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18

术前的时光

By xrspook @ 10:13:54 归类于: 烂日记

第一次去中山一院妇科门诊的前几天,我还在为《狂飙》发狂,我甚至忍不住在宿舍用手机每天看两集《狂飙》。因为春节假期结束,还是有几集没有播完,为了看那几集《狂飙》,每天我几乎都在熬夜,有可能是到11点多,有可能是超过12点,所以住院的时候我依然沉浸在《狂飙》之中。去医院之前我就发现原来《狂飙》出了纸质的小说,所以我买了一本送家里。我没想过那本书是给我自己看的,因为手机上的爱奇艺有电子版,但如果那个时候除了爱奇艺我在亚马逊看到电子版的话,估计我就不会买纸质书了,但是这也说不准,因为纸质书的纪念价值远远大于电子版。为什么要买呢?大概就能证明新冠结束的那个春节、那个第一次放开的春节,我跟我妈狠狠地发狂了一把,在春节最后那几天。

《狂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认识了张颂文,于是我在手机上下载了B站app。之所以是B站,因为B站刷一些资料性的东西比较爽,有高清而且不需要看广告,而且里面也有很多网友剪切的小东西,看得比较方便,但是看多了就会发现雷同性太多。

住进医院以后的那个周末实在很闲,因为除了周六早上天还没亮就来抽血以外,周六周日一整天都没有任何事干。那个房间是有电视的,但是却没有遥控器,观察了一番,猜想那个电视机好像是用同轴线的,品牌是TCL,这就意味着用与电视机匹配的遥控器就可以转台,我的两台手机都是有红外功能的,但是跟我同房那个阿姨的那台荣耀就不行。为什么我遇到的那些阿姨用的那些荣耀手机都没有红外功能呢?病房的那个电视我是不会看的,因为角度不太合适,所以操控那个电视机纯粹是为了让阿姨没那么无聊。阿姨想看电视剧,但是那些什么卫视播放的电视剧总是每次播一两集然后就开始播广告。每到卖广告的时候,阿姨就会叫我转台,所以有时我真觉得挺烦。

手术之前我看了三部张颂文的电影,都是之前我没看过的电影。分别是《革命者》、《不速来客》以及《西小河的夏天》。《西小河的夏天》是最后一部,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喝泻药。《革命者》是下午看的,《不速之客》是晚上看的。如果张颂文的电影再能多一点电影的话,估计我全天任何时段都在刷,但问题是他参演的电影实在太少了。之前我已经看过《扫黑决战》以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扫黑决战》我是在宿舍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是在办公室的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看完的。所以在做手术之前,我一直都在刷张颂文相关的东西,当时手机上还没有重装微博,所以主要看微信搜索出来公众号的文章以及B站的视频。直到手术那天,我妈才把手机架送过来,所以术前看电影的时候我都得用手拿着手机看,相当累。可以这么说,张颂文的电影陪我度过了那些无聊的时光,如果没有发狂,或许我会各种遐想,会觉得焦躁不安。

除了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我也可以找人聊天,但是聊天这种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开聊,但我觉得自己运气挺不错,因为还能遇到一些和我聊的人。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不是所有人都会和我聊的。如果医院允许我有陪人的话,情况可能就不是这样,但事实就是这么残忍,病房子四个病人只有我不允许留陪人。后来我才意识到不能留陪人其实也挺好,因为我和我妈如果撞在一起,要不就是她教训我,要不就是我教训她。别人的陪人要不是小女孩的妈妈,要不是女人的丈夫,而我却是一个老迈的母亲。我还年轻,我还能扛下这些,我也应该有这样不得不独自面对着生活经历,所以感谢教授那么狠,不让我留陪人。

