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16

早前不知

By xrspook @ 8:46:18 归类于: 烂日记

在去中山一院之前,我照过的所有B超都是浅层经腹的,也就是需要憋尿的B超。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阴超,但实际上经腹的B超和阴超相比,清晰度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经腹的B超我不知道最清晰能到达什么程度,但是如果要看清卵巢里面的东西,大概只能用阴超。所以可能经腹的B超能看到你卵巢那里有个囊肿,也能测算出它的体积,但并不能看清那个囊肿里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那个东西里有没有血液流动,有没有血管,边界清不清晰这些都能看清,但是里面那些是纯粹的液体还是有云雾状的东西,经腹的B超是没办法判定的。按照这个理论,体检的时候做一个经腹的B超可以理解,因为体检只是告诉你那个东西看上去大概有没有问题,如果你要确诊就得去专科门诊。专科门诊接到这个病人的时候。理论上就不只是判定这个东西还在不在、多大,不需要判定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囊肿?是生理性的囊肿还是病理性的囊肿?如果发现一些肿瘤的标志性物特征,那就更加要做进一步的判定。但为什么体检之后我去麻涌医院,提出我的诉求,要复查的时候,却只给我开了一个经腹的B超呢?同一个B超机器,用不同的探头以及不同的参数设定就可以做经腹的B超和阴超,既然经腹的B超可能会看不清,如果发现那个东西还在、还是那么大的话,还是需要用阴超来再看一遍,与其这么麻烦,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阴超呢?我是初次遇到这个东西,毫无经验,但显然专科医生应该不会没想到吧。

高三的时候我一整年都没有来月经,所以高考结束以后,我妈带我去看妇科。去的是广医二院,医生毫不犹豫给我开了个B超,好不容易憋完尿以后照,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因为好久都没有来月经了,医生可能觉得口服黄体酮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直接给我开黄体酮的屁股针。最终结果我已经不记得了,好像没有到医生说的那个期限,姨妈就到了。

高三的一整年都不来只是噩梦的开始,工作了以后那些不正常的事又来了,所以我又看了好多年的妇科,尤其是吃了好多年的中药。虽然吃了好多年的中药,但实际上我照过的B超并不多。那些B超都只是为了确定我的子宫以及附件都是正常的,但却没有一个医生想过要确定我的月经不调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导致,所以他们没有给我开阴超,没有把那个关注点放在卵巢那里,没有特意看一下卵巢是不是有很多大卵泡。医生有给我测过性激素,在月经不来之前雄性激素是偏高的,但是月经开启以后,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但当时医生没有给我开过抗穆勒管激素AMH的测试。我不知道10年前AMH这个测定指标到底流不流行,但现在的研究发现,这个指标比测性激素还要稳定。如果数值是高于正常范围的几倍毋庸置疑是多囊,而如果数值很低的话,那就不是多囊,是卵巢早衰。这个指标不受雌激素的影响,所以受月经周期影响到几率很低。所以为什么当年的妇科医生只给我开了经腹的B超,并没有照清楚我的卵巢是不是有很多卵泡,多到可以确诊那就是多囊?难道是因为当年我选的是一家三甲的中医院吗?但如果我选的是一家三甲的西医院,他们通常因为我月经不来就只是用黄体酮把我打发走,我能怎么办呢?又或者他们其实也有跟我说过,叫我姨妈来了以后得去复诊,但是却没有告诉我具体得什么时候复诊,我为什么要复诊。月经不调那么多年,就从来没有一个医生给我做过一个确切的判定。当然了,多囊这个东西即便判定了,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治疗的方法,只能对症,只能降低影响,但起码多囊是一个诊断结果,就像巧囊虽然你搞不清到底是不是一定就是异位症,但起码病理判定的那个东西证明那就只是一个巧囊,没有癌变。

一个月经不调的人该怎么办?我会建议她去三甲西医医院做一个判定,做一个确诊。当被告知不是因为其它原因,而是因为多囊导致的不调后再建议去她去中医院调理。我迷迷糊糊了这么多年,到37岁的时候才终于明白到了这个道理,这是多么惨痛的一件事啊,但起码我意识到了,不会让我身边的人再重走我的旧路。

PS:因为巧囊,我性激素做过了,AMH做过了,阴超也做过了,数据表明,我觉得现在我没有多囊(因为我不是去医院看多囊的,所以消灭巧囊的医生没有特别提示我没有多囊),至于以前到底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2023-03
15

巧囊如果不是异位症导致的呢?

