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
25

那个嗜间歇跑者

By xrspook @ 20:08:55 归类于: 烂日记

用了2个周末的时间,我看完了《雨中的3分58秒》。这本书一共283页,我看书的速度大概是40-60页/小时,也就是说看完这本书我需要大概5个小时。我很久都没试过这么快就看完一本书了。这是一本关于跑步的小说,但对跑者来说书的后半部分更像是一个跑步训练手册。和一般的训练手册不同,那里没有告诉你得用多少时间跑多少距离,是跑山还是跑圈,更加没有推荐什么交叉训练拉伸服装饮食等等。里面最让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3个20组400米间歇跑练习的部分,那是一种你没跑过就不会感觉得到的状态,真的!这本书的作者肯定没到达世界顶级的水平,记得有一个细节说到卡西迪和丹顿以1小时15分跑完了34K(漓江出版社,2014年4月第5次印刷,P165)。要知道哦,到现在为止,人类完成42.195K距离全程马拉松的记录才2小时差一点3分钟而已,按照1小时15分钟轻松跑完34K的节奏计算,书中的主角岂不是可以轻松突破人类跑进马拉松2小时的大关?所以,如果你太纠结于数字本身你就输了。我完全不知道3分52秒5跑完1600米是一个什么概念,或许有点夸张脱离事实,或许真有其事现在的人已经可以做到。但从4分3秒跑到3分52秒,仅仅11秒的差距,我懂这意味着多么的艰难。

这本书的前半段,主角卡西迪在东南大学里俏皮打闹的部分让我看得经常走神,但从他被学校禁赛,然后退并归隐一般独自训练,面对心理和生理魔鬼的时候,我完全入戏了。情况就像周六早上18K的时候,我通常会觉得10K过后我的阳光大道才终于开启,虽然10K过后意味着我要和亲爱的沥青自行车径说再见,得闪避很多人或者一些说不上将会是什么的东西,也会碰到被汽车压得一脚高一脚低的路径但我就是觉得我有种on fire的感觉。我害怕跑最后1K,因为我知道最后冲刺的感觉实在太让人想死了,心中的魔鬼无时无刻不在把缰绳往后拉让我停下来,但17K的漫长不就是为了最后这1K的爆发么?之前的无数控制保留就是为了最后能绽放开来,我当然是在我力所能及范围内才这样,如果我状态糟糕才不会最后1K爆发呢。最后1K的自由快感对我来说只有前200米,200米过后我的呼吸就会加重,越来越急甚至到达紊乱的程度,到熬命的最后时刻混乱的呼吸再加上乳酸的堆积一起袭来,到那个时候我只希望左腕上的C60快点蜂鸣振动让我可以解脱,或者我设定前方某个标志物为我的终点,跑到那个地方附近我就可以按停手表了。又怕死又想充大头鬼估计就是那个状态。

回到《雨中》。书的作者约翰·帕克不是职业跑者,起码他不是那个被记录在世界跑步史wiki上的牛人,但他绝对是曾经经受过那些非人训练的运动员。从前看小说,我一直可以靠自己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我第一次看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时候才小学四年级,但我仍旧可以看着书桌前的那张中国地图随着小说故事一起闯南走北,那些什么招式,诸如“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我依然能想象出个大概。但如果你没跑过间歇跑,你永远都不会想象得到那种让人身心皆投降的状态。间歇跑意味着你要用极限心率工作,间歇跑意味着你没有循序渐进的适应,从第一步开始你就应该把心率和肌肉飙升到你应该要达到的水平和速度。那种一次又一次的竭尽全力之间只有少得可怜的恢复,你甚至会在下一轮开始前就想退缩了。过去1年我只有不到1个月的训练里是包括间歇跑的,那都发生在8月的傍晚,那种想死的感觉太让人此生难忘了,那会让人我觉得能不能跑一个15K而不跑一个3*1600的间歇跑呢?非常作死相当作死,你知道你肯定会死,但却一定得去做、不做不行。我真TMD庆幸我不是一个运动员!那个经典的60*400间歇跑让卡西迪几乎觉得自己到死神那里报到了,很久都没有恢复过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在那些弱弱鸡鸡速度根本称不上间歇跑的练习以后的那些晚上一直都能感觉到心脏在狠狠地砰砰乱撞。书中有这么两句话“他发现,对于间歇训练的天生喜好,正是喜欢赛跑和喜欢练跑之间的差异所在。两者的不同在于,热衷赛跑的选手一向对于练习没什么好感。”SISISI,从来我就是天生逃避比赛的人,所以我对间歇跑的训练能闪则闪,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曾经只会在什么校运会院运会参加100米,当然我完全就只是矮子里稍微有点优势的那种,谁会想到在10-20年后我的跑步会以公里为单位?

