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
3

手表带那些事

By xrspook @ 21:58:55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跑步,我带了两个心率表,左手戴着佳明235,右手戴着迪卡侬99。因为上周四晚上的10K我发现之所以造成佳明235心率不准的原因。所以今天把手表戴上去的时候,我一再检查,确保佳明235的心率检测圈不压在我的腕骨上。从理论上来说,手表的表圈压在腕骨上,肯定不舒服,但为什么我戴表那么多年一直都这么干呢!脱掉手表以后,可以看到我一圈的手表印贯穿了一半的腕骨区域。我不是那种喜欢把手表戴得很松的人。当然了,如果手表带是履带式的除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戴手表,绝大多数时候,我带的都是运动表。直到今年开始我卡西欧的手表带又断了,我才换上淘宝回来才几块钱的硅胶手表带。以前戴的运动手表,手表带虽然是塑料的,但是几乎没有伸缩弹性,现在带的硅胶手表带除外。我一直都习惯把手表戴得很紧,所以,手表带通常都在卡扣的地方断掉。现在的硅胶手表带比较柔软,延展性也比之前的好很多,不知道现在这条手表带能扛多长时间,反正之前我大概就是一年多一点就坏掉一条。如果我的手表带不是带得那么近紧,那东西也就不会这么快就坏掉。就像第一代的小米手环,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经常会掉米粒,或者手环带子三个月之内就断掉。后来大家慢慢总结经验,发现只要你不把小米手环戴太紧,带子就不容易断掉,同时米粒也不会因为过分挤压而掉出来。小米手环现在已经出到第二代,米粒的固定和第一代不一样,所以现在即便你戴得很紧,米粒也不容易掉出来。小米手环固定的结构跟传统手表不一样。更便捷也更简陋。只要他们继续保持手环一代的设计,你把手环戴得过紧,手环的带子还是会断掉。至于为什么手表的带子能扛一年,手环的带子,就只能扛三个月,大概是因为洗澡的时候大多不会脱掉。虽然硅胶能承受很高的温度,但显然,无论什么胶遇到高热都容易老化。我的小米手环已经戴了超过一年,表带还好好的,虽然,洗澡和游泳的时候,我没有脱掉。米粒丢过一次,但十分钟后,我就领悟了,于是又捡了回来。不知道小米手环设计的时候,默认用户会忠诚于这个产品多长时间,即便他们的目标是一年,但他们也绝对不会想象到用户的运动强度会大大超乎他们的想象,我的活动量大概是他们基础目标运动量的三倍或以上。我把小米手环戴了一年也就等于我把小米手环折腾了三年。

佳明235手表带的柔软程度跟我几块钱买回来的硅胶手表带差不多。都很软、非常软,虽然小米手环的带子也是用硅胶做的,但相比于佳明235的手表带,那实在硬太多了。但显然,佳明235的手表带所用的硅胶比我那几块钱的又好很多。因为我那几块钱的非常容易粘灰,明明是黑色的手表带,戴着戴着就容易被各种东西搞成深灰色。据说佳明225的手表带也非常容易粘灰,很不容易才能搞干净,大概那个效果就跟我的几块钱硅胶手表带类似吧!佳明235比佳明225贵了接近1000块钱,除了心率监测的那个防漏光硅胶圈以外,表带也是一个明显的外观改进。

今天带着两个心率表跑步,一个是光电测心率的,一个是用传统的心率带。测出来的数据无区别。传统心率在跑到最后1K到时候出现状况。因为,到了那个程度,我的出汗已经比较多,心率带已经有点松动错位,外加最后1K我是以冲刺模式完成的,所以动作振动可能比之前要大,所以,最后1K传统心率表数据出现异常,但光电心率表数据完全不受影响。今天佳明235的表现非常优秀!心率数据没有偏高或偏低,即便在最经受考验的部分表现也非常完美。

熟悉了解佳明235需要一个过程。

2016-11
27

Garmin Forerunner 235初体验

By xrspook @ 14:48:59 归类于: 烂日记

星期五晚上下单的Garmin Forerunner 235,昨天如期送到。虽然比我料想之中晚了几个小时,因为昨天中午开始就一直在下雨,所以也情有可原。我那接近两千块钱的东西,与其冒着被淋湿的风险,不如等雨小了或者雨停了再送货过来。

