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
15

遥远那方的波鞋

By xrspook @ 20:05:46 归类于: 烂日记

近期在看1989年的电影,看到了里面的波鞋就让我想起了从前的种种。波鞋这种事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呢?为什么要把那种鞋称为波鞋?波鞋的波到底指的是什么波?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还是全包了?从那种鞋鞋底的纹路看来,那种鞋有专为转向做的设计,所以前脚掌会有一个圆圈。整体鞋底的纹路跟现在的板鞋比较类似。现在复古的中筒板鞋,有点当年波鞋的味道。但现在的板鞋,用的材料通常不是皮质,而是合成材料。在我记忆之中,我的第一双波鞋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买的。为什么会买那双鞋?我实在想不起来,因为之前我穿的都是白鞋,而且是那种连牌子都没有,只有标尺码的。要解开这个谜底,就只有问比我大几岁的人。因为我是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才开始穿波鞋,对他们来说,如果能比我早5到10年,对他们来说,那就已经是初中甚至高中的事。显然那个年龄的年轻人对当时鞋的流行会比我有更深刻的印象。比我大几岁的同事告诉我,她觉得波鞋是大概九十年代初才流行起来的。当时波鞋的大牌子就只有茵宝和Reebok,后者的比例更大。于是我也就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那部1989年的电影里,那双我看了半天,终于在找到剧照后才确认的鞋,为什么是Reebok。那双鞋在电影里的那个标志有点像现在的亚瑟士。但我的直觉认为亚瑟士是不会出那种类型的鞋,但是我又非常肯定,那个标志不可能是耐克或者阿迪达斯。看电影或看电视的时候,我通常看不出,演员穿的到底是什么牌子的衣服或者裤子,但我对鞋的关注程度却很高。现在的影视作品,只要穿的是运动鞋,基本上我能辨认出品牌。即便看不出品牌,只要给我看到鞋底的纹路,我也是能猜出那是什么类型的鞋。通常大品牌的跑鞋都有明显的重心引导线。而且跑鞋和需要灵活转向的球鞋不一样,前脚掌,不会有那个圈。通常来说,跑鞋的大底都是平行割裂式的,但即便不是,从其中的纹路,也可以想象出其中的推进原理。对我来说,在影视作品里认鞋,就像有些人喜欢在影视作品里认车一样。

二十年前的波鞋都不便宜,而且卖的地方也不多。但为什么当年妈妈会给我买呢?更让我摸不着头脑的事,那双鞋我到底是怎么穿烂的?因为现在的鞋要穿烂实在太难了。鞋面不会穿破洞,要把鞋穿开胶也非常困难,顶多是把大底磨得不成样子,甚至大底都被磨掉显露出中底。所以以前那些看上去很结实,而且也没有现在这般偷工减料的波鞋到底是怎么穿烂的呢?如果让我猜想的话,那应该是,前脚掌弯曲的鞋面折断开裂。因为我买的第一双耐克板鞋就是这么坏掉了。但我在凡客买的另外一双很像劳保鞋的户外鞋却没出现这种情况。有折痕,但不会断裂。难道这就是头层皮跟其它合成皮革的区别?还在读书的时候,一年会穿坏几双鞋,如果一双鞋能穿两年以上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事。但为什么现在的鞋,如果穿不够两年就坏了,那就算是很不正常呢?大概是因为现在的鞋多了,所以相对来说,每一双穿的频率变得很低。当然,我现在的鞋的价格也比从前贵很多,尤其是我那些专业的跑步鞋。

