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
3

第一次看俄罗斯电影

By xrspook @ 18:23:10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明明记得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把风扇关掉了,但实际上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发现风扇开居然开着,但是风扇却不是对着我吹,还是对着墙吹。鬼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的风扇,又是什么时候把风扇的头转到了面墙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风扇的风,但是却不需要直接接受所有。

昨天晚上我接近10:00才开始看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之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是因为朋友想叫我去看,当时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三周,口碑不错,但我没去看。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知道了这部电影将在7月30号在爱奇艺上线。所以昨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看完电影以后,我感觉一般,因为有些东西似乎太神奇了,简直到达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因为那支赢下美国队的苏联篮球队的队员看上去就像一帮随便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苏联的体育在我心目中一向都是非常厉害的,但是,这部篮球电影给我的感觉却好奇怪。在豆瓣上,我只给了3颗星,一般。大多数的人都给4颗星到5颗星。我觉得总的来说这部体育电影真的很一般。通常运动电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实事件改编,或者说是传记类,另一种则是完全瞎掰。我对完全瞎掰的没什么兴趣。对传记类的电影,如果不忠于事实本身也不喜欢,但会有一些情节过于离奇,明明是真实事件改编,却让你觉得那是纯粹捏造。《绝杀慕尼黑》我之所以只给3颗星是因为它里面其实很多故事都可以深入一点,而不需要说那么多人,因为这样的话,就只能像蜻蜓点水一样,轻轻地掠过那些故事。如果这不是电影,而只是一部纪录片,这样的轻轻掠过没有问题,但问题是这是一部运动电影,除了要反映事件本身以外理论上你应该给观众带来一些比较深层次的感受。有些人在评价的时候说这部电影很热血、很燃。但热血和燃最后能带给你些什么呢?我真说不出来。一部电影看完以后,如果没办法让我有思考的空间,那么我无论如何都不会给推荐或者力荐的评价。

昨天晚上接近12:00我才看完电影睡觉,所以连睡觉之前的书也没时间再去看了。倒不是因为我真的很困,而是因为觉得这么晚才睡觉已经很不好。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是不是应该看到一半就去睡觉。我最后一次看时间是在晚上10:49,当时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过半了,可能差不多到高潮了吧,结果原来那才一半还不到。

《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是俄罗斯人拍的,里面最核心的那场跟美国队在奥运会上的决战,我觉得一定程度有黑美国的成分。在运动电影里,在最高潮的那场比赛里提升自己贬低别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这种贬低还不只是语言上的,而是实际上的犯规之类,比如说根本不合理的身体碰撞。这种东西在《绝杀慕尼黑》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只给它3星的原因。难道别的队伍就那么不干净,而苏联队就那么的清白吗?

我喜欢看运动电影,但同时我对这种电影也很挑剔。

2019-08
1

RUN NOTE

By xrspook @ 22:13:47 归类于: RUN NOTE

星期四 2019-08-01 20:59
平均心率152,最高心率172,平均配速623。原地跳的时候无论我步频多块,心肺总是不被考验,而且一定时间下来,脚掌会麻木,但跑步机不会。昨晚我第8次用小乔SmartRun-S跑步机,貌似我已经喜欢上这个东西了。开始那几天我边听音乐边跑,后来我改成边看电影边这跑,感觉太爽了,但前提是不要跑太狠太快,跑得太猛不利于减脂。#xrspook未行够#

