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
26

勇于尝试

By xrspook @ 9:53:17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开看摔角的第一年,摔迷之家的人,给了我一个评语“摔角可以没有血,但是不能没有血性”。之所以有这样的评语是因为,我出现在PG的年代,相比于从前的WWE来说,现在爆点少了很多,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热情仍然能感动他们。在摔角的世界里,女摔迷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而我莫名其妙就成为了其中一个。通常来说,男摔迷不是为了看美女而去看摔角,但女生迷通常都是因为要去看帅哥而去看摔角。一开始的时候,对我来说的确也有那么点意思,但是当我看得越来越多以后,我觉得四角擂台上的那个人是谁不重要,他有没有技术、他的表演好不好看那才是重点,但问题是,如果那场表演没有我关注的人,大概我就不会去看,更加不要说要花钱到某个地方看现场版。一定程度上,在看摔角这个问题上,我是比一般的女摔迷好那么一点点的,但是我真的没到那种可以什么都接受的程度。尤其当我觉得那场比赛根本不好看,那个情节我觉得很烦,那个人吹水我很讨厌的时候,我没办法继续看下去。如果你看的某个表演你很痛恨其中的一个人,你怎么能看得下去呢?重点是那不是因为剧情上的原因让我讨厌他,而是因为幕后的消息我知道得太多了,我很反感那个人的为人。当看表演的时候带入了个人喜好的因素,这表演就没办法看下去了。所以说新手真的很快乐,因为什么都不知道,当你知道的越来越多以后,你就会有很多挑剔的理由,即便你没有说出来,但潜意识也会引导你不去看。

在大数据的年代,各种数据收集最终会导致展现给我们的消息都是我们曾经关注过相关的。这样有好也有不好,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就永远都套在从前的那个口味的牢笼里不能自拔了。实际上,我们应该敞开心扉去接受更多之前我们没见过的东西。还记得,大学的时候,学校的ftp上面什么都有,我把《教父》系列的三个电影都下载回来了,但谁知道第一部我看了不到15分钟我就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当时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人这么喜欢教父系列电影,但是,当我工作了几年以后,我再把它们翻出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喜欢。从前不能接受的东西,不代表现在或者往后就不能接受,起码当我们再次提起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试一下的。

现在如果再让我去看摔角,我也会很乐在其中,但现在我真的不会主动一个星期看好几个小时。从前我特殊关注的Berto现在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状况了,因为近期我实在没有了解过他的消息,而之前的所有官方账号早就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信息真奇怪,人一走茶就凉,就好像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曾经在他身上投入过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其中也包括一段纠缠Mary Sue的窘迫往事。

我用了很多时间才终于把自己像人格分裂一样的网上虚拟身份和现实身份融为一体。别人觉得,在互联网上交的网友不应该随便到加入到自己的微信,但我觉得,只要是深交的朋友,网上的也好,身边实体的也好,都是我的朋友。在交友这个问题上,如果我没想过跟你开始,就不会有往后,一旦我们建立了某种关系,你想把我甩掉不那么容易。虽然我这个人从来都是忽冷忽热的品种。

这辈子我还要多少次进入未知的领域结交未知的朋友呢。

2018-06
6

还是我来吧

By xrspook @ 8:58:45 归类于: 烂日记

几乎等了一个星期都没人把Sanju的预告片进行翻译。没有官方的,也没有民间的,所以昨天我终于忍不住出手了。相对于其它东西而言,其实预告片挺有难度的。因为那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没有前因后果,没有语境,虽然通常对白都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但即便是最简单的表达,在不同场合其实意思也是有区别的。让我有点纠结的是其中还有几句歌词,真的只有几句,在我听来,那个歌手就只是反复在唱两句歌词,但是不同意思的官方英文翻译有四句。整个预告片看下来,我觉得做官方时间轴的那个人不算太吊儿郎当,但是仍有点随意,因为几乎他就没有设置过字幕的结束时间。上一条字幕的结束时间,通常都是下一个字幕的开始时间,所以遇到某些间隔很长的间奏,上一句的字幕就会一直停在那里。不知道做字幕的那个人有多厉害的反应时间,每句字幕之前的确有预留一定时间,但是那里最多只有0.05秒。我个人觉得,如果时间充裕,上一个字幕和下一个字幕不是连着来的话。字幕前面有空余时间,起码你得在字幕前0.1秒就开始显示了而结束的时间,我觉得应该在0.3到0.5秒之间,这完全是看情况。字幕的开始时间基本可以定格为0.1秒,但结束时间很难说。整过《忠肝义胆》和《古拉姆》之后,我总算总结出了这种技巧性的东西。之所以有这个看法,是因为我做了《古拉姆》的音乐合集。在做中文音乐合辑的时候,我的确感觉到有些东西很着急,虽然就音乐开唱时间看来我没有错,但是从观众的角度考虑,太着急了。音乐结束的时候通常没问题,但开唱的之前我几乎从前都没有预留过时间。《古拉姆》的音乐合集我是先做中文字幕,然后在中文字幕做完以后我才把中文的歌词替换为印地语的歌词,第二次在做同一个视频印地语字幕的时候,我刻意调整了每条字幕的开始时间。基本上都设定为0.1秒,这样下来,感觉好多了。

