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
21

改进

By xrspook @ 9:18:56 归类于: 烂日记

当我把电子书的列表从800多KB改成几个以后,整个静态网站的生成速度就从之前的120秒降为20多秒。20多秒的生成速度跟生成markdown文件没什么区别了。准确来说,生成速度更快了,因为少了一个markdown转换的过程,我猜可能是这样吧。虽然我已经绕了一个大圈又重新做了一个判断,如果我直接从点点转换成静态网站,而不是先格式化为wordpress标准的XML格式,估计速度会更快,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那样的话,我还是得做不少的判断,因为点点的文件里面不同类型的核心内容是不一样的。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我生成wordpress格式文件的时候把分类继续放在分类,不把博客的名字放在分类,不把分类作为其中一个标签,相对来说这样的改动是最简单的。其实现在我绕了一个圈再回去,也没麻烦多少,因为那个标签是第1个,而我的判断是,如果找到了某个标签,就马上停止循环,所以虽然每篇日志的标签有n个,但判断第1个以后就结束了。就循环来说,没耗多少时间,只是代码会显得又长又臭。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纠结如何把手动输入的字典搞得好看些。除了好看,也要容易维护。最明白的方式当然是自己写键值对,但是那么多的引号,那么多的冒号,那么多的逗号,想想都觉得好疯狂。最整齐最不容易出错的方式是一行一个,但那样的话,好像有点奢侈了。所以有时我也搞不懂自己,到底是想节省空间,还是维护容易。

昨天晚上,我纠结一个问题,如果某个单词被我用作变量,在字典里那个单词又是一个key,同时这个单词也是个文本。有没有某个函数能把某个变量只当作是某个名字的字符串呢?如果这样,我的某句话就可以写得很简洁。否则的话,当我调用函数的时候,我就要把这个单词写一遍,当作字符串再写一遍。或者你会说,我直接把这个变量等于这个字符串不就好了吗?显然,我之所以把那个单词当作变量,肯定是因为其内涵跟字符串不一样。所以我试试是不是自己挖了个坑给自己跳呢?我明明不应该把这两个东西命名成一样。

有些时候我会问一些很弱智的问题,明明我是知道的,但是一下子就是想不起来。归根到底,我觉得是我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在完成了静态博客的部署以后。我还没想好我是继续把Think Python那本书从我中断的地方继续看下去,还是应该从头开始,复习一遍,加深印象,因为那些很基础的东西在用着用着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忘光了。所以到用的时候,我又得翻箱倒柜。那些东西,我明明应该已经掌握的。

现在的静态网站转换,我是用很低端的字符串连接整出来的。有些字符串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字符串是变量。我就在变量的之前之后把静态字符串断开,储存在某个文件里。最后就像穿珠子一样,把动态和静态的东西连在一起,最终合成一个网页。实际上,这是一种模板的思路。接下来,我要利用python的模板引擎,把静态的东西写在模板里,把动态的东西放在某些参数中。这才是我的网页转化应有的方式,但我不确定,这样的转化效率会不会比我现在的低端做法还要低。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我非常想,立马通过实践得出答案。

