的。自从我开始知道自己目标是什么,我有什么追求,我要的什么以后我就已经奉行着这条准则。因为人生的经验告诉我别人觉得好的不一定就真的好,跟风神马是浮云。我们是有大脑的个体,为啥不用而直接去附和?!也曾经有过那么一句话“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其实我也明白米叔那句不考虑观众只考虑自己完全不是出于自私。有些东西考虑的东西太多了你就没办法做判断了。比如一部电影的拍摄只能听导演一个人的,如果导演叫你这样,监制叫你那样,编剧又说这不是他的意图,电影根本没办法拍好。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而这种信任不是建立在纯粹的自大之上。这种把握源于长期的学习、无数经验的积累,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勿忘初心,要排除利益的关系,用最纯粹的角度去分析可行还是不可行。你或许说把一切都赌在“直觉”上风险太大,但这真的不只是直觉,这是无招胜有招,而无招并不是盲拳打死老师傅的那种乱来,而是已经把招式融入到自己的血脉潜意识之中。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热爱和专注。

在我开始对某些东西进行翻译、为某些视频做字幕的时候,我就没想过到底会有多少人会看,有多少人会因此受益。从前我妈会很不满意地说我,把整个人都投进去了到底能有什么收获!也正如米叔在这几天的某个直播里说过的那样,成功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做出了某个东西以后被认可,另外一个是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学习成长了很多,他更喜欢后者。我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重点真的不是最终出来的那几千几万字或者几个小时的片子。对其他人来说他们只看到了那些,能让他们收获启发的也就只有那些,但对我来说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是考验和成长。怎么挤出时间干这种事?遇到不懂的语句我该怎么办?音频说太快了或者完全get不到意思怎么办?用什么手段才能把时间轴匹配得又快又好?首先,我必须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我才下定决心去做,接下来的就是死心塌地地把那当作是一个任务,用尽我的所有技术手段去实施,在这个时候你根本不应该有半点犹豫我一开始选择的这条路是不是对的,我能不能半途而废,或者我能不能撒手不干把任务推给别人。任务最终结束可以交作业的时候是肉体上的解脱,从心灵上而言我们又艰难地战胜了某个恶魔。至于往后的事,那东西有多少人会看,看到的人觉得我的工作到不到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口长在别人嘴上。我已尽力,没什么好后悔的。把东西做出来以后,往后我还会看吗?你知道我在发布给大家看到之前我已经反复看过多少遍了吗?别人看的时候我会陪同继续看。敲过的每一字,输入过的每一个句式已经在我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我直觉的一部分。你要我一字不漏地背出来我做不到,但大体的那个思路方向估计五年十年内是不会忘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但人需要经常作死才能持续成长啊!

2015-07
29

能力+坚持

By xrspook @ 12:51:28 归类于: 烂日记

明明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偏偏要故意分给好几个人去做,最后,结果是一团糟,效果反倒不如一个人做的好。究其原因,完全是因为懂怎么去做的人自己,懒自己心理不平衡所以才会有不愉快。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那么的难?为什么工作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我该怎么去做,而是我怎么才可以不自己做?这种想法太诡异,我无法理解,起码至今我无法让自己做出这种事。举手之劳都懒得去完成的东西,你还怎么谈要他们做什么“奉献”。

关于马尔克斯、关于ADR、关于AK,这三个人我不敢说自己相当的了解。他们相对于我脑子里对其他人的认识来说都丰富一点而已。三个人都是想辍学或真的完成辍学了的。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可以这样?因为他们都找到/顿悟到了他们人生的重点。那东西比所谓的文凭还重要,且重要很多。在他们心目中,一律地认为大学文凭不过是一纸空文,不顶什么用,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他们觉得必须离开学校去追随的东西是他们毕生的梦想,大学无论具体是哪个专业或哪一门课都不是他们的菜,无法跟他们远大的抱负相比。他们这么干了,他们走他们的路,正如某本书名那样“I’ll do it my way”。

