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
14

还是很喜欢香港节奏

By xrspook @ 9:32:27 归类于: 烂日记

春节假期之前才刚刚看完了《繁花》。感觉真的太好看了,最喜欢配乐、灯光,还有那超快的节奏,尤其是前半部分,插叙的插到你简直有点转不过弯来,后半部分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多让人搞不清的思路。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而且估计不会有第2部了。因为这种王家卫的风格绝大多数情况之下都不会出现在电视剧里,只会出现在电影里,王家卫的电影通常情况下都是挺难看懂的。在看《繁花》之前,据说这有一点《重庆森林》的风格,所以我先去把《重庆森林》看了,于是我看到了非常嫩的梁朝伟、金城武,还有王菲。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说《繁花》跟《重庆森林》的风格有点相近,但我没有这种感觉,大概因为我没有看懂重庆森林吧。

看完《繁花》之后看什么呢?有那么几天我有一个真空,接下来我选择的是经期也播得很火的TVB电视剧《新闻女王》,这是一部在优酷上播的电视剧。对上一次看TVB的电视剧,我已经不记得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出品的东西绝对不会糟糕到哪里去,因为我是看着他们的电视剧长大的。果然不出所料,TVB的电视剧水平还是非常高。除了某些演员的选择和表达我觉得欠多以外,整个故事非常到位。那种紧张的节奏完全不输给《繁花》。我也终于回想起当年当我看国产电视剧的时候,有多么接受不了那种缓慢的节奏,正如现在我突然重新看香港电视剧的时候,我觉得节奏超级快。女王还是女王,佘诗曼演的那个女王实在是太让人觉得钦佩了。我觉得《新闻女王》这部电视剧一定程度上是教你怎么混职场,怎么做人。有些事情自己想不通,但身边的人点醒你之后,或许你会有一个新的看法。只从你一贯的角度考虑,你这样做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可能还会有一个比较完满的方式解决。或许以前你会称之为妥协,但退一步考虑,那样实际上的确更好。《新闻女王》我所看的那个版本是没有片头的,片尾之所以没有被剪掉,大概是因为片尾会播放一些跟那一集有关的静态照片。我觉得去掉片尾非常可惜,因为片尾曲是一首灵魂之作。无论是唱歌的那个人的感情表达,还是那首歌的歌词都非常到位贴合。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可以烘托完全不一样的气氛。香港人唱英文歌和大陆人唱英文歌的那种感觉的确很不一样,尤其是唱这种抒情的,所以我觉得片尾曲是《新闻女王》的加分项。

从《狂飙》开始,2023年我连续看了好多部电视剧。《山海情》、《人世间》、《父辈的荣耀》、《漫长的季节》,还有好几部迷雾剧场的电视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重新开始追电视剧了,大概是因为去年的手术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运动,所以晚上就只能坐在那里。机会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没有重新养成看电视剧的习惯,估计我就会错过《繁花》和《新闻女王》了。

2023-12
26

从墨绿色的毛衣谈起

By xrspook @ 8:22:08 归类于: 烂日记

工作以后某个冬天很冷,我好像没什么衣服可穿了,所以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我妈就给我穿她的一件墨绿色毛衣,那件毛衣是一件很大的外套。那件衣服的正面有一个卡通人,但是是一个抽象的造型,所以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玩意。在我印象之中,我很小的时候我妈穿过那件衣服。我总觉得在某些照片里也见她穿过那件衣服,但实际上我没找到那些照片。印象之中,我见过她穿那件衣服,但那已经是我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事情了,为什么她往后就再也没有穿过呢?

