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
19

普通人的小日期

By xrspook @ 10:00:54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我的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呢?扛过一个月,那么我就可以歇一个月,不用为每天晚上可能半夜才结束的日报而发愁。周一到周四,如果不遇到特殊的事情,每天晚上都安排固定的运动项目。周一晚上是动感单车,周二晚上是篮球,周三晚上是动感单车,周四晚上是跑步。动感单车的两个晚上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调整,篮球的晚上可能会因为月末等影响因素和提前或推后,至于跑步可能会因为天气的原因变成其它的内容。从远处看,基本上我就在盼望着佛莞城际的开通,盼望着地铁5号线东延段的开通,盼望着文仔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之类的赶紧上映。这些盼望的内容,其实有些应该早就实现了,比如佛莞城际开通的时间已经推了好几年,文仔的电视剧和电影有些也拍出来好几年了。但是无论市政工程还是电影电视,依然没有看到个头,虽然所有人都说快了快了。在盼望着那些东西实现之前。我就在埋头苦干过着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

我的日子是怎么算的呢?是根据我那天做的运动计算的。每一天工作日要做些什么呢?一方面我不太喜欢突如其来的乱入,但如果没有那些乱入,非常有可能一天到晚,我都闲得要死又或者准确来说不是一天到晚,是正常的上班时间,我可能会闲得要死,但是在别人下班的时候,我可能忙得要死。别人回家、谈恋爱、煮饭、看小孩、自娱自乐、打游戏、刷短视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办公室工作着,有可能是正在处理单位的业务,也有可能是为了单位的业务能汇总得更快捷高效,而正在研发某个VBA脚本。

现在我已经不再纠结别人是怎么看待我的,我也不去了解不去关心别人到底想要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些什么,但是有些时候有些愤愤不平还是会涌上心头。那个时候我需要某些事情来麻醉自己。只要我潜心地认真的做某事,我就会忘却那些烦恼,但问题是我未必能在我非常有需要的时候找到那么一件让我可以认真去做的事。跟年轻的时候相比,我觉得现在我身边少了那些会跟我一起为了某个兴趣疯狂的朋友。究其原因是我们都离开了那个让我们疯狂的兴趣,但准确来说可能只是我离开了他们没有。但是为什么我会离开了呢?为什么他们会看着我离开而不对我进行挽留呢?又或者其实他们其中的某些人也离开了,甚至他们离开得比我还早。有些人离开的时候我惋惜过,但我知道离开的人你是叫不回来的。大概他们对我也是这种看法吧。

每次当我往大处想,自己到底要做些什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我没有什么宏大的计划。我只会对一些很小的目标做非常缜密的规划和执行,同时也对那些事情做出非常好的预判。所以我为什么要对那些很大的事情,又或者是根本在我力所能及以外的事情空想到底要有什么宏大计划呢?

我只想每次在家的时候,洗手间的某个水龙头不会轰鸣、每次进洗手间的时候不会闻到尿骚味、同时也不会看到厕兜里浮着某些起泡的痰液之类……

2023-05
4

那些事

By xrspook @ 9:32:28 归类于: 烂日记

有些东西是我不想去想的,因为我根本不想那东西发生,但是我又明白到这必定会发生。比如我可以规划好该怎么去办父母去世后的手续。首先要把身份证注销掉吗?又或者说实际上当殡仪馆把人收走了以后,身份证即便你不注销也会自动失效?我要马上去银行把所有钱都拿出来吗?但如果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个银行有多少存款呢?我也不知道每个银行的密码是多少?最要命的是有些存折还跟家里的某些扣费是关联的。也就是我要把那些关联的东西全部都改过来。但问题是我不是户主,我不是户口本上那个户主,我的名字也不在房产证上,虽然我是继承人。这一切该怎么办呢?遗产继承人需要在房产证上改名字吗?把那些水费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等等的扣费关联转到我的账号上需要什么手续吗?失去了直系亲属,本来已经是一件不好过的事,接踵而来还有这么一大堆事情需要办理。

