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
8

更强

By xrspook @ 19:26:31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我发了这么一条围脖“我的装扮和发型的确骗了不少人[偷笑] 除了多了点悲观和对人生的无奈,很多激情类的东西和我还和20岁的时候无区别,甚至,更强大了”。今天的某个时候,我在想,我哪里更强大了呢?主要是,我看到过的东西不一样,我知道的东西更多了,同样的竭尽全力,我做出的效果理所当然要比从前更厉害。

10年前,还没有完成高考的时候我就暗自想着为THE X-FILES做一个网站,但到底为什么要那么干?我的目的并不强,我只是觉得我喜欢,所以我得做点什么。到底是做独立的网站还是做对当时来说有特定模式的blog我纠结了很久。若不是有danzhu关于BLF的blog的存在我不会认识到世界上有blog这种东西,更加不会在这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发布模式上走那么的远。一开始,我觉得blog就是一篇篇日志的集合,其表现模式比较单一,无非就分成2种——主页和文章页,与之相比网页的形式显然多样化多了,但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尤其当我开玩WordPress以后我终于有了这么个念头——为什么要用FrontPage,Dreamweaver之类的做网站呢?WordPress这种基于blog模式的管理通过变换前台就能设计出你能想出来的所有网页,问题只是WordPress用的是php语言,你得乖乖地敲代码而不是可视化解决一切。因为不懂所以觉得可视化更方便,但一旦懂了,代码才是最终拯救世界的杀手锏。无数个日夜我都在问自己/研究到底我需要什么样的前台表现形式,从一开始的直接套用,然后是逐步替换到最终的完全独立天马行空。我经历了Blogger,BlogBus,WordPress和diandian,这几个是主流,还有一些非主流不blogcn之类的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因为不知道,所以以为不可以,但一旦明白了解了,你就会明白到世界均大同,问题只在于你怎么运用好手里的东西进行创造表演。这种深切的领会当你好好钻研过网页的前台和后台后就会明白,我足足用了10年时间去领会,但我并不是大师傅,我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尤其在现在这个智能手机/平板已经到来的年代,只守住我已经懂的东西远远不够。

写blog很简单,就是得有足够的时间敲键盘凑字数而已。但话题呢?怎么才能有每天各不相同的话题。blog可不是围脖那样突然兴起一句话或少于140字就打发走的玩意。如果只有短短的一条心情,何必写blog?社交网络(推特围脖微信之流)无法取代blog的位置,因为人不能一直只靠快餐文化过活。品牌不能只有社交网络的帐号而必须有官网来系统全面细致地介绍展示他们的商品。社交网络的某个新品发布/活动宣传非常容易就被铺天盖地地宣传开来了,但具体细节呢?你总不能每次都让人都凭借大概的印象去搜索吧。社交网络的信息流太多,要筛选出你想要的东西实在有点难度,但网站不同。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是教了我高中三年的数学老师的一句口头禅,他老人家据说当年高考数学是拿满分的!他曾经一堂课40分钟就只给我们解答一道题,但用了N种方法。从我们耳熟能详到我们目瞪口呆的形式都有。作为一个自己也在关注网站前台表现和后台信息量的人来说,我自然而然就会对网站不由自主地进行各种比较评价。WWE的网站的设计是得奖的,我很庆幸Alberto Del Rio这个角色开始于那里,所以我就可以非常系统全面地把握摔角信息的方方面面。全世界最大的摔角联盟,他们有非常雄厚的资金力量,后台的工程师更加是多如牛毛,是他们让我在一开始就已经建立了一个该如何去了解摔角的框架思维,不得不说,他们的网站信息量真的非常大,信息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没有足够清晰的思路和经过千锤百炼的准确分类肯定会一团糟。当你明白了网站后台信息其实都一个样以后如何分类标签信息显得非常重要。网站牛逼需要两点:足够多的后台信息量,足够合理的前台展示形式。离开WWE,开始AAA我简直有种倒退10年的感觉,但我理解明白,幸好是倒退了,如果是超前10年我必须的只可以理解无能。不过话说回来,摔角界的网站有比WWE更超前的?

