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
16

反转了

By xrspook @ 10:25:48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总感觉上学学习的时候,尤其是我妈让我复习的时候,时间过得太慢,但是玩的时候,时间又过得飞快,所以玩的时间永远不够,但学习的时间总无比长。长大以后发现这个好像发生了反转。学习的时候,认真做某事的时候,时间总过得会飞快,感觉还没有什么进度,时间就已经没有了,尤其当事情进展比较缓慢缓慢,于是你不得投入越来越多时间去完成的时候。但你不可能一直都很忙很忙,一直都处在那个不可开交的状态。当忙完那一阵子,开始无事可做的时候,时间又会变得非常漫长。你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上午要做些什么?下要做些什么?那里有好多个小时,该怎么办?感觉已经把自己掏空了,所有点子、所有欲望,全部都已经不存在了,但时间还愣在那里。

有些时候我会很渴望找点事做。你永远都不知道突如其来会有什么人会让你做些什么?当接收到那些信息的时候,我是挺矛盾的,一方面我有点兴奋,因为终于有事可做了,另一方面我会突然有点紧张,虽然那些也是平时一直都在做的事。有些事我可以做,但为什么要我去做呢,为什么他们不自己做?所以更多时候,我会有那么个感觉,为什么明明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却要让我去做。想到这一层的时候,我当然不会高兴起来。自然而然会生气,但我依然会做。我对事情本身是没什么抗拒,我是对把事情抛给我的那个人不满。

日复一日地在等待的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的工作。我甚至不记得是一直都有工作比较好还是,一直处在待机状态,等待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的工作比较好。因为一直都让我保持工作状态的几率越来越低了。倒不是因为实际上我的工作越来越少,那是因为改进了某些流程以后。在一定时间内我完成的事情更多了,还有就是我更加不顾一切了,没有上班时下班的这个概念,任何时候,在我接到任务,当我要完成某件事的时候,我就会立即处在工作状态。工作时间已经和生活时间融合在来一起。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可以分得那么清,上班的时候就上班,下班的时候就什么都不管。之所以这样,我觉得这跟工作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那些事情非得在某个场合才能完成,当你离开了那个地方,你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又或者说你没完成的时候,别人是不会让你离开的,但我也不一样。我所经历的事情是所有事情都得我一个人干,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是什么时候,所以上班跟下班又有什么区别呢?对我的来说最大的区别只是有事干和没事干的时候。没事干的时间好像变得越来越多。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欲望无比大,但当那些欲望被逐个击破以后,我居然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了。

不知道要干些什么,这感觉不好。

2024-04
8

乐器回家

By xrspook @ 9:19:39 归类于: 烂日记

工作这些年,办公室基本上就是我生活的全部,除了睡觉洗澡在宿舍完成,其它时间我都在办公室,所以办公室对我来说除了工作还有生活。工作跟生活这两种东西早已模糊不清,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摸鱼也一样,所以我的办公室积累了我非常多的宝藏,尤其是一开始的时候人很少,两个人就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的面很大。还是那样大的办公室,最夸张的时候坐过六七个人。如果办公室里只坐三个人会很空旷,正是因为好长一段时间,我都被分在两三个人那么空旷的办公室,所以我的东西、我的玩具才会不断积累。

上个星期不知道听谁说,又要搬办公室了,那是一个临时的处所,因为我所在的这个办公室的这层楼要装修,但具体到底要搬到哪里去我不知道。如果到了大开间,只分到一个小小的方格,肯定放不下我的东西。有些东西可以垒起来,空间挤挤就有,但有些东西天生就有那个体积,没办法缩小。很多年以前,我就买了个吉他。为了买那个吉他,我跟我妈在广州逛了大半天,最后在淘金附近的一家乐器店买了。那个吉他在家里可能只待了一个周末,周一回去上班的时候我就带走了,之所以没放在家里是因为之前亲戚送到一个吉他,就是被我爸给搞烂的,也正是因为被搞烂了那个吉他,所以我才有了一种心思要买一个民谣吉他。吉他回到单位以后,被宠了一段时间,接着就一直被冷落放在那里。冷落放在那里的吉他估计已经被我带到各个办公室的角落超过了10年。翻看自己的blog,YAMAHA F600我是2012年2月入手的,不知不觉已经过去12年。

新冠的时候,我的同事说想完电子琴,所以新冠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以后,我除了配了自己的新眼镜,还把家里的电子琴给带回了单位。吉他对我来说还算是火了一段时间,电子琴带回单位,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都有种被骗的感觉。因为实际上好像她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为了把电子琴带回单位,那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我狼狈地一边去拿眼镜,一边打了个车回单位,因为天气不好,我不可能折腾公交了,而且当时的地铁还没有通到黄埔新港,公交是非常麻烦的,我也很难一大早带着那么个电子琴和它的架子去蹭同事的车,因为蹭车也要走一段路,根本不行。电子琴放在家里是放,放在单位也是放,让我觉得心里不平衡的是花了160多块钱车费做这种事,但好像实际上只是我多此一举。那次之后我明白到没必要对别人那么热情,别人可能根本不需要。

这一次搬办公室,我不知道要搬到哪里去,显然电子琴和吉他都是非常占地方的,我不可能在一个小格子里把他们都放下,所以整个周末我都在纠结,把那些东西拿回宿舍,我该放哪里呢?

