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
20

从这个坑到那个坑

By xrspook @ 8:54:13 归类于: 烂日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是一个挺玄的过程。我的教授所执行的方案是一开始就把我的雌性激素降得很低,同时把子宫内膜的厚度降得很低。因为他是一个教授,他不是一个学生,所以他心里明白到了我这个年纪的人,如果未婚未育没有男朋友的话意味着什么,所以他的学生可能会建议我早点结婚生孩子,但是他却不会这样说,因为他知道我不会。反而当我问他,我会不会来月经的时候他回答你要不要生孩子?如果不要的话,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不让这个东西复发,其它的都不重要。

以前不来月经,老是不去看医生,我妈会烦我,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也会烦我。现在反倒变成了不来月经,反而能降低一定的风险。但是怎么可以来月经呢?妇科医生的做法是尽量降低雌激素的含量,怎么降低呢?那就是提高孕激素的含量。这样就会造成一个假怀孕的状态,但问题是雌激素降低了那么依赖雌激素的子宫内膜意味着肯定难以发作,但问题是孕激素的长期占优势,但实际上这又不是真怀孕,没有一个释放的过程,就会增加了乳腺方面问题的概率。

昨天不知道要看到了哪个公众号的标题说乳腺癌已经超过了肺癌成为了头号杀手。乳腺癌毋庸置疑基本上大多情况下都是女人的福利,而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其中几点,我是全中的,第一是未婚未育,第二个是35岁以上还没生育,第三个长期接受内分泌治疗进行雌激素的控制。乳腺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对我来说基本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对正常的女人来说,无论是子宫卵巢还是乳房,这些东西如果并非万不得已,她们是无论如何不愿意切掉的。虽然切掉卵巢还可以用药物去控制激素,切掉子宫虽然就不能生育了,但是卵巢还在就还可以产生雌激素维持人体的正常运作。切掉乳房可以进行假体重建,现在的整容技术基本上已经可以到达那种以假乱真的程度了。但是对我来说,起码现在我觉得如果真有这个必要的话,切掉我也没什么难过的。当然了,对普通的女性而言,不仅仅是切掉体内的那些重要器官,哪怕是把长头发简短她们也会觉得要死要活。我对我来说,我恨不得把头发剪成男款。我真的很想拿着个推剪,从头到尾都一个长度,推完整个头简单快捷,晚上洗澡的时候头发一擦就干了,根本不需要考虑吹干,不需要考虑吹干,就不会出现那种头发没干又去睡觉,结果第二天早上发现出现落枕的症状。

有时我还真的很怀疑自己,是不是性别搞错了?但我又不是那种要通过某些锻炼或者是吃某些药物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男人的人,所以这种由衷的中性崇拜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但那显然,如果人人都这么想的话,世界会灭绝的,因为不会有后代了。

2023-09
5

我真的想做那样的人

By xrspook @ 9:11:02 归类于: 烂日记

这个周末在家里开始看电视剧《山海情》。很早以前我就想过要去看,但是却一直没有干。是要看《山海情》还是《人世间》呢?其实《人世间》我也看过一集,但是那一集看得我想睡觉,所以我就没有去看下去了。《山海情》得看得我欲罢不能,以至于周日晚上睡觉的时候,做梦我仿佛都梦到《山海情》里的某些情节。

《山海情》这部电视剧拍得很真实,同时你也必须承认他们真的很敢说。因为关于领导们的那些官僚主义不是谁都有那个勇气红果果地暴露出来。之前我已经看过了《功勋》里面屠呦呦的故事,《山海情》里面我要看到那个福建教授科技兴农的教授教贫困地区的人们种双胞菇的故事。我觉得如果说什么是榜样的话,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阿谀奉承、拐弯抹角、升官发财的事,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只想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果真能把那些东西解决掉,我甘愿付出一切。我觉得这是一种科学家的觉悟,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医生估计也得是这样的人,但是不是人人都认同这种做法。在不认同的人的眼里,我们就是一些傻瓜在做傻事。明明可以很轻松,却让自己身心俱疲,而且还没什么回报,无论是名誉上的还是金钱上的。把一辈子都投到某件事上面,放弃感受其它快乐,他们无法理解我们的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在专注中获得快乐,又或者说其实那种感觉不应该说是快乐,而是应该是某种激励,某种让我们兴奋的东西,让我们根本停不下来。