那一年很冷的冬天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提出的要求,要穿她那件衣服。一直以来我都是喜欢的。直到现在,我也依旧想把那件衣服拿出来穿一下。虽然实际上就保暖性能来说,毛衣无论如何都是透风的,都是不暖的,如果在冷的时候那么穿,显然是很不划算的,但是我喜欢那个颜色,我喜欢那个款式,我喜欢那个卡通。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我妈拥有那件毛衣的年纪跟我现在差不多,但估计那件衣服不是她买的,是某个亲戚从某个地方带回来给她的。

小时候很多东西都是我的四姑婆从香港带回来的。小时候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去了香港,不知道她是以什么渠道去香港的,但我知道每一次她从香港回来,总会给我们带很多东西。家里所有高端新奇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她带回来的。后来她老了,生病了,再也起不来了,只能住在香港的老人院里。过上一段时间,我妈那一辈的人就会过去探望她。如果没有了四姑婆当年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我妈那一代人的生活,以及我妈的爸妈那代人的生活,将会难过的更多。除了吃的穿的,还有玩具。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某年夏天她之所以回来,是因为她知道我们想要溜溜球。溜溜球那东西国内已经有卖了,而且也已经有不少地方在卖。只不过我们的家长嫌价格贵,所以没给我们买。不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觉得没必要不值得。四姑婆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这些消息,于是她就带了几个铁的溜溜球回来给我们。我的朋友同学那里的溜溜球基本上都是塑料的,有些高端的甚至里面是有滚珠的,但唯独我那个是铁的,上面有卡通。铁的溜溜球会生锈,尤其是被砸到某些地方出现了破损以后。相对于那些塑料的高端的溜溜球来说,铁的溜溜球你要玩得溜实在非常难。那时的我已经不完全算是一个小孩,算是有点懂事吧,所以说虽然那不是我最想要的,但那是长辈带回来的心意。溜溜球不值几个钱,但得排队买票挤火车回来。那个费用那个精力完全不是几个溜溜球的价值能与之相匹敌的。我总觉得我妈那件墨绿色的毛衣是我的四姑婆带回来的,但也有可能是我猜错了,有可能是我爸那边的亲戚,我的某个姑妈带回来的,但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是四姑婆带回来的呢?因为姑妈带回来的东西,通常我妈都挺嫌弃,不会穿。

冬天衣服穿得少,对我家来说,可能现在随便能翻出几十年前的东西,衣柜就像一个可以时光倒流的机器。

2021-12
5

致敬梅姐

By xrspook @ 18:18:03 归类于: 烂日记

这周六我和我妈去了电影院看《梅艳芳》。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了三个星期,我才去看,买票的时候我震惊了,离我家最近的那个电影院在招商银行APP上特惠价只需要14块钱。因为我领了一张招商银行两人同行立减30的优惠券,而那个电影票原价是19块钱,所以结算的时候按照最优价格给我,即19块钱乘以2,再减去30,结果两张电影票,一部2小时17分钟的粤语2D电影我只花了8块钱。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当我把这个告诉同事的时候,她们简直炸锅了,为什么我总能找到这样的优惠呢?其实这纯粹是运气,我知道以我的会员级别在招商银行APP那里可以领这样的优惠券,但这个东西是限量的,领券以后7天内有效,所以月头的时候我没有急着领券,因为我并没有觉得哪部电影我想看。但是如果领券的时间太晚了,券被领完了当然也就没有了然后。这一次刚好有同事给我推荐《梅艳芳》,而这个星期好像我又有空,机缘巧合之下,我发现离我家最近的那个电影院居然有排片,而且周六一整天那个放映厅都一直在循环播放的这部电影,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部上映第3周的电影,居然电影院还会把一个放映厅一整天都循环播放,而且还是以这么低的票价,实在让人太震惊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我估计前两周看这部电影的人更多。所以电影院才愿意在第3周的周末仍然这样排片。我选择看的那一场是上午11点30开始,除了凌晨场以外,上午的第一场。观看我那场的人一共有7个。这个数量在那家电影院大概是一个平均数,除了一些首映的电影,大概其它场次平均下来7这个数字已经算比较多了。让我有点意外的是,除了我跟我妈以外,其余5个人居然都是男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去看这部电影呢?

