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
12

记录城市

By xrspook @ 9:35:02 归类于: 烂日记

做任何事,只要你是认真的,肯定都会有个累死累活的过程。无论是工作,还是说那不过是你双11抢货。

昨天我去听了一个免费的分享会,主讲人是《羊城晚报》的著名摄影记者叶健强。我家是从来都不买《羊城晚报》,买的都是《广州日报》,但是这个人我却听过(虽然让不出来)。因为他的名字跟我表哥就差一个单人旁。因为不看《羊城晚报》,当然我就不知道他在上面有一个叫做“跑街”的板块。那是用来记录城市点滴的。他从事这行已经40年了,而这40年,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他用相机的镜头记录下了变化中的广州,我觉得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广州的摄影爱好者有些人喜欢一直都追随拆迁的步伐,赶在各种挖掘机推土机人力暴拆之前,把最后的那一刻留下来。有些人喜欢把身边的美景拍得美如画。而更多的人则是拿着相机在那里瞎按快门,就好像昨天的讲座,一半以上的人每到比较重要的时刻就会拿着手机相机站起来,到底拍不拍得好不知道,到底角度如何、清晰度如何,也不管,反正必须得拍。做这种事的,我妈那代人居多,但年轻人也不少,但是我和我妈都很淡定地坐在那里。首先因为对我们来说,那真的没什么,其次是那些人都已经站起来,像人墙一样堵在前面,后面的人什么都看不到,我们还添什么乱呢。既然不喜欢别人做这种事,我们自己当然不应该做。

昨天去听这个分享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也就是叶健强那一辈的人。本来叫我过去的是我同学,那结果她后来才告诉我,她跟她爸妈去了一趟市场,之后就彻底忘记了这件事。在那个中老年人的场子里,估计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当然,这肯定要把一些中老年人顺便带过去的小孙子除外。我是主动过去看的路人甲里最年轻的,而那些中老年人之所以过去一定程度是因为他能跟主角是朋友同学亲戚之类。我没想过他会在上面,讲摄影。摄影是个烧钱的兴趣。摄影技巧当然非常多,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记录城市的记者,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用心去感受城市的环境的变化以及记录城市的人。我觉得在叶健强的摄影作品里,他的景物拍摄一般般,但是他的人物拍摄却往往能非常打动人。那倒不是因为被他拍的那个人摆pose技术好、表演到位,而是多年来的经验让他懂得把握住那一刻。如果他拍的不是城市里各行各业的一员,而是特定的模特,这个分享会我彻底不会去听。好的摄影作品往往能让你觉得意味深长,就像一杯好咖啡。正如某个人所说,他的很多作品里,你看到的不只是一张照片,而是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一个故事。同样的模特,类似的角度,有些人拍得出味道,而有些人只会让你觉得那就是一张图,仅仅而已。从前,我也去会做街拍,但是发那些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之下我就只是想要记录某个重点,所以别跟我说那么多技巧。如果需要图片背后的故事,我只能用图片说明进一步完善。那些纯粹为了点赞炫耀的自拍,几十万张也没用。当我拿着相机或者手机穿街走巷,当我按下快门,不只是为了发个朋友圈的时候,那就真的是我的情怀。我真的是把我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那一下快门里,在记录着某个城市的某个瞬间。这事肯定得要人去做,无论那是一个普通市民还是一个大记者。对我来说,我的摄影不需要对工作负责,我只需要对我自己负责,但是,这样的东西也恰恰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时代。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老的东西更有味道。

