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
26

检验记录电子化

By xrspook @ 12:53:40 归类于: 烂日记

终于做完了检验,终于可以拿着一大堆的记录本在办公室悠哉地输入数据。实际上如果每次检验完以后都及时输入数据,我根本不需要累积到一大堆才苦逼地敲键盘。但有些事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至今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切都是那么经典,什么都是手动抄写,其实像Grey’s Anatomy里SGH用平板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话,大家也就不需要像很多年前GA里的医生那般抱着一大堆的病例写了,拿着个平板就可以。医生查房拿的不是病例,而是平板,一个人是一个平板,一堆人也是一个平板。对检验室来说也一样,现在来说只有2个人,两个人各配一个平板就好,什么指标什么样品都可以在那里面完成。我曾经想过要当医生,后来因为学习成绩太糟糕,那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我只好转当另外的。对我来说,另外的意思就是当个低配的科学相关,最终我的屌丝职业是检验员。我跟医生的差别在于他们折腾的是人,我折腾的事。同样是用标准化的流程来处理事情。大多数情况下,我走到得出结果也就完事了(持续探索性的事在实际工作中实在不多,如果真的是科研项目,那是必须的!),但对医生来说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第一步,怎么去处理,而且处理得当才是重点。我这么个脑袋瓜也就只能处理这么点小问题了。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想把我们的原始记录电子化,节省纸张这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只管录入,计算那些事完全由计算机完成,多省事!在平板电脑没有流行起来之前,实现检验原始数据电子化几乎不可能,但现在这个已经很成熟了,低配置的安卓平板几百块钱就能有。至于数据处理,基于PC机的编程很简单,因为我需要进行的数据运算是没什么难度的,对我们来说,有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就可以了,默认自动保存时间可以设置为5-10秒一次,也可以手动保存。程序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样品登记和样品检测,检测里面的分类分为基础指标以及特殊指标。基础指标包括水分、容重、杂质、不完善粒和脂肪酸值;特殊指标按照品种分类,小麦的包括面筋含量、面筋吸水量、小麦硬度指数,食用油的包括酸值、过氧化值、色差。没有添加选项,因为所有公式设置都得预先完成,需要提前在软件里定制。检测界面指标的选择可以通过分类目录点选或者模糊搜索进入。检测具体指标时软件可以进行脱机保存操作,但最佳的模式是一直都可以wifi覆盖实现实时同步。样品登记功能必须在有wifi的时候才能使用,免得多人同时使用的时候样品编号出现重复。检验的样品必须先在样品登记里记录。数据每天都进行自动备份,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除外。这里我觉得需要解决的主要有2个问题,第一是基于平板的软件编程应该怎么做???第二是软件编写出来了怎么实现同步和备份???如果只是单机操作,一个数据库+一个VB或C++就可以了,但如果我要写的是安卓上能运行的软件呢?同步和备份的问题,如果是利用现有的程序,利用坚果云就能实现多设备的同步,而且那玩意自动具有备份功能,但如果那是基于我自己写的脚本呢?

