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
7

我们超前了吗

By xrspook @ 17:49:40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某个中午我跟几个男生一起去父母的工厂,貌似那是因为放寒假或暑假之前,开完会以后就提前放学了。一路上大家都在讨论着离奇事件。他们一直在说着UFO外星人之类的东西,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在听。我不知道为什么男同学那么喜欢那些东西。在那个年代,除非看过电视或者书籍,否则不会了解到那种东西。当时我对UFO外星人之类的没有很感兴趣,但也不会很抗拒。起码那个东西比语文书上的内容有趣一些。又过了好长时间,网络发达了,信息通畅了,搜索各种消息的渠道更多了,而我也看过了更多的X档案,但原来那些貌似很神奇的东西不能打动我。

今天我在家里,连续看了大概6集的X档案,把第11季的全部看完了。吃过午饭以后我就在床上看,一开始是坐的,然后是半躺着,最后直接躺下来了。有些时候我的确看得很困,很想睡觉,但总算挺过去了。

这部从前让我非常着迷的电视剧现在我看的时候却莫名地觉得怪怪的。那明明是2017-2018年才上映的内容,但里面说到的人工智能之类的东西我觉得一点都不超前,甚至还有点落后。搞不懂为什么他们的手机这么的落伍。他们用得最多的居然是固定电话,而且是那种,貌似现在你叫我再找一个出来,我大概只能在博物馆里找到的类型。他们开的车子很漂亮,但问题是房子里面的设施让人觉得非常无语。无论是电脑、平板、其他电子产品,又或者是厨具之类的。最让我觉得惊讶的是他们习惯地把录像带这种东西也带出来了。00后知道录像带是什么东西吗?在他们懂事的年代,甚至光盘这种东西也越发少见了。如果谁家还有录像机这种鬼东西绝对应该拿去博物馆。如果电视剧里是2006-2007年拍摄的,我还可以接受。毕竟如果播放年份放是2007-2008,片子里面的内容还有一点超前性。这是一部科幻剧啊!如果这是10年或者20年前的科幻剧,这样的情节我还可以接受,但这可是一部去年的科幻剧啊!于是我开始问自己,这到底是不是因为近几年中国真的发展得太快了,以至于我们已经把外国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默认为已经落伍了?比如说在某一集里,在结账的时候,男主角得塞一个信用卡。在现在的中国,普通付款方式是扫二维码,稍微高端一点的方式是人脸识别。如果他们要玩生活中的高科技,他们的任何特征,无论是脸部、指纹还是瞳孔,足以辨认出他们的身份,而不需要通过监测身上携带的可定位电子设备。因为到处都是摄像头,摄像头全部都可以精准地人脸识别,无论是在光线很好的情况下,还是在黑暗的情况下。当你在科幻剧里看到里面的东西反倒比不上我们的普通生活,我理所当然会觉得太奇怪。

我从来没走出过中国,估计现在如果我到欧美国家去,也会有我看电视剧的这个感觉。

2016-11
17

怪梦在继续

By xrspook @ 7:59:31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也不知道近期我是怎么了,反正每个晚上都会做梦,而且做的那些梦都比较神经。前天晚上才杀了一个人,昨天晚上又看着一个人自己五马分尸。情况是这样的,进行一场混双羽毛球比赛。一个女的很神经地跑出羽毛球比赛区域绕过了体育馆的一根水泥柱子,然后跑到后场再跑到前场接一个球,球过去了,但是她整个人刹车不及倒在地上并开始散架,从场地的这边滑到了场地的那边。她的手脚和她的身体分离,只剩下一个躯干和脑袋,最后脑袋也和躯干也分离了。但即便这样,她的口还在一张一张,仿佛在说话,虽然我没听清她在说什么。看到那个场景,我已经吓呆了。没有一地的血,她的躯体也很奇怪,断面不是红色而是黑色的。所以可以这般理解她不是人类而是某种东西吗?她为什么要这样呢?不就是接个球,还得绕一大个圈,还因为惯性倒下,然后就散架?这根本就是恐怖片的节奏啊!但为什么我脑子里居然有这么多恐怖的念头呢!

