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
14

主动做某事

By xrspook @ 9:22:18 归类于: 烂日记

义气这种东西,有时我真的不知道跟谁才能真的去谈。但我发现一个现象,越是有钱的人,你也不能跟他们谈那个东西,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是用钱去衡量的,而义气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不计成本,无论付出多少金钱、精力或者时间。

我觉得义气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大概是因为还是少年的时候,我武侠小说看多了,但实际上,在我看看武侠小说之前,那个东西早已扎根在我心里。之所以发生这种事,大概是因为我还是少年的那个年代社会主流的风气就是那样,所以当时的电视剧和动画片潜而默化地就会给我们灌输那种东西。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怎么才完美?

我觉得现在的人的价值观跟我们那个年代完全不一样。现在我该怎么跟00后,10后他们谈什么是义气呢?他们还小的时候,家长就用无数物质上的奖励诱导他们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比如我的一个同事,儿子四年级了,有一次家里吃饺子,她出20块钱让儿子包10个,也就是包一个饺子两块钱。我跟我的同事说,我可以给你包100个,你给我200。她跟我说用不着,因为他们吃不完。在我那个年代,孩子为家庭做事是理所应当的,当你不自觉去做的时候,你就会被责备。孩子的天性是贪玩图新鲜,所以看到大人干那些的时候自己也会恨不得帮一把。我小的时候,更多情况是大人不让我帮忙包饺子,因为他们觉得小孩子包的不好,老是散开,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但是,当我读小学以后,尤其是初中以后,家里包饺子的操作基本上都由我一个人负责,如果我躺在床上没及时起来干活,我妈一定会把我骂死。我妈从来不会恐吓我说如果我不去包饺子我就没得吃,要自己顾自己。在她的狮吼之下,我也不可能一直躲在被窝里不起来。在家里,我妈没有一天是不吼,所以我觉得被她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从来没想过吃饺子的时候我不亲手去包。从前我妈觉得她包得比我好,但她后来觉得无所谓了。还记得大学某次班级活动包饺子,我居然成为了同学的师傅,原来无论男女都有很多没包过饺子。但这也说得过去,因为我们是南方的孩子,所以我们没有在某些特定节日吃饺子的习惯。我熟练的手法把他们吓了一跳,因为他们觉得这跟我平时表现出来的那种气场很不一样,在他们眼里包饺子是很女人的事,但在我心中,工作无所谓男女,只要力所能及,那份工作就可以做。为什么包饺子这种事情就一定是女性独有的活儿呢?虽然在包饺子这个问题上,我包得很在行,但我不会擀饺子皮。在南方,我们的饺子皮是从外面买回来的,不需要自己擀,所以如果你让我整套流程下来,包括馅料调味以及从面粉开始做饺子皮,这些步骤我肯定不在行。但只要给我几次学习以及练习的机会,我必定能把那掌握好。倒不是因为我觉得这或许在以后会成为我的谋生手段之一,而只是觉得掌握这种技能挺有趣。

如果孩子必须得用各种物质奖励的手段诱使才会主动去干某事,我觉得这个社会就没救了。

2019-07
24

真正的学习

By xrspook @ 15:58:00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我对概率的题目还算挺喜欢,相比于那些需要漫长计算的代数来说,概率算是比较人性化了。还记得大二的时候,我们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一起上,同一个老师,一个星期有两次课,一次上线性代数,另外一次上概率论。我觉得概率论比线性代数简单太多了,因为线性代数总有很多很多的计算,相比之下概率论没那么郁闷。之所以记得概率论是在大二学的,首先是因为我记得因为羽毛球的训练,我把头磕破,是大二的事,因为我居然还来得及赶去上线性代数的课。因为线性代数和概率论是一起的,所以那时我只能在读大二。

高中的时候我们也学过概率,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无论是大学还是高中,之所以要学概率,纯粹是因为课程上有那么个要求,而我们又必须要掌握,虽然从原理到实际应用,当时我都算是记住了,也会用了,考试的时候能拿到分数,但实际上我并没有把那个东西往心里去。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慢慢琢磨透技巧背后的各种原因。当时我从来没想过如果是让我去解答那个问题,该怎么去做。从一开始,我就不是从自己的感官出发的,而是只是套用他们丢过来的那些工具。我觉得缺少了这种最根本的感知,让我整个学生生涯很多时候都很痛苦。我觉得老师应该教会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感知体会未知的世界。这才是学会学习,这才是终生有益的。但有些老师却只会把工具丢给你,然后我叫你死记硬背所有。无论那些公式是最原始的那个,还是推导出来的东西,一律都要记住。我一直觉得,最根本的那个东西记住了,其它东西就可以自动演算出来。所以其实接下来那一大堆符号的组合未必要一定都默写出来倒背如流。他们自己有神一般的记忆力,觉得这样做快捷省事,但他们却没考虑过不是人人都有神一般的记忆力。作为某一门功课的老师,他关注的只是他教的那门的东西,但对学生来说,我们需要死记硬背、需要灵活运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根本还没来得及把它们进行分类组合记忆,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的确在测试里我能拿到分数,但实际上那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东西,实际上因为没有真正进入我的心,所以在往后的日子里,当然不会被留存下来。