2018-10
27

创造惊喜

By xrspook @ 21:46:19 归类于: 烂日记

米叔在被采访的时候说,他跟他两个大孩子的关系与其说是父亲和孩子,不如说是朋友。一定程度上,我跟我妈也是这样。但什么是朋友,什么才是家长和孩子呢?有时我觉得是这样,但有时我又会觉得是不是只是我想太多了。到底家人的关系跟朋友的关系有什么区别?以前在做决定之前,我肯定会先问我妈,但现在我为自己的东西做决定的时候,我不会征求她的意见。甚至,在我帮她做某些决定的时候,我也不会先问她,因为她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不接受,所以我硬来就好。很多时候,我都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但有时在面对颜值和科技选择的时候,我会拿不定主意,所以我得问她本人,但即便这样,我也会觉得有风险,因为天知道她会不会因为价格的问题而直接提出不要了。从一块麦当劳的薯饼到一千多块钱的手机我都有可能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回来,放到她面前。我喜欢给她惊喜,但以我的水平以我的策略,我实在整不出什么非常宏大的计划,又或者并不是我整不出而是至今我都没有那个心思去整。对我来说,收到意料之外的东西已经很惊喜了。从前我一直都渴望可以有,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生日,但实际上这极少发生,所以当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控制自己消费的时候,我愿意有预谋或者随机给别人惊喜。但对我来说惊喜这种东西就是各种买买买。我觉得,如果你直接给我钱,那不叫惊喜,那只是一堆纸而已,但是,如果你给我的是一些即便价格不高的东西,我也会很高兴。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不会表现出来。

有些时候,我会不遗余力地为别人创造惊喜,虽然那些东西可能对别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可以让我很高兴。竭尽全力把某件事做好的感觉很赞。

上两个星期,广州地铁和招商银行举办了一个广州地铁马拉松。这已经不是第一年了,但这是我第一年参赛,但实际上,我是技巧过关的,因为我并没有真正的走那些楼梯,我只是逛了几个地铁站,把每个地铁站可以打卡的出口全部走一遍。我是比赛开始的第二天中午完成他们要求的台阶数的。到昨天去揭开谜底的时候才发现我是那2500个可以拿到完赛奖牌的人里面最后的50个之一。所以,排名前500的人消息到底有多灵通,真的无法想象。参加这个活动,我没花一分钱,但是为了要把那个完赛奖牌拿回来,我花了一块钱。那一块钱是我骑摩拜从招商银行的琶洲支行骑行到中大北门。全程九公里多一点,耗时不到29分钟。我感觉自己已经骑得非常努力了,而且那台车也算很给力。那台车上的二维码被破坏了,车身的号码也被摘掉了,我是用蓝牙开锁搞定的,但显然这台已经被当做私车的摩拜挺不错。整个路程下来,我的平均时速达到了19公里多,其中包括一些通过路口以及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说广州塔旁的江边。平时阅江路没什么人,但今天是广交会二期的最后一天,所以满大街都是拉货的。他们有的在拉货,有的坐在路边休息,如果没有那一段,我飙得更快,最后平均时速达到19.5公里以上也有可能。在没有进行过动感单车的训练之前,我觉得用摩拜骑个18公里时速以上已经很困难了,但今天,我最快的路段时速超过了25公里,在没人的路段,我可以保持时速超过20公里。今天那只是一台非常普通的摩拜,如果那是最新款的,估计我的速度还能更高点。除了人的问题、车的问题以外,路况也是个问题。如果路上有很多熊孩子,再好的车再给力的人都白费。在城市骑行,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和别人的安全,骑行速度无论达到多少都是毫无意义的。也大概因为城市路况多变,所以共享单车的设计就不会让你有那么高的速度。今天那30分钟,我真的骑得很用力了,就心率而言,跟跑步没什么区别,就30分钟以内的消耗来说,比跑步还多。之前我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疯过,但显然,即便在广州没什么人车的路段也不适合高速骑行,始终会受有人太多、各种因素不确定的影响。

要逼出最好的自己。

2018-10
8

家族故事

By xrspook @ 19:04:0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突然有了这么个念头,要把家族的故事写出来,然后编辑成册。但怎么把零碎的东西都展示出来呢?