By xrspook @ 10:09:07 归类于: 烂日记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个妇科的常见病。研究发现约50%的不孕都跟这个东西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又跟痛经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不长在子宫里面,长到了子宫外面就叫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长在卵巢就变成了卵巢子宫内膜异囊肿,如果长在子宫的肌肉里就成了子宫腺肌病。如果游离出来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其它地方,比如肠道泌尿系统又或者是腹腔胸腔等就会有更加离奇的表现,有些异位症扎根在肺部,那个患者就会出现月经的时候咳血,但月经过了又没了。这个表现非常吓人,但是又跟肺部的病变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咳出来的实际上是姨妈,很诡异,估计会头痛死呼吸科的医生。

当我第一次在我的B超报告上看到巧克力囊肿这种的时候,我马上去搜索,立马知道这个东西是会复发的,但直到我做完手术,那些可能是最辛苦的日子过去以后,我慢慢研究发现这个东西不仅仅会复发,而且无论你积极对待还是消极对待,复发几率都不低。37岁的时候我做了第一次腹腔镜的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在做这个的同时,我也进行了盆腔粘连松解术。如果复发了,我可以怎么办?有些人会继续做第二次手术,但研究表明第二次手术的难度比第一次还大,因为盆腔的粘连会更严重,而且即便做了第二次手术,依然会复发。所以现在的医生大多会建议一生只做一次这样的手术,这个手术指的是腹腔镜或者开腹,往后的日子用其它方式维持。如果囊肿很大的话就采用超声介入穿刺,如果不是很大就用药物控制。但也不排除的确会有第二次手术,比如绝经以后囊肿又重新出现,而且达到手术指证,那个时候就会进行全子宫及双附件的彻底切除,这个称之为根治。相比之下,之前的那个剔除术叫保守治疗。

为什么有些人会复发,有些人又不会。当然这个不会我倒真说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的不会,还是只是观察的5年之内没有复发。对癌症病人来说,5年之内如果没有复发就称之为痊愈,但是这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没有人做过5-10年甚至终身的跟踪随访呢?所以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在做过一次手术之后终生都没有复发的呢?各种文献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那样的复发数据,有可能是几个月的,有可能是一年为观察期,如果能达到三年至五年已经很牛逼,但是通常三年之内复发的累计概率就已经达到了接近50%,所以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个复发的正态分布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这么一个可能性,扛过了多少年以后,这个人就不再复发了,又或者其实根本不需要研究终生,因为绝经之后,当雌性激素降低到一定水平,那些曾经无比活跃的子宫内膜细胞就会早早打卡退休变成我们肚子里的一坨沉睡的肉肉。反过来,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么一个数据,有多少人是在绝经之前都没有复发过的呢?

昨天之前我一直默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就是俗称的巧克力囊肿必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因为那个名字都是这么写的。后来我发现他们并不是这样的关系。如果手术切除出来的那个东西是一块膜里面包着一些陈旧性出血,有血块或者液体,然后病理培养没有发现癌细胞,病例报告会判定那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但这些巧克力到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导致的还是其它原因,比如黄体囊肿又或者是卵巢囊肿出血导致的,病理报告没有给出我一个很确切的答复。黄体囊肿或者卵巢囊肿出血导致的囊肿不会被身体吸收吗?因为理论上黄体囊肿和卵巢囊肿里面的那些是液体是清亮透明的,属于生理性囊肿,但如果那些液体不单纯是透明的液体,囊肿期出血了但囊肿没有破裂,这些血没有流到盆腔,也没有进入到子宫经阴道排出,而只是存在于那个囊膜里,日积月累后还能分得清生理性囊肿出血导致还是病理性异位症导致的巧克力吗?

