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18

术前的时光

By xrspook @ 10:13:54 归类于: 烂日记

第一次去中山一院妇科门诊的前几天,我还在为《狂飙》发狂,我甚至忍不住在宿舍用手机每天看两集《狂飙》。因为春节假期结束,还是有几集没有播完,为了看那几集《狂飙》,每天我几乎都在熬夜,有可能是到11点多,有可能是超过12点,所以住院的时候我依然沉浸在《狂飙》之中。去医院之前我就发现原来《狂飙》出了纸质的小说,所以我买了一本送家里。我没想过那本书是给我自己看的,因为手机上的爱奇艺有电子版,但如果那个时候除了爱奇艺我在亚马逊看到电子版的话,估计我就不会买纸质书了,但是这也说不准,因为纸质书的纪念价值远远大于电子版。为什么要买呢?大概就能证明新冠结束的那个春节、那个第一次放开的春节,我跟我妈狠狠地发狂了一把,在春节最后那几天。

《狂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认识了张颂文,于是我在手机上下载了B站app。之所以是B站,因为B站刷一些资料性的东西比较爽,有高清而且不需要看广告,而且里面也有很多网友剪切的小东西,看得比较方便,但是看多了就会发现雷同性太多。

住进医院以后的那个周末实在很闲,因为除了周六早上天还没亮就来抽血以外,周六周日一整天都没有任何事干。那个房间是有电视的,但是却没有遥控器,观察了一番,猜想那个电视机好像是用同轴线的,品牌是TCL,这就意味着用与电视机匹配的遥控器就可以转台,我的两台手机都是有红外功能的,但是跟我同房那个阿姨的那台荣耀就不行。为什么我遇到的那些阿姨用的那些荣耀手机都没有红外功能呢?病房的那个电视我是不会看的,因为角度不太合适,所以操控那个电视机纯粹是为了让阿姨没那么无聊。阿姨想看电视剧,但是那些什么卫视播放的电视剧总是每次播一两集然后就开始播广告。每到卖广告的时候,阿姨就会叫我转台,所以有时我真觉得挺烦。

手术之前我看了三部张颂文的电影,都是之前我没看过的电影。分别是《革命者》、《不速来客》以及《西小河的夏天》。《西小河的夏天》是最后一部,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喝泻药。《革命者》是下午看的,《不速之客》是晚上看的。如果张颂文的电影再能多一点电影的话,估计我全天任何时段都在刷,但问题是他参演的电影实在太少了。之前我已经看过《扫黑决战》以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扫黑决战》我是在宿舍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是在办公室的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看完的。所以在做手术之前,我一直都在刷张颂文相关的东西,当时手机上还没有重装微博,所以主要看微信搜索出来公众号的文章以及B站的视频。直到手术那天,我妈才把手机架送过来,所以术前看电影的时候我都得用手拿着手机看,相当累。可以这么说,张颂文的电影陪我度过了那些无聊的时光,如果没有发狂,或许我会各种遐想,会觉得焦躁不安。

除了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我也可以找人聊天,但是聊天这种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开聊,但我觉得自己运气挺不错,因为还能遇到一些和我聊的人。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不是所有人都会和我聊的。如果医院允许我有陪人的话,情况可能就不是这样,但事实就是这么残忍,病房子四个病人只有我不允许留陪人。后来我才意识到不能留陪人其实也挺好,因为我和我妈如果撞在一起,要不就是她教训我,要不就是我教训她。别人的陪人要不是小女孩的妈妈,要不是女人的丈夫,而我却是一个老迈的母亲。我还年轻,我还能扛下这些,我也应该有这样不得不独自面对着生活经历,所以感谢教授那么狠,不让我留陪人。

因为术前有张颂文故事的陪伴,所以我并不孤单。《革命者》的余威完全不亚于《狂飙》因为我术前和术后,说不准什么时候脑子里只会单曲循环起《国际歌》的旋律。

2022-11
21

活死人

By xrspook @ 8:56:07 归类于: 烂日记

周六的晚上我看的那部一直都很想看,但一直都不敢看的电影——《妈妈!》。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是在我某次去赤岗路的电影院看电影之前插播的广告里。里面的那几句台词虽然仅仅几秒钟,但是足以调动起你的情绪,让你鼻子发酸,甚至热泪盈眶。那个镜头是中年的女儿好像认出了老年的妈妈,但实际上不然。所以不需要任何的解释,稍微有经历的人都会知道,那个中年的女儿肯定是阿兹海默症的患者。

