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
26

阅江路,太棒了!

By xrspook @ 15:33:26 归类于: 烂日记

下午3点多开始出门逛大街,然后在晚上6点之前回到家。在三伏天干这种事的时候,我根本不会再叫上别人,因为对别人来说这实在太残忍了,而且以我的脚速叫上我妈的话,她根本不可能跟得上。有时我会觉得很纳闷,为什么逛了接近两个小时,就只有那么15000步呢?这根本不合理啊!因为就跑步而言,大概跑个6公里步数就会有8000步,但跑步和走路的步距显然不是一回事,走路的时候步距会更小一点,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因为我跑步的步频会达到185以上,如果是从前的话,190以上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跑步的时候我的步距不大,但即便不大的话,走路的步距顶多也只是跟跑步差不多而已吧。不过了,一直以来走路的时候我没有研究过自己的步频是多少。

那么大的太阳,那么热的天,几乎没有树荫的广州江边路上几乎可以说没人。前后100米没有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便人员最密集的地方,50米之内也不会超过4个人。一路都没人,也可能一路都没风,与我相伴的就只有烈日和高温。那个时候我的脑子里就只有树荫,但偏偏那段路没有,既然什么都没有,我就只是沿着脚下的红色缓跑径一直向前。如果以前我还跑步,当我还跑那条路线的时候,就有这条缓跑径,那该多好,但实际上这根本没有如果。当有轨电车还没开始建的时候,阅江路靠近马路的边上的确是有一条红色的沥青跑道的。那条路线是我最喜欢的,有树荫、地面也比较平缓,而且相对于花岗岩的地砖来说,沥青的环保镜软一些,泄水也更好一些。现在阅江路靠近江边的缓跑径是真正的塑胶,但在这建好之前我就不在这条路上跑了。每当我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强烈想跑起来的欲望的,我想试一下在这条路上、在这条新路上跑到底是什么感觉。再也不会有因为树根导致的地面凹凸不平,再也没有电动车、小货车之类的碾压之后导致的各种地面破损,再也没有与各种单车环卫工人之类的相遇或者超越。跑在这条新路上的人真幸福,虽然我不知道这条新建的塑胶跑道的良好状态能持续多长时间。

以前这条路线上想找个洗手间是不可能的。最后一个洗手间出现在珠江琶醍,一路向东往琶洲方向都没有洗手间。但现在那条路上多了很多人性化的设计,比如说有很多个新时代驿站。驿站建好了在里面布置洗手间又或者自动售卖机之类的很正常。现在的会展码头已经搞得挺高端的,也像个驿站的样子,再往前有个港澳客运港。洗手间和自动售卖机是很正常的配置。所以跑在这条路上的人再也不用担心缺水以及找不到洗手间。走过临江大道,也走过阅江路,海珠区这边新建的东西实在让人感觉太完美了!这就是一直以来我很想要的,也很羡慕其它国家又或者中国的其它城市里拥有的。现在这就发生在我身边,虽然现在的这些美好建立在以前我那些美好被破坏之后。我的热情高涨刚好发生在混沌的交接时代,的确不幸,但总得有人承受这些,有了我的不幸,才有了后来人的幸福。

生活在这样的中国,生活在这样的广州,生活在这样的海珠区,生活在这样的琶洲片区,真幸福!

2021-07
25

跪姿俯卧撑神马

By xrspook @ 13:14:37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会先做25个跪式俯卧撑以及20 on 10 off 6个组合,也就是合计两分钟的平板支撑。之前我觉得这没什么,尤其是开始平板支撑一个星期过后,我觉得好像那个东西挺简单的,我甚至有想过要加大训练的组数了,但我没有加。奇怪的事情在之后发生,比如我觉得那个好像没什么难度的平板支撑,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又觉得难度好像上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开始我觉得重新开始做平板支撑对我来说难点在于核心区域。但是大概做了一个星期以后,我觉得核心区域已经习惯了,尤其是一开始的那几组,根本没有任何难度。那么是什么让我的平板支撑重新让我觉得不简单呢?我觉得好像是手臂和肩膀的力量。一定组数之后,肩膀那里在发抖。平板支撑虽然一组的持续时间只有20秒,但是到后面的时候依然会觉得呼吸变得急速,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更加不能闭气。从前当我连续两分钟的时候到最后时刻当我看着那个倒计时的时候我会忍不住闭气。闭气的话的确会流畅一些,但总体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呼气的时候我会莫名地觉得身体在发抖,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跟横膈膜的移动有关吗?呼气的时候,理论上横膈膜是要向身体上部,也就是胸腔的位置移动,这样的话等于是增大了上半身的负重吗?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很想研究一下到底自己平板支撑的时候怎么样一个支撑动作。到底我的双臂是不是和地面垂直的呢?手肘和肩膀的连线的确是和地面垂直的吗?还有就是手肘的宽度和肩膀一致吗?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当我做完一组休息过后开始下一组的时候,我的动作可能有些许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我组与组之间的难度有差别。要解答我的这些问题,我觉得我真该为自己录个视频观察一下到底有什么毛病又或者我得在某块玻璃或者镜子前面做这种事,好让我自己观察一下。

