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
10

英雄主义是什么

By xrspook @ 8:27:44 归类于: 烂日记

英雄主义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的社会还需要英雄主义吗?我怎么感觉英雄主义这个词属于八九十年代?我不知道之前的人有没有,因为我还没出生,但是我觉得之后的人应该是没有的。很久很久以前陈奕迅有首歌,歌名是《谢谢侬》。准确来说这个这首歌是2002年的,里面有这么一句歌词“寂寞天地中成为我的大英雄”。2002年的时候我16岁。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需要英雄这种东西的,倒不是等待英雄去拯救我,而是觉得生活需要某个我们为之努力的盼头。

跟英雄搭配的词,我感觉应该不是崇拜,而是崇敬。所以他们是高我们一等的,我们要用仰头的方式去看他们。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在向他们学习。当然,人无完人,无论是什么人,不可能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那么完美,所以即便是英雄,我们也只能学习其中的一些东西,实行拿来主义。在不知不觉之中,潜移默化看多了、听多了、学多了,我们就有了英雄的影子。我不知道别人什么情况,对我来说英雄这个东西是会变的,不同时代的英雄不一样。可能小学的时候这款,初中高中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些款式。成年以后,我感觉英雄这个东西渐渐对我来说模糊了起来,因为我知道要变得更好,我们应该学的是某些行为,而不是照搬某个人,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别人的版本二。我有能力变得更好,我正在更好的路上,慢慢地,我们自己就能成为了自己的英雄。

但是又回到一开始的那个话题——英雄,这到底是什么鬼呢?原来我把那个我们用来模仿的东西称之为英雄,但是那个东西到底叫不叫英雄呢?英雄这个东西通常是大家有共识的,大家都那么觉得的,但是有些时候,又不一定必定那样。

我感觉小时候的古装电视剧里,主题曲经常会出现英雄这个词,但感觉现在出现的几率好像少了,又或者是实际上是我几乎已经不看古装片。如果不是《狂飙》把我带狂了,其它电视剧我也看得不多。一年下来看的电视剧一个手就能数完。看的电影可能多一点,但是两个手估计也数得完。

英雄不知道是什么,那么主义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做英雄主义?什么叫做个人主义?有时我觉得这两个词给我的感觉挺类似。个人主义貌似是贬义词,在某些场合英雄主义也是个贬义词,但某些时候他们就很像。但是英雄主义可能还会用在一些高大上的场景,但另外那个大概率不行了。

为什么我会说到英雄主义呢?因为麦家的《人生海海》里出现了这个词。当我去搜索“人生海海”这个书名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又好像搜索到了麦家谈英雄主义,虽然搜索到了,但是我完全没去看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才可以在这里瞎聊英雄主义,否则估计我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就会被麦家影响了。

在我还是小屁孩的那个年代,如果我们的心目之中没有一个英雄,真不知道该有什么盼头了,难道渴望自己考试能考高分?又或者长大以后要从事什么牛逼的职业?当时的我没有那么高瞻远瞩,能直接拿来模仿的唯有当时我心目中的英雄。

