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
13

卫衣控

By xrspook @ 9:12:45 归类于: 烂日记

虽然感觉自己已经很多见卫衣,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还是想继续买。卫衣差不多都是那个款式,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有些有口袋,有些没有.现在的年轻人穿卫衣总是喜欢穿超大码。所以肩膀经常是下降到前臂甚至是手肘的位置。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喜欢买那么大的衣服,对瘦子来说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对我这种胖子来说,本来体积已经够大了,这样穿的话体积会显得更大。

之前买了一件里面是仿羊羔绒的卫衣,很便宜,20块钱左右,结果买回来我有点傻眼了,我想都没想居然衣服的面料是化纤而不是纯棉的,化纤的好处是大概不那么容易起球,但坏处就是那个面料几乎是透光的,透光就意味着防风性肯定不好,虽然里面的毛很厚,但因为外面不挡风,所以当我对上一次打完球穿着那个往回走的时候感觉到阴冷,大概如果我把里面的湿衣服都脱掉,冷感会不那么明显。所以那件衣服的设计到底是什么回路呢?显然里面加了那么厚的毛是为了保暖,但外面用了几乎可以说是透光的材质保暖会变得荡然无存,但是这样设计的一个好处是,如果里面的那些东西不容易干,但外面用的是这种材质,衣服洗了以后就不会好几天都不干。纯棉的卫衣的一个坏处就是衣服很难干,尤其是如果肚子的部分有个口袋。衣服的帽子很难干,口袋也很难干。

虽然我的卫衣有不少,但那都已经是很久以前买的。还记得有两件黑色的卫衣,一件有帽子,一件没有帽子,都是班尼路的出品,如果没记错的话,估计都是在下九路那个班尼路卖场买的,至今已经超过了10年。因为那两件衣服穿的次数不多,所以实际上还处在一个挺新的状态,虽然两件黑色卫衣都会有一点点不同程度的褪色。还记得初中高中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喜欢在校服里面穿卫衣,但是我那时是没有这种款式的衣服。几乎可以这么说,除了外套以外,我里面的衣服几乎都没有帽子,因为我妈觉得那不实用,所以从来不给我买那种衣服。

工作以后买了好几件卫衣,一件是家乐福的特价,我也不记得为什么当年要把衣服买的那么大。那件灰色的卫衣是我穿的最少的,因为可能太大了,所以不怎么暖和,我不习惯在里面穿很多衣服,但是如果要在外面穿一件大的衣服包住的话,外面的衣服又得很大,但因为卫衣和我之间很宽敞,所以我依然觉得冷。因为有这种感觉,所以现在那些小年轻穿那么宽大的卫衣,他们真的觉得暖吗?

每当我打开淘宝,发现那些卫衣大概也就30块钱不到的样子,感觉好神奇。虽然那些便宜的卫衣而且经常会有人评论说很容易起球。我不知道贵的卫衣到底怎样的,虽然以前买的那些也不算便宜,但现在如果你要我在淘宝上随便买一件上百块钱的卫衣,哪怕那是牌子货我依然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明明也是已经是一把年纪的人,但是我却依然很喜欢卫衣这种东西。

2021-08
15

回忆牛津书虫系列

By xrspook @ 11:37:39 归类于: 烂日记

连续说了好多天的运动,我觉得自己有点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天天都有新话题,大概因为我每天都把很多时间和思考放在那个上面,所以生活里除了吐槽工作就是描述我运动的状态以及谈我运动时或者运动之后的感受。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因为只有不断地做,不断地思考,人才会慢慢一点一点进步。胖子不是一天吃出来的,进步也不是突然间就有了一个质的升华。正是这些跬步的积累才最终可以至千里。

但是其实除了工作和运动,我也会做一些其它的事。有些事是在我计划之中做的,比如说当某一天我发现了关于JEA很久很久以前的某篇文章(EL EXTRAÑO CASO DEL DR. MENDOZA Y EL SR. ABELLO,REDACCIÓN EL TIEMPO,2000-12-23)我就想要看《化身博士》。在我印象之中,我见过这个名字,但是又好像有点模糊,后来当我搜索图书的时候,的确发现牛津的书虫系列就有这本书。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看牛津书虫的双语系列,但那个时候我没有一整套买,我都是一本一本挑着的来买,至于是怎么挑,大概我觉得封面和标题比较恐怖,比较吸引人,我就买了。比如说我第1本买的是《歌剧院幽灵》,那是在广州购书中心买的。书虫系列的很多书我都是在购书中心买的。我已经不记得一开始是怎么发现那些书了,我甚至不记得那些书到底是放在哪一个类别的货架。大概那个时候我正在儿童书籍的书架上找《X档案》吧,因为初中的时候,某个同学跟我说她在某个儿童图书馆里发现了《X档案》。但最终,无论是图书馆还是书店,我都没找到。同学说的《X档案》系列图书我没找到,反而让我发现了牛津的书虫系列。如果当时的我就有强烈的收藏癖好,如果当时的我不吝啬钱,而我的父母也知道我喜欢看那些,估计我会一套一套买回来,但实际上没有,所以我买了很多零散的,也买过一整套的,但只买过一套。说来也奇怪,一本一本买回来的我大多看过,但是一整套买回来的,我反而没拆封过。我不知道书虫系列到底是不是全部都是简写版本,还是说有一些故事本来就比较简单就不需要简写了。当年我为什么没有买《化身博士》呢?因为我觉得那比较不恐怖、不吸引人?当我不久之前看完《化身博士》以后,觉得这本书还真的挺悬念的,而且也足够恐怖。从一开始那个气氛就是阴森森的。如果当年我知道是这么个情况的话,我绝对要入手那本书。