人在求知的路上会越发明白到自己的无知。

2020-07
8

过去的纠结开花了

By xrspook @ 9:38:16 归类于: 烂日记

当我以死磕式全包围的方法学习Think Python和做里面的习题的时候,网友觉得我完全不需要这样,那样太学生了,只需用到什么就学什么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我觉得我这样做挺好。虽然我学的时候并不知道我除了这样还能怎样。看完书,但不会做里面的习题,我这书算算看好了吗?我要上手python,得到达条件反射的程度,不经过练习根本不行。我完全明白知道了理解了某些东西,但没有经过实践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初中前两年我的英语老师从前是大学老师,后来不知怎的沦落到在一所臭名昭著的中学里教英语。他从来不给我我们布置作业,也不会有什么小测之类的东西,所以一年下来除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我们见不到习题。的确,开学的时候除了教材以外还会发1本练习题,很薄的一本,但做不做,做到什么程度,老师是放任自流的。他讲课完全么有问题,语法解释得很到位,字也写得非常漂亮,但他这种教法除非遇到非常自觉刷题的学生,遇到我们这种完全不自觉的,简直是必死无疑。我觉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的英语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英语听力,因为某年寒假我还被选去某个地方上某个班强化过,但初中的前两年我算是被荒废了。要用得溜,无论你心法掌握得多好,依然需要大量的练习。中考的几门科目里,我的英语是最低分的。当我上了一所重点高中以后,我更加领会到我跟其他同学的差距,因为我所经历过的习题实在比他们少太多了!为什么当年我会刷物理的参考书,刷化学的参考书,却从来不刷英语的参考书和习题呢???英语这个东西和理科有一定的差别,理科你掌握了原理以后或许还能八九不离十,即便某些题目里有些综合,见过和没见过顶多是反应快慢的差别,但思路还是摆在那里的。英语这个东西有什么规定搭配,什么默认的例外,什么俚语,没遇到根本没法玩,我的跟头就是栽在了这里。如果可以重来,英语这个鬼东西我一定会刷很多题,而且还必须建立错题本。海量的阅读量和海量的单词量外加各种写作技巧拼凑起来,英语考试是可以拿高分的。不过话说回来,英语考试高不高分我完全无所谓,大概从高中开始,我就觉得英语是一种工具,实用至上。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用非常正确的英语他们都能理解,所以其实六十分跟九十分没啥区别,都能解决问题。

学习python我之所以要做习题是因为Think Python那本书里面的实例其实非常少,知识点也不是真的全部都涵盖了。融会贯通这种东西完全靠做习题去达成。近段时间,我在写博客导出数据的转换脚本。的确,一些功能性的东西,我还是得去搜索,边学边用,但那些最基础的思路,是在我做习题的时候印到我脑子里的。比如我要筛选标签,正常人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找筛选的函数,如果标签关键词只有一个,用find就好,但如果多个,那就得用正则了。我一开始也是怎么干的,但后来我发现这样会带入一些莫名其妙的路人甲,我需要准确匹配关键词,所以先建立列表,然后用if str in list就能完美解决的问题。如果标签数量多,还可以用字典替换列表,in在字典里的索引速度杠杠的。如果我不曾在字符串、列表和字典那里下过功夫,我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思路。习题的确折磨了我好段时间,但那都是值得的。

过去的纠结,让我现在顺畅。

2020-06
9

我得有本手册

By xrspook @ 10:52:11 归类于: 烂日记

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类型的教材呢?其实我没想明白。大概是个问题我永远都想不明白。从我自学python以来,我觉得自己实在遇到了太多的问题。Think Python 2是一本很好的书,但问题是那个东西实在太跳跃了。他们只会告诉你,你该往哪个方向研究,但是没有确切的告诉你具体的方法。这是一个挺郁闷的局面,从大处上说,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有利于学生自学。大概他们默认的学生首先还得备有一大堆的其他教材。起码手边得有一本像字典般的手册。手册这种东西我感觉跟字典差不多,你不可能读懂里面的每一条细则,但是当你要用到某个功能的时候,你得明白如何查找以及如何使用。这里的使用,很多情况下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把多个功能结合在一起。所以,如果我手边只有一本Think Python 2,我怎么可能学的下去呢?!这种觉悟是我学第14章,讲有关文件的时候才领悟到的。这章书里的知识点实在太多,而书里面的例子就好像蜻蜓点水一般,你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模仿,你不知道放在某个大的案例里该怎么使用。看完一整章书以后,我感到很蒙圈。他们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以高铁的速度,带我游览了故宫。导游讲的是不咸不淡的英语里面夹杂着咖喱味。语速还算可以,但问题是我眼前的画面太多了,我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已经到了下一个讲解点。在一章书里,他们谈到了普通的文件读写,讲到了数据库,讲到了在python里用命令行实现功能。我不知道他们默认的读者到底是什么层次的,为什么我从他们的介绍看来,他们觉得读取文件跟调用数据库又或者是随手用命令行控制所有很简单,根本不需要浪费口水。我只能在那里发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第14章,他们才表达出了python的根本属性,像乐高积木一样,拼凑就能实现功能。所有的python文件都可以以模块的方式被引用,然后直接调用里面的函数,所以只要你手边的积木足够多,那些积木又足够强大,你可以拼凑出自己的王国。在其它程序语言里,我也试过把其他文件里面的函数搬过来用,但那个时候我只是把整个函数复制过来,而不是用以引入模块的方式。之所以没做到这一步,大概是因为我还没学得那么的深入。