2023-05
8

老了吗

By xrspook @ 8:49:08 归类于: 烂日记

最近我经常发现自己会前一秒还想着要干什么事,但是下一秒就彻底忘记了。这会让人非常绝望,因为可能想半天都想不起来到底我要干什么。幸好暂时这种事情只发生在我从没事干到有事干,或者从一件事到另外一件事的时候,而不是在我正在做某件事,一个操作结束即将做下一个操作的时候。所以现在我还可以顺畅地完成正在做的事情,不过在转换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入不了门。这种开窗效应以前我也有过,但现在的症状貌似越来越明显了。怎么才能改善这个呢?估计我得研究一下。这个症状在老人身上好像是比较常见的。我也说不准这是不是老人痴呆症的前期症状,因为老人痴呆症的人通常就是做着做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现在还好,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很难马上准确地切换到另外一个模式而已。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可以多核操作的人,如果你要我多任务并行,我会发疯,有可能狂躁,有可能骂人。当我稳下来以后,实际上我也不是多任务并行去做,而是在判断了个事情的轻重缓急之后逐个击破。所以我是一个单核的人,单核的峰值可以很高,但是我几乎没有其他内核可以并行处理多任务。如果只要我处理一个任务的话,我可以非常明确出到底得有多少个分支,然后我需要一个很清晰的思路,一个分支接一个分支去完成,这就像一笔到底的游戏。我做的事情就是一笔到底。但问题是有些东西是不可能这么做到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如果某些任务是必须分开来的,我就得用其它辅助手段让我知道自己的进度在哪里,我已经干了和即将干的是什么。

我也说不准这种正在做着某事被打断要求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突然会不记得自己即将做或者正在做什么事是不是老人的特点,因为我记得外婆去世后,在处理后事的时候,我那些70多岁的妈妈姨妈们就经常会犯这种错误。她们经常会正在做某事,然后被打断了,结果就没有继续把之前那件事做下去,而是转到做另外一件事,结果就是每件事都做了开头,每件事都完成不了,尤其是过一段时间就有客人来,她们被打断后就彻底忘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那个时候我几乎可以这么说,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我在远处悄悄地观察着他们,所以实际上整个大局我是心里有数的,虽然实际上有些事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知道那件事是要做的,而且是得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完成的。当她们忘了自己要做什么,但是脑子里却总觉得有件事没有做的时候,我就得提醒她们。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慈禧太后那样垂帘听政,实际上操控者是我。我并不需要知道具体某件事该怎么做,我只需要确定被我指挥的那些人能完成任务就可以了。我的目的是完成某事,至于谁去完成无所谓。我觉得这就是管理吧,这其中包含了上级对下级的了解和信任。如果事情能很好地办妥的话,同时这也意味着下级有着很好的执行力以及对上级的忠诚。上级和下级会互相被认可。

这是人老了必然的征兆吗?

2023-05
5

药片卡壳

By xrspook @ 8:36:31 归类于: 烂日记

周日开始吃钙片和莉芙敏,到昨天为止已经是第5天。每次要把那个硕大的钙片吞下去的时候,我依然心有余悸。因为总感觉那个东西会一个不小心卡在喉咙那里,有时候药没有卡,但是喉咙太干,结果药就粘在喉咙那里、不上不下。为什么钙片要做到那么大呢?我吃的那个是钙尔奇碳酸钙D3一片里含有600毫克钙。每一片药里面有1.5克的碳酸钙,但实际上每一颗药的重量我感觉远远大于1.5克,于是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钙尔奇有些要做成液体胶囊,有些要做成咀嚼片,因为这么硕大一个钙片实在是太难吞咽了。只是偶尔吃一下,还能挺一挺,但如果天天都得吃,一天得吃两次,想死的心都会有。为什么1.5克的碳酸钙辅料加起来会那么大呢?既然那么大一片,为什么不能分成两小片呢?那个药中间是有一道划痕的,所以我猜那个药是不是能掰开吃。前两天我的确是掰开吃的,我感觉那样的话,心理上会觉得不那么容易会卡壳,但实际上还是会卡。