前天我突然想到做一个测试。跪式俯卧撑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我的极限?到底要做到多少个我才会力竭?那这种力竭倒不是要求一口气做到底,中间可以暂停,但是要做到我实在不能继续下去为止。平时我做的是25个,但实际上我肯定25个之后我还是有余力的。于是前天晚上我做了这个试验,结果发现我可以做50个,其实50个还不完全是我的天花板,因为如果要死撑下去估计还能继续那么一点点。平时只做25个,我感觉到后来只是有点呼吸急速,其它没感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是速度太快了。配合这种运动量的呼吸还没有跟上来。当我做到50个的时候,我总算有点感觉,那种感觉来自于肩膀和手腕。肩膀的感觉会强烈一些,而手腕的感觉主要来源于一段时间的过度屈伸。让我觉得有点惊讶的是理论上我做的是和肩膀同宽的标准跪姿俯卧撑,所以我上肢发力的不是我的肱三头肌吗?为什么肱三头肌几乎没感觉,感觉到累的反而首先是肩膀的三角肌呢?在我的印象之中,不同姿势的俯卧撑,锻炼的肌肉群各有侧重,比如宽距俯卧撑最有感觉的是胸肌,而窄距俯卧撑肱三头肌的感觉会更明显一些。至于标准的俯卧撑,到底主要考验哪个地方?当我自己做过这种尝试以后,我蒙圈了,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觉?肌肉的不同强化程度会让每个人感觉有差异?人体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探索自己身体的奥秘我觉得很好玩。

2021-07
24

走路回家

By xrspook @ 12:05:2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单位体检,但实际上一开始安排我的时间是前天,但前天是一个星期四,需要报进度,所以我就主动跟办公室的人说,我要换到星期五。星期四他们默认把不是党员的都安排去体检了,如果都安排去体检,那谁报进度呢?那只能找个党员去报。报进度这种事情必须得干,而且是在早上10点之前。如果去体检的话,根本就没办法做到。因为这个进度是一个入库进度,可能需要付款,所以不能拖,而且明明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导致可能报进度推迟,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这个解决掉呢?需要做的仅仅是把我挪到星期五而已。办公室做这个安排的时候完全没有询问过我们个人的工作。从工作方面考虑,我是需要星期五再去的,从个人方面考虑,如果我星期五上午去体检,下午我就不再折腾回单位,然后下班之后再回家了,尤其当我知道了他们那些党员之所以安排星期五才去体检,是因为他们打算体检完下午去党员活动。既然你们有这样的安排,既然你们打算下午做党员活动,那我下午请半天假回家也是很正常的操作。为什么他们不星期四去呢?是因为他们其中的好多人都住在广州。你们可以为你们着想,我也得为我自己着想。

最终我是昨天去去体检的,体检完以后我野心勃勃地要走路回家。从体检的医院走路回家大概10公里多一点,我走了接近两个半小时,昨天体检的人不算非常多,但是医生的人手不够,尤其是抽血那里,以前起码有6个医生一起抽,但昨天就只有3个。据说某些医生已经去支援中山了,所以人手不够。让人郁闷的还有胸透的那台机子坏掉了,所以明明胸透是一个很快就能搞定的项目,结果却折腾了好久。所有项目检完以后已经超过10点30,我早就已经饿得不成人形了。体检是自带早餐券的,早餐有一个鸡蛋,一个馒头和一盒牛奶。那些男的不喜欢,直接拿了就放在那里。馒头我不会吃了,但是我把他们的鸡蛋吃掉,所以昨天的早餐我吃了一个馒头,三个鸡蛋,两盒牛奶。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早餐配置,所以在回家的路上,我才完全没有欲望要找吃的。一开始出发没多久,我的确可以随便就找到吃的,但是那个时候我很饱。到后来。可能有点饿了,但更多的我感觉是口渴。顶着大太阳,中午接近11点出发,下午不到1点30到家。没有太阳镜,没有遮阳帽,穿的是普通的工裤没有一点弹性,还得背着个包。因为背包不是户外或者运动型的,所以那个带子会刮到我的手臂,所以我只能把那绑在胸前,这就意味着当我想把包拿下来的时候折腾,虽然在离开医院的时候,我打了一杯水,但因为拿得很困难,所以一路上我都没喝。