当文件可以以模块方式被引入,然后使用的时候,自然就会进入了其它语言里我没有接触到,但却把我整得很惨的递归。获取一个文件夹里面所有文件的路径是一个递归,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再正常不过的递归,但是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有点让我望而生畏的东西了。对我来说,python的递归就是我心里的魔鬼,我确信某一天,我肯定能克服这个东西。但现在我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

要怎么啃下Think Python 2的第14章,我不知道。即便我把那些文字阅读一遍又一遍,把那些习题全部都亲手过一遍,我觉得我还是知道得不够多。

如果在看Think Python时候,手边必须得有一本手册类的东西,我应该选择什么书呢?

2016-07
9

区别所在

By xrspook @ 23:11:48 归类于: 烂日记

离晚上11点还有不到半个小时,我很想睡觉,我什么都不想干,但是馒头还没开始蒸,blog还没开始写,今天早上的跑步数据也都还没有上传整理分享。很多很多事都没有干,但一天就这么结束了。昨天我打算把工程师申报要写的一篇像自我鉴定的东西搞定,但实际上到临下班前半个小时,我才真的有时间,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于是我只写了开场200字不到,而且那些东西。跟专业技术几乎没关系,不过是这几年来个人情况的一些最简单的介绍。核心的部分还没写,核心的部分连我自己都想不出到底有哪些闪光点可以往上面写。因为对照那些申报条件,我不觉得自己符合要求了。按照单位给我的工作推算,即便我做到退休,也不可能确切地符合那些要求。这就是矛盾所在,工作每天都让你做一些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东西,而且是除了做那些东西以外,你已经没有时间去研究高精尖。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想你申报这个那个,而那些申报得有一定的高度,可以是省内的高度,可以是国家的高度,可以是行业的高度,当然也可以是世界的高度。我完全知道,要达到那些高度,应该怎么做,但是我身边却没有那些设备,我自己却没有那个时间在我工作时完成那些。他们甚至要你用不符合劳动法的加班时长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怎么可能还可以去钻牛角尖磨高精尖。这非常的矛盾,非常的不符合逻辑!

还记得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不明白普通的检验员跟研发人员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他们就不在本科生里招做研发的。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在实验室里只管高精尖,只管完成这个那个项目,跟在一线的流水线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工作,甚至是随便以把你安排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岗位,顶替别人工作的区别。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招大学生?直接找个能干的大妈过去就行了,根本不需要4年的大学,也不需要3年的大专,甚至中专都没有这个必要,只要那个人肯干就可以了。而研发人员是不是适合在那岗位上工作,也跟那个人是不是研究生博士生没什么关系。只要那个人能专心致志地做好手头上的工作,不是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巴结往上爬以及行政方面就行。那些歪念的注定不会在技术上真的有所作为,成为后人值得去学习的榜样。真正的研发心思就应该放在专业上面,知道行业发展方向,知道怎么向那个方向靠拢,知道该做些什么,具体怎么做,除了自己做,还能安排别人做。如果方向是最对的,做的东西也是对的,往后的安排也符合逻辑和实际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学历是什么都无所谓,只是一个本科、一个专科、甚至没有读过大学。这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所负担起的责任已经是一个教授或高工的水平了。头衔神马都是虚的,别人可以轻易剥夺,你所拥有的名声,比如说你在这个地方承认你这种头衔但到了另外的地方人家完全不认。这种事经常发生在国内和国外,或者不同的行业之间。但能力和责任心这种事是永远剥夺不了的,只要事情干了,伯乐总能把好马相出来。当然,人的一生不能都浪费在等待相中你的那个伯乐上面,但至少要做到怀才不遇。

