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
28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By xrspook @ 11:22:51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天高考放榜,昨天我初中的班主任找我问一些关于华农的问题,但实际上那些东西我都回答不了,根本回答不出来。因为在我那个年代,不存在这些东西。现在即便有了这些东西,肯定也不是我的考虑范围,因为太贵了。那我的老师之所以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钱意味着具有特权,所以同一个专业,加了个国际班的东西,录取分数就要降一些。之前我也听说过这种学制好像是2+2或者2+3,但是昨天我才知道,原来华农新成立了学院,叫什么都柏林国际学院。学制4+0,也就是4年都在华农,但只要你符合要求,就能拿到华农以及都柏林的学位,这样好像太假了吧,入学分数比别人低,学费比别人贵,用的师资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同样4年以后毕业就因为钱所以能拿到了两个学位证?

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但话说回来,那个学院现在只有三个学科,一个是园艺,一个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另外一个是生物科学。如果是这三门学科都在各自的学院,不过叫做国际班的东西里面,用的师资肯定是跟其他一样的,但问题是他们被独立了出来,据说专业课都是由都柏林的外籍老师授课。外籍照相师就那么几个,专业课可不只是几门这么简单。

这个都柏林学院一开始听名字我就觉得很不妥当,全称叫做“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如果名字是叫做“华南农业大学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我觉得这还说得过去。就等于是两间学校的合作,但问题是在华南农业大学之后加了个广州两个字,这就很神奇了,因为这种被包含的关系比较暧昧,通常来说取了个这样的名字就意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完全独立出去。说是说毕业的时候会拿到单独的华农毕业证和都柏林学院的毕业证,但问题是如果华农的毕业证上写的不仅仅是华南农业大学,还有后面那一串字,那就很尴尬了。但是这实际上又只是华农的一个学院,就像是华农的一个国际学院。在纠结学位证、毕业证上该怎么写的时候,我特意翻出了自己的证件,发现上面没有提到我是什么学院的。所以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吗?就像中山大学,广州大学之类的那些二级学院毕业证上应该都写得很清楚,我觉得这个都柏林学院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在毕业证上会写清楚的。以前华农有个珠江学院,在五山公寓的时候有一栋宿舍楼就专门写着那个名字,虽然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珠江学院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我们知道那好像是一个二级学院,不过在我们入学的时候好像已经没听说过招生之类的了。

我在华农读了4年本科,学费是一年5000多,所以不到3万就读完了,当然还没算上住宿费以及其它生活费。但是这个中外合作的都柏林学院,4年读下来光是学费就要26万。那种感觉就像是高考分数不够用钱去补一样。华农里面有很多贫困生,他们是拿资助读书的,所以他们签订的协议里写明了是什么专业,不能转科。他们的学费可能免了,但是他们还是要做很多勤工俭学之类的赚自己的生活费。那里有很多学霸,但是因为家里穷读不起,所以即便他们的分数很高,也只能去一些限定专业,一些在这个大学里有国家资助的专业。相比之下,这个都柏林学院的设定,让人感觉非常逆天。

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没有这种选择,但现在这居然变成了一种分数不够的补救策略,哎~

2021-06
26

喜欢搜索

By xrspook @ 13:15:16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到底有多么喜欢搜集资料呢?这个东西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反正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会上瘾,无论是什么话题。在八卦的问题上我会上瘾,在学术的问题上我同样会上瘾。

我一直都很喜欢大学的文献检索课。那门课程教会了我们做使用查找专业文献的中文的搜索引擎以及外文的搜索引擎。这种优势大概只有在综合性大学才能有。因为如果学校不够大,估计买不起那么多个数据库的查询权限。虽然华农买了很多,但是华农的人也很多,所以我们还是会塞车。不过塞车通常只会出现在中文期刊引擎,外文引擎极少人去蹲坑。相对于中文搜索引擎来说,其实外文的那些逻辑性更强,关键词搞对了,正中目标的概率更高,而且如果找对了一篇,你就可以从那一篇引出非常多其它东西。这个是拉一个出来就引出一串的节奏,非常好玩,但在中国的文献里面拉出来的那些有可能就像我自己投机取巧那样,只是用某个案例提一下凑一下数。这种事情在综述里面最为常见,实际上当我要搜索资料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之下,我想要的不是这种,而是某些确切的案例,想知道某些实在的现象。