进而我提出这么一个猜想,如果那个巧囊是生理性囊肿出血后导致的,即便术后不用药,估计那个人复发几率也不高,但如果那个囊肿是异位症导致的,那个人即便用药复发的几率也很高,甚至即便第一次手术剔除了肉眼可见的囊肿,但手术过程囊肿破裂曾经外溢,即便经过多次冲洗,但很多恶魔的种子依然被释放,躲藏在盆腔里等待某个机会生根发芽。当然,这只是我天马行空的想象。

如果能精确的判别出巧囊到底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囊肿,估计部分人术后再也不需要担惊受怕,再也不需要为了担心复发绞尽脑汁。要解决这个历史悠久,非常普遍的问题远远不只是妇科医生的事,影像学、病理学协同作战也很重要啊。

2023-03
14

还是那个左右的问题

By xrspook @ 8:31:35 归类于: 烂日记

关于B超报告里面的右边到底是不是我的右边这个问题,从我第一次看到我的B超报告说我的右侧卵巢有巧囊的时候,我就有这个疑问。右边到底是不是右边呢?还记得手术之前我曾经查过资料,说报告上说的方方位实际上是我们的镜像方位。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真是信了。术前那天我问我的管床医生,到底我说的右侧是指我的右侧还是我的镜像右侧?医生说B超上说的右侧就是我的右侧。当时也不好说,到底是不是就是这样,但是当我手术结束,躺在恢复区的时候,醒来咳嗽那一刻,我强烈地感觉到左下的伤口很痛。术后的一个月里,我几乎没有感受到右侧的困扰,所有烦恼都是在我的左侧,都在我的左下腹。

一个多月后,我的病友又问我到底左边是不是就是左边。因为她问给她复诊的那个医生,到底她的左边是不是左边,那个医生的回答跟我的管床医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又回到了那个起点,到底左边是不是就是左边呢?既然我的巧囊在右边,为什么我的伤口会在左边?如果要把那块有问题的东西拿出来,显然在右边距离是最短的。如果要从左边扯出的话,还得有一大段距离。起码从我这个局外人的想象看来,是这么回事。如果你说手术在左边做了,实际上又做了左边这边的卵巢,又不大可能,因为最后切出来的东西拿去做病理了。如果不是把有毛病的那个东西切出来,身体里不可能找得出另外一个那么大的刺头。

搜索了一番以后发现好像右边就是右边,左边就是左边,为了做最后的判定,我找了我做B超的医生同学,她的回答也是报告上的左边就是我的左边。一开始我跟她说,我左下的伤口是最大的,但我的检查报告上说我的那个巧囊在右侧。她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他不是外科医生,她也不参与妇科手术,所以她觉得腹腔镜是三个洞的。最大的那个在肚脐,但我的这个腹腔镜是4个洞的,左右两个小的大概就只是辅助一下,肚脐上的那个以及左下接近腹股沟位置的最大。当我跟同学说左下最大的伤口的时候,她默认腹腔镜就两个小伤口,一个大伤口,但左右侧你说哪个大通常很难判断。幸好我在最后一次把痂去掉之前就照了个相。没对比就没有真相,所有人看到那4个伤口必定都能直接判断左下那个伤口真的最大,因为那个伤口的长度是其它伤口的两倍甚至以上。

从病理看来,我不可能是被切错了东西,从肚子上的伤口看来。那拿去病理的东西只能从左下伤口拿出来。所以这到底是什么逻辑呢?还有一点神奇的,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我右侧的腹部在术后有什么不适感,所有不适都是集中在左侧的,但如果是切除了右侧卵巢的东西。右边表皮即便没有伤口,但右边的肚子里应该也做了很多处理,为什么那边却没什么感觉呢?

