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
21

收货FR255

By xrspook @ 10:40:57 归类于: 烂日记

直提FR255的过程,我感觉挺顺利的,问题只是在验货的时候,我有点不知道该如何操作。虽然和FR235一样,还是那么多个按钮,但是按钮下面所对应的那套系统FR255复杂了很多。盒子打开以后,发现机子是处在关机状态的,所以要把机子打开,应该按哪个呢?我的记忆之中应该是按左上角那个用来点亮屏幕的键,通常情况下那个屏那个按键对我来说只是把屏幕点亮,但好像开关机也是按那个地方。虽然FR235我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但实际上需要我强制开关机的次数不多。所以基本可以这么说,我不需要知道开关键在哪里。和我接头的那个人并不是卖家本人,而是他的一个朋友,他的朋友也不太清楚,到底该如何开机,但显然开机是必须要做的。肯定是某个按键长按。最后还是我猜对了,依然跟FR235一样,是左上角点亮屏幕的那个键。就开机时间来说,我感觉FR255要短一点。每个功能键都点开一下。我感觉FR235几个组合键后就很快能进入设置界面,但FR255的列表太长,我甚至在验货的时候都不知道我经常使用的那些设置到底在哪里。同样,当我按右上角的开始键,快速进入运动模式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心率到底开了没开,因为背后好像没亮灯。因为我是个很省的人,而FR235对我来说在不跑步的时候,基本上就只是处在睡觉的状态,我不会佩戴,所以无论是蓝牙还是心率,我全部都会关掉,但验货的时候,我并没有找到这些传感器的开关在哪里。从带货过来的那个人的着装,我知道可能他正在上班,他只是临时过来几分钟,我不能耽误人家太多的时间,但是我必须得验证心率功能是正常的,所以我又折腾了一番。在进入跑步界面搜星的时候,我发现有个心的图案在闪动,然后再看背后,发现的确心率是有闪过的,虽然不是长期闪烁,于是我果断直接进入了跑步开始。结果就发现进入了跑步后,后面检测心率的灯就会常亮就会闪烁。因为我们是在户外验货的,那个地方又比较大风。周日周六的下午开始降温了,所以我个人感觉挺冷,起码我的手是凉的。衣服的袖子也是严严实实的,所以我就只能把手表检测心率的那个地方压在手背上,发现数据是可以跳动的,然后我就确定没有问题,那么送货过来的那个人也就可以回去上班了。

验货的地方就在地铁3号线龙归地铁站B1出口万民广场KFC的旁边。送货来的人走了以后,我就上KFC找了个座位,慢慢地继续研究折腾这个FR255。感觉功能实在非常强大,强大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说的都是中文,但是到底在说什么?其实我是没什么头绪的。除了中文以外,这个手表还有很多其它国家的语言可以选择。在收货之前的晚上,我也研究过国行版的FR235,那里的语言就只能选择英文和简体中。一直以来我用的都是英文,因为我觉得简体中文的字体怪怪的,而且有点太细了,我不喜欢。

光是换掉那个标盘,就花掉了我不少的时间,因为好像各种设定都是我之前完全没有碰过的。如果什么东西都只是选择还好一点,但是那里还有自定义功能,该怎么自定义?如果我不定义那个东西又可以怎么样?是上下选择还是返回确定,这些东西我都折腾了好一阵子才终于设定出一个和我以前表盘差不多简洁的表盘。有一个乌龙,脉搏血氧有一个类似心脏的图案,我不知道为什么居然以为那个就是心率,结果发现为什么每一次数值都是90多?但实际上我的小米手环测出来我的心率才70多,后来才恍然大悟,其实那个是血氧,不是心率,心率是另外的东西。

FR255要比FR235的功能多很多。那些功能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可以怎么用?这些东西说明书上不会仔细的说明白,而且因为我这个是国际版,所以说明书是英文的。

我妈说我从收到这个小手表以后就一直在那里折腾了好长时间。我觉得要让我不再折腾,估计我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先把上面的东西摸透。