强不强有时看外貌是看不出来的,但强不强自己心里清楚。

2015-02
2

长大成人

By xrspook @ 11:54:17 归类于: 烂日记

我的时间根本不是我自己界定的。上班时间,那是上班时间的划分模式,还得在上班时间里留出过家家和blog的时间,那里起码需要1小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日子就过得如此的被动。因为跑步,赶不上单位的晚饭,所以要自己过家家,至于blog,跑步已经占用了好些时间,跑步完以后的杂七杂八也需要不少时间。为了我自己能更“自由”,我必须得养成这样的“习惯”。每天上班7小时,挤一个小时出来其实没什么,因为即便我不做这些,还是会有很多时间在发呆等待刷围脖之类,所以,现在我不过是把上班时间狠狠地压缩成100%努力干活的时候以及叠加起来私人1小时的时候。上班等下班,一份报纸一杯茶过一天的日子我从未有过,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让你有那种闲得发疯的状态,哪怕他们把你点东点西后自己在做那种事。为什么不能按照工作量划分而必须按工作时间界定呢?规定一个上班时间,不规定要做多少东西叫做完成任务,这完全就是大锅饭一锅端的管理模式,完全让人没有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念头,难道你愿意累死累活把别人的都干了?于此同时还得接受别人的白眼哦!因为你太努力了,显得他们不够努力。

为什么这个社会的这种畸形状态仍能持续?

有时我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人们那种不劳而获的心态到底是如何发育出来的。我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我渴望自己能快快长大,那么我就可以去工作赚钱了,然后就可以买我喜欢买的玩具,也不用每次测验考试回家都提心吊胆怕会被打骂。先是工作,然后才会赚到钱,最后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当时我从来就没有奢望过我的工作是去买张彩票然后就赢个几百万,后半生不用愁,我所期待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事。从前被问过无数遍长大之后想做什么。科学家貌似是我最后也是最现实的梦想。至今,我仍觉得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因为从前我就没有界定过我到底要当什么层次的科学家。妈妈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姐姐和妹妹的老公都是工程师,唯独我爸不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爸爸曾经是老师,后来学校解散他就去坐办公室了,最后沦落为工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知道了“饨冬菇”(降职的意思),当得知我初中的男英语老师为什么那么不负责任原来是因为他从前是大学老师却被下放到一个很烂的初中后,我算是明白了他的教学方式为什么那么的“成人”。在我幼小的心目中,爸爸应该都是工程师,应该都是家里各种修理的能手,但我爸不是,从来那都是奢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要当工程师。不过,当我真的长大成人知道了更多以后,明白到了原来工程师只不过是一个头衔,而这个头衔和我期望所匹配的那种技能可能根本挂不上钩。有些人是工程师,那不过是因为他们特会吹水写文章,仅此而已。有些人不是工程师但他们却有让我非常崇拜的技术,周身刀是也。最重要的是内在的能力而不是放在抽屉里的那个屁证件。工程师也好,技师也好,没有到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级别很多都只是运气好,能写一些文章而已。于是,我追求渴望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一直所期待茁壮成长的是学会N多的东西,能力神马时刻准备着,而不是为了那个头衔,为了那个册子而做一些必须但我觉得非必要的东西。现在看来,虽然到处都在嚷嚷着说要取消考试,但其实严肃认真的考试相对来说是最公平的东西。