专业搜索都是有套路可言的,但是在八卦搜索方面完全要发挥你的想象力。当然如果你不通过搜索,而只通过蹲点的方式就没有这种烦恼,但是搜索出来的东西可能会更加有趣,因为你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遇到一些让你很惊喜的内容。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蹲点的那些发布的模式基本上都已经固定下来,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排方式。人人都从那个渠道去获取信息的话,就没什么惊喜可言,而且当你习惯的那个发布的频率以后,你还会莫名着急等待,某一次等不到的时候可能会大发脾气。之所以要在八卦搜索的时候花心思,是因为我们在国内,外国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无法直接看到。倒不是因为内容真的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某些平台早就被一枪打死了。对我们而言,我们自己也很习惯在我们熟悉的平台发布我们的信息,在中国,我们用得最多的肯定是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之类的东西,当然也会有人用一些小众的平台,又或者像我这样喜欢独立建自己的网站,写自己的blog。多年以后我觉得要保留资料的话,其实最安全的方式还是自己说了算,不把东西发在平台上,哪怕你现在觉得那是一棵大树,肯定不会倒,但是“肯定”这两个字是不存在的。yahoo这棵树够大了吧,但是还是倒了。就更不用说其它平台上面的各种非主流的,那通常只是用来试一下水。这么多年观察下来,全世界范围之内依然能够撑下去的博客系统大概只有 Google属下的blogger,以及可以在平台玩,也可以自搭的WordPress,其他的东西都是浮云。图片可以找不到,视频可以找不着,但是当文字和数据文档找不到的时候真的让人很抓狂。比如前天晚上我找不到一个Excel文件,我觉得大概是因为我没有把它命名好,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就删除掉了,但幸好我在我的坚果云的回收站里把它找到并存了回来。理论上那个文件应该不存在了,但是坚果云不知道为什么仍然留着。那个文件是我2019年就删掉了的。文件里的信息很重要,因为我在那个文件里记录了Dangal在中国上映61天的全部票房信息,里面也有我自己编排的Tabata,同时也有当年我为了备战广马半程马拉松给自己制定的跑步训练计划。这些关键的信息找不到那可是天大的可惜啊,因为全部都是精心记录编排出来的。我不知道坚果云是因为什么原因,居然还可以把我那些文件存回来,因为理论上他们只有1个月/3个月的后悔药(免费用户1个月,付费用户3个月)。这是非常伟大的功能,但问题是也让人觉得有些心寒。万一我某次不小心放了一些不该放的东西进去了呢?

找回来就好,总比找不回来活在记忆的纠结中强。

2021-06
5

一口气买10本

By xrspook @ 9:56:2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一口气买了10本书,花了接近300块钱。如果不是有618的各种特价,估计要400块钱才能买下来,而400块钱仅仅是网上的售价,纯粹算书本的定价估计得800块钱,因为几乎可以这么说,每本书买下来在不算上折扣之前已经是5折了。

以前想都没想过买书居然可以这么便宜。在没有网购之前去新华书店买书从来都要给100%的钱,而且还未必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些。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要我们去买一本练习册,问题是那本书很多新华书店都没有。最后在江南西的新华书店,我们找到了那本书,所以大家都去那里买。有一天晚上,班上的几个男生就结伴去那里买书,结果就碰上了小混混。那几个同学里面其中一个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自己的钱丢在了路边,其他同学只是把钱顺从地交给了小混混,后来那个故意把钱丢掉的同学再去把钱捡回来。这样的遭遇简直是电影都不敢这么编,但我的同学就是这么机智。为什么小混混会看上他们呢?不知道,大概因为觉得他们跟他们都差不多吧,因为结伴去买书的几个同学是班上一些成绩不太好,名声也不太好的那些,所以他们看上去就有点不乖。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大概不会选择晚上去买书,可能是父母直接代劳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父母不会为他们干。如果他们的父母很在意他们,他们的学习就不会那样了……

小混混这种事现在再也不会发生,因为跟从前比起来,现在的治安好多了,小混混这种东西起码在我眼皮底下,我已经好多年都没见过了。我还读小学的时候,某一次从外婆家回家,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某个小偷从黑暗中冒出来,抢走我妈的项链之后又消失在黑暗的小巷里。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了。同样买练习册这种事情已经被网购取代了,大概我觉得更多时候现在的老师会直接让大家在网上做题吧,于是你就只需要买电子课程就好了,练习册是那些课程的附属品,会自动包邮到你家。那本练习册我也是跟同学结伴一起去江南西那个新华书店买的,不过我们是白天去。