有些东西叫做船到桥头自然直。最后我把书桌下面的那个床头柜挪了出来,放到了动感单车旁边,吉他就放在床头柜上面。这样的累放节省了不少空间,而且几乎不阻挡。书桌的长度有1米2。书桌底下有接近60厘米的空位,所以我把电子琴的架子放低。架子和电子琴一并塞到桌子下面。这样我放脚的确会有一点点影响,但这种配置习惯了就好。这两种安放方式,让吉他不需要挂起来,电子琴不需要竖放,尽可能的让它们保持应有的状态。

我还有很多书,很多橡皮章,很多工具……

2023-11
19

普通人的小日期

By xrspook @ 10:00:54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我的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呢?扛过一个月,那么我就可以歇一个月,不用为每天晚上可能半夜才结束的日报而发愁。周一到周四,如果不遇到特殊的事情,每天晚上都安排固定的运动项目。周一晚上是动感单车,周二晚上是篮球,周三晚上是动感单车,周四晚上是跑步。动感单车的两个晚上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调整,篮球的晚上可能会因为月末等影响因素和提前或推后,至于跑步可能会因为天气的原因变成其它的内容。从远处看,基本上我就在盼望着佛莞城际的开通,盼望着地铁5号线东延段的开通,盼望着文仔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之类的赶紧上映。这些盼望的内容,其实有些应该早就实现了,比如佛莞城际开通的时间已经推了好几年,文仔的电视剧和电影有些也拍出来好几年了。但是无论市政工程还是电影电视,依然没有看到个头,虽然所有人都说快了快了。在盼望着那些东西实现之前。我就在埋头苦干过着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

我的日子是怎么算的呢?是根据我那天做的运动计算的。每一天工作日要做些什么呢?一方面我不太喜欢突如其来的乱入,但如果没有那些乱入,非常有可能一天到晚,我都闲得要死又或者准确来说不是一天到晚,是正常的上班时间,我可能会闲得要死,但是在别人下班的时候,我可能忙得要死。别人回家、谈恋爱、煮饭、看小孩、自娱自乐、打游戏、刷短视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办公室工作着,有可能是正在处理单位的业务,也有可能是为了单位的业务能汇总得更快捷高效,而正在研发某个VBA脚本。

现在我已经不再纠结别人是怎么看待我的,我也不去了解不去关心别人到底想要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些什么,但是有些时候有些愤愤不平还是会涌上心头。那个时候我需要某些事情来麻醉自己。只要我潜心地认真的做某事,我就会忘却那些烦恼,但问题是我未必能在我非常有需要的时候找到那么一件让我可以认真去做的事。跟年轻的时候相比,我觉得现在我身边少了那些会跟我一起为了某个兴趣疯狂的朋友。究其原因是我们都离开了那个让我们疯狂的兴趣,但准确来说可能只是我离开了他们没有。但是为什么我会离开了呢?为什么他们会看着我离开而不对我进行挽留呢?又或者其实他们其中的某些人也离开了,甚至他们离开得比我还早。有些人离开的时候我惋惜过,但我知道离开的人你是叫不回来的。大概他们对我也是这种看法吧。

每次当我往大处想,自己到底要做些什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我没有什么宏大的计划。我只会对一些很小的目标做非常缜密的规划和执行,同时也对那些事情做出非常好的预判。所以我为什么要对那些很大的事情,又或者是根本在我力所能及以外的事情空想到底要有什么宏大计划呢?

我只想每次在家的时候,洗手间的某个水龙头不会轰鸣、每次进洗手间的时候不会闻到尿骚味、同时也不会看到厕兜里浮着某些起泡的痰液之类……

2023-05
4

那些事

By xrspook @ 9:32:28 归类于: 烂日记

有些东西是我不想去想的,因为我根本不想那东西发生,但是我又明白到这必定会发生。比如我可以规划好该怎么去办父母去世后的手续。首先要把身份证注销掉吗?又或者说实际上当殡仪馆把人收走了以后,身份证即便你不注销也会自动失效?我要马上去银行把所有钱都拿出来吗?但如果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个银行有多少存款呢?我也不知道每个银行的密码是多少?最要命的是有些存折还跟家里的某些扣费是关联的。也就是我要把那些关联的东西全部都改过来。但问题是我不是户主,我不是户口本上那个户主,我的名字也不在房产证上,虽然我是继承人。这一切该怎么办呢?遗产继承人需要在房产证上改名字吗?把那些水费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等等的扣费关联转到我的账号上需要什么手续吗?失去了直系亲属,本来已经是一件不好过的事,接踵而来还有这么一大堆事情需要办理。

