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
9

破亿

By xrspook @ 9:04:2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下午6点多一点,《摔跤吧!爸爸》的中国票房破亿了。用了四天时间破亿,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要知道之前在中国最卖座的印度电影《我的个神啊》在中国整个上映周期的总票房才1.16亿元。可以这么说,再过半天,《摔跤吧!爸爸》就打破这个纪录,而这仅仅是上映的第五天。该电影的排片数量还一直在上升,人们的口碑在不断地发酵。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是这不只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运动电影,而且这还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亲情片。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优秀的运动电影,因为正如邹市明和他的家人看过以后所说,在看到高潮的时候,他和他的家人都一并为女主角的拼搏紧张捏汗。最后的英联邦运动会摔跤比赛过程可能有二三十分钟,但那个时候你的神经根本没有一分钟可以松懈下来,你情不自禁地全神贯注到比赛之中,感觉就像你不是在看一部电影,你是在看一个运动赛事的直播。那种张力是你无法抗拒的。身边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甚至你会忘了你已经憋尿了很久,你必须得上厕所。不是每一部运动电影都能做到这种效果,但是一旦做到了,那就必然会成为经典。我不是学电影的,我也从来没有上过什么电影理论课。但是正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我只能用心去体会。大概那些非常懂的人在看到那一幕的时候也会有点游离,没办法让自己再次理性地纯粹用技术去理解分析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拍的,镜头是怎么切换的,故事是怎么阐述的。

运动相当精彩是《摔跤吧!爸爸》的一大特点,但之所以在中国爆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这部电影里有一些东方人共通的感情特点。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可能是一个小点,也可能是一大部分,无论年龄。我们曾经被父母压迫过。当父母的也曾怀着一颗好心干狠心事,希望孩子们变能更好。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跟我们上课和说教,他只是用事实说话。人生的道理很多时候都尽在不言中,通过动作、眼神以及简短的对话,你就能悟出些什么。这些东西并不一定需要很长的语言,所以,即便没有翻译为中文,这部电影也能被看懂。感情方面的东西是没有国界宗教语言隔阂的。这部电影我觉得最让我回味欲罢不能的是其中的亲情。而这个东西在铜臭味非常严重的商业电影时代几乎不存在。现在的电影都在打着烧脑烧钱的旗号。在他们绞尽脑汁要怎么让我们惊艳的时候,他们却忘记了其实你把身边最简单的事说好。也已经足够打动人了。但是现代人的想法是那些琐碎的事、那些天天都遇到的事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无论是当父母的还是当孩子的,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和父母有一个新认识,会理解到为什么会这样。这非常有必要,但在中国,之前从来就没有一部电影或电视可以深刻地做到。我不知道欧美的家庭观是怎么样的,反正在看过印度电影以后,我真的觉得那里跟中国很像。而他们的影人又愿意很耐心细腻地讲这些故事。对我来说,这简直就像找到了心灵的港湾。

特效的东西是过眼云烟,烧脑的东西想通了也就那样了,但是亲情这个东西,一旦被触动了,你就再难放下,自然而然地久久回味。

2017-05
8

《摔跤吧!爸爸》首周末威猛

By xrspook @ 10:04:56 归类于: 烂日记

在关注中国的电影票房之前,我并不知道原来现在电影票房的大头是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占的比例差不多,但是三线城市比例还会比一线城市高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显然一线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电影院的数量、电影院的大小都要比二三线城市大很多、多很多。以《摔跤吧!爸爸》为例,我自己在广州买到票的那个价格还比不上猫眼专业版分析出来的平均票价那么低。而我买的那个票价已经算是广州票价的平均偏低一点点的水平。小城市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座位,票价也可能没有大城市那么高,为什么票房反而倒挂呢?二线城市的贡献的票房,几乎是一线城市的两倍,是不是说一线城市的人除了去电影院消费娱乐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项目呢?但或许不是这样,而是因为中国的二线城市数量要比一线城市多很多。如果二线城市的数量是一线城市的两倍甚至四倍,那么出现这种倒挂,也可以理解。

《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的首个周末,票房超过了8100多万人民币。远超当年《我的个神啊》首个周末的3000多万。《摔跤吧!爸爸》离1亿的人民币票房不远了。正常情况下,这应该是明天就会发生的事。