心血来潮想买一双国产很便宜的布鞋穿一下。因为记忆之中我就没穿过经典的回力环球或人本。今天本想去金沙路口的那里挑一双,但无论如何看不上眼。

人真奇怪,到了一定程度,追求的反而是极简。

2016-10
12

精益求精

By xrspook @ 8:04:26 归类于: 烂日记

做过字幕的人都会知道,最让人觉得欣慰的不是字幕发布的那一刻,而是制作的整个过程。从一无所有到字幕可以完美的匹配视频。在一遍又一遍重复看的过程中,纠正一些小错误。在开始看的那几天里,你会觉得有些你不是非常喜欢的情节,你甚至想跳掉,但你知道不可以那么做。你必须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都落在字幕上,即便最吸引眼球的是那段五颜六色活泼可爱的歌舞。我觉得制作字幕最让我沉醉的是那种你必须得跟疲劳作斗争,你必须一遍又一遍看,跟你的耐性做斗争,同时,你也必须吹毛求疵一样做到完美。这不是考试,但我却觉得我比考试还要用心。因为在考试里我就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拿满分。考试的时候有些题不会做是蒙的,有些题我不确定那个方法就是最佳。有些时候,甚至是在时间内把题目做完就已经很了不起。考试里根本就没办法精雕细琢,要取得好成绩,只有在考试之前或上课的时候就认认真真。所以,把制作字幕比作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相比或许还更靠谱。因为毕业论文对我来说也是过程大于结果。把几十页的毕业论文打印出来装订好交给老师,那个过程相比于之前无数个日夜,纠结该怎么写该怎么编排,实在简单太多。当然,如果没有最后那个步骤,论文的价值无法体现。同样,如果制作字幕没有发布的那一刻,字幕不过是一件独乐乐的事而已。任何一个职业不是制作字幕的人,在做字幕的时候都必须有宽大的心。因为那是没有报酬的,甚至你发布了一个冷门的资源,反响也几乎没有多少。在那种情况下,你得靠什么活呢?我觉得制作字幕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那无异于跑一个超级马拉松,而且,不是24小时的,可能是连续三天三夜的。当你亲自做过一次以后,你就会对那些制作字幕的人心怀感激。即便你看的是烂片,烂片的字幕也需要人去用心。我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能把烂片也让自己喜欢上,然后为其制作字幕。如果不是自己喜欢到一定程度的,我真没办法强迫自己投入那么多。

2016-10-12_snapshot_lll

在做米叔1989年的电影《爱爱爱》的时候,一开始,我本打算直接把时间轴平移,后来发现,平移解决不了问题。虽然新的视频跟旧的视频时长几乎一致,但平移就是会有时间错位。所以我就只好一句一句地把中文字幕复制到新的英文字幕时间轴里。在打开视频之前,我已经把字幕全部都过了一遍,中文的也看了英文的也看了。然后把新复制过去的中文字幕过一遍,看看有什么错漏。这不过是一个循例的过程,会发现问题,但不能全部都挑出来。接着就是打开视频和字幕,在字幕软件Aegisub里按照音频波谱去调整校对。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现在我还不能很好的把握住那个度,该什么时候结束呢?音频结束字幕就结束,理论上应该这样,但如果不按照语境不按照语速快慢,有些时候字幕结束会显得有点着急。软件校对以后,就到打开视频,拉进字幕,把片子看一遍又一遍,进行最后的测试。这个过程可长可短,你可以看一遍,但我选择的是看了四遍。看四遍,其实我觉得还是有点不够,因为到第四遍我还是能发现新问题,但已经很零星了。视频当你看过二遍后,你会觉得有点烦,但当你看完四遍后,你会觉得如果时间允许,你还想看第五遍第六遍。如果把这比作跑步,那个第二遍大概就是撞墙,如果通过了,后面就舒服了,至于往后到什么程度会再撞墙,那就是往后的事了。

发布之前很心急如焚,发布以后,一切都觉得很舒服,很坦然。虽然我知道我还有活没干完,但有些事急不来,劳逸结合很重要。

PS: [论坛原创]《爱爱爱》Love Love Love 1989 WEBRip 1080p

2016-10
6

都累人

By xrspook @ 17:30:40 归类于: 烂日记

谁说不跑步一天到晚就只是坐在电脑前就会很舒服?如果你试过做一部电影和字幕。哪怕不需要翻译,只需要你做字幕轴足以让你崩溃。我是一个很变态的人,所以我会用Aegisub音频波谱来校对字幕轴。电影多长至少你就得听多长时间来确定开始及结束点。如果只是对话,那还好,但如果像印度电影那样有非常多歌舞,你简直就想去死。校对歌舞时间轴特别耗时间,因为一句歌词唱几秒甚至十几秒,听到最后你发现短了或者长了,还得调节,然后再听,一句歌词听个几遍,非常正常,所以一首五分钟的歌,你要半个小时才调整好,那是非常平常的事。