是牛津的书虫系列让我喜欢上了英文阅读,不再畏惧,不再觉得学英语纯粹为了测验考试,那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知道那些我很想知道的故事。那时,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的成绩我依然非常一般,但起码不再害怕了。至于喜欢上考试的阅读理解,直接觉得那好玩过瘾,那又是高中时候一个英语老师打通我任督二脉的故事了。牛津的书虫系列是我拥抱英语阅读的启蒙老师。

在知道JEA的那个相关文章以后,没过几天我就入手了《化身博士》的纸质书,买的是译林出版社的书,但是可能因为书太薄,所以他们硬是一本中文版配套一本英文版。至于英文是不是原版,这我没有考究过。中文版放在家里,英文版放在单位,但实际上英文版我连翻都没翻过。中文版是某一天晚上单位的作业比较早结束,所以我翻了一下,看了几页,觉得很过瘾,但是回到单位却没得看,于是我又只好在kindle上买了电子书。中文版的《化身博士》电子书好像单卖不便宜,跟《金银岛》捆绑起来很划算,所以我就买了《金银岛》加《化身博士》捆绑起来的中文版。之所以会捆绑一起卖,是因为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英国的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化身博士》画了我一个晚上十几分钟,然后又花了两个白天的某些摸鱼时间看完。

这个有点阴森森的故事里面满满的人性纠结。但实际上当我看完以后又觉得那好像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纠结。这让我想起韩寒的某些作品被放到了某些语文考试的试卷里,但是当他自己去做那些题目的时候,他自己反而懵了,因为标准答案和他之前的设想其实是有不少距离,连他自己都没想得那么深入。

如果《化身博士》的篇幅再长一点,里面的东西再细致一点的话,我感觉会更好,但为什么就只有那么一点的篇幅呢?我觉得有点可惜。

至于对这本书、这个故事的具体感受,我还得花一篇blog慢慢展开,因为这一篇里面前面铺垫的东拉西扯太多了。

PS:搞定这篇后,我无聊翻了翻自己书柜里牛津书虫的存货,一堆散买的书都很薄,薄到根本没有书脊。我随手抽出来的第一本就是《化身博士》!我那个去~ 当年我有买!但买回来以后根本没看过!!!!!否则我不会没有一点印象!!!!!!但为什么那么本书里没有书店的戳呢?到底当年我是在哪里买的呢?省图批吗?

2021-06
11

太难了

By xrspook @ 10:08:3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起我初中的班主任,于是就去初中的同学群里找,找到一个我不确定是不是的人,所以就问了一下群主。他的回答是,那应该就是了,所以我加了她的微信。因为头像太抽象,名字又有点无法想象,所以其实我不确定那到底是不是,尤其是当我们一开始对话的时候,她只给我回复表情。或者简短几个字,这让我觉得非常没底,这样的聊天我是彻底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因为我是下午4点多的时候找她的,我不确定会不会打扰她的工作,但后来想起广州现在的中学估计全部都停课了吧,所以她应该在家里,至于是不是正在给学生上网课呢,这个我不太确定,但是作为数学这一门这么重要的课,应该不会安排在那个时段吧。她是个老师,但是她也是个妈妈,所以那个时间她会不会在准备做晚饭呢?其实一直以来,我好像都觉得她跟做饭的妈妈没有什么交集。

我翻出2005年12月的日志的时候,她的女儿三岁,所以理论上说,现在她的女儿应该19岁不到,因为她是国庆前一天出生的。从年龄来说她应该在读大学了,但是我的班主任却说她今年参加高考。当我纠结要不要继续纠结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她跟我说女儿今年是重考,因为去年她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确定重考跟复读是不是一回事。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可能她女儿根本就没去复读,只是自己在准备,而她的准备又跟那些复读生很有区别,因为好像她已经一门心思都不在高考上面了。