跟我之前预料的一样,印度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在外国的反响如何,在中国都不会被看好,所以《摔跤吧!爸爸》第一天的排片只有13.3%,但第二天已经升到13.6%,昨天飙升到15.3%,今天更加是达到了17.5%。星期六中国的大盘是22034万。星期天是18791万。从数据上说,大盘回落了,但《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却不降反升。周日的票房是周六票房的1.3倍,周六的票房更是首映周五票房的两倍以上。排片数量不多,排在黄金时段的数量更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猫眼专业版显示周五黄金场的排片是0%,但周六和周日就提升到20%多。《摔跤吧!爸爸》之所以有这等逆天表现,主要因为上座率惊艳,而这都得归功于极好的口碑推动。周五的上座率已经有21.4%,周六达到了33.9%,周日更加是34.9%。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等于从中午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前,基本上每个电影院的票都是售罄或者接近售罄的。通常来说很少人看,必须得促销的早场也有50%以上的上座率。即便是23点以后的场次上座的人数平均起来也会超过五个。上座率的具体数值我是看猫眼专业版的,但具体时间的观影人数分布规律,我是手动一个个按进售票app的订票网页查看了解到。而且从现在的票价情况看来,提前预售的那些优惠已经大幅度减少。之前疯狂卖过15块8的电影院,现在票价已经回到了三十左右。但即便这样,上瘾欲罢不能的人,还会继续去二刷三刷。《摔跤吧!爸爸》疯狂的这个周末,心里最不爽的估计是万达的老板。因为这部电影,是华影的?而华宜和华影的掌门人叶宁是从万达跳出来的。当年试过万达只给华谊的电影10%的排片,这次更绝给《摔跤吧!爸爸》只有1%不到的排片。而且都排在什么早场或者午夜场。即便万达把这部电影排在了垃圾场次,排在了非常昂贵的放映厅,但是《摔跤吧!爸爸》的上座率,还是远远的高于万达在放的其它电影。显然,如果万达稍微正确对待这部电影,他们铁定能赚钱,甚至比其它院线赚到更多钱。当然,那不可能是一天就几千万,但是这部电影一定不会亏钱,不会有一人包场。但人家就是不爽赚到的钱还要分一大头给跳槽的叛徒。说是说跟人过不去,实际上是跟人民币过不去。

在口碑绝佳的推动下,《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的市场前途一片大好~ 希望这种威猛能持续时间长一点。

2017-05
1

带上爸妈看电影

By xrspook @ 17:22:3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带着爸妈去广州花城汇UA看了广州FIRST DAY FIRST SHOW的《摔跤吧!爸爸》。这是我这辈子有记忆以来,第一次一家三口去看电影。我妈说从前我爸是个电影的狂热粉丝。每次有新片上映,他都会去看,而且通常一部电影他还不止看一遍。对上一次我爸是什么时候看电影已经很难再记起来。但显然,对我爸和我妈来说,他们对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的印度电影就是《流浪者》。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些年来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非常少,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少。我妈甚至不只记得她对上一次看的是《流浪者》,她甚至可以把流浪者的歌哼唱出来。可以说明,当年的流浪者在中国的风靡程度绝对是顶级的。如果你是三十几岁的人,你还能记起你几岁时候看过的某个电视剧或动画片的主题曲吗?

三十年前的,电影院跟现在的电影院有了非常巨大的区别。荧幕大小有区别,音响效果有区别,但最大的区别可能是电影院的大小。昨天我们去的UA 2号厅,有112个座位。我爸说以前的电影院,分前中后三块,光是前的一块,就要比这样一个厅都大。现在其实也有那些大厅。广州有能容纳四百多人的大厅。如果那出现在一些新的电影院,电影院一定是横向长方形的。比如说天河城的,正佳广场的,或者万胜围的,但如果那是一个比较老的电影院,那样的大厅就是竖向长方形的,比如说是二宫。

要带他们去看《摔跤吧!爸爸》,我之前几乎没说过什么。看完以后我也没有问什么。也不能说我没有问,我问过,但他们没有给我什么答复。于是我就干脆不问了。电影好不好,观众心里知道。如果某天他把这部电影作为和别人交流时的谈资。这部电影就算是体现了它的价值。

我以为我看这部电影会哭,甚至哭得很厉害,但实际上我只有两个场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因为我心肠太硬吗?可能不是。又没有死人分手那种场景,为什么要哭呢!电影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激烈的摔跤场面。激烈和哭没什么必然关系啊!因为这部电影相当写实,几乎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所以那些温情的场景让我觉得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我感觉到很窝心,但是不会哭。这部电影的笑点主要落在轻松调侃的对话上面,而搞笑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女儿们的表哥。几乎每到那个人说话,全场就知道,有笑点了!但其实,这个人物的设置也是真实的,而不像其它印度电影一样,某个小角色专门为搞笑而设,那样的角色通常都是某个仆人。

140分钟的电影,听上去好像很长。但实际上看的时候,我却觉得前面的故事好像还没说完就已经过掉了。因为我总觉得印度电影的铺垫应该不止这样。这到底是因为我看印度电影已经熟悉到一个程度,还是因为我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砍掉了21分钟,所以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会不知觉的去找那21分钟到底在哪里。