有人一心只想着怎么可以偷懒、怎么可以做少一点、再少一点,但是对我们这种人来说,一旦认定了某个目标,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不管那个过程有多难。如果那看上去真的遥不可及,那么我们就会把那个目标拆分为小任务,逐个击破。我当然不是屠呦呦,我也不是《山海情》里面的凌一农。我只是我自己,我只是在做一些很小的事情。我无法改变别人,我甚至可能改变不了自己,但是我会坚持做一些我觉得对的事,因为我觉得那样是有用的,是对我或者对所有人来说是有益的。更多时候我之所以选择做某件事,倒不是因为我觉得那对我来说很有益,而是因为我觉得对别人来说那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去死磕一些事情。

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没有人给我们做过性格测试,哪怕我们通过某些闹着玩的途径做过性格测试,但也没有人把那当一回事。如果有一天可以保证某个流程的性格测试结果是可信的,那么在这个人挑选人生发展规划和职业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就有所侧重呢?最聪明的人可能不一定适合当科学家,因为既然他们在智商方面很有优势,估计在某些地方,他们会有明显的缺陷。但是那些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有信心和能力去钻牛角尖的人就应该去做研究,去做一些与科学相关的事情,而不是所有人都拉去上夸夸其谈的某课,进行对我来说无论如何都抓不到重点的某某教育。

人的年龄到达一定程度后,专才才是最应该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精力有限了,因为我们在所有方面都发力只会让我们在所有方面都碌碌无为。

2023-09
3

少吃点吧

By xrspook @ 10:06:27 归类于: 烂日记

巧囊手术之后回到单位,早餐的时候基本上我就再也不吃液体食物了,比如什么粥或什么豆浆之类的东西。只吃固体食物,比如汤面米粉炒面又或者是饺子之类。如果有麻团或者绿豆饼,我也会吃一个,但如果是油条包子之类的我就完全不再吃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做完手术之后,我觉得肚子很胀,吃饱了会很痛苦,吃得越多越痛苦,所以我就不吃了。吃了益生菌之后,腹胀的感觉明显改善,不会不断地放屁、也不会不断的嗳气了。后来我发现,即便我就只是一点主食,我也不会饿。也不是一定不会饿,但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于是我就再没有吃回去。跟从前相比,现在的主食一次性的分量会少很多。一次只有一半或者6成,当然你可以要求师傅打多点,但是通常我都是直接拿了就走,而且是看到哪个少拿哪个。即便这样我依然没有觉得饿。为什么以前我能吃得下那么多呢?以前主食量要比现在多,我还得吃一些液体的东西。如果还有油条之类,我还会继续吃。当然,实际上那样吃我会觉得撑,但是我还是吃下了。