后来我继续去搜索右侧巧囊左侧切口的问题,结果居然有人说这跟医生的手术习惯有关。有的说左边的血管分布没有右边那么多。所以如果不是左边做过手术又或者有其它原因导致不宜在左边开刀,都会在左边做切口,而不是右边。

左边右边的问题真的困扰了我一次又一次,下次去挂号打针的时候我还得再问一下医生为什么我的巧囊在右边,但是我最大的伤口在左边。他们该不会回答出他们也不太清楚某个教授的手术习惯吧。

2023-03
11

我到底是什么型?

By xrspook @ 9:45:55 归类于: 烂日记

巧克力囊肿的正式称呼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所以说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另外一种很常见的还有子宫腺肌病。这两个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形式,但实际上还有其它乱七八糟伤及其它部分的东西。看过那些东西以后,我确诊巧克力囊肿,但是我没有疼痛的表现,我只有过一次痛经,所以我已经很幸运了。我不知道我如果要怀孕的话,会不会发生不孕这种事,但起码就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我应该没有子宫腺肌病,其它脏器也没有被子宫内膜异位症伤害,所以我是挺幸运的,但是复发这种事情无论手术做得到不到位,术后有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化治疗,概率还是存在的,而且不低。我为什么要去看文献?其实我就是想知道复发的概率是多少?规范化治疗的话,复发的概率会是多少?如果复发了,我可以怎么办?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关于巧克力囊肿的文献,有不少是水货,而且是相当的水。虽然觉得很水,但是居然也可以成为某个城市的科学基金项目。有些很水的东西写的是超声穿刺介入治疗效果与腹腔镜剥离术相当,但是入组测试的人不多,更重要的是以什么方式、对比效果没写清楚对照的时间。复发效果首先入组的人数量得够多,其次就是观察时间得足够长,三个月、半年、一年这些只能说是短期的,真正考验技术的是5年的累计复发率,但是那个论文摘要,也就是结论部分居然没写清观察了多长时间就谈复发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我也是一个写过科技论文的人,所以我打心里觉得这实在太水了。虽然实际上我自己写论文的时候没用过专业的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因为见过一些很水的,所以我当我看到一些不水的论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获益良多,比如说当你搜索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你肯定会搜索到姚书忠,那是他们妇科主任,是那个科室的老大。我研究那个医院的妇科教授的时候,我就见过姚氏分型这个说法,但当时我没搞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因为当时我觉得自己是卵巢囊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能是巧克力囊肿,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范畴。姚氏分型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判别方法,很实用,必定是经过大量的临床才能得出的结论。当我看到自己的出院病历的时候我是有点惊讶的,上面只说了我进行了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以及盆腔粘连松解术,但是没有对我那个囊肿作进一步的说明,比如那属于什么分型?当然,即便上面写了那些东西,我也看不懂,但是如果有一个分型,有一个手册之类的东西能在上面查到对应的资料的话,起码患者自己能判断自己得到达了一个什么程度。肿瘤是分期的,有早中晚期,但是内异症不是肿瘤,这是一个良性的疾病,但是也有不同的程度。不同的程度就要采取不一样的对策,所以姚大大才提出了分型。我不知道现在的医科书上有没有把这个姚氏分型写进去,但是看过那个论文以后我就觉得我算是心里有点谱了。医生如果也遵循那个规则的话,他们也会对患者的患病程度心里有数。还是那句话,我到底是什么型呢?

当我跟我的老师谈起我正在看巧囊方面的科技论文的时候,她惊讶我能不能看懂。科技论文八九不离十,如果有些东西你想看懂,你总会找到方法。

2023-03
10

巧囊这只鬼

By xrspook @ 10:13:21 归类于: 烂日记

为什么人类子宫内膜这个东西这么强大?每个月都可以增厚一次,每个月当卵子遇不到精子之后又可以剥落,周而复始。如果其他东西都有如此强大的复原力,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金刚狼。子宫内膜这个东西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她正常生长出来,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之下,会变成一堆废物自动排出。简单来说就是点固体为液体又或者是液体固体混合物。经历过一个月经的人都会知道血块这个东西相比于倾泄而出的血来说更常见,更多时候刷的一下出来的是血块。如果混子哥要表述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一坨肉肉在生长,当她遇不到受精卵,她被前列腺素刺激以后,就会原地爆炸。接下来就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子宫内膜从阴道口离开人体告别这个世界。生长力旺盛,会原地爆炸,这实在太厉害了吧!每个月都上演一次原地爆炸,这种奇迹在正常的女性身上在有经之年得重复400多次,这简直就是魔力!不是所有动物都会这样,即便是哺乳动物也不会每个月都这样,但人类就是这么神奇。