看到亚马逊中国的盒子,我第一感觉是佳明235好小巧。这是相比于百锐腾的两个GPS心率表的盒子而言的。虽然235的盒子很小,但是要把它拆开,把手表掏出来,我足足拆了三层包装。第一层是外面的薄膜,包裹的是黑色的纸皮盒子。中间的是透明盒子,为的是美观和保护手表。最里面的是纸皮盒子,用作固定手表和放配件以及说明书之类。整个包装给我的感觉是,低调且高贵。235的手感好玩具,如果被小朋友看到了,估计会乱按一番。235的表带是硅胶的,据说已经从225的那种非常容易粘灰改进过来了,今天跑了一发,的确不觉得手表带有黏附什么脏东西,而且那种质感没有百锐腾的那么硬,所以跟手部的贴合更好。235用的是光电心率,所以手表必须和手腕紧密贴合才能保证数据准确。一开始我还担心得戴很紧,但我只是习惯顺手一戴,手表就很好地固定了,没有任何晃动感,我也不觉得勒。今天跑了一个15K,完了以后回家洗澡,洗完澡后我才发现手背印了一个圆圈,那是235,光电传感器印出来的东西,相当明显,但实际上,我没什么感觉。难道这是因为我感觉不灵敏?235除了手表以外,还有一套替换的反色手表带,以及夹式的USB线。昨晚收到手表,进行最基本的信息设置以及初步了解如何操作以后,我就拿去充电了。开始充的时候,电量大概只有30%,到100%充满,两个小时不到。今天的跑步时间是一个半小时,还包括其它步行时间,所以手表戴在手上的时间应该超过两个小时,这样的使用频率,电量还剩下超过80%。如果继续是这样的表现,一周跑步三次,合计不超过四小时,大概我可以1到2个星期才充电一次。

有对比有真相。昨晚开始玩佳明,发现他们无论是手机app还是网站都做得比百锐腾好太多。百锐腾是台湾厂商,佳明不是,但佳明的手表都是台湾制造的。手表的功能需要投入,网站服务器也需要投入。而这些东西如果没有钱,什么都是白扯。佳明绝对是运动手表的世界巨头之一,这是百锐腾无法相比的。佳明的手机app数据展示非常全面,而且很人性化,功能多到让你觉得目不暇接。有些东西你甚至想象不到那是怎么玩的。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有些东西是翻译过来的,他们直译了,所以你摸头半天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从前百锐腾的网站数据展示也很好,非常全面,但现在他们已经放弃网站,只能从app里看数据,那些数据相比于从前,简直就是严重阉割版的,他们的手表明明已经记录下那么多,为什么却不让用户看到全部呢!佳明除了网站和app做得好以外,和其它运动网站的关联也很到位,比如说只要通过简单设置,我就可以把佳明设备上的东西,自动同步到Strava和Nike+。从前我必须曲线救国的东西,现在一切都变得非常轻松。

上面说的东西都只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235本身。今天我用的是双星定位,在空旷无干扰的地方,佳明的GPS线路表现得非常完美。在没有高楼干扰露天的地方,连过天桥的轨迹都可以非常细致地展现出来。但不能避免的是在城市的高层建筑之间运动时,GPS轨迹会出现漂移。建筑越高,那种糟糕的状态越明显。可想而知如果戴着235去珠江新城那些摩天CBD区域跑步,那个GPS轨迹会糟糕到什么程度。高楼的信号干扰从来对GPS来说,都是个灾难。所以,我不能这么强求佳明能有什么非常优秀的表现。相比于百锐腾来说,佳明呈现的配速显得非常平稳,这跟我自己的实际情况吻合。因为即便是两年前,我一年跑龄都不够的时候,我的配送已经相当的均匀。在心率方面,我觉得235的光电心率要比普通心率带得出的数据高五左右。心率有没有延迟,我没有深究过。但肯定的是心率有偏高。因为,百锐腾软式心率带和迪卡侬硬式心率带的数据都比较接近,但是235的却比它们高。带着235跑步,十分钟以后,它就能预测出你的一些跑步状态信息。比如说你的跑步强度怎样,你的最大摄氧量是多少,你的恢复时间得多长,以及预测出你5K,10K,半马以及全程马拉松的用时。15K过后,235计算出我的最大摄氧量是44,以女性标准去衡量属于蓝色优秀区域,如果达到47以上就是紫色最高等级极好。44的数据让我有点喜出望外,但实际上现在我所处的水平也的确应该是蓝色区域。如果把心率划分为五区,今天我绝大多数时间都在4区跑,所以235预测我的恢复时间得72个小时。至于他们预测我各种长跑比赛的用时,我觉得比较扯淡。因为他们居然大胆地觉得我的10K可以跑进50分钟,半马可以跑进110分钟。恢复时间他们是按照我的跑步心率去估算的,至于我的长跑比赛用时,他们则是按照最大摄氧量去猜测。这些东西看看就好,如果你在意就输了。对我来说,那些数据就像是糖衣炮弹,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如何,我还没那么优秀。但只要我继续努力,某一天,我能做到。

买了件新衣服,买了条新裤子,买了双新鞋,尚且会让你很有去跑步的冲动,更何况是买了块接近两千块钱的专业手表!第一次戴着佳明FR235刷街,感觉很好!!!