电子化是必然会发生的,问题只是我们能不能成为走在最前头的那个。

归档:2015-11-26 嘿嘿。

2015-11-26_stamp01

2015-11-26_stamp02

2015-11-26_stamp03

2015-11-26_stamp04

2015-03
23

DEBUT论文被录用了

By xrspook @ 12:55:59 归类于: 烂日记

今早打开邮件,我兴奋地发现自己第一篇投出去的论文被录用了!那是《食品工业》发过来要我交版面费的邮件!1600元的版面费!!!单位奖励核心期刊的奖金是1600元,我完全打了个平手,纯粹只意味着我没花钱投稿而已,我那个去!虽然投稿神马是有稿费的,但稿费和版面费比起来,那是杯水车薪。如果这论文不是我投,是我搭档投的话他就一定不会交这么贵的版面费,他宁愿投去一个版面费低一点甚至不需要收版面费的地方,哪怕那些杂志知名度和影响因子一般。对他来说,发论文那是“搞创收”项目之一,版面费出得不多,甚至不用出,然后再在单位里拿奖励,但对我来说,我不愿意太随便。那是要挂上自己名字的事,我不愿意把自己扔在一个不知道是啥玩意的地方。要评工程师需要一定的论文数量,但我做不到纯粹为了凑数就把论文投到一些神马地方,我无法做到这么随意。如果那么干我会觉得我的付出浪费了。从被评为工程师的角度,没什么浪费不浪费,但一篇论文,哪怕那只是一篇综述,都是得花精力进去的,我至今无法接受“随便糊弄”一下那种态度。就如读大学,难道说清华北大跟二B线的那些神马高价学校就没有区别?区别太大了好吗!如果我付出的努力是一样的,如果投到不知名的杂志我的东西可以更快出版,且需要付出的版面费很低;但如果投到有名的核心期刊,我将有审核时间长,且被退稿的风险,经历漫长等待以后最终还得给高昂的版面费。我会选择哪个?只要我觉得我的稿子有足够高的质量,不会被退稿,我一定花时间和话金钱投到著名的核心期刊!因为生在长在一个晚婚晚育的家庭,所以我的心理年龄从很久以前起就已经比我的生理年龄大不少,急于求成、快餐神马我无爱。慢工出细货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厚积薄发我已经一直在积累RP了。

2015-03-03白天投稿,2015-03-22晚上给我录用回复,2015-03-23早上8点前我就转账版面费过去了。《食品工业》投稿后的自动回复里说审稿时间是45天,但实际上,我只等了刚好20天,挺快的不是么。如果我昨晚就看到邮件,我昨晚就转账了,今天早上从我看到邮件到我转账完成合计不超过30分钟。我的交钱速度也是挺快的不是么。

我的论文是粮油类的,但我却投一个有“食品”两个字的杂志。你知道么,我大学本科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我本来就是个食品人,不过我工作后被分到一个食品下面的分支而已。某个负责粮油工程师评审的同志说,论文投稿最好投到食品而不是粮油类的,因为那更高大上。这是真的!TS食品行业类的核心期刊,有食品两个字的占了半壁江山以上,而且是年年如此,每一版变化都不大,相比之下,有“粮油”两个字的杂志那是经常的有一年没一年的,这个核心期刊体系有,同时期的另一个却没有了,可想而知,粮油类的某些杂志相对来说是多么的可有可无。这是外人专业的看法,作为一个内行人,我自己也是这般觉得的。相比于食品类的很多高精尖,粮油类的就像个老头子,十年如一日地自己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过家家。无论是粮油企业还是科研院校,只要是粮油这一行的,和食品类的对比起来感觉就是落后了5-10年的样子。落后不要紧,落后却不知道自己out,仍觉得自己在行业里很牛逼屌丝这才让人头痛。于是,这也难怪刚到这个单位的时候,他们说发表论文投的那些粮油杂志我一个都没听说过。这也跟我目光太狭窄有关,因为即便大学毕业,我脑子里的食品专业杂志也仅有《食品科学》、《食品科技》等食品行业的顶级货。

如果我还是个学生,我要发个论文,完全靠自费,得这般发到核心期刊,那简直就是要我的命了好吗!幸好,我不是。

2014-09
2

高温期崩塌

By xrspook @ 17:17:33 归类于: 烂日记

Inspire 10的感觉好奇怪,Rider 17不用最后一个洞会感觉鞋子略晃悠,但Inspire 10用了貌似鞋舌就不够长了,静态尚且觉得好像会不够长,动态会不会割脚踝真心很难说。以鞋带长度判断,应该是要用到最后一个洞的,因为用上最后一个洞绑起来的长度才和Inspire 9差不多,但鞋舌这般设置,我顿时头大了。今晚将是我Inspire 10的第一发。