10公里对跑步的我来说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但是在盛夏,在起码34℃以上的高温的正午,穿着普通的装备走个10公里,感觉我被晒到有点不成人形了。要命的不是距离,是持续时间,还有就是中间我没有进行补水。

回到家以后我依然没怎么吃东西,因为感觉吃不下。水喝了超过1L,但依然没有尿,所以我到底缺水缺到什么程度呢?但是我却没有中暑的感觉。洗完澡以后竟然即便对着风扇吹,依然还是觉得很热,依然在不停地冒汗,所以我只能躲到房间里开一下空调,让身体的核心温度降下去。

如果有下一次的话,我还打算走这么远吗?又或者说我还打算在这种天气之下的正午折腾这么久吗?大概只有神经病才会做这种事,但我依然会。

2021-07
23

暗中观察

By xrspook @ 15:49:29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大突然跟我说投球还是要用两只手,不要用一只手去投。我一脸懵逼,为什么要那样呢?后来我意识到他大概是理解错误了,我的单手投篮意思是用单手去发力,另外一只手还是要去付辅助的,不过只是稳住而已。估计从词语去体会,他觉得我就只是用一只手控球投篮,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不是在玩杂技,我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之所以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老大其实也挺可爱的。因为首先他要有留意我的朋友圈,又或者他得留意我的blog,但相对来说留意我的朋友圈会比较容易一些。有时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闲看一个普通员工的朋友圈。因为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发朋友圈之后,我会稍微看两眼,其它时候朋友圈这种东西我是完全不去触碰的。老大认识那么多人,加了那么多人的朋友圈,他居然还会留意到一个路人甲的朋友圈。这实在让我挺惊讶。单位有4个主任,但通常会在我朋友圈里做出反应的现在就只剩下老大一个了,之前有一个副主任也会偶尔会,但是他现在已经到别的单位去当一把手了,不过他说不准什么时候还是会表示一下。

以前我是个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人。如果从前我要发表议论谈感受的话,我会去微博。但现在的微博很神经,以前我用的是客户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彻底不玩那个东西了。网页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抽风,尤其是晚上高峰期期。有时候在微博上你还找不到你自己的东西。更郁闷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一些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或者评论。所以就方便而言,如果那件事是正常范围内的,发表感想直接发朋友圈就算了,我也懒得选择可见人的范围。当我发朋友圈,意味着我写的那些话都是无伤大雅的,谁看都无所谓。但实际上有时有些话我还真不想被某些人看到,比如说有时我很想谈谈自虐的感受,但我知道一写出去我妈就会看到,然后她又会不舒服了,所以那些话我还是得吞回肚子里,又或者只在blog里反映,不发朋友圈。虽然我完全可以做读者限制,但我不想那样。

我不知道其他人发朋友圈的意图是什么,反正肯定有些人纯粹是为了在那里打广告。有些美食控、图片控、自曝控会在那里贴各种各样的图片又或者视频之类的。我之所以不看朋友圈,很大程度是因为我懒得看那些东西。也正是因为其实一定程度上我挺抗拒的,所以如果你想在那里看我自拍打卡,你一定会很失望,从前的我大概还会做那么一下,但现在机会几乎不会再干了。如果某一天我那么干了,意味着那个东西对我来说很重要,那是一个关键点。其它情况下,现在我选择纯粹发文字,别人看不看那是别人的事,发朋友圈一定程度上是我自己做记录。虽然其实我觉得当我翻看自己的朋友圈的时候,有些东西浏览器来不怎么顺畅,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看不了,大概是因为我还不怎么熟悉那个东西该怎么看吧。反正我相信,如果某一天我不干了,按照微信的思路,我估计可以通过某个途径,把朋友圈里面的内容全部导出,我的东西始终是我的,不会丢失。