这两天看到一个消息说有妻子去办理丈夫的户口注销,因为丈夫去世了,但是看着工作人员要更换本子,丈夫永远都不会再出现在户口本上的时候,她的眼泪根本停不下来。当一家三口的户口本从三个人变成一个人的时候,我的眼泪会不会已经用完了,没有余额了呢。

大概也是前两天,我妈突然跟我说,我的表姐说既然我跟她都不结婚,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俩就一起住。这个做法其实挺让我感到惊恐的。我们可以一起住在某个老人院,但是如果是两个人住在同一个房子里,而且是居家的那种,我觉得这太难了,我宁愿去去住老人院,我宁愿面对的是陌生人。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呢?因为光是要应付一日三餐我就觉得很烦,还有就是一起住就得一起吃,但是谁煮呢?谁洗碗呢?谁搞卫生呢?这些都是问题。在我可以可以预知的范围之内,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过两个人一起处的好处呢?跟亲戚住在一起,有些东西你还得判断到底该不该说?到底要不要麻烦人家?但是如果面对的是陌生人,就只需要判断我是不是必须得找人。如果必须得找,给钱就好了。

很早以前我就已经申请了器官捐赠。前段时间我要把之前签署了寄万捐赠取消了,然后改了个地方签,同时把三个选项都勾上。至于那三个选项到底是什么,其中一个我已经不记得了,余下的是器官捐赠和遗体捐赠。相对而言,我自己的了结对我自己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我去世以后,我的遗产应该留给谁呢?我不知道。如果我不做这个处理,不做这个声明,会不会那些钱就会一直冻结在那里呢?如果我走在我爸妈之前,对我来说是舒服的,但是对他俩来说,这实在太残忍了。所以残忍这种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只是发生在我身上还是发生在别人身上而已。

什么安享晚年、什么儿孙满堂对我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事。我生在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里,但现在那里的灯火、那里的烟火气已经渐渐熄灭远去了。

2023-02
6

喜欢

By xrspook @ 10:43:54 归类于: 烂日记

星期天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不断地挖张颂文的资料,但实际上我又没有像从前那样真的挖,只不过是了解一下这个人,因为有些东西知道得越多并不是件好事,如果有些东西我不知道,我就不会条件反射,我就不会看电视或看电影的时候秒秒出戏。当我对某个演员不太了解的时候,我会专注于故事本身,但当我太了解他们以后,在不知不觉之中我就会想太多。

张颂文这个演员,我感觉稍微了解过他的过去以后你就完全明白为什么他的角色完全不像是演的,所有东西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里面的东西就像是真实的那样,就像在看纪录片,但那个故事情节又远远不是一个普通的纪录片。他在某个个采访里面说到,作为一个演员,如果他要演普通人,他就得到市井生活中去去观察了解,去跟普通人沟通,那么你才能演好他们,但是如果你太有名气,到普通人的圈子里面,别人根本不把你当普通人对待,你只能被保护起来,只能躲起来的话,那么你就得多看纪录片。我是个有社恐的人,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不会主动跟别人聊天,但我却会去做出了聊天意外的事。我喜欢走到人群中去,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用11路车。我最喜欢用双腿走到那些热闹的地方,那些老城区,到那些老房子老建筑里面,当我身处其中,我的脑子里就会自然而然就会为那些房子想象里面发生的故事。当然了,这种想象也就只能是在我所生活的城市,到了别处我就想不出来了。大概因为我生活的城市是广州,广州又很大,我总感觉我永远都走不完。永远有无数的故事,而有些地方是我去过一次以后还要去的,过一段时间就很想去的。我并不想跟别人聊天,但是我会观察他们,会八卦他们的故事。我在不出门的时候,基本上一天到晚我都会看CCTV-9或者CCTV-10。纪录片这个东西我挺痴迷,绝大多数我都会感兴趣,除非在讲一些宇宙相关的玩意。自然的人文的我都喜欢,特别喜欢的估计是那些关于美食的。自从有了《舌尖上的中国》以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出的美食纪录片。每到过年或者某些特殊的节日,还会有一些跟那些相关题材的纪录片也很有趣。某些系列的纪录片我尤为喜欢,比如说《第三极》。还有一个纪录片,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主要是跟中华武术有关。我感觉纪录片里除了有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以外更多是因为里面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人间百态,虽然肯定是经过技术处理的,但是跟电视剧跟电影相比,处理又弱了很多,因为里面的每个人都不是专业的演员。所以要他们可以表达些什么反而比让他们真情流露更难。感受社会也好,沉迷纪录片也好纯粹是因为我喜欢,不为什么,没有什么刻意的目标。