今天的天气和我的心情一般奇怪,一早起来外面混沌状,也不知道是雾还是霾,反正就是模糊看不清,一整天都这样。理论上今天是晴天,但就是因为有那些东西的存在,除了正午的某些时候,否则看不到蓝天。明明是万里无云的日子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灰白,杀人的心都有了。造成这种天气的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没有风。我是个经常在灰尘漫天飞舞环境下工作的人,但我却说不准今天遇到的这种到底是灰尘还是水汽。天气好奇怪,心情也伴随着好失落。昨天早上因为调错闹钟(应该是530和540,我却调成了600和610),耽误了时间,也就没有机会测基础体温了。今天得出的数据是36.4℃,10分钟后数据这样,我换了个方向又搞了8分钟,依旧如此,我认命了。好不容易嗑药之下让基础体温保持了在36.5℃以上5天,药停掉2天后,我又打回原形了。我已经没有药了,无法让高温期持续起码8天以上大姨妈就不会来,我懂的,真让人沮丧,早知如此我就不应该按照医嘱上的方式去吃,每次2粒每天3次,每次1粒每天2次我就能把16粒药分开到8天,或许我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剂量刺激也能制造高温期呢。

现在已经把每天早上8:30到10:00定为看书时间,起码这两天都几乎这样,但今天又开始进粮了,又有大批的样品接踵而来,所以估计明天开始我最迟9:30就得去开工了。开工也好,看书也好,不也是为了那个该死的粮油检验。既然我能保证检验结果能如期出来,你管我神马时候开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核心问题是和尚没有发现每次撞钟貌似相同但其实每次都不同。不同的温湿度,不同的心境,甚至用什么样的速度慢慢走上钟楼或跑上钟楼都不一样,同样,在钟楼下观看在远方聆听撞钟场景和钟声的人都各不相同。最终的目的是准时响亮地把钟撞响,但实现的方法和每次的领悟应该不尽相同。每天都做相同品种相同项目的粮油检验我还真没觉得太烦,只要检验不和我的日程冲突(比如说样品太多,送样时间太屌丝导致我要加班),否则的话,我是有种好奇想知道这个样品的质量到底如何。一大批样品貌似相同,但实际不同。杂质不同,杂质的类型不同,不完善里有各种奇葩状况,有些看上去很丑但你却实在挑不出哪些的确属于有问题的,有些貌似挺漂亮,但被列为有问题的颗粒一大堆。我会感恩或骂街那些质量参差的样品,或许检验结束我就会忘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给了我一些觉得不无聊且实在的时光,我也是靠它们领工资糊口过日子的。

今天的轻松跑即将开始。

2014-09
1

脱水?抽筋?

By xrspook @ 15:22:54 归类于: 烂日记

多带2公斤去跑步是啥感觉?上周六我就是那么干的,不是因为我没事找事,身体持水力升高,我也没办法,到今天早上,水貌似都自动离开了,于是我又回到了我平时的体重,感觉还是很困,但没有前几天那么不想动了,仍是很容易就发热出汗,但不会像上周五晚上那样开着27℃的空调睡到半夜还是会热醒还是得起来开风扇了。心情压抑和身体压抑往往是一起到来的。

上周一早上出门是左小腿抽筋,今天貌似是右小腿,我那个去!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都是那个时候??????每一次到达华景新城西下车的时候车上乘客都只会剩下我一个,虽然我已经提前走到后门,但司机还是会忽略,开过一段才停车,而每次停车下楼梯的时候,又是抽筋状的发作。上周本想回到单位找云南白药,但没找到,所以昨天晚上我就已经准备好花红止痛酊,今天正好碰上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那种张紧很快就得到了缓解。对于真正的扭伤,无论是云南白药还是这个都很快会起作用的,但对于慢性劳损或磨损,用多少次都不会有啥转好的迹象。

