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
16

要拥抱不好的自己

By xrspook @ 11:20:38 归类于: 烂日记

《化身博士》的场景设置是伦敦。伦敦又被称为雾都,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所处的那个环境是不是就是伦敦工业革命时期,伦敦被称作雾都的时候,但是从建筑物的描述、环境的描写可能大概就是那个时期。上一篇blog说到这部小说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阴森恐怖。首先是因为描述的那些环境让人感觉很不舒适、很不堪。各种颜色弥漫的烟雾、伦敦街头给人的那种不堪的肮脏杂乱、灯光昏暗。所以一开始即便没有什么伤人案,什么命案,也已经给人一种不舒服、沉重的感觉。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完全用第三人称去写,从一个律师的角度贯穿整个故事,而律师完全只是这个故事的旁观者,实际上主角应该是博士和他的那个恶魔化身海德。最终我们知道博士和海德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在博士自尽以后。之前所有事情都只是律师一步一步探寻。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的朋友跟我说,其实那个海德也不是那么糟糕,因为他杀的人是那些不怎么好的人,但实际上当我看过这本书以后,觉得就人物构造而言,海德其实是没什么大脑的,他纯粹只是在作恶。比如说一开始因为不爽,因为撞上了,所以他就踩一个小女孩,接下来因为路上偶遇一个问路的人,他就直接把那个爵士给活生生打死。没有原因,纯粹是因为他不爽。一个恶到什么程度的人才会做这种事呢?一定程度上我觉得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难道伤人杀人就会让他觉得高兴吗?我感觉不是,那只是他一种狂躁表现的释放。对一个正常人,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没有那么多控制不住的狂躁不安。首先是因为我们不会无端端狂躁,其次是因为即便我们不爽,我们也可以用其它方式去化解,比如有人会去大吃一顿,有人会去运动出一身汗,也有人会去唱K歌大吼大叫一番。但是海德,选择的是见人杀人见神杀神。

海德是博士的邪恶分身,博士之所以要创造海德,是因为他想把自己的善与恶彻底分离。在他光鲜的外表之下,他也是有不好的一面的,但一直以来他都只是选择埋在心里,隐藏起来不被别人看到,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海德的爆发。我们所有人都是善与恶的结合体,无论我们出生的时候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善恶挺很融洽的,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我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所以我不知道那些精神分裂者到底为什么会那么痛苦那么纠结。从前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双面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副模样,但是在互联网上,在网络上我又是另外一副模样。但这种问题我已经解决了好些年,现在无论在什么场合,我就是我。我的网友们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我身边的人也知道我在网上是怎样的状态。我不需在别人面前刻意去隐藏另外一个我。也正是有了这种坦荡,所以我觉得日子好过多了。我不需要白天一副模样,晚上另外一副模样,又或者是生活中一副模样,当我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状态。如果博士能悟到这一点,他大概就不需要努力研究什么神奇药水让自己的分身在某个时候转化出来作为他的一种发泄途径。好人为什么就不能做坏事呢?坏人为什么就没有善心呢?这挺矛盾的,但实际上这又一点都不矛盾,因为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其实博士完全可以偶尔使坏一下,虽然他一直以来在所有人心目中都是个老好人的形象,什么高大威猛、英俊潇洒、外加有钱友善有能力,所有的这些描述都实在太完美了,也正是因为太完美了,所以让这个人显得很不真实。很不真实就导致了其实他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矮小暴力凶狠的海德。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我一直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是大家的榜样,但实际上我内心深处很想尝试一下当坏学生到底什么滋味。博士一把年纪了,估计依然没尝过,所以当他转化为海德之后一段时间里沉迷得不能自拔。

所以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人要快乐,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努力达到一种正向平和的状态。优点必须得有,但是自己的缺点也应该坦然接受,敢于拥抱那些不好的东西,让身边的人知道了解你的不足,而不只是崇拜羡慕你的好。