虽然现在少吃了,但是体重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大概是因为人的代谢也减慢了,于是我不得不接受这么一个事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代谢的确会变慢,所以我们再也不需要吃年轻时那么多的东西。我隐隐约约有这个感觉。某一次搭同事的车回去上班的时候他也跟我说,他现在也觉得自己吃不下那么多了。现在只吃一点点就足够了,虽然实际上有时也是会饿的,但不至于饿到肚子痛受不了他也就不管了。现在我也是这么个做法。如果到早上11点多的时候觉得饿,挺一挺就过去了。晚上基本上不会觉得饿,如果觉得饿的话就喝点水,早点睡觉也就得了。我觉得如果在你饿的时候你全神贯注在其他事情上面的话,你也就没有那个心思注意那个饿的反应了。近期之所以我根本不觉得饿,是因为我一心都扑在VBA上面。即便到了饭点,我也不知道到饭点的时候我到底饿不饿,之所以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去饭堂吃饭,是因为我觉得再不去的话饭堂的人下班就被我耽误了,他们会恨死我。虽然有这种觉悟,但是我也依然拖到很晚。经常发生的是我还没吃完,饭堂的人就干完了,所以留我一个人在那里吃。所有卫生都已经搞好,空调也都关掉,只等我一个人吃完,把饭盘回收到指定位置,然后关灯关门走人。理论上都到了这个地步了,我也不需要赶时间了,但是当这种事情即将发生的时候,我依然会非常努力地赶紧吃,快点吃,虽然速度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吃饭就是为了完成吃饭这个任务,没有半点的享受。可以这么说,在吃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是无所谓的。当然,如果我去吃饭的时候发现只剩下鱼,连续好几回都只有鱼,只剩下各种各样的鱼,我会很恼火,但也只是看到和吃的时候恼火,吃完了以后就彻底忘记了到底吃过什么了。

在吃这个问题上,我是个没什么追求的人。

2023-08
7

我们错了

By xrspook @ 10:30:29 归类于: 烂日记

周日的中午打开爱奇艺的电影栏目,看到有个新片上映,叫《我爱你》。好像这部片子之前有在院线上映?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看过了一眼,但具体是什么内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主演是倪大红和惠英红。看着看着我才发现原来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配角我也认识,他们分别是梁家辉和叶童。梁家辉很好认,但是叶童我真的是认了半天。最后我认认真真地把字幕都看了,才发现原来我真的没认错,那个是叶童。

这是近段时间我觉得让我感触非常深的好片之一。跟之前我在宿舍自己看的《妈妈!》很类似,都是非常好的片子,但是会让你觉得很难过,说的是很现实的东西,因为现实太残酷了,你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不好的东西总会落在少数一些人身上,但是事实的确就这样。

《我爱你》这部片子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感受到了生活的一些东西。比如生哥两口子庆祝他们结婚45周年的饭桌上,我仿佛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到了曾经的我自己。他们那一桌是三代同堂,我外婆最后的时候是四代同堂。饭桌上的我们各自都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情。虽然那是一个结婚周年纪念,但是没有一个人把重点放在那对庆祝的老人身上。我们是不是也在干的这种事情呢?小孩要玩要看电视,要玩这个玩那个,大人在阻止小孩,又或者大人在忙工作。还有就是老人送给小孩的东西的确是收下了,但是最终有没有真的把那当作是宝贝,甚至没有拿走,或者是在老人家里,小孩把东西搞得到处都是,比如玩具四散,完全没有收拾就直接走人。曾经我也是这么干的。电影的那个场景可以这么说,会打无数人的脸。我们自己这么干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有问题,但是但我们换了一个角度,从路人的眼光去看这个事情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年轻人怎可以这样?

片子没开始播多久,我就觉得取景地是广州,最后的确证实了我的看想法。基本上外景都是在广州取景的。至于室内的部分到底是不是在广州拍的我不知道。之所以这么肯定,因为我看到了云道、看到了广州塔、看到了白天鹅宾馆、看到了内环路、看到了白云山、看到了估计是东山口到五羊村那一带的那些老房子。他们没说这就是广州,但我很清楚这就是。这是我最熟悉的城市,虽然我没办法说出他们具体取景的那个地方到底是在哪里。

故事打着我的脸,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来说,不可能不共情。我觉得《我爱你》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我个人非常喜欢,但是我不会推荐给我妈,因为对她来说有点残忍,有点过于压抑。我也不好意思把它推荐给我身边的人,同事也好朋友也好,因为好像我要让他们像我这样自觉被打脸。所以这部片子的受众到底是谁呢?谁会愿意这样主动地被教育呢?有些人是无法接受悲剧结局的,但是生命之中哪里会什么都是好事。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有些人可能不敢走进电影院,又或者不敢点开视频开始看的,但是,敢于把它看完的人,都会判定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

真正的爱我觉得是默默地我为你好,你也为我好,不求任何回报。不知不觉间永远讨好你爱的人,天经地义!