我觉得,跑成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比跑出别人想你所达到的那个水平重要多了!

2015-01
18

幽默神马

By xrspook @ 22:30:58 归类于: 烂日记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一家三口游走在家附近的各大超市,因为今天小区停水,所以中午出去吃,吃完以后我说不想那么快回去,于是一家人就闲逛了。大大小小的超市闲逛了4个,但一分钱的东西都没买,够牛逼,闲的。这么一个好天气的周日下午,若不是家里没水,回去无事可做,怎么会出门做这种事!若是平时,早上我做完30分钟的普拉提然后蒸1公斤面粉的馒头,接着就是午饭和午睡,一个下午就这么没了。今天编排好奇怪,workout完以后被告知没水,吃过早餐我就只能像平时那样坐着用小米盒子看纪录片,看累了就躺床上看书,没看几页就睡着了,中午12点半被叫起穿衣服出门下馆子,超市逛完后回家继续躺床上看书并睡觉。周日下午不睡觉我会觉得周日缺了点什么。

前天晚上开始看《雨中的3分58秒》,这是一本非常有名气关于跑步的书,译者是范湲,据说《风之影》也是TA翻译的,看《风之影》我是看得犹如行云流水非常顺畅,但看《雨中》我看得那个一卡一卡啊。这估计不是译者的问题,是这本书的作者本来就写的风格本来就和我习惯有点出入。全书基本是以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而成的,虽然完全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但那些名字让我觉得怎么好像无论我用什么“文”去理解都有点摸不着北?幸好,这是发生在米国的故事,如果是遇到俄罗斯那种N那么长的我更加会举双手投降。小故事凑成整个故事没有问题,很多散文就是这么整的,比如说龙应台的整本《目送》。但怪就怪异在那种描述的模式,那种思维的方法让我觉得略突兀。该刻画描写的地方好像还不够细致自然,一些可能属于美式黑色幽默的东西我理解无能。我若是活在那个环境,我要是也在那个貌似幽默但我完全不感冒的更衣室我非得冷眼死不可。难道他们觉得这般很有趣?!

关于黑色幽默,这个词最早我是从翻译Jorge Enrique Abello的文章里听说到乔治·奥威尔认识的。说起奥威尔代表作当然是《一九八四》,《动物农庄》也很有名。JEA当年谈到奥威尔是因为他做了个与黑色幽默有关的噩梦,但其实奥威尔和黑色幽默没啥关系的说。关于黑色幽默,我觉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毕竟,黑色幽默最早源于米国。

幽默也好,黑色幽默也好,能接受的就是笑笑,但对我这种习惯严肃的人来说,我会觉得,你别在我面前浪费时间扯淡好吗!该笑的我会笑,但无中生有瞎编乱造的,为什么会有那个闲心呢?!你或许会觉得我太孤独太死板了,但这就是我的特质之一。就如今天中午下馆子的时候,妈妈环看四周,然后跟我说了一句:“你要当最特别的那个吗?”(全场超过150人,只有我一个穿短袖,有人穿着厚厚的棉衣/羽绒,甚至还戴着帽子,很多人像妈那样穿着高领的毛衣)我只是按照我的感觉去穿脱衣服,仅此而已,如果我觉得冷的话,我怎么会脱掉摇粒绒的外套只穿短袖?走到大街上,穿短袖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不是没有,偶尔也有那么一两个,但绝对是男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为啥可以穿得如此悠然,但我完全只是按照自己的感觉行事,没想过要标新立异。或许在某些人的眼里,我这叫做冒犯挑衅装逼。

今年我有个练腹肌的计划,但不是6 packs而是腹内外斜肌,也就是腹部两侧的肌肉,腹直肌神马我已经有过了,但我一直都没有战胜过腰部两侧的肥肉,所以,今年我要好好干它们一下。

进击的2015!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