2023-09
15

又一次被迫“学习”

By xrspook @ 8:12:36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早上又进行了所谓青年干部的研讨会,除了青年干部那个小组以外,把D的第一的小组也含进去了。所以理论上一个小时之内就能搞定的东西,搞了接近两个半小时。因为时间更长了,所以我个人感觉吐槽的点更多了。从头到尾我就什么都没有记录,除了一开始的时候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时间和事情,余下半个字都没写。因为长期以来的抗拒,已经让我习惯了没办法从那些会上吸取到任何信息。那个时候我努力的控制住自己不睡着已经很了不起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脑子里思考某件事,否则的话真的很难不睡着。昨天我刚好脑子里又没什么正在努力研究的事情,所以挣扎着不睡觉一直都挺难的。

那些什么研讨会实际上就是几个老员工各自拿一篇学习强国的东西朗读,读完以后就找那些新员工谈感受。老员工的朗读非常无聊,语速有问题,咬字有问题,磕磕巴巴不熟练,与其要老员工去读,完成所谓的“领学”,还不如直接用Edge浏览器打开,然后用微软自带的那些高端AI去朗读。人家控制的更好,更有感情,更抑扬顿挫,绝对要比那些人读好太多。但为什么要他们领读?是因为这几乎默认了领读的人不会参与后续的交流。理论上说领读算是接受了任务,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冠冕堂皇的推卸责任。我这里描述的是推卸责任,当然如果你觉得突然间被某个人叫你谈感受这不是责任,前面也无所谓推卸。被要求谈感受的那些,被叫多了说出来那些话也同样是那种我无法提取到内容的模式,所以那种标准的文字到底算是一个什么文体呢?不是记叙文不是说明门不是议论文不是散文,也不是诗词,看上去条条框框,语义通顺,各种搭配都很合理,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又或者说实际上那是有意义的,但是那种意义不能完全只通过文字领会,而需要结合实际。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研讨会根本不结合实际,领学的人不结合,实际主持会议的人不结合实际,被要求谈感受的人同样只是把那些文字的黑体部分又或者是第一句话再重新朗读出来。总的来说这种学习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却一直要进行,过一段时间就得进行这样毫无意义的学习,到底能起到什么效果呢?

昨天谈到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腐败,我觉得要让别人不腐败,你把那些后果全部都罗列出来,反而更有震慑力。比如到什么程度你就要接受什么惩罚,又或者是现在你接受小贿赂觉得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又会带出什么样的结果。

让我觉得非常无语的是,谈完感受以后最后还得看40分钟的片子。明明那个是警示教育片,居然一开始的时候还写着不能对外传播,不能偷拍,不能照相。既然是警示的片子,不是应该被越多人看到越好吗?居然会有这样的说法。里面的内容跟以前看过的那些警示片其实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可能有这么一个怪圈,那些经常学习的人看这些片子看多了,案例实在读得太多了觉得都一样,对我这些相对来说不怎么学习的人这些片子反倒是一些新鲜事,虽然里面说的东西说了前面基本你就能猜到后面,但总比听我们那些人朗读,又或者谈那些同样没什么意义的感受强多了。