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辍学或翘课什么的,我觉得那样不好,可能是一直以来的教育让我有这种感觉吧,老师和家长们从来都会跟我们说那是不好的。我个人经历和感觉告诉我无论我再怎么对某门课无感,甚至是到了憎恨某门课的老师的地步,如果我专心下来,我总会在里面找到一些快乐点。从前我是那种一整堂课都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尽量不开小差,尽量不打瞌睡,但实际上,无论哪门课是40分钟还是45分钟,要一直保持高度精神集中是不可能的,起码对我来说,那做不到。不一定是讲课的老师水平不够,也不一定是课程的内容闷死人,是人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是专注力的问题。所以,到了后来,尤其是工作了以后,我用了一种新的上课学习模式——主体听讲,外插游离,或者主体游离,外插听讲。我不需要100%地把注意力用在上面,因为说的东西我真的没必要每个字词都得清楚记住。把握住重点核心也就足够了。我不浪费我的时间跟打瞌睡作斗争,老师不用烦我在课堂上打扰别人,我能在静坐的时间里做好听课和自娱自乐。不再是全职学生的时候我才领会到这个,我的反应这是有多慢!所以呢,我的结论是我不迟到早退,不翘课,更加不辍学,但我用我的方法“应对”那些上课时间。

回到上面我提到的那三人,他们的不羁有他们的理由,他们自信他们的确就有那个能耐那么干,但如果你试图要学他们,你真OK了吗?首先,他们非常清楚异常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该怎么发展、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好与坏都已经非常透彻清楚)、他们知道要去做些什么去哪里做跟什么人做用什么方式,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连他们要实现他们人生目标将要经历的阶段坎坷都已经预想得很周全了。他们当然会考虑过会失败,但他们脑子里最要紧的不是考虑失败后怎样,不想退路,已经回不去大学,已经回不去普通人的成长模式了,即便失败,不得不退一步退十步退百步退千步,他们还是会继续逆流而上。人生目标是高大宏伟的,一路顺风怎么可能?!远大的梦想、坚定的信念、已经在积累中且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能力,他们揣着这些道具,就那般去了。没有信念就无法坚持,没有能力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坚持不屑让能力提升,能力强了自然是有自信能跑得更远。如果你们决意要像他们那般作死的话,你的耐力和韧劲到底有多强大呢?这是最最基础的哦,没有这个甚至在你遇到的一个大boss挫折之前就打算退堂鼓折返了。急功近利是现代人的通病,什么都要快,什么都想捷径,得到了,那又怎么了呢?然后就为了得到往后更多的吗?都得到了以后呢?只强调结果,漠视过程带来的磨炼,自然做不到在挣扎中成长,在过程中变强。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和他家人知道(到最后老婆都要靠着到处赊账维持生计了),至于书好不好卖大家喜不喜欢,那可不是作家自己能左右的;ADR摔角表演最让他乐的是在擂台上和对手酣畅淋漓,至于摔角比赛的胜负,那是剧情安排的好吗;AK的电影,他自己也多次强调过他享受其中的过程,虽然之中很囧很痛很身心,所有该做的能做的完成了,余下的观众反应只能听天由命。书的销量很重要?摔角比赛的胜负很重要?电影的评价和票房很重要?对,这些都重要,但一律都不是那三人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在乎的,如果他们只是把关注重点落在那上面的话,他们成不了他们现在的他们。我持续跑步已经一年多,让我感悟深刻的并不是冲过终点按停运动手表或手机运动app的那一刻,那不过是个喘着粗气不到一秒钟的手指操作,那一刻我反倒觉得有种脑子里一片空白(大脑缺氧吗?),一整路的各种身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和风和雨和太阳和地形和人和身体和内心作斗争,平均起来个把小时的持续时间当然要比那一秒来得实在太多。PB是一个时间点吗?能做到ENJOY YOUR RUN我觉得新PB会来的,别急躁。

一定的能力+过人的坚持,世界不可能不是你的。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