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
2

无意识的分神

By xrspook @ 9:50:36 归类于: 烂日记

可能是因为老了,所以精神很难以及集中,尤其是被打断了以后就完全不记得自己正在做什么了。这种打断有可能是突然有人过来找你,也有可能只是转了个身,放了个东西。之前听说过开窗效应,就是说当你正在做某事的时候去打开一扇窗或者打开一个门突然间就忘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那现在的我是那种非常容易就被打断的人,可能是自己把自己打断了,也有可能是别人故意把你打断了,又或者是旁边的嘈杂不断干扰我,不断地把我打断,我不想偷听或者我不想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但是我却控制不住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以前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呢?尤其是学生时代,乱七八糟很嘈杂的环境对我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现在在办公室,旁边的人在交流的时候,我就不自觉会被打断,除非我正在做一些非常需要脑力的事,如果我正在做一些机械重复的活非常容易我就被干扰了。比如我正是在一个本子上面写日期,画杠杠,写日期这个操作我需要写连续的日期,在每一页上面写一个日期,但因为别人的干扰,我经常忘记之前写的是什么,又或者我明明知道自己写的是2023年,但很不自觉会写成了2024年。这种事情很让人烦恼,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也想专注写日期,但是我的心显然不在那个上面,因为。我的脑子默认写日期就是一个很无聊很简单的事情,没办法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地方。也正是因为人的这种奇怪,所以在某些游园会之类的美食会场会有一些摊档,如果你能连续写多少个连续数字,你就能拿到什么样的产品。比如写满一页400字的原稿纸。我从来没有试过玩那些东西,因为写数字对我来说从来都是不简单的。虽然那些游戏项目不限定时间,限不限定时间人都会乱掉,曾经有段时间我用A4纸打印了一些稿纸,试着一下写数字,结果发现200开外我就开始分神了。写数字会分神,写日期也会分神,但是我猜估计有些人在这方面有免疫力,所以写数字的时候他们可以做到真的集中精神,但显然那个人不是我。如果一直都只是写一个数字或者一个日期,我猜通常不会错,但是要连续的写下去,虽然我们知道那是很规律的,但是却依然的会出现规律中不规律的错误。跟外面的那些游戏不一样,我的日期还有后悔药,写错了重新写就可以。我写的也没那么多,顶多一次写60个左右,所以还没到那种出错程度很高的临界点,但是出错的时候总会埋怨自己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但我又很清楚,实际上这一点都不简单。

小学的时候我的计算老是出错,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图快,我的数字写得连我自己都认不清了,硬是大概差不多算下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也跟我写着写着就写歪了有关,我心里知道是要写那个,但我笔尖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个。有些同学的计算很神,他们脑子的回路肯定是跟普通人不太一样,而至于那些计算很神的人,会不会也遇到我们这种短路,我还真不知道。大概对他们来说,他们的不是短路,是突然之间就找到捷径,而且是能抵达终点的那种,而不是死胡同。

这种无意识的分神能纠正过来吗?

2022-08
4

一个人干

By xrspook @ 20:23:38 归类于: 烂日记

当我只有一个人干活的时候。我感觉事情做不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容易忘记即将要做些什么。那个突然间就忘记的状态好像叫做开窗效应,通常会发生在切换场景的时候。比如说当你正打算去做某件事,但是这个时候你开了个窗又或者开了个门,突然之间你就忘记了你要做什么。以前我觉得自己没这么神经,但是现在我觉得这种事情对我来说越来越普遍了,可能根本不需要开窗或者开门,哪怕只是多走了两步路,只要我的心思不在上面,我立马就能忘记刚才刚才想做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一个人干活的时候,我只能一根筋,只做一件事,否则正如前面所说的开窗效应。正在做件事,突然转到另外一件,我就会老是所有东西都半天掉,没有一件做得完。因为所有事情都一个人做,虽然不难,但是却很多很烦,而且事情很多都是那种不是一次性都能做完的,有时候可能做到一半就卡在那里,无法继续。有些卡壳是可以预知的,但是有些则完全在意料之外。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就是一个六亲不认的机器,我只能一直都想着那件东西,我才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干完。如果突然间接了个电话,又或者非要去开个会,我就会感觉有压力,我放不下工作,然后莫名其妙焦虑就来了。