如果你不强迫我发言,每一次我就在那里坐着,什么都不做,默默忍耐,然后事后吐槽。

2023-08
17

选择性透过

By xrspook @ 8:24:06 归类于: 烂日记

既然我不可抗拒不去上党课,所以我也就得选择晚点去、靠后坐、上党课的时候开小差。如果这种事情一个月只发生一次,又或者是好几个月才发生一次,我还可以忍受,但是这种事情已经到达了一周起码一次,这是我无法忍受的。毕竟我只是个什么都不是的群众。请外面的老师回来感觉好一点,如果是单位的领导又或者是某些小组学习就更加无聊,让人抓不到重点。外面的人过来讲课还有些新鲜感,虽然说的都是那些东西,但起码会带入一些我之前不知道的案例或者信息。如果是其它情况,他们就只是在读书,完全不切实际,就是把某些文章、某些讲话、某些书本里面的重点及段落的第一句话又或者是中心思想读一遍。这些年下来,我已经完全抓不到那些东西的重点了,虽然那些话会被重复一遍又一遍,但是对我来说就像某个小语种的外语一样,我知道他们在说,估计也能模仿一下一两句,但是完全抓不到重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那些学习就是学这么些东西吗?一次又一次地抓不到重点,我当然会讨厌这种学习。之所以会抓不到重点,是因为领学的那些人根本就没有在那个上面用过心。他们有用自己的脑子去考虑过你读的是什么吗?习大大说的那些话跟他们自己的实际工作有什么关系呢?不联系实际实际的哲学什么狗屁都不是。作为单位的领导,作为单位的中层,他们从来都不把这些先进性紧贴自己、往自己的工作上靠,所以出来的结果就是他们说了等于没说。你们的声音很好听吗?为什么我要听你们读书呢?如果要听读书,我还不如直接看一段视频,或者听一段专业人士的朗读。你们只是把那读出来,完全不经大脑就结束以后还得找我要感受?这是什么逻辑?不如反过来我给你读,你给我谈感受好了。所以上面一次又一次要以这些为主题写各种征文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觉得那跟我有任何的关系。因为情况就像你叫我用一种我根本不认识的小语种写文章,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写呢?即便我东拼西凑,哪怕是用AI整出来的一篇,我依然不知道那在说什么。

传达思想变成直接把上面的资料读一遍这叫做传达思想吗?最高领导有他们的方针政策,一层一层下来,你就必须把东西具象化,到达科长到班长的那种程度就应该更加贴合实际,把那些条条框框实现出来,而不是最高领导人说什么你就重复一遍。把时间都花在把那些句子读一遍又一遍上面,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从来不会有个单位的领导或者中层站出来说,结合把最高领导人的那些指示转化为我们实际的工作应该怎么怎么做,从来没有。作为传达者中间人,他们不把最高领导人的东西具体化,不把上面的高深语言翻译过来,让最基层、最没有文化的人,比如像我这种也听得懂、知道该怎么做,一切都是扯淡。

我只会一门心思扑在最基础的工作上,你们愿意学而不思过日子是你们的事,我觉得那还不如不学。

2023-05
19

这都只是你想要的

By xrspook @ 9:18:53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是那个讨厌被别人拿去跟其他人比较的人,从小我就很讨厌这个,但是在整个学生生涯里面,这个是无法避免的。每每想到那个我就会产生莫名的烦躁。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同学也好,自己的虚荣心也好,总会互相比较,哪怕有一次你真的做得很好,哪怕已经拿了全班的第一,但是他们从来都不会满足,为什么你不能拿全级第一呢?你这个学校太烂了,如果在那些好的学校,你根本什么都不是。如果有一个牛逼的亲戚,高考成绩是全广州的前几名,不知不觉之中,你会一直活在她的阴影底下。长辈们总是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向谁谁学习,人跟人能是一回事吗?我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强大的记忆力,可以把每篇课文都一字不漏背下来,而且背诵的速度还很快,这个我完全做不到。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脑子回路跟他们不太一样。