2019-06
23

四部电影

By xrspook @ 15:32:30 归类于: 烂日记

过去几天我看了好几部电影,有印度的、韩国的、中国的,还有英国的。但其实准确来说,刚才数的那些之中,第一部电影并不是印度人拍的,应该是个欧洲人拍的,但具体是哪一国的我没去深究。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这四部电影里,我最喜欢那一部居然是韩国的电影。不是我不主动去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而是某些东西真的让我觉得挺无语。那部韩国电影是一部恐怖片,但里面有一些宗教的元素。说不准里面谈到核心的那个宗教是不是佛教,但里面肯定穿插了一些杜撰的成分。一头一尾两部电影是传记片。第一部是《甘地传》,最后一步是讲述女王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相对而言,我觉得《甘地传》好一点。传记片这种东西,总会让我觉得有点痛苦,运动传记片除外。我也说不准为什么。女王乐队的那个传记片我感觉一般,大概因为我对摇滚这种音乐也感觉一般吧。在看《甘地传》之前,其实我不太了解甘地到底做过些什,看完以后我的感觉是,怎么会这样?!大概在那个特定的国度,他做的那些事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如果换了个国家,估计就不会有那个效果了。女王乐队的故事,估计他们非常忠于历史本身,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觉得这挺让人心痛。我们无法模仿,更不应该学习,难道要把那件事当做是引以为戒吗?看过《爱乐之城》、《绿皮书》以及波西米亚狂想曲以后,我觉得大概我对欧美的音乐不怎么感冒,后两部电影我还可以接受,但是《爱乐之城》,真的看得我很痛苦。所以其实现在我真不知道如果要我看美国电影,有什么片子是可以引起我的兴趣。英雄主义片,比如那些什么漫画改编的,我没有兴趣,科幻片我一直不怎么感冒,文艺片看得我非常痛苦。无论是他们的流行文化,还是他们的风俗习惯,又或者是他们一些觉得比较高尚的东西貌似都不能打动我。相比之下,美国的电视剧还好一点,尤其是剧情类的电视剧。

上面说的那部中国电影是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虽然我想看这部电影,但是我就从来没想过要去电影院支持,这样做是对的。贾导演的电影我看了不下三部。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如果女主角是赵涛,说的是山西话,里面又有disco的场景,基本可以肯定,这是贾导演的作品。赵涛基本可以说是贾导演的御用女主角。男主角可以变化很多,但是女主角通常都只是她。《江湖儿女》反映出来的那种压抑让人感觉挺不好受。江湖听上去明明应该是男人混的世界,结果那个所谓江湖上的男人却是一个窝囊,关键时刻女人不得不挺身而出,但男人不只是窝囊,而且他还不愿意接受被女人帮助这个事实。明明是自己不行,却放不下那个面子,有本事你牛逼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贾樟柯的电影老是有之前我说的那几个元素,感觉就像那是一个系列片一样。他的电影跟其他导演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创造的那个场景很真实,让你仿佛回到了那个特定的时代。因为我是那种看电影经常关注重点错的人,所以在其他中国导演的作品里面,我经常会发现一些不符合那个场景或时代的东西,接着我就会莫名地感到厌恶。

印度电影看多了以后,貌似我已经很难回到所谓的主流电影调调里了。

2019-05
25

开挂的神与实在的人

By xrspook @ 14:55:3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看完了美国电影《传奇的诞生》,今天看完了中国电影《流浪地球》。感觉自从我开始看印度电影以后,我越发觉得自己和美国电影不是一个频道上的。几乎可以这么说,他们的电影,尤其是真人的电影很难做到全片都和我在同一个频道上。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道德价值观上面的差异。有些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的东西,对我来说无所谓,但有些对我来说非常看重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传奇的诞生》和《流浪地球》是两部性质完全不一样的电影,为什么我要把他们放在一起谈,这是因为里面体现了之所以造成现在我抗拒美国电影的东西。

每一部电影都肯定会有英雄,在《传奇的诞生》里绝对英雄只有男主角一个,那就是贝利,但是在《流浪地球》里谁才是唯一的英雄,是很难说,因为全部人都是英雄。有别于其他电影,《流浪地球》貌似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派。电影最大的冲突是人类与自然的抗争。在《传奇的诞生》里,英雄的突然爆发基本上都是如有神助一般,突然开挂。情况就好像他被某个神在某个时间打通了任督二脉,然后他就天下无敌了。他开挂的原因就是这么无厘头,而他开挂做出来的事,也让本该写实的运动电影变得就好像设计好剧本的作秀一般,于是,其实所谓的高潮根本没有跌宕起伏。那些本该细腻表达,有纠结、有抗争的地方因为开挂是那么的突然,所以你也觉得无关紧要。在《传奇的诞生》那部电影里,男主角的开挂就像是天神附体。天赋秉异再加上遇到了恰当的时间与地点,于是一触即发,挡也挡不住。最让我觉得超无语的是全片用的居然是流利的英语,而实际上,主角出生在一个都说不上到底是哪里的一个巴西小地方。光是语言这一关,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觉得那实在假得太离谱了。配音这种东西我可以接受,但问题是那根本不是配音。就像多年以前,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奥斯卡的大舞台上星光闪耀的时候,印度人却非常不高兴,因为贫民窟里的孩子绝对不可能说出那么流利纯正的英语,听着外国人讲着瞎掰自己的故事,光是语言这一关,就已经让人觉得假得让人无法接受。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我们没有贬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人,我们甚至没想过自己在暗暗提升中国人。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不是为神而战,也不是为什么非常高尚的东西战斗,而是为了我们骨子里最心爱的东西。那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地球。我们因为某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了要保护她,而不得不奋发图强。在抗争的路上死了很多人,牺牲了很多东西,最后人类苟且活下来了。虽然其实所有人都不确定到底还能活多久,又或者能不能实现最终目标,但起码有些人活下来了。如果最后时刻主角死掉,大概他会马上被灌以英雄主义的名号,但但刘慈恩没把他搞死,而让他继续活着,继续做一些再普通不过的事。于是,虽然经历了一些非常不平凡的事,但最终,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他仍然是那个渺小的路人甲。