周五当我跟我妈说周六要去看《梅艳芳》的时候,她是有点不喜欢的,因为她从头到脚都不喜欢梅艳芳,不喜欢她的歌,也不喜欢她的形象。但我觉得看过这部电影后,她会对梅艳芳这个人改观。我一直都对《梅艳芳》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知道她的存在,但一直以来对她我都称不上喜欢。《梅艳芳》这部电影、这部传记电影真的拍得很好。娱乐圈名人的传记电影,香港的《梅兰芳》拍得比印度的Sanju好。

《梅兰芳》女主的选择非常恰当,虽然看完以后我的依然叫不出女主的名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真的把梅艳芳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其他演员的选择也都非常到位,除了张国荣。大概因为我们太了解张国荣,于是觉得这部电影里演张国荣的跟我们印象中的张国荣有差距,无论是这个演员表现出来的东西还是这个演员的外貌身材。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原来梅艳芳与张国荣有这样一段关系。同时也不知道原来郑少秋跟梅艳芳在他们还没成名之前都翻唱过日文歌。

能把一部女艺人的传记电影拍成这样真的非常不可思议,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选角很到位,都是老戏骨。你完全不需要知道他们是谁,但当你看到他们以后,你自然就会回忆起他们演的那个角色,而完全在乎他们本人。

今年去电影院看了两部香港电影,一部是《妈妈的神奇小子》,另外一部是《梅艳芳》,都很好。

PS: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梅艳芳》的女主之前是模特,从未演过戏,她的首演表现堪称惊艳!!!

2021-09
13

一直挣扎

By xrspook @ 14:27:3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看我妈去看了香港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在去看之前我一直没有跟我妈说那到底是什么电影。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如果她知道这是一部香港电影,没看之前估计已经才跟我碎碎念了,而当我跟她说女主角是吴君如的时候,估计她那碎碎念会更加强烈。所以我宁愿直接不说。上个星期我才知道这部电影上映了,但是当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星期天,所以我只能这个星期再去看。我非常清楚这样的话,让我选择的机会会少很多,因为首映的第一周排片是最多的,而且优惠肯定有。这不是一部大片,但我确信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因为从月度的口碑排名看来,它排在第三,在两部进口片之后。看之前,我不想了解太多关于这部片的各种细节,但从演员的配置以及故事主要内容我确信这必定是一部好片子。里面除了几个老演员以外,我根本叫不出名字。看到这部片子里的吴君如,让我想起了《女人四十》里的萧芳芳。香港的女人莫名强大。香港电视剧或者电影表现的女人,并不是因为她们能力上有多么的过人,而是因为她们的勤劳、她们的无私付出、她们即便很苦也一直迎难而上。在这之前我已经在《岁月神偷》里见识过当妈妈的吴君如。从前听到吴君如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会自带那种无厘头的念头,跟周星驰类似的感觉,但经过《岁月神偷》和《妈妈的神奇小子》以后,我实在太佩服这位女演员了。

同样是一部运动电影,跟《摔跤吧!爸爸》比起来,《妈妈的神奇小子》里面我感觉有更多的无奈。比如说在1985年的香港,一瓶皇冠盖的玻璃瓶汽水也要两块钱。但是2000年以后,居然政府给残障运动员每个月的补贴只有3000块。3000块在香港等于是300块,几乎等于没给钱。所以这跟香港的老人领水果金有什么区别呢?我不知道他们健全的运动员每个月的补贴有多少?但即便残障运动员已经是奥运会、破世界纪录的的级别,政府也仅仅资助3000块钱。别说用来训练,哪怕是用来吃饭都不行。吃饭都没办法保证,怎么进行全职训练?为了能进行全职训练,运动员不得不自己想办法、找经理人、代理各种商品,拍各种广告,但这样必定让运动员分心。让人无奈的是,如果他们不这么干的话,他们就没法继续下去。残障运动员跟一般的运动员在这部电影里,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可能是残障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更长,有十几年,如果早出道的话,甚至会有20年。这20年靠那一丁点的政府津贴以及即便拿了奥运金牌也只有正常运动员1/30的奖励,他们能继续坚持下去真的是个奇迹!十几二十年的运动生涯,只能纯粹靠家人养着,这实在太难了。