博士太累了,因为他总得藏着一个海德;海德也太累了,因为他除了暴力作恶以外什么都不懂。生活中最让人着迷、最让人感到幸福的真善美,他根本感知不到,海德是一个可怜的存在。

2021-08
15

回忆牛津书虫系列

By xrspook @ 11:37:39 归类于: 烂日记

连续说了好多天的运动,我觉得自己有点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天天都有新话题,大概因为我每天都把很多时间和思考放在那个上面,所以生活里除了吐槽工作就是描述我运动的状态以及谈我运动时或者运动之后的感受。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因为只有不断地做,不断地思考,人才会慢慢一点一点进步。胖子不是一天吃出来的,进步也不是突然间就有了一个质的升华。正是这些跬步的积累才最终可以至千里。

但是其实除了工作和运动,我也会做一些其它的事。有些事是在我计划之中做的,比如说当某一天我发现了关于JEA很久很久以前的某篇文章(EL EXTRAÑO CASO DEL DR. MENDOZA Y EL SR. ABELLO,REDACCIÓN EL TIEMPO,2000-12-23)我就想要看《化身博士》。在我印象之中,我见过这个名字,但是又好像有点模糊,后来当我搜索图书的时候,的确发现牛津的书虫系列就有这本书。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看牛津书虫的双语系列,但那个时候我没有一整套买,我都是一本一本挑着的来买,至于是怎么挑,大概我觉得封面和标题比较恐怖,比较吸引人,我就买了。比如说我第1本买的是《歌剧院幽灵》,那是在广州购书中心买的。书虫系列的很多书我都是在购书中心买的。我已经不记得一开始是怎么发现那些书了,我甚至不记得那些书到底是放在哪一个类别的货架。大概那个时候我正在儿童书籍的书架上找《X档案》吧,因为初中的时候,某个同学跟我说她在某个儿童图书馆里发现了《X档案》。但最终,无论是图书馆还是书店,我都没找到。同学说的《X档案》系列图书我没找到,反而让我发现了牛津的书虫系列。如果当时的我就有强烈的收藏癖好,如果当时的我不吝啬钱,而我的父母也知道我喜欢看那些,估计我会一套一套买回来,但实际上没有,所以我买了很多零散的,也买过一整套的,但只买过一套。说来也奇怪,一本一本买回来的我大多看过,但是一整套买回来的,我反而没拆封过。我不知道书虫系列到底是不是全部都是简写版本,还是说有一些故事本来就比较简单就不需要简写了。当年我为什么没有买《化身博士》呢?因为我觉得那比较不恐怖、不吸引人?当我不久之前看完《化身博士》以后,觉得这本书还真的挺悬念的,而且也足够恐怖。从一开始那个气氛就是阴森森的。如果当年我知道是这么个情况的话,我绝对要入手那本书。

是牛津的书虫系列让我喜欢上了英文阅读,不再畏惧,不再觉得学英语纯粹为了测验考试,那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知道那些我很想知道的故事。那时,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的成绩我依然非常一般,但起码不再害怕了。至于喜欢上考试的阅读理解,直接觉得那好玩过瘾,那又是高中时候一个英语老师打通我任督二脉的故事了。牛津的书虫系列是我拥抱英语阅读的启蒙老师。

在知道JEA的那个相关文章以后,没过几天我就入手了《化身博士》的纸质书,买的是译林出版社的书,但是可能因为书太薄,所以他们硬是一本中文版配套一本英文版。至于英文是不是原版,这我没有考究过。中文版放在家里,英文版放在单位,但实际上英文版我连翻都没翻过。中文版是某一天晚上单位的作业比较早结束,所以我翻了一下,看了几页,觉得很过瘾,但是回到单位却没得看,于是我又只好在kindle上买了电子书。中文版的《化身博士》电子书好像单卖不便宜,跟《金银岛》捆绑起来很划算,所以我就买了《金银岛》加《化身博士》捆绑起来的中文版。之所以会捆绑一起卖,是因为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英国的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化身博士》画了我一个晚上十几分钟,然后又花了两个白天的某些摸鱼时间看完。