因为术前有张颂文故事的陪伴,所以我并不孤单。《革命者》的余威完全不亚于《狂飙》因为我术前和术后,说不准什么时候脑子里只会单曲循环起《国际歌》的旋律。

2023-02
23

不能死扛

By xrspook @ 8:58:41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住院的那个病房一共有4个病人,跟我同一天进去的那个阿姨的情况是最严重的,所以她做的是全宫切除。她具体是什么毛病我不知道,但是肯定是恶性的癌症,到底是哪一期就不知道了,所以即便这一次切除了子宫,但某些东西会不会扩散到其它部位,还得打个问号。这么多病人,我跟那个阿姨聊关于她的病情算是比较多的,因为在其他人还没来之前,我们有很多独处的时间。虽然那个阿姨已经50岁,但是她很多东西好像都不知道,比如说几年前她就已经已经绝经了,但是近期她又发现又有月经了。在来这家医院之前她已经在村里的中医那里吃了好多药,在小县城以及再大一点的城市的医院也都看过,和我一起住院的时候,每一次医生开什么检查,她就会拿手机给我看,问是不是那两个,然后我说不是,因为她给我看的那两个东西是宫腔镜取样以及免疫治疗。

从她的检查结果看来,很多东西都不太乐观。根据阿姨的描述,她是近两个月才有这种感觉的,一开始的时候她觉得肚子痛,那个肚子痛是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才开始,到晚上11点左右就会结束,每天都这样。显然她对这个不太敏感。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一个绝经的人突然又来月经,以及每天下午会出现疼痛,低烧之类,基本上都跟癌症有关,而且通常都会跟恶性的东西有关,但显然无论是阿姨还是她的家人,估计都没有这样的常识。

当阿姨觉得肚子痛,她就会开始吃止痛药,比如布洛芬,所以布洛芬她是经常吃的,大把大把地吃。我猜新冠到处都买不到布洛芬的时候,她家囤了好多。除了布洛芬以外,她说阿莫西林也是经常吃的,这两种药对她来说就像小孩子吃糖果一样。她说吃了布洛芬以后会好受些,但是到了后来布洛芬也好像不怎么管用了,所以不知道谁又给她介绍了另外一种止痛药,那种东西很厉害,吃下去就完全不痛了。我不知道阿姨的那种痛到底到什么程度,可以肯定的是,身体如果完全正常,是不需要吃止痛药过日子的。无论是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酚又或者是其它类型的止痛药,对肝肾都是不好的。阿姨说她胃口不好,只吃一点点东西,大便也很少,只能拉一点点东西,所以总会觉得肚子胀,盆骨的那个骨头会有胀痛的。从我住进去的那一天起,她就一直跟我说肚子胀痛得难受,直到做完手术,她终于告诉我,现在除了伤口那里痛,还有肚子因为手术结束以后一直都没有放屁导致的胀痛以外,再也没有那种盆骨的胀痛了。阿姨的问题到底只是妇科这一片还是有牵扯到其它东西呢?我不是医生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阿姨对待疼痛的这种只吃止痛药而不寻求彻底解决办法的做法是不对的。一开始我问她中医给你开了什么药,她说的那些东西我怎么听怎么觉得好神奇,因为里面又有田七又有艾草。她说那个药很难吃,所以后来他就没吃了。最重要的是,其实那个药吃下去,她没有感觉有多大的改善。小医院去检查,但检查不出结果。直到去了中南医院,估计发现不太对劲,接下来就是活检切片以后赶紧告诉她要去大医院马上解决这个问题。到达中山一院以后,医生也发现这不仅仅是妇科的问题,所以还要得联合其它科室讨论治疗方案。

我这种小case CT就只是做个胸部平扫,阿姨的那个CT,胸部腹部都得做,必须是加强型的,第一天做完CT,当天的晚上医生又马上开了MR,第二天继续做。

生病的我们通常都是在自己能忍受的范围之内尽量不去医院,尽量不找医生,但显然见识过阿姨这种情况以后让我彻底的明白到,有些事还真不能自己吃止痛药扛过去,当小医院真的找不到问题的时候,只能继续往上寻找答案,而不能只是在那里拖。