《摔跤吧!爸爸》我肯定还要去二刷。不只要刷,可能要三刷四刷,甚至上映多少个周末,我就去刷多少遍。去电影院花钱看印度电影这种事一年之内不会有多少回。如果那部电影是米叔的,频率将更低。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关心的重点会变成什么呢?但其实到现在为止,除了我参与做字幕或时间轴的米叔的电影,我完整看过第二遍的也就只有PK。第一次在电脑上看,用十几个GB的高清完整原声版本。第二次在电视上看,那是CCAV-6播的普通话阉割版。

2016-06
21

删歌舞

By xrspook @ 7:30:25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比平时晚了10分钟起床,因为610闹钟过后,我自己死死地睡过去了,还做起梦来。为什么近期自己会这么的嗜睡,怎么都睡不够?!每次我都跟自己说,今晚我要睡够睡足早点睡,但实际上,每天晚上的睡觉时间还是维持在接近8小时。如果有一天,晚上睡够9个小时,那次以后,我就应该不会天天嗜睡了。今天的语记很奇怪,我明明已经开了wifi网络,但是出来的东西,还是很多牛头不对马嘴。一句话,我说上3遍,出来的效果还都是错的,无论我是说得很快,正常语速,还是已经放慢节奏。

上星期六晚上,我矛足了劲,你要看PK,据说那部电影,CCAV-6要播个两小时,晚上10点开始的话我就得看到凌晨12点。但因为节目调动突然间插了一个不知道什么节目进去,所以那天晚上,预告上写的东西跟实际播放的东西相差了两个小时,几乎所有电影之类的都比预告时间晚了两小时,PK也不例外,所以我也就不等了,它凌晨12点才开播,我没有神经病,我不会这么熬夜看一部我已经看过的电影。之所以没有熬夜去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预告说星期天中午还是会再播一遍的。星期六的时间表错了星期天的时间表也错了。星期天都播放时间,要比节目列表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多。从前我一直觉得,中央电视台的时间是很准,什么东西都是按照那个既定的时间准点播放,但这一次CCAV-6简直让我大掉眼镜。节目表上说《我的个神啊》是在中午12:14播放的,但实际上,播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30。

PK原装时长为2小时32分,但实际上CCAV-6算上中间插播的广告,只播了两个小时。即便把播字幕后期的那部分中给剔除掉,还是少了很多时间,这些时间都哪里去了呢?从我观察到的就是,里面有两段歌舞被删掉了,一段是PK和他大哥的,另一段是PK和嘉谷的。这两段歌舞不是空穴来风,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不像很多印度电影里面的歌舞,突然间莫名其妙就来了,场景也来个大变化,简直就好像突然间被广告插播了MV一样。这两段歌舞很好,反映了印度轻松的风格,里面有很多看点。也阐述了PK和他大哥以及PK和嘉谷的感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看天朝的配音阉割版出来的时候,我愣了,为什么中间没说PK和大哥怎么培养感情就直接让大哥把PK带到了鸡店呢!他们两个之间的情谊,以前以及大哥不得不最终把PK带到那个地方的原因在歌舞里面做了很好的阐述,那是一段非常好看亮眼活泼的歌舞,但因为天朝电影习惯性时长的关系,被砍掉了。另一段歌舞,是讲述PK是怎么喜欢上嘉谷以及PK的各种单恋白日梦。这是一段非常好玩的歌舞,里面的跳舞、里面的生活小细节都非常的有趣。里面的PK你简直可以把他称呼为萌神。删掉了这两段歌舞,就没办法解释PK和大哥的情宜是怎么来的,以及PK是怎么就喜欢上嘉谷。对没看过原版的人来说,都是莫名其妙。对其他印度电影来说删掉其中的一些歌舞,并不很严重地让你miss掉什么,但PK不一样,因为它的歌舞设置以及的用意是电影故事的一部分,浑然一体的、不可分割。还记得多年以前,我的大学同学去电影院看《色戒》,显然那一定只能是阉割版,所以即便她们一直都睁大眼睛,但还是没看明白其中一些为什么会那样。《色戒》要在天朝的电影院上映,必须屏蔽掉某些镜头,而少了那些镜头自然故事就说不上为什么会那样。和那情况类似,《我的个神啊》里面的歌舞被砍掉,于是出来就显得非常的突兀,你能理解,但你会觉得那来得很生硬。听王宝强为米叔做配音,并不太折磨,感觉还好。两个小时下来,原来最折磨我的并不是配音的问题,而是他们大刀阔斧地删掉了其中的歌舞。只要印度电影一直都保持两小时以上的时长,来到天朝还是会遭受到这种待遇的。为什么天朝播《铁达尼号?的时候就可以允许3个小时,但播《我的个神啊》的时候就把两个半小时的东西砍为两个小时呢!好莱坞与宝莱坞的待遇为什么要存在这种差距?

第二次看PK,让我看到了一些第一次我没有留意到的细节,所以关于PK的话题我还有很多很多需要说。但今天呢,就不再继续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