钙片外面是紫色的,掰开以后里面是纯白色的。紫色只是薄薄的一层,于是我也有这么个疑问,我这样掰开到底行不行呢?万一外面那层紫色的东西是个保护膜,可以保护这颗药不受胃酸的侵蚀,我把药掰开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效果就打折了呢?如果要避免胃酸的猛烈进攻,最好那个药还是随餐吃比较稳妥,但是钙尔奇D的说明书上只说一天吃一次,写的是口服,但具体怎么个吃法没说。没说不能掰,没说不能把那个药碾碎兑水。小时候吃药片的时候大人有时会把药片碾碎,这样的话的确好入口一些不会卡住,但实际上那个味道比直接吞下去难受多了,而且有些药是不能碾碎的,因为药片的外膜会起保护作用,尤其是那些叫什么肠溶片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做成糖衣片的药,之所以要做成糖衣片,因为那个药很苦,所以要在外面包一个外壳,这样的话吃起来就不会那么痛苦,但是如果把那个碾碎,真的是要死要活的节奏。我已经不记得从前大人有没有那么残忍,把糖衣片也碾碎给我吃。反正小时候为了吃药,大人们真的是要费尽心思,威逼利诱,什么都会用上。什么九制陈皮、什么话梅、什么糖果,又或者是再不吃要就得挨打之类。

现在再也没有人逼我吃药了,我知道药是必须得吃的,但是药片不能一下子吞下去,卡在喉咙不上不下的那种感觉,让我每一次吃药的时候都会紧张。大概我得研究一下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我每次都能顺畅地把硕大的钙片吞下去。

吃药这种东西吃多了,卡数的次数多了,无论那个是硕大的钙片,还是普通大小的莉芙敏片,都会让我感到紧张。相对而言,吃维生素,尤其是那种很便宜的药用的维生素感觉会容易一些。那些药片虽然体积小很多,但问题是也有可能粘在嘴里某个角落、没有一下子吞下去的风险。维生素C没吞下去,就是酸的要死,如果是维生素B1没吞下去,那个味道得持续好长时间才能慢慢散去。

世界上大概没有人是喜欢吃药的吧?

2023-04
28

农村?

By xrspook @ 8:15:50 归类于: 烂日记

某个星期天同学聚会说要去白云湖。白云湖对我来说是个挺远的地方,因为这就意味着几乎要从地铁8号线的头坐到尾。地铁8号线最后那个滘心站离白云湖还有一段距离。之前我跟我妈就试过,坐到滘心,然后走去。也不是很远,路也不是很复杂,就是如果你不想走那一段的话,估计你就不能在地铁8号线最后一个站叫滘心下车,应该提前一点,然后转公交。白云湖很大,我不太清楚他们想去干什么。因为不知道要干什么,我知道那里没有什么吃的,所以在下地铁之前我就买了100块钱的美心。这是我第一次一次性就把一张卡用完。因为我买的不是蛋糕,所以那些面包加起来整整一大袋。记忆之中那里既没有吃的、买水的地方也几乎没有,所以我预备了一瓶大水带过去。

到了以后才发现原来他们在那里露营。露营也就算了,刚开始不久我才发现原来还有下半场,而那个下半场不是瞎逛白云湖,而是到我同学的家里。我同学的家离白云湖得开车15-20分钟,她住在大田村里。那个地方对我来说就像是进去了,放我走,我也走不出来的那种。被带到那个村里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有点被卖猪仔了。如果我能预判别人,我应该在白云湖就直接和他们分手,但是我又做不出来。

现在的农村到底是怎样的呢?别说现在的农村到底怎样,以前的农村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就生在广州长在广州,住在市中心,虽然对于老广州来说,我的那个市中心属于比较偏的地方。我家就住在南边村边上,在我记忆之中,我就没有在南边村那里见过田,我隐隐约约只记得那里有一个小水塘,至于为什么之后没有了。我没有什么印象。到底南边村的人是靠什么为生的呢?因为实在没有地方给他们种任何东西。村里的房子都是密密麻麻的,虽然还不至于像现在的城中村那样。绝大多数房子他们都是自住的,但也不排除他们靠用部分房子出租过日子。至于租他们房子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那时候我从来没有了解过。那里的人除了南边村的村民以外就是工厂的工人,工厂通常都会分配宿舍,所以那一片的人要么住工厂的宿舍,要不住在自己自建的房子。大概那些南边村的村民除了收租以外还靠村集体的分红过日子吧。

