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
31

仔细观察

By xrspook @ 22:20:15 归类于: 烂日记

上周六我跟我妈逛江边的时候。聊起了一些关于体育的东西。平时我们几乎不会那样聊,但是那一天天气比较凉爽,而且路上几乎没有人,所以我们可以在那里大声地发表我们的意见。

我不知道怕死这种东西是不是天生的,反正有些人真的很怕,而有些人真不知道怕是什么。我属于那种不知道怕是什么的人,所以据说当我还是个小学生,完全不会游泳的时候。当我看到泳池,我想都没想,就直接跳进了深水区,我根本不知道有深水区与浅水区,我没想过那里的水有多深,我也没想过我会浮不起来,但为什么我就不怕呢?我也搞不懂。但是有些小孩就很怕,实际上他们没有呛过水,只是害怕会呛水而已,所以他们无法做到放松,只要在水里就会挣扎,只要旁边有大人就一定会死命拽着。这些孩子学游泳非常折腾也非常痛苦,所以最终可能他们还是会学会,不只是学会了一口气游到能游的距离,而且还会换气,但是从他们换气的方式你就会感觉到他们很紧张,他们非常紧张,换气的时候不是一般的吃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没游过泳之前,我就已经喜欢在家里的脸盆里闭气,也不知道是谁叫我玩这个的,但是我觉得这很有趣,但是有些小孩居然不行,哪怕只是20秒。那只是个脸盆而已,你受不了的时候随时可以起来,但为什么就不去做这个尝试呢?对我来说做这些尝试是轻而易举的,我非常想去感受、去体验。不仅仅是在脸盆里憋气,也包括玩其它东西的时候。所以当别人说要玩一些什么之前没玩过的,哪怕我会表现出一种我不想玩、我不愿意,但实际上我的内心是很有那个冲动的,不过是碍于面子或者过于紧张,不敢主动的站出来举手说我要试一下。现在,对我来说,那种紧张不复存在,但是害羞却依然占主导地位。

当我看到别人做一个新动作,而我又觉得自己或许可以的时候,我恨不得马上试一下,哪怕实际上我做不到,但接下来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做到。首先我会仔细的观察,如果那是一个视频的话,我更加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观看,甚至是逐帧播放。然后我会开始让自己去体会,非常有可能得要借助一些可以让我自己观察自己的工具,比如说镜子,比如说玻璃,也比如说给自己录个视频。

家里的洗手间有一个很大的半身镜。那个镜子大到就像宾馆的那种。大半堵墙都是镜子。洗澡前当我脱光衣服的时候。我会在那里做空手投篮的动作。这不是炫酷又或者是出于其它变态原因,纯粹是因为我要观察自己的动作到底跟我要做到的动作有什么差别。结果第一个晚上我就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我的起手位置过低的话,比如说低于我的眼睛。那么我的身体就会呈现一个很别扭的状态。左边是平的,但是右肩为了要降低高度,为了要让手腕后压,所以就必须沉肩。那是一个怪异的高低肩动作。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我把起手高度定在眼睛,这样的话左手右手就均衡了。你或许会说,我可以穿着衣服的时候观察。的确高低肩这个问题穿着衣服也能发现,但是是否有用到核心力量这个问题,脱了衣服更明显。当你做动作的时候,盯着自己的肚子看。如果我有用到核心力量,部分肌肉会处在紧绷状态,但因为肥肉过多,我依然会看到肚子上的颤抖,但是那种颤抖跟完全不用核心力量的颤抖是两回事。不用核心力量的时候,那个颤抖是全方位无死角的,而用核心力量的时候颤抖只是一部分。没有人做空手投篮的时候会把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那样也没办法做空手投篮。当我们不用手去感受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用眼睛去发现,而这种东西如果不把衣服脱掉,怎么可能发现得了呢?