在发生这个惊魂一幕之前,故事比较平淡,但却有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之前我已经说过,在梦里我的听觉跟我的视觉是很敏锐的,但我的嗅觉基本上废掉,昨晚梦里有吃东西,我觉得我的味觉也是废掉的。不过呢,梦里我主要是看别人吃。在我梦的世界里可以创造一些非常匪夷所思的建筑。那些都来源于我的一些记忆,而那些风格主要以古老的为主。可能是中式的,也可能是西式的。可能是普普通通的民宅,也可能是一些很高大的建筑。但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岁月的味道,都是旧旧的,烂烂的,或者有一些什么青苔生锈又或者墙体剥落之类的东西。难道在我的记忆之中,建筑就应该是那样的吗?还是说我对现在的那些新东西一点都不感冒,完全没有在我的脑子里留下印象。什么大型楼盘什么宏伟建筑,对我来说都一个模样,尤其是市中心的那些玻璃幕墙、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广州是这样,上海是这样,北京也没什么区别,甚至,当你到了外国,还是一个模样。全球化的我们在哪里?这些都看上去差不多,我们真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处何方。如果光凭建筑去判断你不知道你在哪里,但幸好无论你在哪里,那里的文字和语言都会让你觉醒,那到底是不是在家乡。但这也有矛盾,比如说我在广州,想跟身边的路人甲说两句,我一开口,必须只能是普通话,因为我遇到一个外地人的几率比遇到一个本地人还要多,尤其在市中心闹市的时候。如果我走在老城区的小街小巷,我开口的时候必须得是本地话必须得是粤语,因为那里的老人可能根本听不懂普通话。这就是区别!在一个城市,你只有到那些老去的地方才能找到家的感觉。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梦里我的那些建筑都是神神经经的、破破烂烂的。那些有可能是我曾经旅游参观过度各种寺庙,各种中国古建筑,集合成的东西,也有可能是我看电视看电影里面那些天马行空的新建筑。反正肯定不是那些让我看着就厌恶的、一个模样的玻璃幕墙。昨晚梦里我还跟一个阿姨讨论为什么她家的梁居然是那样的。我说我在一个同学家里也曾经看到过,但是她那里更震撼。从外表看,这是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民宅,而且是有点现代气息,但想不到内部构造居然是这样。昨天梦里有一条很好玩的,我的侄子把他正在吃的雪糕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吃了两口以后又把雪糕还给他。孩子居然会主动会把他正在吃的东西给你吃,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如果他想从你手里抢走吃的,那很正常,但他居然会给予,这就非常不合逻辑了。

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需要逻辑,但有些时候,混乱一点,颠倒一点,疯狂一点,又有什么所谓呢!

归档:2016-11-17 雄狮醒(下)

橡皮章考验人。首先要把很正常的东西打散为色块或线条,然后用0.5mm都嫌多的精确度铅笔硫酸纸誊写,图案转印到橡皮上,脑子清零操作,原图是什么不重要,知道哪些要留下哪些要挖掉才是重点,要一心一意遵循誊写的线条。总的来说橡皮章制作是一个合分合的过程。这个章估计没多少人能看懂 #雄狮醒# 如果橡皮章最终的“合”通过这种方式呈现,估计很多人都能秒懂。做一个橡皮章用时可长可短,但无论长短都需要高度专注。我爱上橡皮章倒不是为了最终得到“合”的成就感(虽然没有那个目标就什么都没有了),是制作的过程让我上瘾欲罢不能,那种感觉和长跑类似,虽然二者一动一静。

2016-11-17_stamp01

2016-11-17_stamp02

2016-11-17_stamp03

2016-11-17_stamp04

2016-11-17_stamp05

2016-11-17_stamp06

2016-11-17_stamp07

2016-11-17_stamp08

2016-07
20

最后一次免费瑜伽课

By xrspook @ 7:56:39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是单位给钱对于这个人来说这是最后一次免费瑜伽课。从六月开始算,每个月一次,所以2016年下来是七次。之前单位的打算是。一个月两次瑜伽,一次是请老师过来教,另外一次是我们自己练。但后来发现,对初学者来说根本做不到,所以我们就把2016年的7次瑜伽课机会全部用在一开始,做到每周一次。虽然只是每周一次,但7次瑜伽课全部都有参与的人其实不多,我是其中一个,我们就只有3个人做到了。占参加瑜伽课的人的1/3。免费的课,会发生这种事,如果是付费的课,大家还会这般缺席吗?当然,大家不是故意要缺席,但因为某些事,总是不得已。无论上什么课,我不觉得这是一个靠谱的方式,如果你无法做到坚持,哪怕只是坚持7次,很难保证你真的会有什么所成。一开始的时候我的打算是星期一游泳,星期二跟星期四跑步,星期三做其它的workout。因为瑜伽课是在星期二晚上,所以我将会非常艰辛,先跑完10K,然后再去上瑜伽课。中间的吃饭时间非常的紧迫,要不我就得在跑步和瑜伽之间把东西吃完,要不我就等下课8点半甚至9点以后才开始吃。