今天又把《粮油质量检验员》(高级工)部分看了一章。高级工部分一共11章(P408-601),每个工作日都不被打扰看一章的话得看2周。今天看的那一章说的是预处理,主要是针对检测重金属、黄曲霉毒素、农药等的,但实际上采用的方法在大一基础化学实验里已经提及/使用过了。当时根本就没想那到底是干嘛的,老师让你去做你就去做,要领注意事项神马老师都说得很明白。但差不多到10年后那些各个分项目到底结合起来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才渐渐地让我明了。当年我们针对对象主要是食品,但其实化学这种东西,可针对的是所有物质,而现在,我看的教材里针对的是粮油。书本里说得很认真很仔细,但每一个粮油检验室其实都心里明白,尤其是基层实验室,这些离我们的日常工作很远很远。简直差不多沦落到了让我觉得这只是在学校里硬性要求普及起来的课程而已。在预处理部分,我觉得能用于实操考试的估计只有一个萃取操作,连那些高大上的蒸馏装置连接都不会有,因为真的用得不多,其次是装置昂贵,第三是很难找那么多那些东西用于考试。萃取实验的仪器设备超简单便宜,但肯定会涉及两种不互溶的东西,所以考官一整天都闷在那个地方估计会憋死,除非他们戴着相应的口罩。今天有空的话,我想再看一章,“实验磨粉机及粉质仪”,这一章的内容相对较少。再下一章“仪器分析基础知识”内容有50页,而且还是很高大上的神马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什么,可能得用1-2天(每天1-2小时)才能看完。

把干净的书本画花是我的使命!

2013-12
3

统计吾爱

By xrspook @ 17:36:21 归类于: 烂日记

已经折腾了一个下午的省储粮油统计分析了,我真是个超级慢热的人,因为直到大概半个小时前我才可以有些灵感,开始可以有点流畅地写出东西而不是挤牙膏敲文字。我是天生喜欢数字的,但显然对粮油的统计远远没有我对摔角统计那么的挥洒自如。摔角统计我喜欢怎样就怎样,但粮油统计,尼玛的太折磨人了,有很多很多需要表达的东西但我却不能都表达出来,碍于版面,碍于字数。尼玛的第一次“交作业”我就来个20页纸别人压力很大的好不好,你叫其他人怎么活了。我有很多很多的计划,但现在我只是很克制地发挥一些而已。

统计这玩意,我们按照数据说话,但实际上数据要表达什么又是很随我们主观的,因为我们是为了凸显某些东西而故意一定要统计某些东西,如果我们的心没到达一定的高度,我们不会考虑到某些东西,如果我们故意要show off某些东西,我们自然而然地觉得要在某些数字上寻找某些规律。

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较真了。

昨晚我的Nike+神经病,准确来说应该是app用的GPS神经病了。我第一公里走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居然告诉我已经完成1公里了!于是,我第一公里就只用了3分22秒而已!!!怎么可能!!!!学生时期,当我状态最好的时候,我的确跑出过3分17秒800米的成绩,但那是超水准发挥啊啊啊啊啊啊!!!只此一次,没有第二回了,而且那是完全快要死的节奏才死出那个成绩呢。而昨晚,显然我是一路按照平时的节奏不紧不慢的,所以,那必须是GPS神经病。Nike+网站的数据看来,的确在我开始的第一公里GPS出现的路线曲线是完全不靠谱的。所以最终,我昨晚搞了Nike+报给我的11公里(实际上大概是10.5公里),在1小时25分钟之内完成。这成绩也算很可以了。即便我把第11公里的时间除以二加到前10公里的时间里,我还是打破了自己上周创下的10公里纪录。昨晚的呼吸实在是少有的神奇顺畅,而这还是在貌似几乎没风,粉尘飞扬的环境下创造的。之前经历过小腿肌肉的各种不知道是扭还是拉的不如意,所以昨晚我是穿长裤进行Nike+的。逞强是傻逼,在22℃以下的时候就应该穿长裤进行,我这不是短跑不是拼速度,在急行和慢跑期间,热量,尤其是下身热量散发是很有限的,不注意保暖的话最终就可能会导致我之前出现的跑着跑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地上的影子看来,我觉得自己慢跑起来的姿势越发的协调柔软了,不是硬邦邦地砸地,而是有点轻飘飘弹起来的感觉。估计是我跑得比较少,我现在觉得急行对我的脚踝和脚弓压力更大,而水泡也是在急行时最显痛的,搞不懂,搞不懂啊亲~

貌似已经好多天我的生活都不以ADR为核心了,所以今天在Raw上看到他老人家我感到弱弱的陌生,哈哈哈,这是神马节奏?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