更认真地观察别人,更认真地观察自己,这就是我自学的杀手锏。

2021-08
30

就是记不起来

By xrspook @ 23:59:01 归类于: 烂日记

星期六晚上突然想做一下腹肌九部曲,结果却发现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其中一个动作是什么。我只记起了其中8个,对第9个动作我一点印象都没有。腹肌九部曲这个东西从前我每个晚上都会做,做了大概一两年以后,每次当我在单位跑完步我会做,所以频率从每天晚上变成一个星期大概两三次。然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只会周末回家的时候做一下,有可能是做两个晚上,也有可能只做一个晚上。又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直接不做那套动作了,所以现在当我要重新记起那些东西的时候。我居然记不起来了。虽然那套动作从前我做过几百次。有没有上千次呢?说不准,估计没有,但是可能会在500次以上。那些从前重复500套以上的动作在几年以后我居然忘记得一干二净,实在让人觉得无语。正是因为从前我做得很多,简直是烂熟于胸,所以除了一开始的时候我有在草稿纸上记录下来,之后我再都不需要了。也正是因为那套动作对从前的我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普通,我完全没有做记录。所以现在当我要找回一点记忆的时候,我居然一点头绪都没有。

可以肯定的是那套动作我是在微博上看回来的。之所以称之为腹肌九部曲,是因为那是9个GIF动图。之所以是九部曲,是因为微博上一次性顶多发9个图,一个帖子就只有9个图而已,除非连多个帖子,否则9个就封顶了,虽然只是9个动作,但只要你全部都做到位,每个动作25吃重复为一组,足可以把你搞死。如果搞不死你的话,一组两组三组,三组之内必死无疑,这套动作完全是用自身重量去做,不需要任何的器械。如果你是躺在地板上做的,你唯一需要一张厚一点的垫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某些动作其实你不在垫子上做也行,但是如果你做多了,你每天都做,会对你的尾椎骨产生伤害。当然了,前提是可能你太瘦了,又或者你体重下降到了一定的程度,屁股的肉不太够。所以稳妥起见还是在一张有一定厚度的垫子上做比较靠谱,又或者像我那样直接在床垫上做。练习腹肌的动作有很多,为什么我钟情于这一组9个的动作,是因为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第2个动作都会让你有欲仙欲死的感觉。正是因为动作难度大,而我当时又好胜心比较强,所以我选择了这9个动作。即便你是老手,你依然会觉得累,不过跟新手比起来,估计你累的程度没有那么大,恢复的时间也更快。

因为长时间不做,所以周六晚上睡觉之前做完以后,周日的中午当我再次稍微重复一下也感觉还没恢复过来。腹肌这种东西属于耐劳肌,你可以一直的虐,虽然跟胸肌或者背肌比起来,腹肌的力量没那么大,但问题是那些大肌群可以爆发大力量,但你不可能每天都持续虐。你只能今天虐完这个部分明天虐另外一个,轮流来。但腹肌不一样,腹肌的那种撕裂感和乳酸持续感跟其它部位的不同。对壮汉和瘦子来说,其它部位的肌肉体积可能差别非常大,但是对腹肌来说,只要训练的量足够,而且体脂也足够低,瘦子的腹肌跟壮汉没差太远,所以我感觉估计是有一个封顶程度的。相对于其它来说,要做到腹肌封顶好像不太难,也不需要太多的额外东西摄入或注意事项。所以结论就是有没有腹肌跟是不是壮汉没有必然关系,对那些处在增肌期还没开始减脂的壮汉来说,你或许看不到明显的腹肌,但那个东西确实存在。