这个有点阴森森的故事里面满满的人性纠结。但实际上当我看完以后又觉得那好像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纠结。这让我想起韩寒的某些作品被放到了某些语文考试的试卷里,但是当他自己去做那些题目的时候,他自己反而懵了,因为标准答案和他之前的设想其实是有不少距离,连他自己都没想得那么深入。

如果《化身博士》的篇幅再长一点,里面的东西再细致一点的话,我感觉会更好,但为什么就只有那么一点的篇幅呢?我觉得有点可惜。

至于对这本书、这个故事的具体感受,我还得花一篇blog慢慢展开,因为这一篇里面前面铺垫的东拉西扯太多了。

PS:搞定这篇后,我无聊翻了翻自己书柜里牛津书虫的存货,一堆散买的书都很薄,薄到根本没有书脊。我随手抽出来的第一本就是《化身博士》!我那个去~ 当年我有买!但买回来以后根本没看过!!!!!否则我不会没有一点印象!!!!!!但为什么那么本书里没有书店的戳呢?到底当年我是在哪里买的呢?省图批吗?

2021-08
14

终于找到靠谱的篮球教程

By xrspook @ 18:15:5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在于我敢于尝试新事物,如果我遇到某种好的方法,我会勇于颠覆之前我所有的认知,兴奋地从头来过。

此刻我的右手在发抖。因为就在较早前,我开始了新一轮的投篮练习,那个手法我之前未曾听过,也未曾练过,没有人给我推荐过那些视频,纯粹是因为运气,我在B站搜索三分球的时候,无意之中找到一个香港教练的视频。那个教练叫做CoachFui,翻译成比较通俗叫法是灰Sir,之所以称为Sir,是因为通常香港人就是这么称呼他们的老师的。我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管他长得什么样,身材如何,反正教的东西很有道理,我就接受。他的教学视频都很长,接近20分钟一个。看过好几个视频以后,我觉得他的视频是最靠谱的,最接地气的,最可以使用的。其它视频通常都是一些篮球爱好者在研究模仿他们的对象,有些视频他会加入某些自己的经验观点,但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没办法说得出来,不过是他们一直都在用觉得有用的东西。刚开始用单手投篮之前我就想找教学视频,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所以我也就只能东拼西西凑大概差不多那样。现在我的罚球的命中率在正常情况下能达到6成以上,如果状态很好的话,甚至能达到8成以上。如果不是在罚球线,而是定点投篮,我的命中率也可以在5成以上。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投篮,并不在对抗的条件下进行,但即便这样,我依然觉得不满足,因为今年我的目标是解锁三分技能,只拥抱着现在的命中率、以我现在的技术、没办法实现愿望。

在我看灰Sir教学视频之前,我没有找到我无法实现三分球非常确切的原因,除了身体协调性,腿部的力量无法传递到上身这个大方向以外,我没有明确地找到确切原因和解决方案。大概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个比较厉害的人指点我一下,打通我的任督二脉,我就可以通过了,但显然没有。在看过一个灰Sir的教学视频以后,我很喜欢,所以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往下看。他用很科学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还会结合人体的构造以及实际的情况去讲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这样是错的,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如果要实现某个目标,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练习。这些东西都非常实际。他的风格很香港、很现实主义,不会让你觉得有教条主义的感觉。不像书本上说的那些,又或者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外国教学视频里讲的那样。因为书里面和老版本的教学视频只会告诉你要这么做,不能那那么做,但不会跟你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光说不练假把式,光是看视频不拿起篮球,不到球场上练习,所有东西都是瞎掰。

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用手指的力量投球一个多月了,虽然也会制造旋转,但是旋转的那个效果我也说不准为什么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但是当我转为用手腕力量,当我知道了下腕和拉球以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出手更顺畅更稳定。当然这些都只是在篮球场以外的感知,至于投篮效果如何,我还得去篮球场去亲身体验。他的教学视频我会一直看下去,除了看投篮部分的,还有其它篮球技巧部分的。这些视频看一遍不行,估计得一个视频重复好几遍。看字幕和直接听完全不一样,因为我的母语就是粤语,字幕反而会让我觉得有点生硬。如果一边听一边看的话我会更加专注,莫名亲切莫名入戏啊!

