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
10

习惯了耗

By xrspook @ 9:51:34 归类于: 烂日记

小学的时候,我家在就在学校的对面,只要过一条马路就到家了。当时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同学可以结伴回家。在我还是小学生的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三三两两一起回家,只有极少数有家长过来接。有可能是父母踩个单车,也有可能是爷爷奶奶之类的步行过来,只有少数家长是开着摩托车过来接的,开小车接送的从来没有。之所以家长都过来接小孩,通常是因为他们家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比较远。我不知道其他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是不是都有家长过来接的,除了小学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的家长过来接我,之后从来就没有过。所以一直我都觉得上学和放学都是我一个人的事。因为我家离学校太近了,我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可言。非常有可能我妈就在那个能看到小学门口的那个窗户里暗中观察,所以放学以后我连到其它地方遛个弯的机会都没有。

初中的时候,在我们搬家之前学校离我家步行大概10分钟。初中的那个放单车的位置不在学校里,所以我也就没有必要骑单车去上学。因为要在家里把单车拿下去,然后再骑到放单车的地方,把单车放好再走出来,时间比直接走去学校还要多。在大多数人都是骑单车上学的中学阶段,一开始我用的是步行,当我搬家以后,我用的是公交车加步行。因为我家离学校接近10公里,骑车的话起码需要50分钟。我读初中的时候广州的主干道已经没有单车道。如果要骑车上学一路走的都是非常繁忙的新港路。每天都接近两个小时上下学,想想都觉得很疯狂。虽然实际上我搭公交车每个单程要比汽车多花10多分钟,显然那会舒服很多。别人上学一小时,而我每天需要在那里花两个小时。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很早,车上通常都有位置可以坐,但晚上回家的时候,人非常多,能不能挤上那辆车也是个问题。高中离我家更远,单程得花一个半小时,我用的依然是公交车加步行。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扛过来的,但我就是这么扛过来。从来没想过让家长接我,因为今天他们即便接我,我们也不过是一起用公交车加步行的方式回家。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觉得必须得接小孩。

不过话说回来,小学的时候我的同学几乎都是就近入学的,所以学校离他们家步行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即便一边玩一边回家,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当时的家长很神经大条,几乎不会为这个操心,他们甚至不知道小孩是几点放学的。只要到吃饭的时候,人已经回家了就行。现在家长得接小孩放学,又或者是让小孩参加学校的托管班之类。如果当年的我有这些遭遇的话我会觉得非常没有自由,尤其是有些小孩放学就被接走了,而我自己不得不继续留在学校。小时候的我之所以不留在学校,想早点回家,是因为我想去看电视,看动画片。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之下都是没戏的,但是早点回家早点洗澡就可以早点赶上晚上的电视剧。看晚上7点30的电视剧是我一整天下来最期待的事情,但那些习惯当我上了中学以后几乎就再也没有了。因为时间赶不上,大家后还得忙吃饭做作业之类。

对某些人来说,自驾是非如此不可的,但我不是。

2023-06
1

沉睡了二十五年的真相

By xrspook @ 8:31:59 归类于: 烂日记

5月31日的上午,小学的群里不知道为什么又热闹了起来,我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但是当我稍微有空翻一下聊天的内容,才发现是因为某个人发了一条老师打学生的视频以后,小学的群炸开了锅。对我来说,一个沉睡了几乎25年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

小学的时候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个从三年级就教我们语文的班主任,在我们升上六年级的时候她没有一起跟上去,取而代之的是换了一个比较年轻的老师,据说那个老师是转学到我们学校的,而且一带就是毕业班。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新的老师会带毕业班,因为在我小时候,定性思维是毕业班应该由经验丰富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带。高中的时候的确是这样的,但是也会有一些例外,一些从高一就开始带某些班的老师可能会一直跟到高三。初中的时候也是这么回事的。所以就出现了初二的时候是个年轻的物理老师,到初三的时候就换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但是不是年纪大经验丰富就一定靠谱呢?这里可能要打个问号。

我小学六年级教语文的班主任跟其他班的班主任比起来,的确很年轻。她的教学风格也跟我所遇到的语文老师不太一样,总的来说,她改变了我们班某些同学的一生,因为她对某些同学的关心,因为老师对他不离不弃,让那个同学步入正轨。为什么之前的老师没这么干过?虽然她是一个语文老师,但是我觉得更多时候她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掌握各种各样的技能,哪怕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不是用那些一贯的方式。六年级才换了一个语文老师,才换了一个班主任,我觉得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但一直让我耿耿于怀的是为什么之前教我们的语文老师在那个时候会选择提前退休、放弃我们。因为之前那个班主任年纪较大,还没到退休年龄,教学经验丰富。