昨天和同事聊起卵巢囊肿这个事。他说他妈妈之前也有过,初三的时候做了一次手术,高三的时候又做了一次,然后我就在那里惊呼,三年就复发了!他继续说,高三那次做完以后好像一直都相安无事了。显然高三的时候他妈妈还没有绝经,但现在估计已经没有了,绝经以后自然就不会巧克力囊肿,但是他妈妈到底是做了什么样的治疗才保证了高三以后就再也没有复发呢?还是说她切了什么实际上并没有跟儿子说?初三的时候可能剥离的是囊肿,但到高三的时候呢?

巧克力囊肿这个东西至今都没有人说得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开始我很天真地觉得这是因为在月经的时候本该正常脱落、从阴道离开人体的那些血液或血块倒流进了输卵管,最终进到了卵巢那个地方。因为卵巢是一个单向通道,是一个死胡同,那些东西就只能堆积在那里,无处可去,但为什么正常情况下那些东西不会发生倒流呢?到底是什么情况才会让那些东西去到那个地方?身体也很强大,垃圾去到的那个地方还会自动给一个囊,把她包起来,不会和卵巢的其它东西腻在一起。生成一个囊得多长时间啊?有些研究觉得巧囊是因为子宫内膜的细胞不知道为什么溜到了卵巢那里,因为子宫内膜的细胞有非常强大的自我增殖及自我爆炸的能力,到达了卵巢后,她自己就在那里不断增殖不断爆炸,子宫这边是大姨妈。迁徙的子宫内膜细胞在卵巢那里被裹起来,她自己在那里搞小姨妈。巧克力囊肿变态起来的话,体积比子宫还要大,比如说我切掉的那个卵巢囊肿就体积来说已经比子宫大了。从我知道这个囊肿开始,她的体积几乎可以这么说,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按照子宫内膜细胞迁徙到卵巢,每个月她会跟大姨妈一样增殖,以及自我爆炸的话,巧克力囊肿应该会不断增大才对,但是我的好像一下子就那么大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些自我爆炸的东西,可能在里面爆炸了以后炸死了?没有活性了,保持原样,只是个尸体,但一直都没有被身体吸收?为什么那个东西已经死了,身体却没办法把它吸收掉呢?巧囊的超声介入穿刺疗法就是要让化学物质跟囊膜里的那坨巧克力相互作用,把那个东西硬化,然后抽出来,那么剩下来的那个囊膜据说身体会自行吸收。

现在的巧克力囊肿治疗方法依然是90年代的那种怀孕法。当时用的是真怀孕,现在用的假怀孕,也就是抑制雌激素,营造一个怀孕或者绝经的环境,让那个非常依赖雌激素进行自我增殖自我爆炸的子宫内膜细胞不那么活跃甚至自我灭亡。

一开始当我猜想巧克力囊肿里面的东西是从子宫倒流过去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在输卵管那里搞两个单向阀呢?让东西只能从输卵管排出,不允许东西从那里流进去,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了血块之类的东西进入卵巢变成巧囊,但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东西又不仅仅发展为巧囊,那个东西还会进入子宫的其他地方,甚至串联到身体的其它器官形成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玩意

在不知道巧囊这个东西之前。我觉得自己最终的结束方式是意外去世又或者是得到了某个癌症,但现在巧囊的勿入突然让我觉得其实我们所有人离那些找不到病因、找不到根治方法、只能迷迷糊糊混下去的绝症真的不远。

© 2004 - 2023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