在我记忆之中,我曾经去过南边村其中一户村民家里,但印象已经很模糊了。那是我妈某个同事的家里。那天好像一大帮同事去那个同事的家里吃饭、唱K什么的。那是大人干的事,小孩自己玩小孩的东西,但因为实在太久远,而且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几乎已经忘干净了。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去过南石头村某个同学的家里,当时我们一大帮人去她家打火锅。跟南边村很类似,南石头村同样没有田地,所以虽然我小时候长在农村边上,但实际上那些村好像跟农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我的那个大田村的同学虽然她家已经没有田地,但是她亲戚还有。离她家几步远的地方还有一小片田地。靠那块地养活自己是肯定不行的,只能用来休闲一下,但起码还有田。

我不讨厌务农,但是我不会主动选择务农。

2023-04
24

记忆中的那些

By xrspook @ 8:21:32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会对那些欧美式的快餐有非常强烈的欲望。虽然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之下都只是路过。仔细想想,当年遇到某些比较大的事件的时候才有可能去,比如初中的时候,每次我们考试结束就会去吃麦当劳,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是我妈带我去,去得最多估计是下九路的大快活,然后是海珠购物中心的添美食。相对来说,麦当劳和肯德基去得比较少。肯德基去的次数最少,去得最多的那家门店估计是南丰商场下面的肯德基,而去得最多的麦当劳门店应该是海珠广场那家。上面我说到的那4个点,前三个已经没有了。肯德基和麦当劳还在,添美食已经消失了,大快活还有那个名字,但是不是以前的那一家延续下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当时的麦当劳有奶昔这个东西,现在没有了。

初中的时候某个晚上不知道为什么,我妈要带我去吃赤岗路惠万家超市1楼的那个快餐。我已经不记得点了一个什么汉堡,反正我妈没吃,只是我在吃。吃完以后我们还逛了一下赤岗路上的音像店。在一家新开的音像店那里我买了一套SCREAM3的VCD.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第二天是周六,但我要上学。

生活中绝大多数经历过的事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得一干二净。有时甚至不需要多长时间,哪怕是过了个一两天,也都会忘得干干净净,尤其是当别人问起你之前吃过些什么的时候,但是有些事情好像永远都不会忘记,比如去赤岗路吃那家我甚至叫不出名字的的快餐店吃汉堡的那个晚上。那天家里只有我跟我妈两个,估计我爸去上中班了。为什么那天晚上不在家里吃饭,为什么我去赤岗路上吃其它东西、去吃中式的云吞面之类?为什么那天晚上我们吃完汉堡还逛了一下赤岗路的音像店?那时候过上一段时间我就会去买些CD,听的时候偷偷摸摸的。买的CD不多,都是放在我自己的电脑光驱里听,所以一张CD我真的要听很多很多回,反复听可能会连续听上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后来上了高中,买的CD多了,有些可能只听了一两次就放在那里就没再动过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我的零花钱不一样,而且CD的质量和价格也不一样了。

当年的那些快餐店只剩下麦当劳和肯德基,而当年的音像店现在更加是无影无踪,起码在我经常生活的那个范围之内已经找不到了。以前的音像店总会播着各种各样的歌曲。虽然店铺的密度不大,但是一条路上还是有好几家的。音像店肯定会在播某些歌曲,一般的其他小店无论是卖衣服的还是饮食店都会播放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可能是播CD,也有可能是收音机在大音量播放。中午时分厉害的时候你甚至可以一边在大街上走,一边可以不间断听到电台里某个频道的讲古。我从未成为过收音机的狂热分子,我几乎不听电台节目,跟我的同学有很大区别。倒不是因为我家没有收音机,是我完全没有这个习惯,我爸妈也没有那个习惯,我更喜欢看电视。

汉堡真的比云吞面好吃吗?我觉得小时候之所以会主动选择汉堡,大概是因为那个东西比较稀少吧。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