以前我们不知道阿兹海默症是什么,但我们会有个更直观的表述——老人痴呆。我的外公就是老人痴呆,在他去世之前的好多年,他都不认识人。但是他还没到完全不能自理的程度。除了不认得人以外,他的其它行为还是比较正常的,在他卧床不起之前,他可以把自己收拾的井井有条,不过只是身边的人一个都不认识。不认识孙辈,不认识女儿们,也不认识老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时我年纪太小,所以感触没那么深,所以对那些不认识人的事实没感觉伤心。在《妈妈!》这部电影里,当女儿再也不认识妈妈的时候。妈妈那种心如刀割的感觉,简直让人撕心裂肺。妈妈虽然年纪大,但是她手脚还是灵活的,脑子是清醒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不管这母亲是年轻的时候还是年老的时候。一个85岁的老人照顾一个65岁的中年人,真的太难了。不仅仅是年龄导致机能的退化约束活动能力。如果照顾的只是一个小几岁的小朋友,他跑起来你总能追上,大骂也能解决问题,但是一个65岁的人跑起来,你还真一点办法都没有,大骂更加是不行的,因为反制会来得更猛烈。如果那只是一个几岁的小朋友,购物的时候,他把自己东西不断地往兜里塞,你只能说他没教养,又或者是不懂规矩。但是如果那是一个中年人,你会觉得他在偷窃、为老不尊,但实际上阿兹海默症的病人虽然有着一副成年人的躯体,但是脑子跟小孩区别不大。

我感觉行动受限还好,最要命的是幻觉,他们觉得他们看到了摸到了、感觉到了,但实际上那都是一场梦。你没办法理解他们的痛,但是他们却不得不大多数时候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眼前的东西就只有过去的那些时光。现在的人、身边的人、实实在在的人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存在。所以当他清醒的时候,他活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当他不清醒的时候,那些曾经和他很亲近的人仅仅只能远观。他们就在那里,但你无法靠近,也无法改变任何事。

除了外公,我的另外一个亲戚也是阿兹海默症,而且已经很多年。我不知道阿兹海默症这种东西是不是特别喜欢女性。如果说外公的阿兹海默症只是不认得身边的人,眼前都是那些已故的人以外,我的那个亲戚无论是行动能力还是幻觉都已经非常明显。我不知道外公当年有没有一些比较恐怖的幻觉。大概即便他有,他也没跟我们说,但我的那位女亲戚的确就有了这些。如果完全只是生活不能自理还好一点,但是他们的那种神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发作。所以你还防得防着他们做一些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的事,比如在厨房开了个火,然后就忘了关。

以前的人没到阿兹海默症发病的年龄就已经去世,没有遭到这种罪,真幸福。

2022-07
25

为什么非得全家桶

By xrspook @ 16:28:21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感觉我们真挺累,无论是看电视看电影还是听歌,现在我们的确是有了正版的途径,但那样的话就意味着我们在各个地方都要花一笔钱,即便每一笔钱实际上都不算很多,从几十到上百。光是一处可能还不多,但是要满足我们都想要的欲望,就很多了,一个歌手有可能一些歌在这里,一些歌在那里,你两边都想要的话,你两边都要开会员。以前天猫精灵你叫它播什么歌,它就给你播什么歌,基本上能马上找到,而且基本上都是高品质的。但是从今年开始,我发现我收藏夹的歌少了,最后居然一首都没有了。当我打开APP的时候才发现所有之前收藏的歌全部都变成灰色。当你在搜索那里搜索歌曲,基本上你能搜到的东西每一首都有一个小小的音乐APP标志,也就是说那首歌只能关联了那个APP的账号才能播。有些歌除了那小标志以外,还有超级会员的标志,也就是说那首歌在那个APP里只有会员才可以播。天猫精灵的确能搜索到很多歌曲,但只要你不绑定音乐APP的账号,只要你没有音乐APP的会员,你就什么都没有,除非是你自己蓝牙连接,播自己本地的歌曲。如果那个东西已经沦为了这样一个玩意儿,为什么我要花上百块钱买这样一个蓝牙音箱呢,其它蓝牙音箱很便宜,还可以选择充电又或者USB插电。