直到昨天,我才明白到她之所以抛弃我们是因为某次她打了某个学生,那个学生告到了校长那里去,进而又告到了教育局那里去。据说当年校长保住了老师,没有对她惩罚,但是却把她辞退了。我不知道到底是真的辞退还是说让她自己申请提前退休。因为小学群里那些很积极的同学,基本上都是有强烈憎恨亢奋情绪的,所以到底当年的情况是怎样的,我无法了解。可以肯定的是,估计不是从前我或者我家长听说的那样,是因为老师身体不适,所以要提前退休。现在我的那些小学同学在群里激动地说,如果当年打学生的事件发生在现在,那个老师估计就得被警察带走,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了,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有哪个家长是不打孩子的?有哪个教老师是没有体罚的?当然会有那些不打不骂的家长或者老师,但是对我们那些野孩子来说,那真的好吗?我不知道其他人家里到底是怎样的?反正小学时代,在家里我妈对我的打骂绝对不少。在学校里、在跟学习相关的问题上,我没有被老师打骂过,起码在小学的时候没有过。高中的时候我曾经被数学老师嘲笑过,但是班里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待遇。嘲笑那一刻的确觉得丢人,但是被嘲笑又不会少块肉,而且骂得没错,是因为我有问题,虽然那个问题不是我主观故意造成的。

那个被老师打,最终去告老师的学生之所以被打,是因为她没做作业。没做作业为什么家长不管?老师如果得过且过,完全不需要如此上心去打骂。为什么她非得这样?那个同学回忆起当年的时候,她依然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很多观点我无法认同,所以在那个群里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会保持沉默。

2023-05
29

塑料汽水瓶

By xrspook @ 9:24:29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在我几岁的时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才终于进入了我的视线,又或者说进入到我的口腔。虽然广告上有那些可乐,但实际上小店里却没有,明明那只是很便宜的饮料,但是你却不可以轻松买到,所以喝上一口都感觉很高端。

小学的时候,每个同学的水壶基本上都是各式各样的塑料饮料瓶。倒不是因为大家天天都买饮料,而是因为每次喝完饮料以后瓶子都不丢掉,接下来那就是我们的水壶。一次性的塑料饮料瓶变成了我们重复利用的水壶,从现在的观点看,这不太安全,也不太卫生,但当时人人都这么干。理论上那些瓶子不能过热,但即便是开水,我们也会灌进去,虽然知道灌进去以后瓶子一定会变形。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会灌冷水,但有些时候实在找不到冷水,热水也会灌进去。因为相比于没水喝,瓶子变形没什么大不了,而且那还意味着可以跟家长说要买一瓶饮料,因为要一个新的水壶。小学的6年,我用的水壶一直都是一次性的饮料瓶,直到上了初中,才换成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太空杯。太空杯实际上就是一些耐热的塑料瓶,但那个东西不是一次性的。一瓶500多毫升的饮料才几块钱,留下来的那个瓶子可以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那时一个靠谱的太空杯三四十块钱很正常。塑料的饮料瓶不怕摔,但是太空杯显然是经不起摔打的,于是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小学的时候家长们会默认让我们带一次性的塑料饮料瓶,而不是昂贵的水杯之类。现在的小孩通常不这样,但也不排除依然会有把一次性塑料瓶当作水壶的。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专业水壶,有可能是保温的,也有可能是塑料的,而且款式还也很多,花样也很特别,因为有些小孩如果不够漂亮、如果功能不够齐全,是说什么也不会带去学校的,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的话会丢脸。小孩子的攀比之心是很重的。几乎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小孩是没有攀比之心的。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他想要的?小孩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所以当别人那么干,他们会觉得自己也得那么干。相对而言,我觉得某些东西如果要传播开来的话,在小学生那里一旦引起波澜,肯定会一发不可收拾,但初中高中和大学这种浪潮就不会那么的猛烈,因为大家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小学的时候如果拿了一个新的饮料瓶去当水壶,那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你会忍不住故意在同学面前把那个瓶子多拿出来几遍。倒不是因为那个瓶子是新的、很漂亮,而是因为你想让伙伴们知道你近期又喝了一回饮料。如果是现在饮料瓶变成了临时水壶,或许用之前还得用水涮上几遍,但当时这个操作绝对不会干。因为白开水灌进去以后,还能弱弱地感受到饮料的味道,尤其是盖子的那个部位。哪怕实际上舌头感觉不到,但是鼻子即便能闻到一点点的气味,也会让我觉得满足。当汽水塑料瓶用的还是铝盖的时候,那个味道的持久时间相对而言会久一点,但是自从全部换成了塑料盖子以后,那种可留恋的味道很快就消失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念想,看到某个物件你觉得你已经感知到了那代人的生活,但实际上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不是真经历过的话,是无法通过想象臆造出来的。

2023-05
19

这都只是你想要的

By xrspook @ 9:18:53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是那个讨厌被别人拿去跟其他人比较的人,从小我就很讨厌这个,但是在整个学生生涯里面,这个是无法避免的。每每想到那个我就会产生莫名的烦躁。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同学也好,自己的虚荣心也好,总会互相比较,哪怕有一次你真的做得很好,哪怕已经拿了全班的第一,但是他们从来都不会满足,为什么你不能拿全级第一呢?你这个学校太烂了,如果在那些好的学校,你根本什么都不是。如果有一个牛逼的亲戚,高考成绩是全广州的前几名,不知不觉之中,你会一直活在她的阴影底下。长辈们总是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向谁谁学习,人跟人能是一回事吗?我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强大的记忆力,可以把每篇课文都一字不漏背下来,而且背诵的速度还很快,这个我完全做不到。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脑子回路跟他们不太一样。