Sanju的预告片里面有几句歌词,但是这次我没找老王,而是直接自己上。因为就只有几句,差不多也就那样了。我不会写散文,也不会写诗,但是对句什么的我还是懂一点点的。所以那四句歌词我用了两个对句。字数一样,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我觉得写这些东西出来写了等于不写,因为意思都差不多,但或许作词的那个人就是要这样呢。你要我翻译出的东西温柔绵长肯定不行,但简单有力我还是会的。那四句歌词是一个比较豪放的男声演唱的,我觉得用简单有力还是比较贴切的。这个预告片的其它对白有些其实我不太确定。反正不大懂的地方就脑洞大开吧,反正预告片这种事我不会把中文跟英文双语放上,因为那样就暴露了我的不懂装懂天马行空了,只要我把故事说得合理、符合逻辑,估计就没什么人会纠结到底原意确实是什么。现在根本没人去做预告片的翻译,所以第一批看到中文预告片的人肯定会先入为主的被我洗脑,往后越来越多人做这个翻译,我的版本被推翻,我觉得也没什么遗憾了,毕竟做这种事不为什么,就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有这部电影、对这部电影感兴趣。希望电影能到中国上映,希望大家能带上家人朋友去电影院支持。预告片做出来就是为了做宣传,我成为义务宣传员,感觉还不错。期待这部电影已经很久了。Sanju本来是去年圣诞档在印度上映的,但却推迟了半年。很早就听说,米叔对这部电影的男主角角色非常感兴趣,但导演已经把这个男主角给了Ranbir。我个人觉得这是件好事,因为这是一部传记电影,而米叔跟故事原型的身高的确有点不小差异。Ranbir是个非常优秀的演员,我完全信任他。甚至可以这么说,在一定程度上,他能做出一些米叔可能也做不出的表演。当然,如果男主角是米叔,大概电影的画风会跟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区别。谁更好我们没办法脑补出来,但起码,我很庆幸男主角是Ranbir而不是一个随便谁。

就翻译的字数和时长而言,预告片相比于电影全片来说的确简单很多,但实际上要真的搞清楚其中的意思,预告片又暗藏了很多难度。

我还不算是个老手,也就只能尽力而为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410596/

2018-05
30

学外语

By xrspook @ 9:02:37 归类于: 烂日记

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米叔从演经验的消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消息总是一天有一点,就像挤牙膏一样。比如说昨天说的是他记台词很慢,所以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他要用3到4个月的时间跟导演对台词。而那些有天赋的演员,他们可能看一眼台词就记住了,即便是要学习一种方言,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他要用四个月。我觉得用三四个月对台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电影里用的是其它语言,或者是印地语的方言,或者根本就是另一种语言。虽然那些不完全是非常正统的方言,因为过于正统,可能说印地语的人会听不懂。但学习一种方言基本等于是要学习一种外语。学习一门外语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很正常,那些用一个星期就掌握的是神人。对演员来说,尤其是对米叔那种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演员来说,他不仅仅要学会一种方言的发音使用,他还要把感情融入到那种语言里,所以他花的时间比别人多也就很正常了。通常来说,演员不会故意为难自己去学方言。对那些方言就是母语的人来说,其他人说出来的语言总会觉得怪怪的,即便那些人已经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很不错了。还记得在电影《失孤》里面,刘德华饰演的是一个农民。他的演技的确已经很不错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他一开口就严重暴露了。他的普通话里面有强烈的香港味道,完全感觉不出那是一个农民的口音。如果这样,角色就算失败了。米叔的很多电影里他都必须要面对这样的考验,比如说Lagaan,PK以及Dangal。他为什么要这般折磨自己呢?他完全可以让导演编剧把那些台词都改为印地语,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是米叔。因为他会为每个角色改变,而不是让所有角色都打上米叔的特色烙印。学习外语的那几个月,他失败过多少次?真的,只有跟他一起的人才会知道。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他说什么语言对我们来说都是鸟语,反正都是听不懂的,最多只能大概觉得那些跟其他人其它电影里说的印地语有一点点区别。