我是看着香港的电视剧和电影长大的,所以我明白主角生活的那个社区那个那种房子意味着那一定是一个公屋屋邨。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家庭收入一定很低。在《摔跤吧!爸爸》里,当女儿们打出一些成绩以后,虽然片子没很明显地说到他们的生活有明显的改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起码当女儿们的竞技水平到达国家甚至者国际层次的时候,有国家的资助、有更好的运动场地、更科学的教练团队。但神奇小子这么多年跟的都是那个教练,都是在那块场地。当运动员很不容易,当残障运动员更加不容易。即便他已经是那种世界纪录保持者的水平,他依旧不得不为他的基本生活挣扎。

《阿甘正传》涉及的深度广度更大,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香港片《妈妈的神奇小子》。

2021-08
14

终于找到靠谱的篮球教程

By xrspook @ 18:15:5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在于我敢于尝试新事物,如果我遇到某种好的方法,我会勇于颠覆之前我所有的认知,兴奋地从头来过。

此刻我的右手在发抖。因为就在较早前,我开始了新一轮的投篮练习,那个手法我之前未曾听过,也未曾练过,没有人给我推荐过那些视频,纯粹是因为运气,我在B站搜索三分球的时候,无意之中找到一个香港教练的视频。那个教练叫做CoachFui,翻译成比较通俗叫法是灰Sir,之所以称为Sir,是因为通常香港人就是这么称呼他们的老师的。我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管他长得什么样,身材如何,反正教的东西很有道理,我就接受。他的教学视频都很长,接近20分钟一个。看过好几个视频以后,我觉得他的视频是最靠谱的,最接地气的,最可以使用的。其它视频通常都是一些篮球爱好者在研究模仿他们的对象,有些视频他会加入某些自己的经验观点,但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没办法说得出来,不过是他们一直都在用觉得有用的东西。刚开始用单手投篮之前我就想找教学视频,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所以我也就只能东拼西西凑大概差不多那样。现在我的罚球的命中率在正常情况下能达到6成以上,如果状态很好的话,甚至能达到8成以上。如果不是在罚球线,而是定点投篮,我的命中率也可以在5成以上。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投篮,并不在对抗的条件下进行,但即便这样,我依然觉得不满足,因为今年我的目标是解锁三分技能,只拥抱着现在的命中率、以我现在的技术、没办法实现愿望。

在我看灰Sir教学视频之前,我没有找到我无法实现三分球非常确切的原因,除了身体协调性,腿部的力量无法传递到上身这个大方向以外,我没有明确地找到确切原因和解决方案。大概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个比较厉害的人指点我一下,打通我的任督二脉,我就可以通过了,但显然没有。在看过一个灰Sir的教学视频以后,我很喜欢,所以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往下看。他用很科学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还会结合人体的构造以及实际的情况去讲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这样是错的,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如果要实现某个目标,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练习。这些东西都非常实际。他的风格很香港、很现实主义,不会让你觉得有教条主义的感觉。不像书本上说的那些,又或者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外国教学视频里讲的那样。因为书里面和老版本的教学视频只会告诉你要这么做,不能那那么做,但不会跟你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光说不练假把式,光是看视频不拿起篮球,不到球场上练习,所有东西都是瞎掰。

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用手指的力量投球一个多月了,虽然也会制造旋转,但是旋转的那个效果我也说不准为什么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但是当我转为用手腕力量,当我知道了下腕和拉球以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出手更顺畅更稳定。当然这些都只是在篮球场以外的感知,至于投篮效果如何,我还得去篮球场去亲身体验。他的教学视频我会一直看下去,除了看投篮部分的,还有其它篮球技巧部分的。这些视频看一遍不行,估计得一个视频重复好几遍。看字幕和直接听完全不一样,因为我的母语就是粤语,字幕反而会让我觉得有点生硬。如果一边听一边看的话我会更加专注,莫名亲切莫名入戏啊!

不是所有人都敢于颠覆自己,而我恰好就是那种人。现在我的运气又这么好,遇到了非常适合我的篮球教学视频,真幸福!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