2023-07
24

不能病啊

By xrspook @ 16:28:16 归类于: 烂日记

在看《闪闪的儿科医生》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原B站有自己制作的纪录片,而且那些还是医务的纪录片。以前看医务相关的纪录片,基本上我都是在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看的,可能是CCTV-9,也可能是CCTV-10,但更多的医务纪录片得追溯到我还是这个初中生的时候,那时我看明珠台的外国医务纪录片,但是相对而言,那又不仅仅是医务的,更准确地说,那应该是普及医务知识又或者是人体常识的纪录片,因为跟真正的医务纪录片相比,里面肯定没有长时间的手术镜头又或者是某些进行了模糊处理的伤口镜头。

之所以之前没有这些东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要在无菌的手术室里放进去拍摄的人以及拍摄的器械,就必须做非常完备的准备工作。一旦你熟悉习惯了做这些事情,去任何手术室拍摄都不是问题,只要医院允许,患者也允许。但是从不知道该做什么准备到做出完备的准备是0-1的过程。相对于后续的来说,这个非常难。对于以前的拍摄来说这更难,现在或许你可以在手术室里面布置很多个固定摄像头,然后进行远程拍摄,那摄像头可以是高清的,可以是变焦倍数很高的,所以只要不是纠结到某个地方的某个细节,你只要拍摄一个手术室的画面,布置摄像头,不需派摄影师和导演也能做到,但以前的拍摄不具备这样的设备支持。如果你要拍摄手术,你就得带着大块头的摄影器才进去,不仅仅是器材,还有人,线材灯光等一大堆东西。

等待《闪闪的儿科医生》更新完毕期间,我在爱奇艺上看了另外一部叫《生门》的医务纪录片。那是一个讲产科故事的纪录片。拍摄时间比《闪闪的儿科医生》早好几年。《生门》的故事非常好,但限于几年前的拍摄设备,跟往后的纪录片相比,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色彩不怎么好,但这并不影响《生门》成为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可以这么说,那一部纪录片反映了人间的百态,让你感受到很多很多。绝大多数案例都会为钱而发愁。有些人选择用坚强对抗生命中的无奈,而有些人则选择主动放弃。在传统观念中,生孩子就是一个把人生下来的过程,是件令人兴奋的喜事、好事,但实际上其中的风险估计得用不计其数去形容。之所以这些案例能上纪录片,大概是因为那算是很多不幸的浓缩。没有任何人会希望自己的情况和案例相似,但是你永远都预测不到,也无法选择自己不会成为某个案例的续集。

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医院是个救命的地方,即便没钱他们也要救人,但就是存在这么个现实,当你欠费的时候,当你不再交钱,医院无法给你上药。这个时候,无论医生还是护士,就会一次又一次催你交钱,他们无法为你解决钱的问题,但他们知道你需要这些药物支持。或许在医院系统还没有这么完备的时候,这种限制还不至于这么明显,但现在情况就是这么的红果果。医生护士在努力救活你的命,但因为没钱,你欠费还逃逸,最终可能还是得这个科室的医生护士为你买单。患者及家属是很无奈的,但是医生护士也是无辜的。因为没钱,所以很多人都没有买医保,但就是因为没有买医保,所以遇到很烧钱的情况,穷人就会变得更加无路可退。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恶性循环,但是当你没有真的遇到,又或者是没有通过别人的案例深切意识到的时候,你会觉得对我来说那个几率很低很低,所以我宁愿把那些每个月买医保的钱花在其它地方。

今天我终于打完第六针诺雷得,每28天一针,一针算上注射费接近1100元,后面4针除了打针还得同时药物补充,一个月的医药费接近1700元(除了500多元的莉芙敏是自费药其它是乙类,但东莞一年异地就医门诊统筹金额就只有不到900元,4月开始我就全自费了)。如果我是每个月3000元到手的人,还得租房,我还能吃饭还能继续活?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