首先必须做到的当然是文字记录,但三言两语的文字记录显然并不友好,那反倒不如真人口述。但跟口述相比不如做录像,问题是要做录音尚且不容易,何况是录像。所以,貌似最佳的表达方式是制作漫画或者说做插画,以插画为主搭配三言两语。之所以必须得这样,因为那些东西通常是场景的描述。在我印象之中是几个镜头。是不是真的那样,我想象的东西是不是就是生活的场景,我不能保证,因为我也没见过。以前我曾想过要做这种事,但我完全没想好要怎么去做,以及要在什么时候去做。现在,这已经刻不容缓了,因为不知道外婆什么时候就会离开。那一代人活生生的历史就永远没了。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这需要做大量的插画,哪怕只是简笔画,也有很多场景,东西即便我都尽量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也是听说的,按照我的理解去记录,做插画的那个人是听上听,具体情况如何,得找当事人去验证。这是一个不断画不断改的过程。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家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把这样的家族故事表达出来,有些人觉得没必要,有些人想都没想过,有些人考虑过了,但只是想想,因为做起来太困难。毕竟只是个普通人,对其他人来说,这些东西没什么那么价值,但实际上我觉得,正是无数个普通的生命组成了我们的社会,组成了我们的国家。官方的纪录片,通常只会讲述有国家的大事,但小市民生活的探究需要一个长期的跟踪过程。以前这东西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如果我的家人以前有日记的习惯,大概就没有这种烦恼,但显然他们没有。对我来说,2004年以后我的故事都可以查阅回来。有文字记录也有图片的记录,但是老一辈人的那些生活,就只能靠他们的回忆。几乎没有照片。即便你去某些文献中心查资料,大概你也找不到那些信息,因为那些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觉得家族故事最佳的表达方式是插画。很显然,这个技术我一窍不通,我只能判断这个东西合不合适,但没办法把那个东西亲自画出来。这个家族历史,我不止要做成电子版,还要把它印刷出来。那是几代人共同走过一个时代的印记。有些我觉得很好玩的东西,大概其他人也会有这个感觉。多年以前我看了一部叫做《佐贺的超级阿嬷》的日本电影,后来我把本相关的书也看了。里面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光是那些小瞬间已经足够大大地把你感动到。相比于那个故事,我的家族故事更具有时代的烙印。因为那跨越了中国解放前后,文革前后,改革开放前后等等。

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念头,如果要做的话就必须赶紧了,因为时日无多,外婆估计过不完这个冬天……

2018-10
6

我们的纪录片在哪里

By xrspook @ 17:15:44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很喜欢看上海纪实频道的纪录片,因为他们有很多原创的东西。那些东西会讲述着上海城里普通人的故事,又或者那不是普通人,那是些在某个行业很不普通的名人,又或者,他们会直接阐述某种食品,某条街道,或者某个建筑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虽然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脉络,但是记录平时的生活,有些时候真不需要分那么清。毕竟,那不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比如说今天我就看了一个关于城市交通的纪录片,里面并没有什么很华丽的镜头、非常炫酷的动画,又或者那些非常吸引我眼球的东西,但是,那些影像记录了80年代90年代直到现在,他们有东西串在一起。于是,人家可以一年一年地说公共交通的变化。

但我们自己呢?其实广州的交通比上海更新得更快。在我的印象之中,我没有见过广州的人力载客三轮车,但在广州的交通之中,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四个轮子的车,那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变迁。而至于公交车方面,据说一开始广州的公交车就像个火柴盒一样,整部车都是木头做的,这个我从来都没见过,没见过影像资料,连相片都没见过。在我的印象之中,最早的公交车有长车和短车,和长车就是今天上海纪录片里面说的那种巨龙。从前的广州也有很多那种车,而且估计我们那种车的运行时间比他们长。我最喜欢坐在巨龙的链接位置。当地铁起来以后,好长时间,我也喜欢站在两节车厢的连接位置。即便是短车,也有分前发动机跟后发动机,就更加不用说电车还有区分有辫子和没辫子的。其实以前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上海说的那种巨龙公交车要渐渐退出市场。今天在纪录片里面,他们说因为那种车太长,所以转弯的时候很不方便,于是后来就不再有了。但实际上,现在广州的BRT有比那种巨龙还要长的车。之所以在BRT里行得通,而在从前行不通,大概是因为BRT通常都有专属的行车通道,而且以前的巨龙之所以不能适应环境存活是因为以前的老街道通常比较狭窄。在一个双向两车道的十字路口,巨龙要转弯的确很困难,但现在的BRT,随便都有双向四车道甚至以上的空间。

上海的黄浦江有轮渡,广州的珠江也有,而且可能我们的轮渡航线比他们还多。他们是世博以后黄浦江上才出现游船,但我们的珠江夜游从我有记忆以来就有。不过现在的比从前的更漂亮而已。光是说广州的珠江夜游,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纪录片出来,但是我们能凑出够足够多的素材吗?这些东西显然不是在你准备做纪录片的时候才匆匆搜索的,而是要在平时就积累起来。为什么上海电视台能有专门一个播纪录片的频道,而且那个频道里能有一定数量的自产作品,而我们却没有呢?!不过话说回来,能做得这么好的电视台也大概只有上海,因为即便是北京,他们的故事或许更多,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出像上海那样的纪录片。纪录片的本质是反映生活,反映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只是为了获奖,为了传播某些很深刻的大道理而存在。