直到高中,我们的政治课才开始教哲学。那是一门很高端的学问。用那个东西几乎可以解释全世界的所有。但解释是一回事,当到达某个处境的时候,要解决问题需要调用知识又是另外一回事。生活中的很多我们并不需要提升到哲学的境界,也不需要提炼出什么公式原理,但其中的经验窍门却能方便我们很多,而且不仅仅在某件事上,而是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哲学家、科学家等高端人士。

有空的时候,去思考一下生活,而不是纯粹套用书本上老师教给你,或者填鸭式灌输给你的那些工具,其实也是挺有趣的。尤其当你推断出高端人士的那些经验结果,更加会感到莫名的惊喜。

2019-06
21

专注,帅

By xrspook @ 9:29:09 归类于: 烂日记

直面人生的各种恐惧,有时是挺让我着迷,因为只要你一头埋进去,你就可以马上忘却身边的很多。但很多时候,那个恐惧不是你选的,而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无论你愿不愿意,你还是得接受。那个时候,可能你的就不是恐惧,而是厌恶。我是个很怪的人,从小我就发现了这么个现象,有些东西可能我一开始是厌恶的,但时间长了,我渐渐就没什么感觉了,最后甚至会喜欢上,这种事情很微妙,但一旦这种奇迹发生,那种喜欢甚至会超过一开始我就着迷的那些东西。但显然,我活了30多年,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非常低,大概不会超过1%。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尝试的东西多了,这个比例会提上去。

昨天我突然意识到,那本《别怕,Excel VBA其实很简单》其实我已经快看完了,只剩下二十页不到而已。有些东西我的确了解了,但我不能说我真的学会了。毕竟那本书有些东西写出来,他们默认你一早就知道,但实际上你并不知晓。语法这种东西,或许你还能猜一猜,但是单词完全不了解,你又怎么整得出来呢?有些时候,某些新新语法是他们之前没有解释过的,直接就蹦出来。大学的时候的食品工程原理其中有一门功课是设计一个东西,那是一个管壳冷凝器。老师说,如果能为那个东西编写个软件,就可以加分,我真的这么干了。那个东西的设计思路我是完全按照Excel的,因为我首先在Excel里算好了。那个程序我用的是VB,在那之前我只学过C语言。基本上那个VB就是把我的Excel演算重复一遍,不过在某些地方,加入一些判断。总的来说那个程序很不智能。你要把你找到的所有数据填进去。如果你填对了,就会得到应该有的效果,但是如果填不对,程序或者或许会崩溃。所以那个程序最后我封装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空白的,需要你填数据,另外一个是我已经把正确的数据填进去的,只要你按一下确定就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的确,在交电子版图纸的时候我把程序放进去了,但最后发现我的成绩跟别人没差多少,于是我就怀疑,可能老师根本就没细看电子文档的东西,尤其发现那个程序是一个exe的文件就更加不会随便打开。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聪明的话,我应该把程序的脚本全部打印出来,附在纸质版东西的后面。那么即便老师只是很随意地翻一翻我的作业,也会看到我为这门功课设计的软件。

同样是VB,现在看Excel的书,对比我曾经写过的VB软件,感觉好复杂。这大概因为以前我写的东西根本不涉及数据库这回事,但现在要玩转我自己的东西。脚本就必须跟Excel数据库进行各种信息交换。简单来说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判断,一个是循环。玩好这两个以后,余下的那些就只是在某些地方用上一些固定的语法。现在即便我已经基本把这本书看完了,但是要我自己写一个VBA,实现一些功能,还是挺困难的。同时,让我完全理解别人写的那些一大通的东西也很有难度。但这些东西越是有难度,对我来说就越有意思,毕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完全专注,静下心钻进去。

我一直都觉得,人在专注的时候是最帅的。

2019-03
23

不只是中文

By xrspook @ 19:34:46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大学的某个专业课的老师跟我们说,认真读书,然后找份好工作是为了以后当我们想吃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买,而不会有各种约束。当时我学的那门课叫做感官评价。那是很重要的一门食品专业方面的课程,虽然只是选修课,但是我却从中学到了很多。