在我10多年前的记忆里,她的女儿是一个很神奇的人物,因为即便只有三岁,她已经是个鬼灵精,但现在班主任给我说起这些她自己都觉得挺无语的事情的时候。我突然不知道该有什么表情,只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初中的时候这个老师把班里好些同学拉回到正道,如果换作是其他老师,他们早就被放弃了,但是她没有,她改变的那些人的一生,虽然可能一定程度上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比如我昨天找的那个同学,他跟我说,他对这个班主任的记忆就只是每天早上她都会去他家,叫他起床,然后买早餐给他吃,以防他又迟到。做这些事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个普通的班主任的义务了。我跟那个同学说,你这辈子再也不会遇到一个老师会为你如此付出。对我来说,她不仅仅是我的数学老师、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朋友。中午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去她办公室瞎逛一下是我们的习惯。我们不仅仅把她当成了朋友,也把我们的其他老师、她的好朋友当成了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其他人一辈子可能都碰不上。因为她的无私付出,她改变了很多学生。但是在她自己的家里,她的亲生骨肉身上却发生了那种事,只能说医不自医!从对话之中我感觉她有点自责,她觉得自己为女儿想太多了,为她制造了太好的环境,所以才把她宠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但当我冷静下来,我觉得她的女儿肯定很聪明。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她又正处于叛逆期,所以现在她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是不是要展现出跟家长们作对呢?但她或许没意识到这也是对她自己的伤害,代价不轻啊!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的关系,我真想把老师约出来好好聊个天。我们上一次见面好像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刚工作不久。

2021-06
5

一口气买10本

By xrspook @ 9:56:2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一口气买了10本书,花了接近300块钱。如果不是有618的各种特价,估计要400块钱才能买下来,而400块钱仅仅是网上的售价,纯粹算书本的定价估计得800块钱,因为几乎可以这么说,每本书买下来在不算上折扣之前已经是5折了。

以前想都没想过买书居然可以这么便宜。在没有网购之前去新华书店买书从来都要给100%的钱,而且还未必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些。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要我们去买一本练习册,问题是那本书很多新华书店都没有。最后在江南西的新华书店,我们找到了那本书,所以大家都去那里买。有一天晚上,班上的几个男生就结伴去那里买书,结果就碰上了小混混。那几个同学里面其中一个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自己的钱丢在了路边,其他同学只是把钱顺从地交给了小混混,后来那个故意把钱丢掉的同学再去把钱捡回来。这样的遭遇简直是电影都不敢这么编,但我的同学就是这么机智。为什么小混混会看上他们呢?不知道,大概因为觉得他们跟他们都差不多吧,因为结伴去买书的几个同学是班上一些成绩不太好,名声也不太好的那些,所以他们看上去就有点不乖。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大概不会选择晚上去买书,可能是父母直接代劳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父母不会为他们干。如果他们的父母很在意他们,他们的学习就不会那样了……

小混混这种事现在再也不会发生,因为跟从前比起来,现在的治安好多了,小混混这种东西起码在我眼皮底下,我已经好多年都没见过了。我还读小学的时候,某一次从外婆家回家,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某个小偷从黑暗中冒出来,抢走我妈的项链之后又消失在黑暗的小巷里。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了。同样买练习册这种事情已经被网购取代了,大概我觉得更多时候现在的老师会直接让大家在网上做题吧,于是你就只需要买电子课程就好了,练习册是那些课程的附属品,会自动包邮到你家。那本练习册我也是跟同学结伴一起去江南西那个新华书店买的,不过我们是白天去。

后来我买书除了去新华书店去购书中心以外,还经常去省图批。那个地方买书有折扣。具体是多少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8折或者9折的样子,就看你要买多少。那里的书很齐全,无论是教辅的还是文艺的,唯一的不好就是那里书多,拉货的人也多,那里没有空调,就环境而言,显然跟书店是没法比,但问题是我是去那里买书,我又是我又不是去那里看书,环境什么的不重要。

再到后来,我几乎完全在网上买书,一开始是在九九读书人,然后是当当、卓越(也就是现在的亚马逊中国),再往后就是京东了。有时我也会在天猫上买书。大学的时候,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过书,那里买的书都是别人的二手货,有时也说不准是第几手了,反正有些书买回来可能是某些图书馆淘汰出来的东西。之所以要在那里买书,是因为那些书是七八十年代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马尔克斯来过中国,他看到中国有很多他的小说,但从来没有人给他谈过版权费的问题,所以我们这里那个时代的马尔克斯作品全部都是盗版,一气之下马尔克斯说永远不会把版权卖给中国。所以在那个时候,正规的途径已经找不到马尔克斯的小说,除非我去买港版的或者台湾版,但问题是那都好遥远,而且也很贵,所以我就只能买旧书。但谁又会想到几年之后马尔克斯画风一转,又跟中国这边谈起了版权,然后噼里啪啦的出版了一系列正版作品。一开始出的时候我出一本买一本,出了好多年,到现在我都数不清到底出了多少又或者是我买了多少……