2023-02
22

大量谈资

By xrspook @ 9:07:44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上周的周二下午5点多我做完手术回到病房,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我也搞不懂为什么我的blog可以一直都聊这个话题,但是关于住院的,关于医院各种我自己的或者医生的护士的奇葩好像还有很多没有说到。为什么短短8天的时间就让我积累出那么多的谈资呢?为什么日常的生活我就不觉得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描述,可以感受可以分享的呢?换了个场景,身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无论是遇到的事情还是遇到的人,最重要的是,那些人还会带出他们各自的故事,就像一个无底洞,有很多发掘的潜力。为什么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和我的家人同事或者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呢?比如我上大学或者我刚开始工作的那一周,我的感触远远没有我住院一周那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说这是因为我人生阅历更丰富了,但实际上我拿出来聊的那些内容,好像跟我的人生阅历多少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如果说跟一些半熟不熟或者完全不熟的人聚在一起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话题,为什么我被叫去出差,跟一堆陌生人在一起,我却没有那么多可以讲的事情呢?是因为那是与工作有关,甚至是与某些需要保密的东西有关,所以我不能说吗?如果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就有无尽的话题,为什么到一个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旅游的时候我没有那么多话题呢?

遇到陌生的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却没有话题,我感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些东西没有激起我的共鸣,没办法让我有所感触,有些时候我得不带情绪去做事、去和他们交流。住院的时候之所以可以有那么多话,我感觉一定程度是因为我们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如果没有什么毛病,谁会花那么多天待在医院,花那么多钱上手术台。手术台的高难度部分对我来说是睡一觉就好,但下来的恢复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过之所以住院有那么多可聊的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遇到了一些可聊的人。不是每个患者都是那种主动愿意跟你聊天的人。如果没有这一次,我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可以聊的人。所以当我的某个病友说我很幽默,说我说出来的东西很容易让她发笑的时候我自己都震惊了,我是这样的人吗?我觉得我说出来的话我一点都不想笑,但是她却直接阻止我,不能让我再说下去了,因为笑会让伤口疼痛。回到家,我妈因为我这样那样的行为发笑的时候,我终于感受到笑是多么的痛苦。倒不是因为我妈有多么幽默,而是因为当她看到我像树懒,缓慢移动,做什么都得先想再想,然后慢慢酝酿出来的时候,她忍不住在那里笑。比如当我出院那天回到家里要洗头的时候,必须得先躺在那个小茶几上,但是我该怎么躺呢?上下床这个操作是最容易让伤口抽痛的。进行那个操作之前我得想,也得慢慢实施,期间不断调整。在躺下去之前,我甚至先让我妈躺下去给我看一下,好估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躺下方式。这种事平时我们一定不会做,所以当我们不得不这么干的时候,笑料就来了。我作为要躺的那个人,其实真的很不容易,但对我妈来说,她纯粹是一个围观者,她是一个看戏的。我树懒般的操作又怎么可能不让她觉得可笑。

人生漫漫,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虽然有些不是你主动找茬的,但茬会找你。

2023-02
21

住院吃饭性价比

By xrspook @ 9:06:44 归类于: 烂日记

住院到底难不难熬?我个人感觉也还算可以。相对于我家来说,困在家里和困在医院,感觉困在医院更舒服一些,因为可活动的空间更大,除了每天都要上医院的小程序订饭。因为我早已经习惯单位1+3+3三顿加起来才7块钱的饭钱。如果在家里,都是我妈包的伙食费,所以根本不需要花钱,我住在医院,订餐得靠自己。我根本就不是那种吃不起饭的人,但是我却会抠门那些价格。比如说一个米饭加普通菜色才20块钱不到,为什么我要吃30多块钱的小炒呢?吃过一次16块钱的全流以后,我感觉我宁愿吃那个肉片粥,顶多把肉片都给别人。因为肉片粥才8块钱。我一直都很想吃他们的皮蛋瘦肉粥,但想到可能不能吃蛋,所以一直忍住。饱腹且便宜的是他们的肉丝汤挂面,实际上当挂面送到我那里的时候,早就已经没什么汤了,面条煮得很软烂,基本上不用怎么咀嚼就能吞下去,于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吃米粉的时候会被呛到,因为米粉不像挂面那样越泡越软。挂面会被泡软,而且会吸收汤汁,最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汤可言,但米粉不一样。术前那几天午餐跟晚餐我都是吃米饭跟普通菜色。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各种的粥和面条才是最划算最好吃的。一天光吃饭下来就得花接近四十块钱,但到后来变成了吃粥吃面条以后变成了一天才二十几块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整天都吃面条吃粥也不觉得烦厌,大概是因为我知道那个时候我不应该吃太硬的东西。仅仅被饿了一两天,被告知能吃东西的时候,我是一个饿疯了的状态,吃东西的时候几乎都不带咀嚼。也幸好那个时候我订的餐基本上都是粥和面条,都是些我不怎么需要咀嚼也能消化得了的东西。