在美国人的故事里,在关键时候,总会有英雄出来打救你,那通常是一个有超能力的人。但在中国人的故事里,开挂本不存在,但是当你把人逼得毫无退路的时候,就有一些不寻常的事情会发生,没有超级英雄来拯救我们,我们会成为自己的超级英雄,但对我们来说,超级英雄只是刹那间的闪现,最终我们仍会变回普通人做普通事。之前做过那些牛逼的事,就像梦一样,仿佛不曾存在过。

2019-04
21

人性泯灭

By xrspook @ 16:49:4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我看了一部让我泪流满面的电影(《喜丧》2015),看之前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应该会带给我那样的效果,但我还是去看。因为这种事不能逃避。电影拍得好不好,电影的台词、剧情、镜头以及内容的表达、细节的展示这些东西我们通通不谈。这里我要说的是电影的提材。这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我几乎可以这么说,这种事几乎发生在所有中国人的身上,无论贫富,无论种族,无论信仰。昨天当我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的网友,然后他今天看完以后跟我说他觉得最主要是钱的问题,但我告诉他这不是钱的问题。你可以很穷,但你还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地方睡,还不至于没有那个钱你就活不下去。这样算来这是穷的问题吗?

自己住在老妈的老宅里,把老妈赶到老宅的牛棚里。这是因为老宅的房间里不够住,放不下老妈一个人吗?显然不是!老妈拜菩萨已经拜了一辈子,而且她之所以这么着迷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保佑她的子孙后代。即便你觉得这是迷信崇拜,你有必要当着老妈的面打碎她的菩萨吗?那尊陶瓷制品可以被打碎,但信仰这种东西是不可改变的。

子女像踢皮球一样把妈妈踢来踢去。有些子女倒不是因为他们家境很差,而是因为他们展示出来的那种嫌弃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把老妈的铺盖放到堆放垃圾的储物室里,老妈睡过的铺盖直接全部扔掉。洗碗的那个镜头让我觉得非常难受,因为在洗她自己的碗的时候,她洗得非常认真仔细,而老妈的那个碗,她只是把碗里的东西倒掉,然后用水冲一冲,接着就随便丢在桌子上。如果你真的不愿意她住在你家里,直接不让她来就好了。当然,实际上每一个子女都不希望老妈轮流到他们那里住。这种情况不只是发生在电影里,其实也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发生在我家里。老妈从二女儿家里离开前的时候说了句“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你们”。那句话简直就在戳我的泪点,跟大概半年前外婆对我们说的那句“有空就多回来”如出一辙。

老妈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去老人院到后来的经常询问儿子和媳妇什么时候才能去老人院,这种转变是让人极端心酸。因为外婆在世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去老人院。外婆不愿意去女儿们家轮流住,也不愿意去老人院。之所以她在一年之内身体情况急转直下,是不是因为租住的那个公租房的管理人员来催促她必须搬走呢?电影里的老妈终于等到了敬老院的床位,但在去之前她选择了服毒自尽。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她一直问儿子什么时候能去养老院实际上是她在计算自己什么时候要主动离开。而我外婆的情况,她住的那个公租房家人已经跟相关的人约定好,租期能延续到今年清明节以后,而实际上这种租赁关系即便一直拖下去,他们也不能拿我们怎么办。因为把一个接近百岁的老人赶走,显然在中国即便是合法的,也是会被人唾骂。外婆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在今年过年之前就离开人世,我不知道这种选择跟电影里的老大妈自尽是不是一个道理。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打脸的过程。只要经历过这种事的人,都能在里面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当时我们觉得我们已经很努力了,现在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一遍,我真的觉得我们很该死。虽然知道自己做得很不对,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有人能给我一个解决方案吗?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