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不遗余力地为了各种需要学习外语呢?其实除了他,我也是一个。粤语是我的母语,普通话是我的国家官方语言,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逼迫着得学英语,因为那是考试科目之一。能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时候,我迷上了西班牙语,因为我需要的很多都是西班牙语表达的。直白地说是因为我要看的肥皂剧是西班牙语的。我关心的那个演员或那个摔角手的消息很多都是西班牙语的。西班牙语转英语,再用中文去理解,这不是不行,但如果能直接理解那个意思,何必靠那么多中转呢?再到后来,我迷上了印度电影,但一定程度上,我暂时还不能接某些区域的电影,比如说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的又或者孟加拉语,所以我基本上选来看的电影都是印地语的。印地语相比于西班牙语来说,要学会实在太难了,西班牙语怎么说都是联合国通用的几大语言之一。印地语比起来真心是个非常小的小语种。虽然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是各个地方还是继续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感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语言。虽然我也有方言,但起码我们的文字是一样的,只是发音不同,意思上都是相通的。我也很感谢汉语拼音的存在,让中国的文盲大幅度地降低。虽然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之中很多方言被逐渐吞噬失,这的确让人觉得很惋惜,但是有统一的语言,真的让我们很方便。一定程度上我也是个为了各种需要不遗余力学外语的人,而之所以这样,纯粹是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显然我学的没有米叔那么多、那么系统,因为一路以来我都是自学,而他每一次肯定都有语言老师专业指点,所以他学习那门语言过后,他可以用那个跟别人交流,可以在电影里很流畅的表达出来,而我仍然是继续在半蒙半猜之中过日子。如果他算一百分的话,大概我也有40分吧。跟他比起来,我貌似总是一个半桶水的人。但这也真的不能完全怪我,我也希望把这桶水打满,但是兴趣太多每个都满分,几乎不可能。

趁着还年轻,主动多接受些挑战是好事。

2018-04
1

期待《起跑线》

By xrspook @ 16:17:04 归类于: 烂日记

因为又要准备去买《起跑线》的电影票,所以今天我在小米平板上装上了猫眼电影,也顺便看一下现在《起跑线》已经排的片以及票价。貌似昨天这部电影在中国进行了点映。如果我之前就知道昨天点映我会去抢票吗?虽然我知道点映的票价通常会比第一周上映的时候高。这部电影我是肯定要去看的,但要不要带上爸妈一起去呢?这个我还没想好。之所以有这个困惑,是因为其实我跟我妈都已经对片子里反映的那些事情非常反感,一直以来都这样。至于我爸,他从来没有对那些事情发表过任何看法。应该去看《起跑线》的是现在的年轻父母,尤其是80后90后。下载完猫眼以后,顺便看了一下点映场的评论,其中有一句实在太经典了。大概意思是这部电影赤裸裸的戳破了现在80后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别人这么做,我也这么做,但是从来都没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除了这么做以后就没有其他的选择。随大流这种东西实在太常见了。我大概是个很奇葩的人,所以当我还是青春期的时候,我不觉得那些流行的东西就是我想要的,我对那些没兴趣。电视剧还稍微好一点,流行音乐和电影跟我仿佛毫无交集。动画片、漫画和零食是当时最热门的东西,但显然那个时候我接触的并不多。我觉得《起跑线》的中国票房可以超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甚至超越《神秘巨星》。当然,这是非常乐观的期待。前提是第一波年轻父母看完以后,他们拥抱那些他们自己正在犯的错误,并把这部片子安利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去反省。中国人真的会有这种觉悟吗?《起跑线》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里面没有什么特效,也没有什么非常亮眼的巨星,但无论是剧本、表演本身,还是这部电影的话题非常值得一看。如果第一波进电影院的父母觉得这个问题简直在挖他们的伤疤,他们苦笑着出来,估计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就有点麻烦了。从理性上说,这绝对是一部好电影,但从感性上说,如果人们不想接受那个惨痛的事实呢?