不是所有人都敢于颠覆自己,而我恰好就是那种人。现在我的运气又这么好,遇到了非常适合我的篮球教学视频,真幸福!

2021-08
13

睡觉这件事

By xrspook @ 8:46:50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晚上做完运动就早一点回宿舍,然后洗完澡之后回到办公室,做完数据以后再回宿舍。之所以不像从前那样,如果晚上10点多作业还没结束,我就直接回宿舍,然后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继续工作,是因为现在的数据太多了.用笔记本那个小小的数字键很不方便,而且宿舍的光线不怎么好,长期专注做仔细的工作,眼睛会不舒服,所以我宁愿运动早点结束,然后早点回去洗澡,接着回到办公室干完再走。这样的坏处是出门的时候衣服还在洗衣机里洗,所以回去以后我还得晾衣服,还得做一些睡前的运动。虽然这用不了多少时间,但是花个15分钟还是需要的。很早以前我就是这么干的,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不再回到办公室,我选择了在宿舍用笔记本电脑,但那个时候我会在办公室尽可能待到我实在待不下去了再回宿舍。这样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那就意味着可能我很晚才洗澡,比如说10点30以后,甚至11点以后,如果我真的11点以后再回宿舍洗澡,即便单位的作业很快结束,洗完澡以后头发没干,我还是不能睡觉。

12点之前睡觉就像个梦一样。在偶尔情况之下才能做到,所以当新闻说苏炳坚10年如一日晚上10点之前就睡觉,睡觉的时候关手机,一定程度上我是很羡慕的,因为要做到这样,不仅仅跟自律有关,也跟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关。我单位的工作在晚上10点的时候还远远没有结束,如果我不是有很高的效率的话,每天晚上估计我得12点30-1点才能睡觉。所以10点就睡觉,对普通人来说就像梦一样。我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我只想11点之前就睡觉,但现在这对我来说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已经给自己放宽条件,在12点之前睡觉。有时单位的作业会仁慈一点,11点多一点就真的全部结束了,甚至10点30多一点就结束了,但是作业结束归作业结束。工作干完了,但又到我自己想自由发挥。轻松地看一下视频,但这种事情一旦开始就很难收住,半个小时是起码的,有时会甚至超过一个小时,结果12点之前睡觉又成了屁话。我最害怕自己就是在11点以后突然产生什么新灵感,一旦那样的话,即便我不马上去实施,我也会满脑子那个东西,睡觉的时候想让自己睡着,但实际上脑子却会不自觉地往那件事情上靠。

单位的工作起码11点30才结束,对我来说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我会赶紧在12点之前也结束每一天我应该做的事。这样的话,每天当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我根本不想再碰那台手机,所以睡前玩手机,而且玩到不知时候这种事再也不会在我身上发生。以前睡觉之前看一下公众号,看一下视频,不知不觉就耗费了很多时间,现在睡觉之前这些东西已经彻底不存在。

我的生活再次变得非常的单纯,运动工作学习,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迸发出来的强烈下载收藏欲。