既然我无法在年轻的时候一鸣惊人,我也就只能等到中老年的时候再厚积薄发,又或者一辈子都默默无闻。

2022-12
4

该怎么做核酸???

By xrspook @ 11:57:05 归类于: 烂日记

周五上午我还在问办公室现在我们是不是要保持48小时核酸阴性,回答“是的”,所以我们没有东莞以外行程卡的人就得去办公室那里拿重点岗位人员的纸条,有了那张纸,去麻涌的核酸采样点就不需要给钱,否则的话做混管得付2.8元。我们是带着免费纸条去的,结果发现那天是免费,所以那张纸就用不上。周五傍晚时分,办公室又发出了新的通知,单位里除了某些重点岗位,其他人员如果行程卡上面没有东莞市以外的地方,就不需要做核酸。从48小时的核酸阴性到完全不需要做核酸,这个差别实在是有点让人吃惊。就安全性考虑,我感觉保持一周两次又或者一周一次的核酸,还是比较合理的。毕竟重点人群跟非重点人群根本没办法完全分开,因为我们都是在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在一个饭堂里吃饭。

周六早上麻涌发布了当天的核酸采样点,跟之前的相比缩减了一大批。采样点的数量减少了、采样点的工作时间也缩短了。本来离我们3公里多一点的地方就有一个核酸采样点,一直以来我都是踩自行车去那个地方的。除了那里以外,5公里以外还有一个核酸采样点,在没有自行车之前,周末如果要做核酸,我会步行到那个核酸采样点,做完之后再搭公交车回单位。显然如果要骑车去那个5公里以外的地方做核酸显然就很不方便了。之前核酸采样点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晚上8点,但现在变成了早上9点30到12点,下午3点到5点。这就意味着。那些美其名曰的便民核酸采样点实际上一点都不便民,如果你要上班上学,你根本没办法在他们工作的时间完成核酸采样。如果你要在工作时间以外完成核酸采样,只能到麻涌文化广场的水乡医院核酸采样点。水乡医院是麻涌唯一一家医院,那里的核酸采样是24小时的,所以你任何时候过去都可以,但是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10公里以外的地方。很早很早以前,做核酸只能去那个地方,如果没有车根本没办法,后来在我们所在的那个村终于有了核酸采样点,而且一下子就布置了两个,所以相对而言我们做核酸算是轻松了一点,但现在感觉又恢复了原样。对不离开东莞的人来说,尤其是那些不是重点岗位的人来说,完全不需要做核酸。如果只是从工作方面考虑,的确是这样的,但实际上生活中的很多东西还是会对核酸阴性报告有要求。如果我要回家,如果我不把自己报备为通勤人员,返莞之后就要三天三检,而且重点是三次没有完成之前,不能返岗,这就等于没法整,彻底不用玩。如果报备为通勤人员,就意味着要保持24小时的核酸阴性。在核酸采样点减少、核酸采样点工作时间缩短的前提下,这是很麻烦的事。东莞麻涌这边核酸采样点减少,广州那边也一样。以前每个居委都有核酸采样点,哪怕不一定每天都有,但起码临近的居委有可能今天是这边开,明天是那边,所以你15分钟的生活圈里面总能找到一个。但现在,一个街道范围很大,但是核酸采样点就只有一两个,就我家的情况来说,那两个核酸采样点在我家5公里之外的地方。如果你要去医院做愿检尽检自费的核酸还得预约,也就是说得靠抢号。所以现在到底是麻烦了,还是方便的呢?如果你对那些跨区人员没有核算硬性要求,显然现在是方便了,但对经常性跨城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无休止的烦恼。