最焦虑的事情我觉得是在我数磅单的时候,突然有人找我。如果那是可以拖一拖的,我会让他等一下,但是如果那是一个电话,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我正在电脑输入还好一点,那个还能暂停,保存就好,但如果我正在用计算器,那就意味着之前我打过的所有单据全部都得重来。全部工作都我一个人干,全部单去都得我一个人核的时候,我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因为我不是那种有脸皮叫别人帮我核数的人。我知道自己的粗心大意会经常性习惯出现。尤其当我反复的做这一件事的时候,更加容易暴露出来。为了避免这个发生,我只能用尽一切方法避免自己分神,同时上一些技术手段让自己少犯错误。根据多年的经验,我的粗心大意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图快,比如小学的时候经常计算错误,是因为数学老师以竞赛的方式让我们计算,为了图快,我的字写得很潦草,于是写着写着我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到底写了什么数字了。搞不清就大概差不多继续算下去,那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平时训练的时候潦草,到不赶时间测验考试的时候当然也改不了这种习惯。在重新做回统计之前,我的计算器都是用一个手指按的,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那多根手指在上面飞舞。如果我还没有分神还好一点,飞舞的手指就能得出飞快的结果,但问题是如果我不在状态,飞快的手指就意味着出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出错就错了,因为我自己都没看清。几乎可以这么说,当我手指飞舞的时候,我一定在盲打,而且这种盲打还不仅仅是眼睛不看数字键,而且是眼睛不看计算器的显示屏,眼睛就只盯住单据本身。这种盲打的确很炫酷,但是却要付出错误的代价。我打得很快,但是要打很多次,与其这样不如让速度降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Excel的单元格朗读功能。这样就等于是有了一个会发声的计算器。发声的计算器用外放喇叭,会骚扰别人,但用蓝牙连接耳机以后 Excel就可以静悄悄地报数,让我把活干好。用朗读的方式核对录入数据,尤其是录入大批量短数据的时候非常有效。以前如果数据出错,我就得全部重来。作死了一遍又一遍以后,我发现可以用对半式的方法找出问题所在。先看一半的累计数,然后在有问题的里面再对半。这种思路是在我做python习题的时候掌握回来的。在python中,在不运用字典的前提下,这种对半搜索效率很高。

粗心大意是不能避免的,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但是我却可以通过主观手段有效地降低粗心大意的概率。

2020-10
29

剩下12天

By xrspook @ 8:36:41 归类于: 烂日记

中午不睡觉,写分析,早上很早就起来,为的是双十一的打卡,于是到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我莫名就感到有点困了。我也搞不懂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因为实际上我仍然要支撑到晚上11点多。那个时候单位的作业才会结束,又或许我可以早早睡觉,然后调个闹钟,11点过后再起来。昨天以后,淘宝的星秀猫离结束日还有12天,我的等级是32,满级是51,我实在想不到为什么我可以满级。因为现在要撸一级已经非常不容易了。6万一次,升级一个,要15个6万,也就是90万。一天20个浏览任务每次3万,那里只有60万。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任务,从第2天能收获的金币看来,现在所有任务加起来一天能做260多万,现在我仅仅是32级而已,每天要升两级,已经非常困难了。我猜最终到51级的时候,可能每次升级要消耗起码30个6万,但万一那是40个呢?如果是40个的话,现在的任务数不变,每天即便做完所有任务只能升一级。但即便只是30个,一天升1.5级都不够。现在我离51级还有19级,只剩下12天的时间,每天我要升1.6级以上。现在我每天能升2级多一点,理论上,我是可以做到星秀猫这个项目满级的,但是,野心总会让我觉得还不够,我还想再快点,我希望能快速结束战斗,而不是拖到最后一天。我想提前几天完成任务,但实际上这对我来说,从来都是不可能的。毕竟在我的双11、618等等的历史上我仅仅试过几次满级而已,但是满级的那个快感却让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捆绑在这些任务上。以前之所以没有满级,是因为我没有把可以做的东西全部做完。我只做了一些,然后就随风而去了,不知道从哪一次开始,我变得非常勤快,但我明白到我再勤快,还是比不上一些人。感觉双十一的做任务就像长跑,需要不断坚持,需要好的手机支持。平时我的手机可以两三天才充一次电,当然那是大概大半年前的事了,通常情况下我的手机一天半需要充一次电,但现在一天要充几次电,因为我必须保证手机是有电的。相对来说,看离线视频不怎么耗费电量,但是做双11的任务非常的耗费电量,大概因为最后费电的是上网吧。不仅仅耗费电,还非常耗费流量。以前,我在公交车上做任务,但现在,我根本不敢这么干了,因为随便开一个任务就会有上MB的流量跑掉。在这种情况之下,随便花个几百MB是很正常的。要做任务,又要在有WiFi的地方做任务,把人困得很死,而且某些任务是限时的,比如上午9点开始,比如说,每到整点或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做一下。这些东西都逼迫着即便我不在有WiFi的地方我也要硬着头皮上。如果我不知道那些规则还好,但我知道那些规则却没有去执行,最终导致自己无法完成,我无法接受。

要死要活的日子,只剩下12天了,加油。

2020-10
21

批次问题

By xrspook @ 10:57:5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以为我完成了任务,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做到。

之所以没有碰钉子,是因为我统计的那些数据,刚好那几个月,只有进没有出,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侥幸的逃过一劫,如果仍然以我之前的批次确定方式,出的时候会出现负数。因为出的时候也是一个日期,而那个日期是之前没有过的。真搞不懂这个合同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但或许这不是合同太折腾,而是我没有想到位。现在我想到的其中一个方法,是到了某个免堆期以后,把那些以日期命名的批次一次性转为一个统一的命名批次,比如无。这样那些一天一天积累入库的东西,到达某个时候就会统一混为一体。出的时候也是从这一个大块里一点一点的减出来。所以批次这种东西只出现在入库的某些部分,出的时候这些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东西的时候一律是无。