我们不缺好故事,我们只缺一颗兢兢业业地把它们收集起来的心。

2018-10
1

一家三口大半日游

By xrspook @ 21:18:43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破天荒地我们一家三口进行了一个一日游,但准确来说应该是大半日游,因为出门的时候都已经快11点了。本来我们打算南沙,目标是坐地铁4号线到最后的南沙客运港,出站后看看有什么好玩好吃的。从万胜围下地铁到最终出来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走出地铁站,我已经在刷新那一片的地图,结果发现那个地方居然什么都没有。的确那里出来就是南沙客运港,但那个时候港口没有游船,冷冷清清的。前方是一个工地,远处是一个科学馆,旁边是南沙大酒店,南沙大酒店旁边据说就是天后宫。我们跟着路人沿着河岸走,那里的风景还不错,但显然走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然后。之后我们绕进了南沙大酒店,然后好不容易走了出来,但实际上进去的时候我并不确定能不能那样走。出来以后我们就想到底要到哪里吃饭,显然这个地铁4号线的终点站附近是没什么吃的。那个时候,已经接近下午2点。我们选择了搭上回程的地铁,可以选一个站下去吃东西,但要在哪个站下呢?我们对南沙的那些站全部都一窍不通,地铁进南沙的时候已经觉得那些地方都比较让人无语,要不就是大片的田地,要不就是新建的高层住宅。所以最终,我们选择直接回到万胜围站下车,因为在南沙任何一个比较有可能找到吃的地方,下车再次上车,肯定没位置坐。不只是没位置坐,而且车上还很多人,显然不划算。回到万胜围以后还可以在万胜围那个位置找吃的,或者到黄埔村找吃的。

最终我们在万胜广场的一个茶餐厅里随便吃了些东西,因为坐下开始点餐后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那些东西显然都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们只是匆匆吃了一点东西,但即便这样,等三个东西上齐也等了很久。我们吃完那顿午餐以后,已经是下午4点多。

然后我们选择坐有轨电车从万胜围到广州塔。有轨电车我是看着它建起来的,因为在它建之前,我就已经跑那条路线。过去那么多年,我一次都没搭过。今天是我第一次搭有轨电车,所以我甚至不知道上面能不能刷羊城通。因为不知道,所以我直接在那些自动售票机那里用支付宝买了票,这样肯定能省下一点钱,因为实体消费会有惊喜小红包。最终我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我拿到了两毛六的小红包,但如果只是用羊城通消费,我就得给两块钱,没有折扣。之所以要到广州塔,是因为我爸说他从来没有去过广州塔。对我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这条跑步路线我路过无数遍了。

到了广州塔以后,我们穿过非常拥挤的人群,走艺苑路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经过陈记顺和,那个向来都有非常多人排队的潮汕火锅店,然后进去吃了一顿。以前每次搭车路过这家店的时候都看到门外有非常多人在排队。我们觉得大概是因为里面的人吃一顿要很久,而里面的位置又不多,所以会这样,但实际上我们自己去过以后就发现,里面的上菜速度其实非常快,而且桌子轮转的速度也很快。之所以还会那样,大概是因为有需求的食客真的很多。今天我们大概是傍晚六点到那家店门口的,前面需要等三桌。三个人一共在那里吃了202块钱,有20块钱的优惠。陈记顺和吃的全部都是牛,没有其他肉类,但他们的牛真的做得很好,所以我们对这顿晚餐都很满意。通常来说,这些店的茶水都很一般,但这一家店却很不一样,实在让人感觉有点惊喜。吃过以后我就完全理解,为什么这家店会有那么多粉丝。更加不用说,如果它参加招商银行周三五折优惠的时候会火爆到什么程度。

好长一段时间,如果要进行一整天的这种活动,我爸都不会去,只是我跟我妈两个人,所以今天这个国庆出游,真的有有点让我倍感意外。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