怎么生活应该让自己说了算,而不是任由时间去把你雕刻成随机模样。

2015-01
27

滚吧,曾经的WWE

By xrspook @ 11:31:38 归类于: 烂日记

怎么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怎么才能跑出更快的速度?为什么日子总是觉得不够花?我明明已经没什么需要忙一整天的事了,但想做的事还是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为什么会这样?每当遇到这种困境我就会考虑我是否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安排了。我从摔角世界里逐步淡出,于是我有了每天运动的时间,要知道从前那3小时的Raw和2小时的Smackdown真的把我逼得够呛,还有神马Main Event,更讨厌的是每月一回3小时的PPV。那只是个兴趣,我只是个兼职的好吗!但要做好那些鬼事,全职的尚且都得安排得满满当当,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不知道我是怎么挺过来的。已经不记得那些直播时段WWE APP ACTIVE的刷屏是怎么熬过来了,明明绝大部分都与我无关,我却要在那里坐足直播时段那么长的时间,为的就是等那么几个截图。大概我对WWE的憎恨是从那时开始的吧,他们怎么就想不到偏执的人遇到那种事会感到很无奈,进而产生怨恨!他们的目的是让粉丝能更加投入痴迷他们的节目,但对偏执的搜藏控来说,这等于把我们逼上了绝路。傻乎乎地等待刷屏,屁颠屁颠地等待视频放出并下载视频,然后还得找时间把视频看了。3小时的Raw我投进去的时间是6小时有余!这完全称不上是娱乐了,这简直就是折磨,谁都不可能挺住。所以呢,到后来我撒手不管了,APP ACTIVE那里看到就顺便,看不到就去你吧。至于视频,下载是必须的,但几乎不会及时看,会及时剪切出来,因为电脑没那么大的空间让有用的和无用的都堆放在那里。就这样,我渐渐就和WWE分道扬镳,各自越走越远。运动是导致我和WWE分手的主要诱因,但即便没有运动,其它东西也始终会导致我撒手不管WWE,因为他们的运作方式太霸道,全天候24/7洗脑一般,连出来透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一直下去只会有两种情况出现:傻逼逼继续人家给你什么吃什么;终于忍无可忍,把WWE丢一边,喜欢的时候看一眼不喜欢的时候直接忘却。妈妈说家里刚有电视机不久的时候一周只会播一集电视剧,于是大家都非常期待准点等候。但现在呢?太多太泛滥太全天候了,连我妈都不再看电视而去网上看。那些看上去很丰满的东西当它们侵占了你的全部以后你就会意识到你打骨子里会反抗那种完全被占有,我们都要自由!

昨晚的最后1K,我用了超过2/3的距离用我数五以上的呼吸频率冲刺。那种频率通常来说我只维持1-1.5圈,昨晚我足足熬过了接近2圈。那种呼吸搭配的是175以上的心率,80%以上的时间心率会在180甚至以上,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极限作死的心率。我一直觉得我不能在那种呼吸模式下熬多久,因为没多久我就会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喘不过气身体就自然会降速。昨晚我惊讶地发现我居然可以维持在那即将喘不过气但实际上却仍能喘过来的状态好些时间,肌肉的乳酸在堆积,但没到那种非常疼痛我必须停下的状态,只是略有感觉而已。180以上的心率已经是我能维持400米以上距离的最大强度了。(220-29)*0.9=172,180对我来说意味着94%的最大心率。其实,我真不知道最大心率到底是什么,因为到昨天为止我看到过自己最高的心率不过是185而已,昨天最大的数值是184,我怎么可能跑出191的理论最大呢?到达184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已经呼吸困难无法再有什么作为了好吗?我的静心率大概是56,比顶级的专业跑者高起码20,比不错的业余跑着起码高10。56这个数据已经维持了很久,我不见得自己还有什么明显作为的空间。静心率和最大心率的差距造就了我跟那些神人们的距离。心脏、肺部、肌肉、意志,我哪一项有优势一点呢?呵呵呵,我能说我脂肪占优吗?有人说过女人脂肪含量相对男人来说较多,所以女人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这项运动。但女人之所以天生容易囤脂肪是为了生育需要的哦!男人只要猛吃,尤其是碳水就能在腹部囤脂肪,但女人的脂肪一旦过度消耗肌体就会不正常了。要用不正常的风险换取有利于马拉松的赞誉,这值么!这简直就是扯淡!是坐着说话不腰疼!