后来我买书除了去新华书店去购书中心以外,还经常去省图批。那个地方买书有折扣。具体是多少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8折或者9折的样子,就看你要买多少。那里的书很齐全,无论是教辅的还是文艺的,唯一的不好就是那里书多,拉货的人也多,那里没有空调,就环境而言,显然跟书店是没法比,但问题是我是去那里买书,我又是我又不是去那里看书,环境什么的不重要。

再到后来,我几乎完全在网上买书,一开始是在九九读书人,然后是当当、卓越(也就是现在的亚马逊中国),再往后就是京东了。有时我也会在天猫上买书。大学的时候,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过书,那里买的书都是别人的二手货,有时也说不准是第几手了,反正有些书买回来可能是某些图书馆淘汰出来的东西。之所以要在那里买书,是因为那些书是七八十年代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马尔克斯来过中国,他看到中国有很多他的小说,但从来没有人给他谈过版权费的问题,所以我们这里那个时代的马尔克斯作品全部都是盗版,一气之下马尔克斯说永远不会把版权卖给中国。所以在那个时候,正规的途径已经找不到马尔克斯的小说,除非我去买港版的或者台湾版,但问题是那都好遥远,而且也很贵,所以我就只能买旧书。但谁又会想到几年之后马尔克斯画风一转,又跟中国这边谈起了版权,然后噼里啪啦的出版了一系列正版作品。一开始出的时候我出一本买一本,出了好多年,到现在我都数不清到底出了多少又或者是我买了多少……

书这种东西,我感觉自己其实看得不够多,但我却有很强的收藏欲。但是书买回来不是放在那里观赏的,我要拿来看。一次性买10本书、10本都是技术类的专业书,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看得完,又或者某些我只会一直的放在那里……

既然这个618好像我没有什么需要买的,把钱花在买书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记得在我工作之前,我跟自己说,工作以后每个月我都会拿100块钱出来买书,但实际上我根本没做过。大四那一年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很多书,那年的小说我看了不少,但工作之后一切都变了。有时我还真挺怀念当年的自己。

2021-05
11

那些BLF的往事

By xrspook @ 8:52:52 归类于: 烂日记

有网友在我的blog上留言说想要Yo soy Betty la Fea的英文字幕版。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肯定没有,因为从前我存下来的那些是完全没有字幕的西班牙语原版,而且那些东西我全部刻录在光盘上了。为了节省空间,我还会把一集剪成适合刻录的大小,具体剪了多少份我实在不记得了,那些光盘要一个一个都拿出来重新放回电脑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刻完那些光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那是大学时候干的,现在我已经工作了10年以上。光盘理论上都在家里,没有丢,但过去那么多年光盘会不会废掉呢?这个我就不敢保证了。当时我没有DVD光驱,所以我都是用CD刻录的。一个光盘只能放不到700MB的东西。我已经不记得当年我下载的那些视频一集有多大了,好像是200MB不到,但我非常记得我下载回来的那些版本里面根本没有字幕,当时网上也没有哪个地方会有外挂英文字幕这种东西。这是一部小众电视剧,这只是一步哥伦比亚的电视剧。央视的广告说这部电视剧风靡了全世界,但实际上是怎样,我们根本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我们看到的那些视频质量都很差。还记得从前下载回来的某些片段,别说480p分辨率,可能200都不到,完全看不清人,只看到有些东西在动而已。有些可能清晰一点,但有些全是马赛克。

大学的时候我很努力的把160多集的Yo soy Betty la Fea全部用eMule下载回来。因为资源都在外国,所以每天晚上我都是通宵下载。大一的时候不让带电脑,所以我只能让我妈帮我在家里干这种事。每到晚上睡觉前她就帮我开电脑打开eMule下载,然后早上起来的时候再关掉。因为资源在外国,我跟他们有时差,只能这样我才能把那下载回来。所以虽然貌似我没有花钱,但实际上为了下载玩这个东西我真的耗了不少电费。当时电脑的硬盘都很小,家里的硬盘好像是40GB的,学校的电脑好像是80GB的,于是我只能下几集后赶紧刻录光盘,没有光盘这个东西,我的电脑根本没办法源源不断地继续下载。