视频的字幕,我做过翻译,也做过字幕轴。我觉得前者只要不是完全听译,可以从外语翻译为中文,那都还好,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拿出来做一点。有时间就可以做,有心情就可以做,没有什么必须的工具,和一定的电脑配置。最重要的东西,理论上你应该具备了,就是你的外语能力和你的阅历。翻译的时候,我经常才会发现,自己词穷,而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到那是因为近期我都没有看书。看新闻,看微博,看微信跟看书不一样,人的思维、语感,必须从书里获得,而且那本书最好不是翻译出来的。对我来说是这样,但对别人来说,或许,并不如此。所以翻译一个视频的字幕是一个技术活。但做一个视频的时间轴,却是一个体力活。只要你有足够多的时间,有一台配置足够的电脑,你就可以开干。根本不需要有什么技术,只要你的听力没问题,你的手还很灵活,能准确的定位到你想定位的地方。

国庆假期一开始我就打算,把米叔一部老电影的字幕时间轴整出来。但直到今天,我才有一个很完整的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那么干。这是非常累人的事。今天我就在电脑前坐了超过五个小时。五个小时,我大概只是调校了一个多小时的电影片长。前提是,之前我调整的那条字幕是从油管里下载回来的,是官方视频的匹配外挂字幕,所以,大部分已经很精准。即便这样,我还是得花很长时间去做调整。我可以那么懒自己不去做,让别人去完成吗?我真心做不到。首先,因为这是一项很折磨人的活儿,既然我不想干,为什么我要让别人去干呢!其次,我知道,在校正过程中你还得把长句截断成短句,那么,别人看着的时候才不会看得太着急。有些长句一变二就可以了,但有些句子,其实你可以换个思维,用另一种说法就能把字数减少。但这种事需要带着脑子去做。除非是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否则我无法放心。但换句话说,经验丰富的人又不是痴狂到一定程度的,怎么会花时间帮你干这种苦差事。

曾经有网友说,跑过马拉松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再跑。那只是一次性的,那种跑完一次就不跑的大有人在。但也有很多人跑完以后,觉得自己提升到了一个层次,于是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地去参加这里那里不同长度的马拉松甚至铁三。做视频字幕也是一个道理,做过一次以后,我完全明白了那到底有多痛苦,但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不过不会随便做,只有当我真的非常有感觉了,我才会去投入,否则,我宁愿干脆不要开始。

做字幕也好,刻橡皮章也好,跑步也好,如果,你得一次性投入几个小时,连续不断地干,都会很痛苦。有什么事是连续干几个小时不痛苦的呢?大概就只有睡觉了。

归档:2016-09-06 长命百岁

2016-10-06_stamp01

2016-10-06_stamp02

2016-10-06_stamp03

2016-10-06_stamp04

2016-09
20

改变

By xrspook @ 13:40:22 归类于: 烂日记

“生活有两种活法,忍受现有的方式,或者负起责任来改变。”这是电影《芭萨提的颜色》DJ临死前说的一句话。这部电影有好几句话让我觉得久久不能平息,心中有股劲去支撑完成很多事。上面说到的是其中一句。另外两句分别是“如果血液不沸腾,血管里流的就是水。青春美好有何用,如果不奉献给祖国。”这本来就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因为有这几句话,更加非常容易让我经常想起它。我觉得这是一部年轻人都必须去看的电影,重点不是电影的剧情怎么样,演员表现得如何,而是某种精神上的东西,他们必须知道,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必须去了解。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要做些什么?在没有硝烟的年代,起码暂时对中国人来说还没有。没有什么逼迫着我们必须得为国献身什么的。上面我提到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几句话里面并没有提到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贡献一切。”前面那几句话是给普通人的,最后这几句话是给某些人吹嘘的。后面那两句话并没有错,但给我的感觉是有点不切实际。幸好我生在朝鲜,如果,我活在那个国家的话,估计问题会比较大。但反过来说,如果我生在朝鲜,大概我也不会有现在的这种非主流看法。