曾经有一段时间,天猫精灵叫我绑定音乐账号,但我没有理会。我的确有某些音乐账号,但是很久都不用一次。因为我没有那些账号的会员,我也不需要。但现在我发现我不绑定账号,我什么歌都听不到。如果我硬是要天猫精灵播,它会播一些我根本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歌出来,那些歌我完全不喜欢。所以最后在衡量了一番以后,我还是注册了个酷狗的音乐账号。因为相对于腾讯、酷狗、酷歌、网易的音乐账号来说,酷狗的非VIP音乐资源还算可以。虽然我感觉网易的免费歌曲比较多,但问题是大多数音乐他们都没有版权。

这个就很尴尬了,对中国人来说,听歌要注册起码4个会员,看电视又得起码注册4个会员。如果看电视的会员还得同时注册手机电脑版的和电视版的,那么我们一年下来没有2000块钱的预算根本包不住。但实际上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呢?看电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26块钱月租的有线电视,听音乐我们完全可以用免费的本地电台。对我们这些80年代的人来说,听歌之类的我们早就习惯了用某些不用钱的方式,看电视、看电影也一样。虽然就一个账号来说,花费并不贵,但是如果必须全家桶才能满足需求,我们的花费比外国贵多了。外国人听歌,只要一个苹果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虽然他们的歌可能不是全包,而是需要一首一首购买。看电视他们可以用一个网飞,大部分都已经含进去了。所以为什么中国人听歌看电视就得被这般诸侯割据呢?我就只喜欢这个人的这些歌,为什么我就不能只买这个专辑?或许你可以像以前那样买CD,但那问题是CD买回来,除了像祖先那样好好地供起来,哪里去找CD机去播。那么贵的CD,你真的舍得经常拿来播吗?如果真有数字版权这种东西,你要我10块钱买一首歌,我还是愿意的。只要你能允许这首歌的版权跟我的个人资源绑定,我在任意播放器里面都可以播放,可以这些我已经花钱买回来的数字产品当做我资产的一部分,我可以转让给别人,我也可以以遗产的方式传递给我的后人。但估计要做到这个,又得花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这种强迫全家桶的包月包年的方式我不接受。

2022-02
4

继续热血

By xrspook @ 12:48:14 归类于: 烂日记

已经关注了春节的电影票价好长一段时间。对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春节居然还会有爱国战争片上映,而且是两部,一部在我上一次看电影的时候已经看到,是张艺谋的《狙击手》,而另外一部是接近春节的时候我才知道是《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跟《水门桥》比起来肯定得靠边站,其它春节档的电影也都得靠边站。因为第一部《长津湖》已经荣登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冠军。在春节档上映两部关于朝鲜战争的片子这的确让人挺意外。如果是从前,这肯定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中国的战争爱国片现在已经完全超越了一般题材的商业大片。也正是因为有这几年连续不断黄金周的酝酿,才最终让2022年虎年的春节有了这么一出。

之前我想去看《狙击手》,但当我知道《长津湖之水门桥》要上映以后,如果只能选一部的话,肯定是《水门桥》,但虽然在买完《水门桥》的票以后,我依然有关注《狙击手》以及《奇迹·笨小孩》。

看《长津湖》第一部的时候,其实我什么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是一部有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电影让我挺意外。而《长津湖》的续集同样让我非常意外。看第一部的时候,我感觉好像没遇到多大阻力就已经把别人干掉,有点过于轻松,而续集让我觉得实在太难了。过程实在太难了,虽然我军已经竭尽全力,但是要完成炸毁水门桥这个任务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难了。我们要炸毁美军的桥很难,美军要炸毁我们的桥也很难。我们炸美军的是水门桥,而美军炸我们的桥则是我在《金刚川》里看回来的。两部都是吴京的电影,这两部战争片都非常赞。无论是攻的一方还是守的一方,都表现出非常顽强的品质。让我意外的是,根本没想到《水门桥》这部电影最终的结局是全军覆没。也正是因为起码有一个人留下了,所以水门桥的故事还能留下来,还能形成电影,被今天的我们看到。跟第一部比起来,我觉得《长津湖之水门桥》,更壮烈。不仅仅是因为主角们几乎都死光,每一次攻桥都很震撼。美军有飞机有大炮,有充足的弹药,也有火枪,但我们什么都没有。但凭借我们的智慧和顽强我们把美军拖住了,甚至可以说是拖死了。我不太熟悉世界历史,我对世界的战争史更加是一窍不通,但是正是因为中国有这么多年来的文化传承,这个国家一直都在,虽然朝代更迭,积累下来的战术战法是我们的宝贝。美军最厉害的是他们的武器装备,我们没有,于是也就只能用人、用性命用前赴后继去弥补。
2020年春节当新冠疫情袭来,在我们一无所知的时候,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抗疫跟战争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点只在于我们靠的不是枪支大炮。正是因为有一波又一波医务工作者的前赴后继,才最终保住了很多人的性命,也让我们可以继续正常生活。