免费的瑜伽课已经上完了,如果要我付费参与的话,我还给这个钱吗?老师现在每次给我们上课,费用是350元。如果是不需要开发票,估计可以谈到300块钱一次。如果每人每月交100元的话,9个人下来,基本上可以做到每个月上3到4次瑜伽课。但真的有必要这么干吗?有时我真的不明白,自己是不满意这个老师还是不满意瑜伽的这种练习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老师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套路,纯粹随心所欲,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让我摸不着边,没办法建立持久的兴趣。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这个动作的目标是什么,这个动作有哪一些高层次和低层次的要求,这个动作在做的时候会容易出现些什么问题,或者如果你感受到哪里不对劲了,就不要再勉强。这些问题显然老师都没有在课上完完全全地回答上。甚至有时我在怀疑他是不是故意不说这些。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如果她不告诉你这个动作的目标是要拉升或者放松某处肌肉的话,你怎么可能完全凭借自己个人的感觉感受出来呢!因为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所以你的动作变形了,完全不是那回事了,你自己却茫然不知。这简直在开国际玩笑啊!幸好这个老师教的是瑜伽,一些很慢很慢的动作,一些你不到位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的动作。如果她教的是器械健身的话,那么估计问题就会相当严重。之前我觉得有老师教瑜伽,就会有人给你指点不正确的地方,练习起来会更规范,更安全,但这个老师给我的感觉怪怪的。是不是所有瑜伽老师都这样?还是说纯粹只是这个是这般呢?上面我发问的问题我们的瑜伽老师都没有回答,但那在瑜伽书本教材和瑜伽教学视频里都有很详细的讲解。到底怎样学习效果才会更好,我还没办法回答,因为我还没试过长期用其它方式练习瑜伽。要养成一个习惯,通常需要21天,现在我只上了七周的瑜伽课,练习频率是每周一回60分钟。如果,我要更上一层楼,我必须得付出更多。

在瑜伽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我更愿意走我自己选择的路,而不是依靠我们的瑜伽老师。

2016-03
30

书在哪里

By xrspook @ 7:24:0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我梦见自己回到了大学.那应该是大学吧,感觉不像是高中初中之类的,因为学的东西比较怪异。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昨天晚上我连续看了两集GA,脑洞不是一般的大开。GA让我变得理性,也让我产生很多异想天开的念头。因为GA在人性方面是写实的残忍的,在技术方面是超前的高端的。现在GA已经播到了第12季,而我,大概是从第五季以后开始追的。这么多年来,GA是什么我也成为了什么。回到昨晚我的梦的那个话题,上课没什么大不了,老师报布置什么作业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我无论如何找不出老师要求找出的那个课本和那些练习册,我翻遍了我的抽屉都还是找不到。难道是被偷了,但我抽屉里那零钱还在,书却没了,别人都在做作业,别人都在翻开教材上课,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出来。我想了半天上一次用那些教材和练习册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事我到底把它们放哪里了,但很用力想了半天,还是觉得,我的确是放回了抽屉里了。但事实就是那些东西就不在那里。梦就像一部悬疑片。我在找我的东西,那些东西到底可以在哪里?最终还是没有结果的。虽然说学的东西不像是初中高中的内容,但课室的布置,还有把书都放在抽屉的那些习惯,分明就是初中高中的。因为大学上课大家都是拿着几本书就去了,或者说干脆书都不拿,一个人就去了,又或者根本人都不去那里。为什么去会有这样的梦我也不明白,但我知道,只要大姨妈不来,只要我的高温期不过去,做梦这种事还是会每天继续,问题只是梦到底纠结不纠结?梦里很清楚但醒来以后什么都不记得,只有很淡很淡的一点记忆,这是令人比较烦恼的地方,因为想拿出来分享,但几乎不可能。

昨晚我本打算看一部印度电影,但到下午很晚的时候才记起来我要下载,于是,到我应该看电影的时候,电影还没下载完,所以就拿GA出来顶一下。看GA很欢乐,问题是连续看了会感觉很奇怪。大概那叫做小吃多滋味吧,一下子吃多了撑着就一点都不好玩了。

昨晚没有跑步打算今天晚上跑,因为据说星期四要下雨,但是那只是前几天的天气预报,从今天的天气预报看来,今天和明天,都有可能下雨,但只是局部小雨。在15℃以上小雨下跑步还是可以的,那种感觉挺不错。但即便是小雨,可能把你全部打湿,湿哒哒很容易生病。虽然上两次跑步都跑出了不错的配速,而且感觉也不糟糕,但实际上我觉得身体现在也是有点不正常的,为什么会这样?我说不准,可能是我跑的太用力了,又或者是连续不断的加班,每个星期只有一天,甚至不到的时间是休息日,让我根本就回不过神来。4月马上就要开始,我的MAF180计划也马上要上路,用那么慢的配速跑,我打算,每天工作日,跑多一点,至少要把每天的9K变成10K,但每个工作日的跑步频率会降为每周两次。至于能不能再达标月跑量160K,那就要看运气了。看每个月的时间,也看我个人的状态。毕竟你总不能把所有事都作为硬性要求,人没有空间就没有发挥超能的余地。连自己的人生都管理不好的人,根本没资格去管别人。