我之所以要重新拾起腹肌九部曲,大概是因为我有点爷青回吧。

2021-08
29

以柔克刚

By xrspook @ 12:00:20 归类于: 烂日记

周六的早上我又看了一个关于投球手部控制的视频,其实那个跟灰Sir的原理差不多,但某些细节讲得更多一些。比如说全掌贴合篮球,不要把篮球抓死。这东西其实我已经知道了,但是为什么要贴合?在离手之前的那一刻都要贴合呢?貌似我有了一个新的理解。贴合就意味着是一个温柔的方式,甚至你可以说是轻轻地摸着,而不是用手指抓住。对我这种手不大的女生来说,要抓住一个7号篮球,根本不可能,即便是6号篮球,我感觉我也抓不起来,儿童篮球估计可以。所以如果我要很努力的抓住篮球,就意味着我一定只是5个手指的指肚跟篮球接触,其它部位离空。这意味着我的投球手从接球的那一刻起,5个手指已经在使劲了。使劲不一定就是一个坏事,但问题是有可能使劲的方向不对,有可能使劲的时机不对。所以无论是灰Sir还是我看的那个视频的讲解者,都会说实际上要以很温柔的方式稳稳地托着球,直到离手的那一刻。只有一直都保持一个温柔的状态,当力传递过去的时候,才可以把那个动量爆发出来。这些视频为什么要说不要用手指去投球要以手腕去投球,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他们的学习重点是库里,而这里又带出了另外一个核心的东西——甩鞭效应。

投球你看上去只是一个上半身的操作,又或者是肩膀以上的操作,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说我感觉那些打轮椅篮球的实在太厉害了,因为他们的力量无法从地面传递上去,而纯粹顶多只能从核心那里从腰部以上爆发出来。我没看过轮椅篮球,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投三分的。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不让他起跳投三分必定是困难的事,更何况坐在轮椅上。如果你施加一个向前的力,就意味着你的轮椅一定向后,投完球以后那是有趴街风险的。

话锋一转,我们回到甩鞭效应,同时也带出了另外一个经典的词——one motion。起跳到出手是一个连贯的动作,虽然时间可能有点长。相对于直接不起跳直接出手来说,那算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实际上那靠的是一气呵成的力量,从地面通过脚传递到上半身传递到手。总的来说那是一个蓄力的弹簧,一下子把力量传递上去。所以就意味着投球那一刻,当力量没到的时候,人应该是放松的。任何一个部位过度紧张都会导致卡顿,又或者说是力量损失。学物理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画很多受力分析,但几乎所有受力分析,我们都是针对硬物物体,对于柔软或有弹性的物体,比如绳子之类力量传递,那不是我们的中学物理课程受力分析的考核范围。那个东西传递力量不会有很明显的什么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又或者乱七八糟方向的力量损失。于是这又带出了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到底投球起跳的时候该从哪里用力,什么时候会传递到什么地方,下一个关节是助它一臂之力还是拦路打劫阻断了力量。一直以来我都有个这样的疑问,到底我后撤步踏步向前起跳的那一刻到什么时候我才应该出手呢?如果只是原地出手,那种东西是很自然的,蹬上来了我就出手了,但是如果再加一个弹跳的动作,我感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大脑不知道怎么办,就意味着我出手的时机实际上是不恰当的,所以即便我跳起来了,非常有可能对我的投球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会让我拖了后腿。因为如果我不起跳的话,我的力量还可以从蹬地的时候传递上去,但如果我加了一个起跳,我连蹬地的力核心收缩力量都没了。

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正如对那种原地不起跳,蹬地、然后核心压弹,我至今不能100%的保证一定就可以。虽然我做到过,虽然我已经领会到如果我能一气呵成,非常顺畅都完成那个压弹出手的动作,我的球必进无疑。但是那种完美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我怎么能保证我一直处在那个状态呢?我还得用更多时间去感受。我觉得我的那种完美的感觉实际上就是甩鞭效应,力量的传递刚刚好。刚刚好的时候,你会感觉没用力,我只是自然地把那个动作做出来而已。当我做不出来、有卡顿的时候,会发现我的力量不够,又或者我的力量太大了,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感觉力量不够或者投出去的球乱飞了,无论我觉得自己已经用了多大的力,已经进行了多强的控制。这种总体协作下的以柔克刚很微妙。这种微妙几乎可以这么说,贯穿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让我想起了太极拳,看上去软绵绵,但实际上钢的东西就藏在里面。连贯协调之中,泄力与发力在最恰当的时机去做转换。这种感觉如果没有亲身体会过,很难说得明白。

最终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阴柔之中暗含的劲非常厉害!虽然你可能感知不到,但那确实存在!