书这种东西,我感觉自己其实看得不够多,但我却有很强的收藏欲。但是书买回来不是放在那里观赏的,我要拿来看。一次性买10本书、10本都是技术类的专业书,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看得完,又或者某些我只会一直的放在那里……

既然这个618好像我没有什么需要买的,把钱花在买书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记得在我工作之前,我跟自己说,工作以后每个月我都会拿100块钱出来买书,但实际上我根本没做过。大四那一年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很多书,那年的小说我看了不少,但工作之后一切都变了。有时我还真挺怀念当年的自己。

2021-05
18

改不了的手欠

By xrspook @ 10:07:20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妈说手欠,因为从小到大我是那种一觉得痒就不停地抓,而且要抓到破皮流血之类的,我才停下来的人。我不明白其他人为什么可以忍住不去抓,尤其是很痒的时候。这几年我用上了六神的某种止痒滚珠露,相对而言会好一些,尤其是当我遇到被蚊子叮的包子的时候,如果那个东西没过期、还好使的话,通常效果是很明显的,起码我不会再抓了。即便再抓也不会抓得太狠了。小的时候我的四肢上总是有各种疤痕,那些通常是因为被蚊子咬或者其他情况我觉得痒,然后被我抓破的地方。幼儿园的时候是这样,小学的时候这样,初中的时候好了一些,因为穿长裤了,但是偶尔当我把裤腿拉起来的时候,其中一个男同学看到后就说我留下来的那些疤就像被人家虐待,用烟头烫上去的那样。其实他看到的那些疤的生成时间已经挺久远了,只不过一直都没有变淡而已。现在我极少数会再有那些那么恐怖的疤痕,但是当我在路上看到有类似那种东西的人的时候,我会莫名地有共鸣,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伤口又或者疤痕的时候我才明白到从前当我的同学看到我的那些疤痕的时候是多么的心情复杂。为什么这个人会这么变态?为什么这个人就不能忍一下自己的手呢?

因为被蚊子咬,然后导致了各种疤,相对而言现在少了很多。也不知道是因为蚊子少了还是说从前我家几乎就没对蚊子采取任何的消灭措施,同时我手边也不会有清凉油之类的东西,我小的时候夏天穿长裤这种事是不存在的,所以才会导致那些比较恐怖的画面。即便我妈很凶,她也无法阻止我做那种事。还记得幼儿园的某个时候,可能我腿上的伤口比较多,所以校医拿着不知道是红药水还是紫药水让我去涂,最终的结果肯定是门都没有,我不会被她追上的。即便被追上,我也不会让她得逞。

夏天老是抓伤真说不清到底是蚊虫导致还是说因为太热了,某些部位容易滋生微生物之类。比如说上个星期无意之间,我就把自己大腿内侧接近腹股沟的一块皮给抓破了。那个部位很尴尬很隐私,同时也很麻烦,因为我抓破的面积挺大。如果要铺满的话,估计要两张止血贴,但是那个时候我手边却没有止血贴。虽然我涂了一层又一层的碘伏,但好像效果都不太好,因为那个地方的皮太薄了。又因为我太胖了,所以无论穿什么样的裤子,紧身的也好,理论上是松身的也好,仍然会不断地摩擦到那个地方,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晚上睡觉的,那个位置都会痛,不容易结疤。因为我抓获的是浅皮层,还没到流血的地步,但问题是缺失的皮肤一大片,所以就导致一整天下来我都很痛苦。虽然我已经赶紧去下单止血贴,但是那个东西晃了起码三四天才到。最终,我不得不去办公室先拿一些用着先。抓破那个尴尬的地方,可能不需要30秒,但是让那个地方慢慢好起来,我却花了一周的时间。那个地方几乎快要好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第二天再也不用止血贴覆盖的时候,我却又开始手贱,把破皮旁边那块皮肤抓破了,而之所以发生这种事,是因为过去一周那个地方都贴着止血贴,估计是贴止血贴导致那里过敏了。一片皮肤还没好完全,另一片皮肤又进入水深火热,虽然后来的这一片损坏的皮肤要比之前的小的多。所以我只贴了两天的止血贴,其中有一天我没出门,周末在家里,也没怎么走动,所以奇迹般后来被抓烂的那片皮肤用了三天不到的时间就好得差不多了。

把自己的皮肤抓破一次又一次之后我意识到生成这个痛苦真的不需要很长时间,要生成这个伤害刹那之间就好了,但是要弥补这个伤害,却要花很长的时间和根本没必要花的步骤。

明知那个尴尬的地方伤口很难愈合,但我确信某一天我又会手贱。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