《长津湖》这部电影在国庆档创造了一个奇迹,而《长津湖之水门桥》也必定会在2022年的春节创造另外一个奇迹。外国人的英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那些虚构出来、有超能力的形象,而中国人的英雄,起码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有血有肉、真实存在,以平凡的身躯做着不平凡事情的人。

2021-12
30

年末纠结

By xrspook @ 8:56:21 归类于: 烂日记

1月1日即将到来,对从前的我来说,那不过是一个跨年而已,没什么特别。还年轻的时候大家还会想玩什么跨年倒数之类的东西,我是那种肯定不会上街做那种事的人,但是有可能跟我妈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些可能我们根本都不感兴趣的节目,等待那一刻的到来。有可能是阳历1月1日的时候,也可能是阴历大年初一的时候。让我觉得很悲催的是,阳历1月1日的时候我要干活,阴历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也要干活,因为2022年的大年初一是2月1日。

从前我觉得过年迟跟过年早没什么区别,但现在我觉得过年早真的不好,2月中旬甚至下旬再过年挺好。如果1月就过年,所有东西都得往前推,于是12月就会忙得不可开交,而如果像2022年一样比较正常的,2月初就过年就会遇到过年碰上月头。理论上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问题大着呢。比如说如果不是在月头的话,如果不是卡在那个时间,我肯定会再放几天假,但如果大年初一2月1日,那么春节假期结束也就是初七的时候我就要回到单位找领导签名盖章以及打印各种东西。这是非常苦逼的,又或者我可以上一天班,搞完所有之后回去继续休假,但显然整个假期的节奏就被打乱了。正是因为大年初一是二月头,所以哪怕我1月末去提前休假,还是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虽然还没到2022年的1月1日,也没有到2022年的2月1日,但我已经在为那些即将到来的假日烦恼纠结。春节遇上这种事,就更不用说一定会遇上的五一跟国庆,所以放假理论上是应该快乐的,但对我来说放假还得干活,一点都不快乐。

一直在关注着《穿过寒冬拥抱你》的电影票。当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这个预告的时候我知道我一定会去看。我好像是在看《我和我的父辈》电影播放前广告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的预告。离正式上映没几天了,到29号为止,票价依然那么坚挺,只有淘票票有那么一点点的优惠而且是在1月1日那天而已,招商银行跟猫眼几乎没有任何优惠,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那不过是一部2D电影而已,应该不会这么坚挺,是因为我太急了吗?还是说其实之前已经有过一轮优惠,我错过了?可以肯定的是,看到几乎没有折扣的票价,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是不会出手的。因为我们深知中国的电影票价到了一定时候就肯定会有折扣,无论那是不是一部热映的电影,比如说《长津湖》一开始的票价也很坚挺。后来虽然电影已经火爆起来,但问题是他们要冲着打破记录,所以虽然已经卖出了很多票,但依然要做出很多优惠,吸引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穿过寒冬拥抱你》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电影题材都决定了我一定会去看,但问题是我什么时候才能以我可以接受的价位入手呢?是个问题。

我是12月过生日的,连续两年到我生日的时候,我都拿不到单位的蛋糕券,倒不是因为我犯了什么错误,又或者是单位停发了那个东西,而是每到年末,我这些早早已经确定了是这个时间拿蛋糕券的人,因为之前有新员工入职,所以我的蛋糕券被充公了。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我的蛋糕券,还真说不准。我已经不记得2020年的蛋糕券我到底是2021年什么时候拿到的了。可以肯定的是,在12月31日之前,我有99%的几率拿不到蛋糕券,但那一天是我妈阴历的生日,所以估计我得找已经领了蛋糕券的同事借几张来花一下。

人生到底有啥盼头呢?

© 2004 - 2023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