如果当年有TB级的硬盘,哪怕不用TB。哪怕有500GB的硬盘,我也可以把那些东西全部都保留在电脑的硬盘里,不需要赶紧刻光盘,赶紧删掉。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些东西加起来可能大小不超过40GB。对当时的我来说,那根本就是无解,但从现在的眼光看来,那实在太简单了,一个64GB的U盘就轻易hold得住。现在一个64GB的硬盘不过几十块钱而已,当年我为了买那些刻录光盘都不知道花掉了多少钱。现在如果要把那些东西都保留下来。一个500GB的固态硬盘绝对能搞定。但谁又会那么神经,把光盘里的东西全部都拷贝回来呢?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们的U盘是MB级别的,我的那个在岗顶电脑城买的U盘只有128MB,放不下一集电视剧,只能用来拷贝课件,但是那个东西买回来的时候也要100多块钱。

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如果。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难处。

2021-03
14

去不了大吉沙

By xrspook @ 20:56:59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和我妈本来打算从乌涌码头坐船到对面的大吉沙岛,因为据说那里有一大片的油菜花田。即便那里没有油菜花田,也有不少人搭船过去玩。那个地方只能用船才能到达,和旁边的陆地没有任何的桥梁。不过这种状况会在地铁7号线开通以后彻底解决,因为7号线在那里会有一个叫做洪圣沙的地铁站,不仅仅联通了大吉沙岛,7号线还会连通长洲以及深井。到了乌涌码头后,我们看到两个保安站在那个码头,那里放着个铁马,上面贴了张纸说禁止游人登岛,日期写的是3月12日。我们3月13日去,仅仅晚了一天,实在让人很扫兴。于是我和我妈就沿着港前路一直走到鱼珠码头。在地图上看,去鱼珠码头的路上,我们应该还会路过一个叫做洪圣沙的码头,但实际上那个东西在黄埔港里,根本去不了。从乌涌到鱼珠,一路都是港口。接近乌涌那边的是集装箱码头,然后是拖轮码头,还有个叫做中码头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反正里面放的好像是钢材之类的东西,接下去还有一些冷库。接近鱼珠码头的地方是太古可口可乐,还记得我大三的时候,学院组织过我们去那里,我还非常记得当时我们跟那里酷儿公仔合影过。大三的那年,我们去过可口可乐,去过燕塘,去过肉联厂,也去过旺旺,但在我记忆之中,我感觉太古可口可乐不在我们昨天路过的那个地方。黄埔港真的很大,那个东西横跨了一个地铁站,横跨了地铁的裕丰围和鱼珠站。

然后我就跟我妈在鱼珠码头搭船去了长洲。以前那里还有一条去新洲的航线,但是据说2020年头就取消了。那条航线从鱼珠到黄埔军校再到新洲。现在,要从鱼珠到新洲,只能搭船到长洲,然后搭公交车或者步行到黄埔军校码头,最后再搭船去新洲。不过黄埔军校码头到新洲的船很少,所以昨天到达长洲以后,我们步行穿过整个长洲岛走到深井,从深井码头搭船回新洲。深井码头的船半个小时一班,一整天都有船。在没有大学城之前,我感觉深井和长洲的人出行都只能靠船。一条航线去新洲,另一条航线去鱼珠。

早上10点多吃早餐之后我就只喝过一杯拿铁,到晚上6点多回到家菜吃饭。走路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坐船、坐公交车上回家的时候,我就莫名感到肚子饿了,人饿了最大的感觉不是累也不是渴,而是想睡觉。如果中途看到合适的店,或许我们会去吃一点东西,但貌似中途没有什么能引起我们的兴趣。长洲的地铁7号线工地出口旁边现在有一个写着袁隆平水稻公园的工地门楼。估计以后那将是一个挺好玩的地方,而我们昨天去不成的那个大吉沙岛里面也有好大一片水稻田试验场。可想而知,长洲和大吉沙这两个地方在7号线贯通的时候都将成为生态旅游的景点。在市中心就能感受到这些东西,实在让人觉得喜出望外。生活在广州那么多年,完全没想过居然现在还会有一大片种田的地方。

我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很多去过的地方也都不再是我之前见过的模样。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