这两天看到一个消息说有妻子去办理丈夫的户口注销,因为丈夫去世了,但是看着工作人员要更换本子,丈夫永远都不会再出现在户口本上的时候,她的眼泪根本停不下来。当一家三口的户口本从三个人变成一个人的时候,我的眼泪会不会已经用完了,没有余额了呢。

大概也是前两天,我妈突然跟我说,我的表姐说既然我跟她都不结婚,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俩就一起住。这个做法其实挺让我感到惊恐的。我们可以一起住在某个老人院,但是如果是两个人住在同一个房子里,而且是居家的那种,我觉得这太难了,我宁愿去去住老人院,我宁愿面对的是陌生人。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呢?因为光是要应付一日三餐我就觉得很烦,还有就是一起住就得一起吃,但是谁煮呢?谁洗碗呢?谁搞卫生呢?这些都是问题。在我可以可以预知的范围之内,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过两个人一起处的好处呢?跟亲戚住在一起,有些东西你还得判断到底该不该说?到底要不要麻烦人家?但是如果面对的是陌生人,就只需要判断我是不是必须得找人。如果必须得找,给钱就好了。

很早以前我就已经申请了器官捐赠。前段时间我要把之前签署了寄万捐赠取消了,然后改了个地方签,同时把三个选项都勾上。至于那三个选项到底是什么,其中一个我已经不记得了,余下的是器官捐赠和遗体捐赠。相对而言,我自己的了结对我自己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我去世以后,我的遗产应该留给谁呢?我不知道。如果我不做这个处理,不做这个声明,会不会那些钱就会一直冻结在那里呢?如果我走在我爸妈之前,对我来说是舒服的,但是对他俩来说,这实在太残忍了。所以残忍这种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只是发生在我身上还是发生在别人身上而已。

什么安享晚年、什么儿孙满堂对我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事。我生在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里,但现在那里的灯火、那里的烟火气已经渐渐熄灭远去了。

2023-02
6

喜欢

By xrspook @ 10:43:54 归类于: 烂日记

星期天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不断地挖张颂文的资料,但实际上我又没有像从前那样真的挖,只不过是了解一下这个人,因为有些东西知道得越多并不是件好事,如果有些东西我不知道,我就不会条件反射,我就不会看电视或看电影的时候秒秒出戏。当我对某个演员不太了解的时候,我会专注于故事本身,但当我太了解他们以后,在不知不觉之中我就会想太多。

张颂文这个演员,我感觉稍微了解过他的过去以后你就完全明白为什么他的角色完全不像是演的,所有东西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里面的东西就像是真实的那样,就像在看纪录片,但那个故事情节又远远不是一个普通的纪录片。他在某个个采访里面说到,作为一个演员,如果他要演普通人,他就得到市井生活中去去观察了解,去跟普通人沟通,那么你才能演好他们,但是如果你太有名气,到普通人的圈子里面,别人根本不把你当普通人对待,你只能被保护起来,只能躲起来的话,那么你就得多看纪录片。我是个有社恐的人,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不会主动跟别人聊天,但我却会去做出了聊天意外的事。我喜欢走到人群中去,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用11路车。我最喜欢用双腿走到那些热闹的地方,那些老城区,到那些老房子老建筑里面,当我身处其中,我的脑子里就会自然而然就会为那些房子想象里面发生的故事。当然了,这种想象也就只能是在我所生活的城市,到了别处我就想不出来了。大概因为我生活的城市是广州,广州又很大,我总感觉我永远都走不完。永远有无数的故事,而有些地方是我去过一次以后还要去的,过一段时间就很想去的。我并不想跟别人聊天,但是我会观察他们,会八卦他们的故事。我在不出门的时候,基本上一天到晚我都会看CCTV-9或者CCTV-10。纪录片这个东西我挺痴迷,绝大多数我都会感兴趣,除非在讲一些宇宙相关的玩意。自然的人文的我都喜欢,特别喜欢的估计是那些关于美食的。自从有了《舌尖上的中国》以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出的美食纪录片。每到过年或者某些特殊的节日,还会有一些跟那些相关题材的纪录片也很有趣。某些系列的纪录片我尤为喜欢,比如说《第三极》。还有一个纪录片,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主要是跟中华武术有关。我感觉纪录片里除了有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以外更多是因为里面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人间百态,虽然肯定是经过技术处理的,但是跟电视剧跟电影相比,处理又弱了很多,因为里面的每个人都不是专业的演员。所以要他们可以表达些什么反而比让他们真情流露更难。感受社会也好,沉迷纪录片也好纯粹是因为我喜欢,不为什么,没有什么刻意的目标。

既然我无法在年轻的时候一鸣惊人,我也就只能等到中老年的时候再厚积薄发,又或者一辈子都默默无闻。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