2021-08
28

CG7X到手

By xrspook @ 12:08:32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星期心血来潮,买了一个molten的篮球,感觉比我几年前买的那个迪卡侬最便宜的非橡胶篮球好多了。当时我并不觉得迪卡侬的那个篮球有什么问题,因为那时候我对篮球一点都不挑,甚至在投球的时候我会用一个PU已经完全磨没了,就只剩下好像椰子一样颜色的超旧的斯伯丁。现在当我用的篮球多了,用篮球进行各种练习多了以后,我逐渐感觉到那是有差别的。在单位,我用的是Wilson的NCAA复刻版,至于单位为什么会买这个型号的这个球我不知道,因为几年前单位买的是迪卡侬最贵的篮球,但现在那些球去了哪里呢?为什么要重新买新的?这个我就真不知道了。为什么要选择用Wilson这个牌子我也不清楚,这个牌子的的网球拍是非常知名的,但直到大概3个月前我才知道原来篮球也不少。可以肯定的是迪卡侬最便宜的球跟Wilson的那个复刻版对比起来,复刻版真的很重。我用厨房秤称过迪卡侬的那个篮球,那是一个7号球,刚好570g是标准7号球的重量下线。复刻版的那个球我感觉会超过标准球的平均值,至于具体是多少,我没有称过。所以即便同样躺在地上,同样向天花板推球,在单位的时候我就感觉很快我就累了,那个球我不好控制。两个球的手感完全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复刻版会让我感觉按上去比较软,即便我已经很努力地打气,我总是觉得有不少压缩空间,但是迪卡侬的这个球就好像跟橡胶球没什么区别。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决定要买个新的篮球呢?大概是因为重量不一样,还有一个就是迪卡侬的那个篮球实际上我没怎么在地面上拍过,一直以来我都只是朝着天花板推球,虽然有时候控制不住球会乱飞,所以会砸到各种东西。但是砸中的几率跟我稳稳接住球相比,那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概率事件,而且我也感觉砸到过什么很锐利的东西。那个球已经有了很多划痕,我真的搞不懂那到底是怎么造成。虽然划痕多会难看一点,但是完全不影响那个球的使用。所以如果现在你要我去室外练运球的话,我依然会拿迪卡侬的那个,因为搞坏了完全不心痛,毕竟现在已经是轻度损坏的状态。

molten的新球开箱的时候我就很满意。因为那个球的气居然是足的,之前的复刻版同事拿给我的时候也是个新球,还没有拆模,但是气是不足的,你不可能直接拿着球就去打,但molten不一样。我买的这个molten的型号是CG7X。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类别的型号,反正写的是适合室内外球场,就价位而言跟复刻版差不多,甚至还要高端那么一点点。molten的这个球的那些黑色的线比迪卡侬的那个好太多。皮的软硬程度刚好介乎于迪卡侬跟复刻版之间,我觉得复刻版的那个球的皮有点过于厚了。从评论看来,复刻版的那个球好像很容易膨出,也就是俗话说的“生仔”,但是molten的球据说基本上是不会生仔。因为他们包球的纤维非常密实。复刻版的生仔我已经在单位的球里见识过,那个一直放在室内篮球场打的球,这个星期的两次训练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膨出,虽然要我特意去摸到底在哪里,我摸不出来,但是我投球的时候,我就是能感觉到某个部位的不规则凸起。让那个球顶多用了三个月,总的来说使用程度不算很高,也没有砸到什么很锐利的东西,最锐利的东西我感觉大概就是我的球投歪了,砸到了篮框底的架子边缘,但是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我不砸那个地方,也会有人把它砸到石凳又或者是篮板的边缘。所以虽然皮还好好的,但是里面却鼓起来了,这个球我感觉很快就得报废。在买球的时候我有打算过买单位同款,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molten,而且是选择了一个我也不知道到底属于什么级别的型号,因为我纯粹是看着价位去买球的。