又快到中午了,又该吃饭和睡觉了,一晃就一个上午。

2015-01
26

怎么会这样

By xrspook @ 10:58:50 归类于: 烂日记

我用小米平板+软键盘写blog,我用10.1寸的Acer上网半写blog,现在我反倒很少用台式机和标准键盘写blog了这是肿么回事?每个工作日我几乎都在用10.1寸写,周六用小米平板写,只有周日是在家里用台式机。单位的台式机我用来干嘛的呢?到那个烂鬼OA上按提交收文,到各个网站上浏览完成各种消费支付以及更新ADR刷屏围脖神马,简单来说,从前那个对我来说工作生活都在用的单位办公室台式机现在对我来说几乎就只剩下休闲功能。对其他人来说,他们办公室的电脑就几乎只是那个功能,因为我从前的工作太特殊太多数据所以才会出现一个混搭的局面。现在,我把10.1寸常驻检验室,我在检验室的时间比在办公室还要多,与其不得不看到这个那个进进出出,领导每次路过都要瞄你那么几眼,我不如去蹲点一个他们从来都不去的地方。检验室对我来说不是娱乐,所以除了写blog我不会在那里做任何刷屏或更新之类的东西。我觉得要给自己工作的地方留点严肃。在闲暇的时候我会在那里写blog也有可能刻橡皮章,或许也会用手机打开Kindle看看书,但不会听歌看视频什么的,除非他们让我加班我又非常的不爽。不觉得自己使用上网本输入的手法有什么长进,我还是会不时拇指不小心碰到触摸屏,于是输入光标不知道哪里去了。我近期一直在故意训练自己的左手适应控制触摸屏,但进展缓慢。还需要更多的练习,估计得有超过100小时的熟悉估计就差不多了。

不知为何,敲键盘的时候我会比说话的时候冷静很多,敲键盘甚至会比我只是思考的时候还要冷静。或许对我来说,光是思考那叫做开机动车,说话那是骑单车,但敲键盘属于跑步。需要我太快作出反应我的矛盾细胞还没被调用起来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就会有不理性不经大脑式的情况出现。

有时我会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想要成为运动员,即便他们不适合。有些人被选进去是被迫无奈的,有些人一开始是觉得好玩,但开始动真格的时候当运动员又怎么会好玩!小时候有很多梦想,想当这个想当那个,那纯粹是“我觉得”很好玩的状态,因为小屁孩根本就不会考虑到从事任何职业都将面临的艰辛。还记得某电视台去采访读某幼儿园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她梦想成为贪官,那么她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很多很多钱了。我操!扭曲的社会,变态的思想!成年人们何尝不这么想,只不过他们没有小女孩这般口没遮拦说出心声而已。不劳而获真的好吗?不劳而获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和追求?到底媒体曝光那么多的贪官是好事还是坏事?到底媒体把如此多的制假售假公诸于众是不是会有一些人突然领悟原来还可以这样,我也可以去干干?在封闭的年代,在所有坏事都遮遮掩掩的年代,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就没有那许多的阴暗面,一切都单纯幼稚得可爱。当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我完全就不知道贪官是什么东西,只知道三好学生是光荣的,家长会很高兴。

我一直活在这个社会却不知道为什么居然会变成这样。

2015-01
25

那个嗜间歇跑者

By xrspook @ 20:08:55 归类于: 烂日记

用了2个周末的时间,我看完了《雨中的3分58秒》。这本书一共283页,我看书的速度大概是40-60页/小时,也就是说看完这本书我需要大概5个小时。我很久都没试过这么快就看完一本书了。这是一本关于跑步的小说,但对跑者来说书的后半部分更像是一个跑步训练手册。和一般的训练手册不同,那里没有告诉你得用多少时间跑多少距离,是跑山还是跑圈,更加没有推荐什么交叉训练拉伸服装饮食等等。里面最让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3个20组400米间歇跑练习的部分,那是一种你没跑过就不会感觉得到的状态,真的!这本书的作者肯定没到达世界顶级的水平,记得有一个细节说到卡西迪和丹顿以1小时15分跑完了34K(漓江出版社,2014年4月第5次印刷,P165)。要知道哦,到现在为止,人类完成42.195K距离全程马拉松的记录才2小时差一点3分钟而已,按照1小时15分钟轻松跑完34K的节奏计算,书中的主角岂不是可以轻松突破人类跑进马拉松2小时的大关?所以,如果你太纠结于数字本身你就输了。我完全不知道3分52秒5跑完1600米是一个什么概念,或许有点夸张脱离事实,或许真有其事现在的人已经可以做到。但从4分3秒跑到3分52秒,仅仅11秒的差距,我懂这意味着多么的艰难。