小时候我根本没想过自己跟其他小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哪方面要比他们强。直到工作之后这个东西我依旧没有完全弄清楚。起码在我当学生的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时间也不会有人有兴趣了解你的这个不一样。一样的考试,一样的卷子,一样的答案,离那个标准答案越接近你的分数就越高,分数决定了一切,除非你爸或者你妈是些什么厉害的人物。显然我不具备除非后面的那些条件,所以除了死磕,除了花更多的时间,我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小学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挺明显的,只要你能在那个地方花时间,你的成绩就会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起码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是那样。现在反过来想,因为小学绝大多数时候考验的是记忆力还有细心。记忆力相对于那些大牛来说,我的记忆力是短板。粗心大意这种事好像从来都是我的难兄难弟。我除了花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形成条件反射,没有任何其它办法。但是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根本不想花那些时间去形成条件反射,又或者我觉得大概差不多好像已经熟练了,但是我妈还不满意。如果某次数学测验我的成绩要比其他同学好,只是因为在家里我被我妈逼迫比其他同学做了更多的习题,而且得在更短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仅此而已。通过这样的努力拿到了高分,拿到了那么一两回的高分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让人的虚荣心偶尔爆棚吗?显然没有,因为当我拿的那张估计已经是班里前几名,但是还不到100分的数学卷子回家的时候,我妈觉得只是凑合,我应该拿100分。当年我妈是这么逼迫我的,现在我表姐的儿子是那种60分万岁的人,只要考试能拿到60分,他就很满意了,如果拿到了70分,他会非常高兴。如果他是我,他早就被我妈打死了。但他妈妈不是我妈,而且他也不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内,他生在长在新加坡,那里的教育方式跟我们不一样。

非满分不可,非第一不可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当我不那么抗拒,慢慢接受了这种思维方式以后,会迫使我做事的时候更加跟自己较真。

2022-09
29

颠覆自己

By xrspook @ 8:13:54 归类于: 烂日记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会越来越卡顿不好用,尤其是当你要学习一门新东西的时候。或许一直以来的经验会对你有所帮助,在运动层面上我感觉是有帮助的,即便你从未接触过这项运动,但是你之前做过的其它运动会在你掌握这项运动的时候让你稍微容易入门一些,但是也会存在这么一个怪圈,因为之前已经接触过其他运动,于是你就自动进入了某种套路,但是那个套路不利于你在这项运动上进步。比如大学的时候,我的选修体育大一是网球,大二是羽毛球。学网球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手腕要固定,挥拍靠的是肩膀的力量,还有整个躯干的力量,不要试图用手腕,因为网球拍太重,而且无论是正拍还是反拍,都要学会收拍,否则的话,肘关节也很容易废掉。但是到大二学羽毛球的时候,却变成了羽毛球用的就是手腕的力量。后来我感觉到,尤其是在扣球的过程之中,手腕的力量尤其重要。所以这还真挺矛盾的,当我习惯了不用手腕之后,突然又要我开发手腕这个技能。但幸好总的来说,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并不算太高,比如跑步积累回来的经验在其它运动上基本上都用得着,比如心肺能力,也比如清楚自己的极限,以及当前所处的运动强度的感知。

跟运动比起来,要在知识上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新的东西,我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难越入脑了。以前很快就上手的东西,现在可能卡在那里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尤其是遇到一些逻辑已经跟之前不太一样的事物的时候。对我来说Power Query和Power Pivot是两个怪兽,它们很强大,但问题是它们使用的逻辑又跟一般的编程,或者跟平时使用的Excel又有很大的区别。你明明知道它们很强大,但问题是要驾驭那种强大,你就得让大脑按照它们的规则去运行。可以这么说,平时你看这个人你是从正面看,侧面看或者后面看,但它们所要求的那种逻辑是让你从头顶往下看,又或者从脚底往上看。从头顶往下看或者你还会遇到过,但是从脚底往上看这种情况,唯有叫那个人站在一个玻璃上面,然后你从玻璃底下抬头看。人还是那个人,但是改变观察的方式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无助,但你必须接受这种不一般的视角。情况就好像去做CT。断层扫描之后,人被切成了一片一片的,但那些东西组合起来的确是个人。这样被切片的人跟我们平时所见到的那个人是一样的,但是你能根据某个人的某些切片而辨认出那就是某个人吗?Power系列的某些东西给我的感觉就像CT切片那么神那么玄乎,的确很伟大,但是却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认知。学习的时候,你当然希望自己能抛开之前的一切,但实际上这又谈何容易。尤其是当你看到这个的时候你自然条件反射的时候,过往的经验就会自动蹦出一些纠结,为什么居然是这样?

没有人强迫我必须得学习这个,必须得颠覆自己之前所熟悉的那些东西,但我觉得现在是时候直面那些之前我一直在逃避的坎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