回到家以后每一顿午餐或者晚餐,我妈都给我蒸饭,可能是鸡,可能是排骨,可能是牛肉,也有可能是腊肠,除了做米饭以外,她还会做一个汤。后来当我的大便顺畅了以后,我妈发现我的大便里有大片的菜叶。有一天中午我吃的是番茄牛肉,第二天的大便里,我居然发现了番茄肉。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的肠胃还没有恢复吗?我的胃酸怎么没有把这些理论上挺好消化的东西全部都融成渣渣呢?如果我吃下去的是金针菇,出来也是金针菇,这非常可以理解,但是我吃下去的是没有皮的番茄肉,居然便便里还有整粒的番茄肉。自我感觉我已经咀嚼得比较细致了,相比于平时,我的咀嚼时间更长,而且吃饭的时候基本不敢说话,因为很容易被呛到,东西很容易不知道为什么就会掉入气管,即便是汁水掉进气管,不咳嗽的话,依然会觉得有异物,过一段时间总有点咳嗽的趋势。

气管插管全麻我醒来的时候脑子清醒,但非常有可能这种麻醉对我的肠胃影响很大。现在我不知道我那么容易被呛到是因为吃了三天的抗生素,人变得很虚弱,中医所说的气虚导致的,还是麻醉导致的后遗症。

只要肚子上的伤口不痛,我觉得自己就没什么毛病,但是同样大小的裤子,过一段时间我就得把裤头撑大一点,好让自己腰部的血液循环缓口气,那个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没有完全恢复。

2023-02
19

WHAT???

By xrspook @ 10:51:57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是管床医生的奇葩当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已经有所察觉,那是术前的晚上,她给我讲手术的风险。她说的那一堆东西,对路人甲来说的确有恐吓的成分,但那个时候我没有被吓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问她在我所有的报告上都说,是我的右侧卵巢发现了囊肿,那么报告上的右侧,到底是我的左边还是右边呢?她当时的回答是报告上写的右边就是我的右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很想问一问我某个做超声的医生同学,因为之前我好像搜索过超声报告上面的方位实际上是我们的镜像方位,所以左侧应该是右侧,为什么我的管床医生会这么回答呢?是因为我搜索出来的东西不对吗?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住院前两天,我像往常那样去投篮,但是后半程的时候我感觉到我右下腹有点隐隐作痛。投球的时候有一点,不太激烈的时候稍微没那么明显。奇怪的是第二天那种疼痛仍然存在,到周五我去看医生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点点疼痛。之前我以为医生会给我开一个需要憋尿的B超。虽然要照我的子宫附件,不如把我左下的小腹也照了,结果那天医生开的是从肛门进的阴道B超,所以我的右下腹也就没有照过B超了,术前的那些所有检查也没有关照过那个位置。去看门诊前一天的晚上,睡觉时我躺在床上,我感觉到右下腹有点疼痛,但是当我住进了医院以后,睡醒的那个早上,右下腹的疼痛消失了。后来术前的所有检查基本上都显示我的身体没有炎症。所以这个虚惊一场的阑尾炎,真的把我吓得够呛。管床医生告诉我手术风险的时候,我之所以问那个问题,是因为如果报告说的右侧卵巢就是我的右下腹,手术过后这个问题肯定不会存在,但如果之前我右下腹的隐隐作痛不是巧囊而是阑尾炎导致,估计在做这个妇科手术之前,就得用某些方法控制住阑尾炎,又或者是等到做这个巧囊手术的时候,一并把阑尾炎干掉。当我在等待室,从麻药中苏醒过来咳嗽的那一刻,我清楚地意识到,刚刚被动过手术的是我的左下腹。也就是之前所有B超上说的右侧卵巢,报告上说的右实际上是我的左。那一刻,我脑子里升起了一丝的蔑视,我的管床医生到底是什么鬼呀?她难道完全不知道病人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吗?作为一个医生她为什么会给我那样的答案?!