《起跑线》的电影票我还没买,因为4月份单位的值班表还没有出来,我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被安排值班。今天在猫眼电影上看排片的时候,我顺便看了一下《红海行动》,发现原来珠影的那个中影电影院已经开了。《红海行动》在我下午看的时候只有傍晚一场,在18:35。播的是国语2D版本,票价非常的诱人,才21块9。这部电影是春节档的,上映的时候简直是一票难求的状态,逆袭了同期的《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而且即便票价完全不打折也不愁销路。即便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电影院,票价也要90元。这部电影有2D跟3D的版本,之所以之前我没去看,一个原因是票价高,第二个原因是上映的多是3D,但我自己没有3D眼镜。上映超过一个月,这部电影每天都仍然有排片,而且还突然被我逮到了一个票价如此低的,实在让我非常心动。问过爸妈他们要不要去以后我决定自己购票去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丽影广场的这家中影之前就有见过他们的广告,但并没有在很显眼的地方卖广告,大概是因为那家电影院很小,而之所以猫眼的票价那么低,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正在试营业之中。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捞个便宜吧。《红海行动》这部片子我觉得也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感受那个震撼,虽然我不知道这家中影如何。我应该去尝试一下离家才700多米的新电影院的。虽然我对中影的印象一直都不怎么好。第一次发现这么低票价的时候,买了票的还不怎么多,但是到我下单的时候,场子一半以上都卖光了,虽然那个厅很小。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我再迟半个小时出手,估计就得坐很边边角角的第一排了。

从前我想都没想过要花钱去电影院消费,但现在我觉得既然自己力所能及,为什么我不支持一下这个产业呢?

2018-02
16

春节的吃饭问题

By xrspook @ 19:43:1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的电影票房,我觉得是我观察这么长时间以来最糟糕的,因为估计大家都把钱留到大年初一以及以后再去电影院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除夕是一家人去逛花街吃年饭的时间,当然不会孤单地留在电影院里。精神食粮很重要,但是在特殊的节日里,实实在在的食粮比那更重要。所以昨天的国内票房非常可怜,一整天票房排名第一的电影还不到一千万软妹币。看到这个状况,我就想起Secret Superstar在印度选择在排灯节前一天上映是多么糟糕的决定。如果他们的排灯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我们的除夕是什么状况,他们的排灯节前一天大概也是什么状况。要在那个时间上映电影,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想在那一天赚口碑,好让电影在节日里更红火。不是铁杆忠实粉,真心不会在那个时间跑去电影院。通过我在印度电影里的观察我觉得现在的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注重家庭观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可能实际上不是这样。

中国的过年,有什么神奇的呢?我觉得最惨的估计是那些孤独的人。甚至会有点让人觉得落井下石。因为满大街的商铺到处都可以有的小吃店一律都关门了。因为这样,你可能叫不到外卖,要到外面去吃饭店酒楼也都早早被家庭订满。所以他们的归宿是什么呢?中式的各色麻辣烫,云吞面,北方拉面等等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都没有,估计他们也就只能去洋快餐那里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再不然,就自己在家里自己动手。逢年过节,家里的各种聚餐,会让人觉得吃腻了、吃胖了。我们却不会想到那些孤独的人,他们在节日里可能的悲惨生活。他们有钱,他们也有朋友,但是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那些仿佛都变得毫无是处。节日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家,但如果家里就只有一个人呢?换作从前,我肯定不会想到这种事。

我觉得回家不只是到某个地方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回家的时间应该长一点,做的事再多一点。毕竟家里的人为了准备那一顿饭真的张罗了很久。尤其是那些负责做饭的妇女们,从什么菜色,什么价格,什么时候把材料入手,什么时候开始做饭,要先做什么菜……这一切都是学问。但对其他人来说,光是让他们准时到家仿佛都很难。为什么这些不对等的付出,妇女们还会年复一年地欣然接受呢?当然,现在的人如果不想这么干大概就会在外面的酒楼饭店之类的订个房间。但我依然觉得,年饭这种东西,只有在家里吃,才能有那个味道。大概是因为准备那一顿饭的过程很不容易,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外面吃,能比的只是你能给出多少钱,但如果那个钱是在平日消费,肯定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为什么要在节日里花更多的钱但所得到的服务却打了个很大的折扣呢?

成长的意义在于你越发能发现身边一些从前你不为意的事。在知道了解他们以后,你自然而然会对生活更加感恩,幸福感就来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