好吧,语音输入真的可以节省我非常多的时间,在把馒头蒸熟之前,我就已经把今天的blog说完了。

2016-02
21

基础

By xrspook @ 13:15:59 归类于: 烂日记

“每逢佳节胖三斤”,每天打开微信运动捐步页面的时候我都会看到猴子看到蕉蕉却因为太胖拣不了的图。天天看,但我还是会天天都觉得可怜好笑。

mmexport1456029050987

其实人家写的是“拒绝胖三斤”啦,但实际上我每次都选择性过滤掉“拒绝”两个字。看到这个猴子,我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AK,人家不是猴子,但剪了个寸圆的平头,外加多出了他正常体重50斤的肉(多了1/3体重),效果估计跟微信运动那个猴子相差不远。AK曾经说每天绑鞋带都是种挑战,呵呵呵,像不像,你说呢。绑鞋带,尤其不是蹲下或坐下绑而是把腿抬到和我腰部几乎同高的位置绑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那倒不是因为我腰腹部肥油太多弯不下去,而是因为大腿肥肉和贮水太多、运动过度导致我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长期酸痛外加我本来柔韧性不好。从前我觉得胖子的柔韧性一定不好,但自从我见识过一个胖female能顺畅舒服地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高级瑜伽动作后我意识到柔韧性和胖瘦没关系。很多东西都可以重来,任何时候开干都不太迟,比如说几年前我一直觉得我这辈子只和爆发性的运动有关,耐力性的不会是我的菜,我生来就是个“爆发户”,但后来的长跑和游泳让我明白到,人的潜能(宝藏)必须得去挖,有些埋得浅一点,可能狂风一吹就显露了,但有些埋得比较深,不花大力气得不到。对我来说,需要爆发力的项目我开发得比较早也玩得比较多,需要耐力韧劲和持之以恒才能出成绩和效果的项目我20岁以后才有所开动(大三的时候才开始长距离游泳,28岁才开始长跑)。年少的时候估计就已经从事耐力运动的人不多,因为学生时代很少人能投入那么多时间去磨,当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业是最重要的。家长会每个月花几千块让你去上补习班却不会把那些钱投进入让你一头扎进健身房。运动很多时候都会被认为是游戏,是非主流,会玩物丧志。起码对我这个80后来说,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觉得运动应该被当作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需要天天干且天天都保持一定量。家长会因为学校把学生额外留下来练某个体育项目而不满,不只是家长,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也那般觉得,为什么要那样呢?我想回家做作业、我想回家看动画片!当跑二代和其他运动狂人的二代起来以后,我相信情况会有所改观。如果父母把运动当作是爱好很乐在其中,估计即便他们逼迫孩子也不会把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必须联系到很功利、必须与升学挂钩、可以额外有什么骄人成绩。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从小开始父母就有意识传递给我柔韧性的重要。我总觉得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一定关系,平衡能力很好不一定柔韧性就过人,但柔韧性很好平衡能力就有保障。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都很好非常容易就能发展出很好的协调能力。这三项均有良好的基础在往后的各种体力和脑力运作发展方面都将很有优势。幼儿时代最重点的我觉得不是让他们投入大量时间高精尖地发展出某项技能,而是让他们一开始就把最基础的东西都养成习惯。我们不能预测孩子未来会怎样,但我们必须把他们能走好走强的方法、工具教会、给予他们。

本来今天我想写关于代谢能力的东西,但写着写着就跑偏了,下次吧。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