同房的另外一个病人比我早一天做手术,术后第一天有医生给她换药。我术后的第一天,我等了一整天都没等到给我换药的医生,于是说第二天当护士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我问护士术后的第一天是不是要换药?护士反问了我一句,昨天医生没给你换药吗?真是我那个去。我怎么知道医生会居然不给我换药呢?因为护士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也把排尿不畅的跟她说了,结果护士就找了一个医生过来,听取我的诉求,然后说会给我转达给我的管床医生,因为我的管床医生那个时候正在手术,所以说要晚点再给我换药。

那是我术后第二天的中午,管床医生推着个小车来了,要给我换药。当时我即将要上洗手间,就跟她说等我一下,先上个洗手间再换药,因为我知道独自上床这个操作是相当痛苦的。先上床换药,然后下床上厕所,再爬回床上这显然很折磨。我不知道我的管床医生到底理不理解术后病人上床这个操作很困难,从我的动作及表情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我很挣扎。她就站在那里看着我挣扎上床,完全没有过来搭一把手的意思。其实如果她有过来搭一把手的趋势,我会主动跟她说不用了,麻烦你等一下,我自己能行,虽然慢一点,但是她当时完全没有想过要帮我的忙,当时我的感受是——怎么这么冷血。同一个病房的其他病人,术后的第一天会换药,出院的那一天也会换一次药,但是出院的那一天,我找我的管床医生问我要不要换一次药再走的时候,她直接说没那个必要。

我感觉最要命的是术后我排尿不畅。跟我的管床医生反馈了这个问题后,她首先着问我为什么我有这种困难不找她。我去哪里找你?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到底是我个人的问题,还是大多病人都有这个问题?我这个特例需要治疗?知道我有这个困难以后,她给我开了碳酸氢钠和左氟氧沙星。第一天的碳酸氢钠还开多了,所以护士再三叮嘱其中一份碳酸氢钠不要服用。可以自己留着以后再吃。左氟氧沙星显然是一个抗生素,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知道这是一个抗生素,但我就是知道。吃了一两天碳酸氢钠和左氟氧沙星以后,我的管床医生跟我说,如果你的症状还没有完全消失,你可以去药店买,我跟她说左氟氧沙星是处方药啊,但是她就是不信不能自行购买。如果你觉得我有必要服用抗生素,为什么你不直接开给我呢?为什么我要去药房里买呢?住院病人带药出院是很正常的事,我没有医生的处方,根本不可能在药店里买到抗生素,除非我去一些小店黑店。出院的那天,我的那个管床医生还在纠结如果我有需要买左氟氧沙星的话得自己去药店解决,但是她又矛盾地补了一句,你已经连续吃了三天的抗生素,理论上药量已经够了。一方面你说我可以去药店买,另一方面你不开给我,第三方面,你明明知道三天其实已经吃够了,所以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吃完第一天的碳酸氢钠和左氟氧沙星以后,我已经感觉排尿有所改善,到第二天的时候我觉得排尿已经几乎恢复正常。你会觉得我有需要用抗生素,但是你又不开给我,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在我的血常规里发现我的白细胞异常,无法确定那是细菌感染,应该用抗生素治疗,所以不能这般用药?

换药不那么频繁,我可以理解,但是右边到底是不是病人的右边以及抗生素是处方药,不可能直接在药房买到这两个问题直接让我这个外行人觉得我的管床医生不太内行。

© 2004 - 2023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