新冠疫情再一次告诫我们,双城记一点都不好。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安家才是正确的选择。

2022-11
2

小区被临时管控

By xrspook @ 8:41:00 归类于: 烂日记

不能回家的时候,感觉一周下来我都分不清到底是星期几了,但是当这一些都已经成为习惯了以后,我突然又觉得不知道回家到底是什么感觉,因为好像已经没有了那个欲求。现在想回家也回不了,上周六开始我家的小区被列为了临时管控区域。我家小区一共由三组建筑构成,分别为A、B、C栋,每一栋都是一个连体结结构,所以实际上里面又具体分了好多栋,到底一共有多少栋,其实我从来都不清楚。反正这一次的情况就是C栋基本上都被拉去集中隔离了,但是也有一些人例外,至于为什么会有例外,我就不太清楚了。但即便有例外的情况,在小区的其他住户到空地做核酸的时候,估计C栋的人全部都得依旧足不出户。临时管控的第一天,小区来了很多志愿者。核酸采样的大白都穿好了全套的防护服。在出户开始做核酸之前不同楼栋的分别加了不同的微信群。估计如果真的出现什么状况,就会在群上通知什么时候要开始收拾东西,什么时候会被拉走。当然这是最坏的情况,也有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被关在那里3天或者7天。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已经过去3天有多,没有发现新冠阳性,也可能没有在其他新冠阳性的密接者里发现有我们小区的人。所以在海珠区每天都要做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时候,星期二我妈告诉我,他们不用做,的确天天做也没什么意思。估计来他们是前三天每天做一次,接下来第5第7天再做一次,如果全部都是阴性的话,这个小区就算是解封了。按照日子算,周二是第4天,所以不用做也很正常。在没有被临时管控之前,会觉得挺恐怖,但是当这些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又会觉得差不多大概就这样了。已经没有什么可慌的了,当我妈转发了志愿者的那个通知,告知这个小区被临时管控的时候,我彻底不焦虑了,如果没有关被管控,每天都还得刷信息,担心会不会被管控,但既然已经被管控了,就再也不用担心会有更糟糕的情况。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被拉去集中隔离,所以在开始被管控那一天,我已经叫我妈做好清单,列好需要带的物品,那么被拉走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彷徨。虽然我这么跟她说,但估计她依然不会做这个清单。做清单这种事情是必须的,别说我妈,哪怕是我自己,紧张的时候都会丢三落四,我妈就更不用说了,她没有底气不做这个清单,而之所以不做,纯粹是因为她不想做。

被临时管控的烦恼除了要担心什么时候会被拉走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吃饭的问题。跟其他地方又或者跟之前不一样,现在的买菜平台上货品都是齐全的,问题只是跟平时在淘菜菜或者美团买菜相比,价格会贵一点。又或者说根市市场自己挑选的商品相比品相没那么好,价格没那么便宜,但完全不至于到没饭吃的地步。平台买完菜,志愿者就可以帮你拿到某个你能拿的地方。即便是快递,也依然可以送到小区门口,然后让志愿者帮你拿过来。所以其实除了不能出大门,不能买到便宜的菜以外,生活基本可以这么说是不受影响的,尤其是对我爸妈这种已经退休的人来说。被临时管控起来,我感觉更安全了。因为没有人员的流动,核酸的混样也从20人一管变成5人一管,所以即便出现了异常,也很容易排查得出来。外面风大雨大,小区里面完全不能动,小孩也不能下去自由活动了,所以出奇安静。

新冠疫情两年多以来,我家首次遇到这种事。“总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所以这也算是体验过新冠疫情的待遇了吧。

© 2004 - 2023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