这门课不需要进行闭卷考试,但是却要交一份集合了几种感官评价方式的资料收集。这其中就包括了翻译,因为我们收集的资料必须是外语的,然后我们需要把核心部分翻译为中文,不需要全文翻译,只需把核心的部分翻译出来就可以了。那门课之前我们的确已经学过了各大数据库的文献检索,但那是我们第一次真的主动自己找那些我们需要的评价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要准确把握关键词。那也是我一次也是主动阅读英语论文,他们的版式和思路让我着迷。这种训练在后续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帮了我大忙。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搜索能力非常重要,虽然我一开始上网的时候已经掌握了这个,这也是我接触的最多的。如果不是Google被墙,大概现在我的生活会很不一样。在学校的时候查阅外语文献我们还有校园网,虽然里面的资源可能会有点旧。离开了大学以后要在找那些东西实在太难了,但实际上不只是专业学者需要知道那些东西,普通人也应该可以查阅得到,只不过是下载的时候可能要额外付费而已。但实际情况是不在校园网,外人甚至连进入那个文件检索的平台,于是离开学校后我们就只能回到一开始那样靠普通搜索引擎里查找我需要的东西。我一直觉得专业的东西跟生活是不脱节的。当然,专业尤其是高精尖的生东西肯定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那些东西不是在钻牛角尖,不只是为了写论文去做研究,而是因为我们能看出那真的很有意义。说不准马上能帮助人类什么忙,但是在恰当的时候那一定会起到恰当的作用。起码在我做研究的时候,我是这么觉得的,如果连我自己都觉得那没有意义那只是在浪费时间,那只是在应付式的完成任务,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打起精神去干那种事。我或许会直接跟老师拍板说我不干这个,的确我也干过这种事。质疑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的学生绝对是个神经病。遇到这种学生的时候,老师除了生气还有能力祭出大招让学生心服口服的,那更也是非常厉害的存在。我觉得做大学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和我的导师就是这样。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非常不可思议。正是因为曾经做过这种非常规的事,这样的经历足以让我铭记一辈子。

后来我明白到不一定非得在高精尖层面上突破才算厉害,把一些普通的事做到极致其实也很了不起,对我来说这很重要。比如我看过一部翻译得很一般的好电影,我下定决心把那重新翻译,而且我还真做到了,那成为了我的处女作。作为当事人我不能评价我的翻译一定比我之前看过的那个好多少,实际情况是的确已经好了一些,但具体有多少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是我曾经为了那个竭尽全力,我很自信,我不后悔。对别人来说这是微不足道事,但这对我来说,做这种事让我感到很幸福满足。认真地竭尽所能的感觉非常好。

我的世界不只是在中文领域。

2019-03
5

人字拖

By xrspook @ 9:21:44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是个一点点事都会很开心的人,比如买了双六块多钱的人字拖,觉得还可以,我居然也可以很开心。虽然那股塑料的味道我洗完一遍,晾了一遍,又穿着去洗了一次澡,还是有。但我仍然挺喜欢这双便宜货,因为才六块多,我还奢望些什么呢?!下次在淘宝再买这种拖鞋的时候,我要买大一个码,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虽然长短合适,但是脚在上面好像很拥挤。这种事情在迪卡侬最便宜的人字拖上不会发生。但迪卡侬最便宜的人字拖是我刚入手的这双价格的两倍以上。迪卡侬的那双拖鞋我已经不记得穿了多少年。那是我买去游泳时穿的,而我的游泳跟我的跑步没差多少年,所以那双拖鞋估计已经用了三年或以上。除了去游泳的时候穿,从前晚上在办公室娱乐的时候我也会穿。我已经不记得为什么我要选择人字拖,而不穿其它拖鞋了,大概一开始的时候我想习惯一下人字拖的感觉。因为印度电影看多了,他们绝大多数人无论男女都那样穿。虽然在中国也有非常多人这么穿,但是我的家人从来不穿人字拖,所以之前我一直没有这个习惯。在我的家庭教育里,人字拖一直被灌输一种地痞流氓的性质。因为我的家人完全不穿拖鞋出门。家里没有人字拖,也没有专门到外面随便走走的拖鞋。

几年前,我决定穿人字拖去游泳绝对是正确的。因为那双鞋很轻便,也很快干,即便穿久了也不会发硬。很多时候去游泳,我都是坐同事的顺风车,但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是搭顺风车去,再自己坐公交车回来。总的来说,我穿人字拖走的路不多,但即便再少,这么多年来居然那双鞋也没被我磨平多少实在是奇迹。如果是一般拖鞋。尤其是那些硬邦邦的塑料拖鞋,估计早就已经老化裂开要丢掉了。不是硬邦邦的拖鞋的确有一点柔韧性,但问题是那些拖鞋非常容易让水渗进去,所以吸水以后就很难干了。人字拖不会硬邦邦,而且很快干。所以当宿舍几天前烂了一双拖鞋,我从家里拿了一双回来,发现半天都不干以后,我脑子里只想着我要买一双人字拖。最后我也的确这么干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穿人字拖去洗澡,这简直就是绝配,出差在外的时候,带其它拖鞋比较麻烦,而人字拖却非常方便。把两个脚底合起来,外面随便一捆就搞定,几乎可以说不占位置。自从我有了人字拖以后,基本上每次外出我都会自带拖鞋。即便去到那些酒店是有一次性拖鞋的,我也不会穿。

超级商场卖拖鞋的地方通常都不会把人字拖和浴室用品扯上关系,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人字拖大概是外出活动时穿的,比如说去沙滩游玩。但我觉得,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知道人字拖其实是个浴室神器。要我穿着人字拖逛街显然我是做不到的了,因为穿着穿着我就会觉得,带子会顶着自己的脚,感觉不舒服。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我一直都没习惯穿着方式。第一次让我知道人字拖可以当普通家居拖鞋穿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穿的都是普通拖鞋,但我某个同学大学四年穿的都是人字拖,她对人字拖情有独钟。

学着习惯从前陌生的东西是一种成长。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