molten CG7X 7号,molten天猫官方旗舰店到手价145.33元。

大概我用上了新手的运气,我感觉这个molten无论是手感、重量,还是在空中旋转起来的那个花纹我都很喜欢。

2021-08
27

永远一个样

By xrspook @ 11:25:21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几天突然我心血来潮想看一下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的天气如何,结果惊讶度发现连续好几天温度湿度天气都几乎一样,温度大概在10-20℃.每天都是小雨。为什么居然有这么神奇的现象?难道说我用来查天气的那个网站水土不服,根本就是瞎掰?于是我直接去查起了波哥大的气候,结果发现那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因为一年365天那里的气温几乎都是恒定的。都说广州是个没有春夏秋冬的城市,这里只有很热和没那么热,春天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春夏秋冬随机播放,但起码热的时候我们有30来℃,偶尔很冷的时候我们也会有几℃。广州下过雪,虽然那就像是木棉树的棉花漫天飞舞,若有若无。但是起码我们的冷和热,我们的阴天雨天晴天还是很分明的。

一直以来我都搞不懂到底波哥大是南半球的城市还是北半球的城市,因为从他们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根本看不出来。又或者说他们那里只有一个季,一年到头都这样。就像那些热带城市,比如说新加坡,每年一年到头都是30℃左右。新加坡是热带城市,而且是海洋性气候,波哥大其实离赤度很近,但问题是它的海拔非常高,平均海拔有2500米以上。我们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也仅仅只有1800多米。我们的昆明说是说四季如春,但是还是会有很冷的时候,虽然昆明热起来比不上广州。波哥大这个城市呢一年到头温度都在10-20℃,湿度非常低,从来都是干燥级别。从降雨量看来,其实波哥大的雨并不少,而且甚至可以说挺多的,但为什么一直干燥?降雨量多的时候,波哥大居然能达到200多毫米。我觉得那里最大的问题是一年到头大多时候都是阴天。白天热的时候20℃左右,你可以穿个短袖,但晚上气温就降到10℃左右,所以居然要穿羽绒服了。该怎么形容波哥大这个城市的温湿度呢?大概我只能风冷机去形容,没到达冰箱的级别,但温度较低,水分被风吹走了(虽然那里实际上风很小,东风为主)。于是我终于理解为什么马尔克斯会说他初中的时候独自一个人从哥伦比亚的海边城市去到高原的波哥大感觉整个人都要发霉了,晚上总感觉自己会尿床。其实倒不是真的尿了,而是因为冷,所以让人产生错觉。因为之前他一直生活在热带,习惯了豪雨,习惯了干热,习惯了闷热,也习惯了漫天飞舞的扬尘。如果我在波哥大,我会感觉自己快冷成冰棍。

看过了波哥大的气候条件以后,我终于明白到为什么YSBLF里Betty的邻居小混混晚上出去浪的时候要穿羽绒服。169级的YSBLF,看不出演员的衣服有任何的季节变化,一年到头都是那种厚薄的程度。当然这是戏剧的需要,他们不换衣服很正常,但实际上拍摄过程肯定不只一年,为什么没有季节变化呢?现在我总算懂了,而且我也终于懂了为什么那部电视剧里会经常性习惯性地酒精加持,因为在漫漫的寒冷长夜,没有酒精是瑟瑟发抖的节奏。

在波哥大这种城市生活会不会让人觉得一年到头时间好像停止流动了呢?因为天天都一个样子。对比起来,虽然广州有些时候会把人闷热得要死要活,但我还是喜欢这个直来直去、有哭有笑的城市气候。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