小时候我根本没想过自己跟其他小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哪方面要比他们强。直到工作之后这个东西我依旧没有完全弄清楚。起码在我当学生的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时间也不会有人有兴趣了解你的这个不一样。一样的考试,一样的卷子,一样的答案,离那个标准答案越接近你的分数就越高,分数决定了一切,除非你爸或者你妈是些什么厉害的人物。显然我不具备除非后面的那些条件,所以除了死磕,除了花更多的时间,我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小学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挺明显的,只要你能在那个地方花时间,你的成绩就会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起码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是那样。现在反过来想,因为小学绝大多数时候考验的是记忆力还有细心。记忆力相对于那些大牛来说,我的记忆力是短板。粗心大意这种事好像从来都是我的难兄难弟。我除了花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形成条件反射,没有任何其它办法。但是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根本不想花那些时间去形成条件反射,又或者我觉得大概差不多好像已经熟练了,但是我妈还不满意。如果某次数学测验我的成绩要比其他同学好,只是因为在家里我被我妈逼迫比其他同学做了更多的习题,而且得在更短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仅此而已。通过这样的努力拿到了高分,拿到了那么一两回的高分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让人的虚荣心偶尔爆棚吗?显然没有,因为当我拿的那张估计已经是班里前几名,但是还不到100分的数学卷子回家的时候,我妈觉得只是凑合,我应该拿100分。当年我妈是这么逼迫我的,现在我表姐的儿子是那种60分万岁的人,只要考试能拿到60分,他就很满意了,如果拿到了70分,他会非常高兴。如果他是我,他早就被我妈打死了。但他妈妈不是我妈,而且他也不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内,他生在长在新加坡,那里的教育方式跟我们不一样。

非满分不可,非第一不可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当我不那么抗拒,慢慢接受了这种思维方式以后,会迫使我做事的时候更加跟自己较真。

2023-04
28

农村?

By xrspook @ 8:15:50 归类于: 烂日记

某个星期天同学聚会说要去白云湖。白云湖对我来说是个挺远的地方,因为这就意味着几乎要从地铁8号线的头坐到尾。地铁8号线最后那个滘心站离白云湖还有一段距离。之前我跟我妈就试过,坐到滘心,然后走去。也不是很远,路也不是很复杂,就是如果你不想走那一段的话,估计你就不能在地铁8号线最后一个站叫滘心下车,应该提前一点,然后转公交。白云湖很大,我不太清楚他们想去干什么。因为不知道要干什么,我知道那里没有什么吃的,所以在下地铁之前我就买了100块钱的美心。这是我第一次一次性就把一张卡用完。因为我买的不是蛋糕,所以那些面包加起来整整一大袋。记忆之中那里既没有吃的、买水的地方也几乎没有,所以我预备了一瓶大水带过去。

到了以后才发现原来他们在那里露营。露营也就算了,刚开始不久我才发现原来还有下半场,而那个下半场不是瞎逛白云湖,而是到我同学的家里。我同学的家离白云湖得开车15-20分钟,她住在大田村里。那个地方对我来说就像是进去了,放我走,我也走不出来的那种。被带到那个村里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有点被卖猪仔了。如果我能预判别人,我应该在白云湖就直接和他们分手,但是我又做不出来。

现在的农村到底是怎样的呢?别说现在的农村到底怎样,以前的农村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就生在广州长在广州,住在市中心,虽然对于老广州来说,我的那个市中心属于比较偏的地方。我家就住在南边村边上,在我记忆之中,我就没有在南边村那里见过田,我隐隐约约只记得那里有一个小水塘,至于为什么之后没有了。我没有什么印象。到底南边村的人是靠什么为生的呢?因为实在没有地方给他们种任何东西。村里的房子都是密密麻麻的,虽然还不至于像现在的城中村那样。绝大多数房子他们都是自住的,但也不排除他们靠用部分房子出租过日子。至于租他们房子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那时候我从来没有了解过。那里的人除了南边村的村民以外就是工厂的工人,工厂通常都会分配宿舍,所以那一片的人要么住工厂的宿舍,要不住在自己自建的房子。大概那些南边村的村民除了收租以外还靠村集体的分红过日子吧。

在我记忆之中,我曾经去过南边村其中一户村民家里,但印象已经很模糊了。那是我妈某个同事的家里。那天好像一大帮同事去那个同事的家里吃饭、唱K什么的。那是大人干的事,小孩自己玩小孩的东西,但因为实在太久远,而且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几乎已经忘干净了。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去过南石头村某个同学的家里,当时我们一大帮人去她家打火锅。跟南边村很类似,南石头村同样没有田地,所以虽然我小时候长在农村边上,但实际上那些村好像跟农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我的那个大田村的同学虽然她家已经没有田地,但是她亲戚还有。离她家几步远的地方还有一小片田地。靠那块地养活自己是肯定不行的,只能用来休闲一下,但起码还有田。

我不讨厌务农,但是我不会主动选择务农。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