2015-01
20

5分钟这个坎

By xrspook @ 11:36:4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好神奇,C60和Nike+一起记录跑小圈,Nike+居然比C60还要多!而且不是只多了一点点,而是多了0.9K,于是C60的配速是600,Nike+的配速是533,让人无语有木有!二者怎么可以相差这么远呢?不就是个9K而已嘛,到底谁对谁错?C60的毛线圈显然要比Nike+的好,把C60的数据上传到Nike+数海拔变化的小山的话一共有24个,也就是平均单圈377米,这很正常,但怎么解释Nike+的不对劲呢?9K有0.9K的差距也就是每一圈都相差约100米。C60绕圈我绕着绕着头都大了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但最后1K我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还差几十米我就跑3圈了!跑了接近3圈才说那里有1K!我都快崩溃死了。因为是这样的,通常每次傍晚在单位跑9K我都会在8K结束的振动及蜂鸣后开始加速,第一圈仍保持用数五,第二圈开始试图用数三,但实际上是数四,因为我一直都做不到那么快的呼吸转换,已经需要很用力地吸气了,但呼气得比吸气还要用力才能及时把气体排出,我做不到。数四对我来说不可能维持很久,因为从数五换成数四的时候我的心率已经接近180,起码有178,我的数四只能维持大概一圈半,昨晚的情况是我不得不把坚持一圈半变成了坚持接近2圈,想死的心都有了。不要在最后一圈坑我好吗!在其它时候坑我我不知道也就不管了,但在最后一圈坑我,我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不是因为肌肉太酸腿和手臂之类的提不起来,当然,他们也在酸,但相比喘不过气而言,喘不过气更明显,我的最大摄氧量就那样了。

理论上说,人的最大心率是220-年龄,我就是191了,对我来说:

191*0.95=181
191*0.9=172
191*0.8=153
191*0.7=134
191*0.6=115

通常来说,现在我跑步时用的平均心率在156左右,也就是156/191=82%。60-70%是减肥的最佳心率,但我基本上只要跑起来就绝对不会在那个范围内,哪怕只是一开始几百米。70-80%心肺能力提升的区域,也是我MAF180时最常用的心率范围,我会主要让心率徘徊在151左右。现在,通常来说在一开始的热身慢跑2-3K后,我的心率会巡航在153-159(80-83%)的范围内,这是平时练习9K的巡航范围,如果是18K,会在153-164(80-86%)之间。80-90%区间已经是培养有氧运动的极限了,我感觉这是一个有氧和无氧的分界线,容易产生乳酸堆积,但没到达一定程度仍能维持动态平衡一切相安无事。用一个长距离跑步让心率慢慢升上去是一回事,用间歇跑强行把心率扯上去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我觉得动态平衡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硬扯上去相当的痛苦,但正是因为那种额外的加倍痛苦才让身体在漫长距离的痛苦里感觉不那么糟糕。那些能跑得飞快的长跑运动员耐痛能力是神级的,他们对酸痛的疼痛阈值估计是普通人的N倍,一方面他们比你跑得快多了,另一方面这是因为他们的忍受能力也比普通人强多了。迪卡侬心率表的心率介绍里提到,高于90%的最大心率属于培养竞技体能的范围,那纯粹是高境界的无氧区域了,推荐运动时间是少于5分钟。对我来说,在9K的最后1K冲刺开始前我的心率已经在170左右了,在开始的50米内我的心率肯定会达到172以上。通常来说,我的最后1K用时当真会在5分钟之内,从前我是做不到的,但贫血治疗后认真一点是没有问题的。正常情况下,在最后1K里,后500米心率会达到180及以上,也就是95%以上了。

为什么对长跑者来说间歇跑训练通常是1600,1000,800,400米的组合?因为间歇跑就需要跑出90%以上的最大心率!但对我来说,1600米跑进5分钟是不可能的,1200米跑进5分钟或许能做到,1000米跑进5分钟正常来说没问题。在没有了解这个5分钟的坎之前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1600米是封顶,但现在,我算是有点懂了。近期正在看《雨中的3分58秒》主角的代表数字是4分3秒,也就是他曾经的最好成绩是用4分3秒完成1600米,他是一个中距离运动员,对他来说,400米,绕标准体育场1圈就是1分钟的事。他这么牛逼的人,配速大概230,而这也仅仅只能把2000米跑进5分钟,但实际上用1600米的速度去推断2000米是不靠谱的,因为这完全就不是直线递增痛苦的规律,而绝对是一个曲线,有拐点。若是以5分钟为界限顶尖运动员尚且难以做到2000米,就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呵呵,对现在的我来说1200是目标及极限,啦啦啦。

昨天从5K多开始我就撤掉MP3耳塞了,今天我打算全程都不用,因为我真的觉得按照自己的节奏比跟随音乐的节奏更舒服,音乐只是用来排解苦闷的,但现在我不怎么苦闷。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