感觉今天我早了起床也早了完成其他事,但当我用语记写完blog,发现已经到点,该去散步了。走起。

2015-12
4

这到底是神马玩意

By xrspook @ 13:17:52 归类于: 烂日记

已经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单位了有了个叫做读书活动的东西。一开始就是某个人拿着读后感上去读,然后不知道怎的就有人用PPT表达,接着PPT就变成了常规模式,大家不过是把从读纸上的东西变成读PPT上的大段文字,当然也有PPT是PPT,拿着稿子照读无误的存在。完全脱稿的少之又少,脱稿了而且说的时候是看着听众而不是盯着电脑显示屏或者天花板的就更加少(不和观众眼神交流,脱稿=背书)。脱稿跟背书是两回事,起码对我这种从来都不能一字不漏复述同一样东西的人来说,因为说出来需要的是思路,而背诵出来是条件反射。我背书很不在行,尤其大学以前那些需要半个字都不能错,标点符号也在审核范围的各种背书。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背书看上去那么的轻而易举,到底是怎么印入脑子的呢?我不敢把背书简化成思路然后再添枝加叶,因为我肯定会每次都添出不一样的版本。幸好,人生的后半段需要叙述的情况多于纯粹背书,我只需要组织好我的思路就可以了。所以,做演讲的时候我当然可以脱稿,PPT只是个提醒,尽可能地,里面不会有大片的文字,我会说很多很多的东西,但大屏幕上大家看到的不过是我说的内容的要点。读了那么多年说,看过那么多门课那么多个老师的PPT,怎么某些人还是不长进呢?有时,我真的很疑惑,他们真的上过大学?那本科文凭是真家伙?即便他们所遇到的老师中有把文字一大片放在PPT上的,难道他们就没有判断选择过哪些才叫好?不向好的靠拢,反而向某些不好的看齐,这是什么状况???他们或许会说,那是因为他们之前没做过。好吧,生孩子在你们生之前也没做过,难道说都快临盆了,你告诉我你不会生!把没做过作为做不好的借口,我挺鄙视那种人。与其给自己找做不好的解释不如在做之前就先研究策划组织一番。

幸好因为工作关系,我可能不需要出席今年所有的读书活动(每次一整就是一个下午,每年要好几次)。

有些人的读后感是下载回来的,PPT也是下载回来的。读书活动到底为了什么?说的那个人可能根本就没读过TA说的那本书,没看过,何来感?没有感,那唯有东拼西凑,拿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成果。这根本就是在强迫他们弄虚作假。读书活动的初衷是什么?现在,显然大家都只是为了形式而形式。领导觉得这已经是个固定模式了,被更高级的领导认可并觉得很好,我们已经被吊在中间,不上不下。数量是硬凑出来的,质量你就别奢望了…… 整得这么辛苦,何必呢~

昨天有个同事自告奋勇要上台分享,他说的是某呼吸打坐法,大概是这么称呼吧。我听了半天,完全没听到那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个整法,只听到了写书的那个人的一些背景资料,这是怎么回事???作为自告奋勇的人应该非常了解书本,也非常喜欢,到达滚瓜烂熟的境界是理所当然的,但以他那种陈述模式,我们根本就没听出个所以然。如果那是在做营销的话,必定是失败的。因为听完他说的以后我仍不知道书到底说的是什么,里面的东西有没有用,用处有多大,所以,我理所当然不会在上面投入精力或进行消费。他义愤填膺、洋洋洒洒地说了一溜只让我们得出了个“他是书呆子,如果我们这里有人加入某某功的话,那人估计是他”的结论。从他说的东西可以得出他书看得很多,各种各样的都不少,但却有点走火入魔了。大好青年,才刚大学毕业不久,居然给我们不停地说什么佛啊道啊养生啊超脱啊之类的,如果那是他的兴趣,OK没问题。如果要我说起摔角招式的话我也可以把你们说得O嘴的,但在那种场合真的适合谈论这些?他沉醉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了,在准备这个的时候他没有正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听众有没有听懂他所说的内容的觉悟。大学教授在上面激情洋溢,下面的听众却是小学没毕业的小混混,不能说教授的演讲有问题,只能说他演说的对象选错了。和几个同事交流过后,大家一致觉得某同事的演讲内容好奇怪、听不懂。

今年我不用上去说,坐在下面是一个让我重新审视如果我站在上面我该怎么说才好的机会。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