社交网络很发达,我可以暗中观察别人,别人也会对我做同样的事。无所谓了。

2021-07
22

着迷于罚球

By xrspook @ 10:06:39 归类于: 烂日记

2021-07-01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单位的室内球场投球。那天晚上我用的是双手投篮,那是我一贯的习惯,但是那天之后我发现双手投篮以我现在的力量,根本没办法命中三分,所以那天晚上开始,我已经在密谋改变自己的投篮方式,变成单手投篮。理论上这样的改变可能让我的投射距离更短,但实际上不然,单手投篮的稳定性如果练得足够多,要比双手投篮好。问题是我要怎么练?我要在上面花多少时间?是谁教我双手投篮的呢?其实从来没有人教过,因为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体育课上老师就没给我说过要怎么做。后来在单位搞篮球赛,还得搞什么4男1女,虽然请了教练过来,虽然那个教练是中学的体育老师,但是他依然没有教我该如何投篮。我只是用我觉得可以的方式去做。直到现在,单手投篮也好,双手投篮也好,没有人当过我的教练,我只是在模仿其别人,所以在从双手变成单手的路上,我就是自己的教练。我得清楚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清楚我要怎么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我觉得照搬别人的东西不行。有很多男孩子打篮球,一开始之所以那样做是觉得那样很帅。为了要模仿某个很帅的动作,模仿某个自己喜欢的球星,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但实际上那是不是一定就适合自己呢?是不是在实战之中就一定有用呢?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没有一个确切的模仿对象,我一直在琢磨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看别人是一回事,听别人的讲解是一回事,但到自己站在场上,摸着球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回事。又或者你只是摸着球,但只要你不站在场上,你做其它训练的时候。那种感觉还是不一样。虽然有些练习不一定必须得在篮球场上,不一定就必须面对那个篮筐。但话说回来,最终投球的目的就是要命中,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好看也好,不好看也好,实用就行。所以,无论做了什么训练,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训练,最终的检验场依然只能是标准的篮球场,没有任何讲价的余地。

昨天晚上我在中投中200个球以后尝试过三分球,但效果非常糟糕。为了命中第1个,我花了很多时间,为了命中第2个,我依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在罚球线跟三分线之间的那个点。我感觉我可以hold住,在那个位置我投进了5个。虽然很多搞废了,但是算下来命中率也起码有30%以上。于是在搞完很痛苦的三分以后,我停止继续盲目地三分,转为继续投我的罚球。昨天晚上我先投了100个混合的,然后投了100个罚球,在折腾了一番以后我再投了100个罚球。这是很疯狂的一件事。投到最后30个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脚就像踩在烂泥地里,我知道袜子已经全部湿透了,所以我的脚正在鞋子那个水塘里挣扎着。明明没有下雨,但我脚下的感觉就是下雨的时候鞋子完全湿透,虽然从外面看不出来,因为汗水是水顺着腿一直往下流的。跑步的时候我遇到过这种事。这样非常容易导致袜子和脚打滑,最终的结果就是起水泡。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我会穿上小腿护腿,倒不是因为我想为那个地方增加压力,有助于血液回流防止肌肉震颤什么的,我只是为了汗那么容易灌到我的鞋子里。以前打篮球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试过遇到这种事,当然我就没有事先做这种操作,最终的后果就是回去以后我不得不把鞋子洗了。

中300个球,那是一个什么状态呢?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感觉我不累。又或者其实我是累的,但是好像不怎么感觉得出来,尤其是我完全没有感觉到投球手累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经状态呢?第200到220个球的时候,我觉得把罚球投进去那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普通,那是随手就中的节奏,而且全部都是完美的。虽然那20个球我不是连中,中间有一些卡顿,但总体来说。我好像已经找到了那种节奏。虽然这种节奏不能一直保持下去,比如说到后面,我感觉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其实。力度和抛物线已经很完美了,但就是偏了那么一点点。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能说,虽然我没有明显地感觉到累,但实际上身体已经有点不受控制,尤其是脚下。虽然到达一定程度以后,投罚球对我来说已经几乎不需要腿发力和弹跳。腰部拿球,然后把球举起出手,整个过程很流畅,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所以当我的球出手的时候,我已经能感知到那会不会进,所以我可以做出预判,我应该去哪里捡我的球。第200-300个球的时候。基本上我出手之后就已经开始蹦去捡球的位置了。所以有时候球根本不需要落地,有时候球只需要落地弹一下,我就可以把它捡回来,我从来没感觉到捡球原来是这么轻松的事。

投球之前,我回宿舍换了条裤子,收了个衣服,然后不小心又在左手的食指上戳了个洞。所以一开始投球的时候,我有点小心翼翼。左手拍球的时候我也尽量不让那根手指触碰篮球,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决定我去不去投球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右脚的跟腱炎到底是不是很糟糕。但是当练习到达了一定程度以后,这些问题全部都不是问题。站在罚球线上,手里拿着球,我能感受到那种熟悉的触感,我的眼里只有篮筐,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大概一定程度上我已经到达了那种忘我的状态,所以才会导致汗水顺着腿一直往下流,直到把袜子完全湿透了,我的脚在里面打滑了,我才感觉得出来。

我是一个很容易着迷的人,我也拿自己没办法。但我喜欢这样的xrspook,专注的xrspook很帅!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