《芭萨提的颜色》鼓舞了我,而那种鼓舞并不只是在说的层面。那两句很简单的话,如果要做起来,你必须得付出很多。其中的艰难只有你真的做过了,才会知道。从前在我读过海明威的两本斗牛专著《危险的夏天》以及《死在午后》后,曾写过一篇关于英勇的感想。我折腾了一番,解释英勇和勇敢到底有什么不一样。那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现在我已经不大记得。但我知道,如果要主动去改变的话,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阻力,别人会视你为眼中钉。这其中需要的是英勇还是勇敢?有些人实施改变的时候没想到后果会多么严重。有些事他们可以预料到,但有些后果,那是直到最后发生了他们才明了。比如说《芭萨提的颜色》结尾当几个年轻人武装夺取电台向全国人民发布某些消息的时候,他们没想过他们要为此搭上命,大概他们觉得顶多会抓去坐牢。绝大多数时候在我们生活中要实现主动实现改变并不会严重到那个程度。对普通人来说,走出自己那个安乐窝,直面一些一直存在却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要去解决的问题,这本来就很不容易。但要知道,一直都只是浸在所谓幸福里,并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就像围棋一样,如果你要更进一步有时你得先放弃。

对我来说,现在跟从前的改变已经不一样了,如果说从前我要提出个什么的问题,我想到了我就会说出来,但现在说出来做出来之前,我会再三考虑,会有什么后果。如果我说出来了,我该如何具体实施?改变这种事,不能只停留在说的层面。我们要对我们说过的话负责。

我知道如果我的跑步训练里没有变速跑节奏跑那种速度型,我就无论如何也不能更上一层楼,跑得更快。但我也知道,那些速度跑的训练非常辛苦。连续两天,一次间歇跑一次节奏跑,以及连续两天一次间歇跑一次变速跑,那是什么感觉?对专业运动员来说,那只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但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那是得脑子有点不正常才能作出的决定。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训练居然没把我灭了,我还好好地活着。所以说有些时候,改变的过程或者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

只要还活着,就要追求活得更好,这不能以来等停靠,应该主动争取,用改变去实现。

2016-09
18

之所以不成功

By xrspook @ 22:01:51 归类于: 烂日记

mangal_pandey_the_rising

前晚重温了米叔的《抗暴英雄》,感觉跟第一次看很不同。第一次是在一年前看,准确来说应该2015-06-14。当时我看过的米叔电影并不多,在那之前我只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以及《印度往事》。看《抗暴英雄》是个很偶然的事,因为刚好那个周日打开小米盒子搜索上面有什么阿米尔·汗或者印度的电影,看到《抗暴英雄》,上面还有《幻影车神3》,但后者要付费收看,所以我就看了《抗暴英雄》。小米盒子上的《抗暴英雄》版本是上译国语版,一开始看我就觉得各种不爽,久久不能入戏,好不容易入戏了,又非常容易会出戏,我实在不喜欢国语版本的外国电影。除了《抗暴英雄》其它的米叔电影我看的都是印地语配中文字幕/英文字母/无字幕版本。因为要盯着字幕,所以想出戏没那么容易。(某些无字幕的的确容易出戏)《抗暴英雄》我一直印象不深,这部电影远远没有其它米叔电影那样给我很强烈的存在感。之前我把其归咎为国语配音且删减版,但再次看印地语中文字幕后我觉得并不完全是因为那个。

第一次看《抗暴英雄》之后,我的评价是这样的:可能因为看这部电影版本的问题(估计是上译版),所以我的感觉不怎么强烈,会不会是那些该死的配音让我难以入戏呢?还说那个版本阉割了某些部分?这里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先驱米叔给我的感觉完全和现代片不同。这就是米叔最强大的地方,演什么角色让你觉得就是什么。