2021-08
12

协调训练必须走起

By xrspook @ 8:44:47 归类于: 烂日记

周二晚上的篮球过后,我终于不用洗鞋子了,但其实鞋子还是有点湿的,但那些汗应该不是从腿那里流下去,而只是脚汗而已,所以袜子感觉有点潮,但没到很湿的程度,鞋子也有点潮,但是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水,所以我就直接把鞋子拿去吹而已。这大概是我过去接近一个月以来,第1次不用洗鞋子,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周二的晚上除了穿了一件短袖过去以外,我还额外带了一件短袖做替换。当我中到250个之后,就换了一件衣服,到200个的时候之所以没有换是因为我发现第1件衣服的衣角还没有完全湿透,但是到250的时候好像已经全湿了。400个全部结束的时候,我觉得第2件衣服也已经湿得差不多,但是衣角还是有一点点地方是干的,尤其是屁股的位置,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用了一个新的腰包,腰包的大片装手机的区域在我的后腰,而那个东西跟腰又比较贴合,所以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汗往下流,相对于衣服的前面来说,衣服的后衣角没有湿得那么严重。但实际上,我离湿鞋子就只差一点点了,那天晚上我穿了条紧身长裤(平时穿的八分裤),裤子已经湿过了膝盖,到达了小腿的一半,再扛那么十五分钟,估计也失守了。所以,稳妥做法是带3件衣服,2条毛巾(毛巾神马,200球以后已经全湿)。

周二晚上中400后,我继续把投射距离拉大,比如说在罚球半圆的中部以及罚球线的弧顶还有三分线进行投射。罚球区中部我可以非常精准地命中,那种感觉跟罚球没什么区别,就是要比罚球多一点点蹬地地。罚球的弧顶,我依然可以命中,但是相对来说要难一点,因为力度要更大一点,配合蹬地再猛一点的话还是可以的。罚球区的弧顶和三分线之间大概就只有半米的距离,但是三分线我周二晚上没有征服。我已经用上了后撤步并步,然后下蹲蹬地出手。我觉得我空手的时候,这套动作我是可以连贯做出来的,但是当我手里拿着球,当我知道要把球扔出去的时候,蹬地我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向上跳,我只会向前跳,于是这又变成了一个很别扭的动作。究其原因是因为我脚蹬地的力量没有和我的上半身出手的力量结合起来,这两个动作完全是分离的,于是蹬地的效果就很难体现。三分线离篮筐的距离是6.75米,篮筐的高度是3.05米。而我的身高只有1米6。为了能让篮球出去能获得更好的抛物线,为了篮球出去的抛物线有足够的高度,所以我的三分球起手高度大概不到1米4。篮板上沿的高度接近4米,所以如果我投出去的三分球抛物线的最高点不超过篮板上沿,基本上投出去的三分球,可以这么说,即便中了也是懵的。要不是狠狠地砸在篮板上,砸在篮筐上,又或者运气好的话,刚好掉进了篮筐里。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我从罚球线上不断后移过程中,当我力量加大了以后,我的投球姿势变形了。虽然我知道这种变形是肯定的,因为跟罚球比起来,三分球需要更高的抛物线高度。但是如何做出这种抛物线的高度呢?投罚球的时候通常我不起跳,但如果连续几次都是碰前框弹出的话我会稍微有一点点蹬地,但还没到起跳的程度。而当我后退到罚球区中间以及罚球区弧顶的时候我会主动的把我的出手位置降低一点,然后蹬地也猛一点。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的原因,到了三分线的时候,我感觉就懵圈了。

我不是超级神人,身高完全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对我来说,我只能做出尽可能好的连贯协同动作才有可能让三分命中。我这一连串的动作的协调需要我不断练习,而这种练习我觉得不一定非得在篮球场上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做,但只有到了篮球场上,我才能知道自己拿球之后是不是能做到像我空手练习那般自如。

周二的投球训练其实也挺振奋人心的,三组每组100个的罚球,即便在我状态低迷的时候,我依然能在25分钟之内完成。最厉害的一次,我连中了12个罚球,但是通常情况下只能连中几个。至于不中的时候,通常是不知道为什么投着投着就歪了,又或者是力度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间偏小。

身高完全不靠谱,但是我的体重摆在那里,上百斤的人怎么可能征服不了三分球这个坎!这个8月为了那个连贯的协调动作,必须加油!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