如果那个屌丝东西入了以后,没到免堆期结束就出了呢?理论上。这种东西是完全不应该计算堆存费,但是出的时候,没有带入入的时候的那个批次。所以入的东西一直挂在这里,出的那些则是从大单位里减去。所以理论上,这样算的话,堆存费就会少了。因为那些特例的东西无论是入还是出,都不影响堆存费,因为那些都不计算堆存费,但如果从大单位里减去,堆存费就少了。我非常想知道,那些算不清谁是谁的散货码头单位到底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能分清楚的东西还好说,比如说货柜,算得清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走的,但散货呢?一个大堆里,最里面的是最开始进的,最上面的是最后整上去的,但实际上出货的时候,你只能从上面到下面。散货码头界定的批次概念到底是每天进多少就一个批次还是说从的第1天开始,就算做一个批次呢?免堆期之内有进有出,这其中的数量,应该如何去计算呢?大概现在我很烦恼的东西是先进先出的问题。这种东西我现在都想不明白该如何用图表示。之所以想不到如何用图去表示。是因为我想不清楚出的是哪个批次。因为那些东西不是一个整数,如果出的数量少于某个入的批次,还好说,但如果跨越了几个批次呢?那几个批次里面,其中某些只是部分,这个东西又应该如何处理呢?之前我就已经稍微了解过先进先出这种东西。批次这东西,之前我也认为应该进行拆分,但这个拆分要怎么判断呢?考虑这个问题,以我现在的水平来说,显然超纲了,但是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不可能避免。从整体来说好像是没有解决方案,但是如果细分到某个堆场估计能说得清。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时候进的,货物来源是哪里,出的时候要分开,应该使用什么规则呢?

我觉得我没搞清楚总分的关系,当分组到最细层次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但上面的合并要求不同,于是就会分叉出很多不同的东西。

2020-04
17

我想知道

By xrspook @ 10:19:42 归类于: 烂日记

验证出某些数学定理是一件非常酷的事,但我为什么要那么干呢?所以当Think Python的习题要我做那种事的时候,我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些弱弱的抗拒心理。有时,留存在我脑海的数学知识根本不足以让我理解那些符号到底要我做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写这本书的人觉得读者都明白那些数学符号是要干些什么的,他们面向的到底是什么知识层面的读者呢?那些符号在中国的教育系统里,大概高中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会懂。作为一个大学生,理论上我应该全懂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倒不是要你真的算出来,但你起码得知道他们要你做些什么。时间是把杀猪刀,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大家在离开学校多年以后,如果期间又长期不用,通常都不会记得那些东西,大概只会隐约记得曾经学过。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的某个同学很抗拒学数学,他觉得生活中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当然这个所有问题只是他眼中、他当时所遇到的那些。

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不知道。有些时候我觉得数学真的很有趣。大概是因为我觉得其中的某些规律会让我惊叹不已。那些规律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大自然母亲孕育出来的,我们只是逐步知道了那些东西的存在,逐步开始利用那些规律做某些事。之所以某些时候我会有点害怕数学,是因为我是个吊儿郎当的人,即便我懂得某些规律,但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做着做着我就出错了。小学时计算之所以出错,倒不是因为我乘法表背得不好,而是因为我的字写得太丑,为了图快,字写着写着连我自己都不认得到底是什么。计算机不会因为正常重复而犯错误,如果真的崩了,必定是制定的规则有问题。还记得小学时候影响我最深的那个数学老师,非常看重数学的思维,而不是数学重复计算本身。我的运气非常好,小学、初中、高中,我都分别遇到了一个影响我一生的数学老师。在我印象之中,其他老师从来没有这么深刻地影响过我,虽然他们其中的某些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也非常喜欢。也有一些老师是我很不喜欢的,但不喜欢归不喜欢,我不会因为那个就故意搞砸自己那一门课的成绩,反而,我要拿出更优秀的成绩向他们示威。当然,有些时候,我不够强大,所以想示威也无能为力。我的学习不是为了跟老师较劲。

学生时代,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把题目解答正确?其实当时我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我也没有时间考虑除了用一种方法,还能不能用其它方法得出同样的答案。这里的发散应该包括除了那个参考答案以外,某道题是否还会存在其它情况,还会出现其它答案吗?很多时候,我们的时间就只够解答那道题,根本没有闲情考虑那道题如果改变了某些参数,会不会出现一些比较颠覆的结果。做作业时的我们,又或者考试时的我们,干掉这道题以后就直奔下一道。如果每次都胡思乱想,作业无论如何都做不完,考试就更别想可以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答题。

后来我才发现,如果人要真的有所得,要认真地学习研究,除了理解某个知识以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我们不应该一直被别人牵着鼻子去发散,而应该学会主动地脑洞大开。很多时候,别人会用某个分数衡量我们,或许是通过考试,或许是通过讨论,但那个真的就代表我们吗?能定义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们之所以要探寻,我们之所以要纠结,是因为我们想知道、想做得更好。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