这本书的前半段,主角卡西迪在东南大学里俏皮打闹的部分让我看得经常走神,但从他被学校禁赛,然后退并归隐一般独自训练,面对心理和生理魔鬼的时候,我完全入戏了。情况就像周六早上18K的时候,我通常会觉得10K过后我的阳光大道才终于开启,虽然10K过后意味着我要和亲爱的沥青自行车径说再见,得闪避很多人或者一些说不上将会是什么的东西,也会碰到被汽车压得一脚高一脚低的路径但我就是觉得我有种on fire的感觉。我害怕跑最后1K,因为我知道最后冲刺的感觉实在太让人想死了,心中的魔鬼无时无刻不在把缰绳往后拉让我停下来,但17K的漫长不就是为了最后这1K的爆发么?之前的无数控制保留就是为了最后能绽放开来,我当然是在我力所能及范围内才这样,如果我状态糟糕才不会最后1K爆发呢。最后1K的自由快感对我来说只有前200米,200米过后我的呼吸就会加重,越来越急甚至到达紊乱的程度,到熬命的最后时刻混乱的呼吸再加上乳酸的堆积一起袭来,到那个时候我只希望左腕上的C60快点蜂鸣振动让我可以解脱,或者我设定前方某个标志物为我的终点,跑到那个地方附近我就可以按停手表了。又怕死又想充大头鬼估计就是那个状态。

回到《雨中》。书的作者约翰·帕克不是职业跑者,起码他不是那个被记录在世界跑步史wiki上的牛人,但他绝对是曾经经受过那些非人训练的运动员。从前看小说,我一直可以靠自己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我第一次看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时候才小学四年级,但我仍旧可以看着书桌前的那张中国地图随着小说故事一起闯南走北,那些什么招式,诸如“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我依然能想象出个大概。但如果你没跑过间歇跑,你永远都不会想象得到那种让人身心皆投降的状态。间歇跑意味着你要用极限心率工作,间歇跑意味着你没有循序渐进的适应,从第一步开始你就应该把心率和肌肉飙升到你应该要达到的水平和速度。那种一次又一次的竭尽全力之间只有少得可怜的恢复,你甚至会在下一轮开始前就想退缩了。过去1年我只有不到1个月的训练里是包括间歇跑的,那都发生在8月的傍晚,那种想死的感觉太让人此生难忘了,那会让人我觉得能不能跑一个15K而不跑一个3*1600的间歇跑呢?非常作死相当作死,你知道你肯定会死,但却一定得去做、不做不行。我真TMD庆幸我不是一个运动员!那个经典的60*400间歇跑让卡西迪几乎觉得自己到死神那里报到了,很久都没有恢复过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在那些弱弱鸡鸡速度根本称不上间歇跑的练习以后的那些晚上一直都能感觉到心脏在狠狠地砰砰乱撞。书中有这么两句话“他发现,对于间歇训练的天生喜好,正是喜欢赛跑和喜欢练跑之间的差异所在。两者的不同在于,热衷赛跑的选手一向对于练习没什么好感。”SISISI,从来我就是天生逃避比赛的人,所以我对间歇跑的训练能闪则闪,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曾经只会在什么校运会院运会参加100米,当然我完全就只是矮子里稍微有点优势的那种,谁会想到在10-20年后我的跑步会以公里为单位?

我觉得,跑成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比跑出别人想你所达到的那个水平重要多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