第二次看《抗暴英雄》之后,我的评价如下:这是一部负责任的历史片,很好地反映了历史本身。抗争打斗的场面真实,几乎没有印度片常有的夸张开挂,即便是男主角也呈现出不完美的状态。以上是这部电影的优点,但同时也是它失败的原因之一,因为非常忠于历史,历史上的某些东西就是那么憋气不酣畅淋漓,电影没有特意加以美化修饰。我觉得这部电影当年在印度国内票房失败口碑一般的原因是电影过于写实,不符合观众的口味且表达形式流水帐,需要表现的东西很多,但几乎都蜻蜓点水轻轻带过,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以为要展开的故事但原来点过以后就没有然后了。对印度人来说有些东西他们都知道不必说,他们也不想被大大地点明,但对外国人来说有理解不到的地方。这部电影里少有地有旁白部分,用来表述一些光靠故事开展无法阐述清楚的问题,所以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抗暴英雄》是米叔2005年的电影,是失败之作,但他2006年的《芭萨提的颜色》却是一部非常成功,打动了国内国外无数人的爱国片。同样在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芭萨提的颜色》的表述方式显然比《抗暴英雄》进步了太多。

《抗暴英雄》男主角印度兵觉得贩卖奴隶不好,但他却无能为力;他知道殉妻葬夫不好,但那是印度传统;他知道印度人对猪牛很忌讳,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咬了用猪牛油涂过的弹壳,犯天条应该被剥夺种姓,但他却无法抗争;他曾一时意气用事想带上心爱的妓院姑娘远走高飞,但他却做不到;他不想对自己无辜被迫种植并售卖罂粟的同胞开枪,但他却不得不那样做…… 男主角一开始只是个服从命令忠于上级的印度雇佣兵,但事实却一次又一次告诉他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他要战胜的不只是英国人的统治,他要的自由还包括解开印度一直以来的腐朽习俗束缚,那包括种姓制度及各种传统(买卖奴隶、殉妻葬夫等等),但这一切都是朦胧只有个雏形,他并不确定非得那么做、后果会如何。即便赶走了英国人,他们的国家还可能会继续像从前那样一团糟。男主角的自我牺牲抗争自由是印度人民追求自由的第一枪,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各种不成熟。即便是米叔这神人也难以驾驭这个内心有无数纠结的英雄。不知道看剧本的时候米叔是怎么打算的,这个角色我觉得跟同样挺郁郁不得志的《激情代价》那个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成功的男歌手类似。这个圣诞节即将上映的Dangal里米叔演的那位摔角手角色也会有类似特点。1995年的《激情代价》,2005年的《抗暴英雄》,2016年的Dangal,20年后,米叔真的想清楚该如何演绎这种角色让观众明白动容了吗?不成功不完满时该靠什么赢得欢呼尊重?(怎么这么像今年广东高考看图作文的主题?)

我挺喜欢《抗暴英雄》里米叔的动作戏分,跟一般印度电影不同,这部电影里没用特写也没有慢镜,跟其它镜头一样都是以第三者的方式平拍。无论是在泥地里和英国长官摔跤、在妓院里追打痛恨已久的英国军官,在监狱里被群殴逼迫以一敌四,还是最后时刻跟曾经出生入死的英国长官动刀决一死战,当然也包括各类需要跑跳的动作米叔都完成得很到位,没有给人很假的感觉。但电影里的舞蹈部分米叔的戏份显然让人觉得过于简单,意犹未尽。因为《抗暴英雄》的主角有一头长发和大大的八字胡须,所以即便米叔表情可以神丰富,但在这部电影里却给人略呆板的感觉,但实际上这也是角色的要求,因为那个印度民族英雄就是一直都那么严肃认真。印度电影里的大英雄经常性习惯性可以以一敌百且好发无损,开挂无极限的时候可以秒杀大boss,但《抗暴英雄》没有这种事。即便是主角也会经常会受伤,经常被虐得不轻。打不死也伤不了的那不是人(必定是脑残漫画看多了),正因为我们有血有肉也会痛才时刻提醒着我们生活非常不容易。

如果现在要再拍一次《抗暴英雄》,米叔会怎么处理呢?

PS:OMG,我居然在九一八这天写下这篇爱国电影的观后感!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