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
14

RUN NOTE

By xrspook @ 22:08:51 归类于: RUN NOTE

星期一 2019-01-14 20:27
平均心率151,最高心率174,平均配速614。6K开始简直就是我那个去模式,每1K都要比平时多一大截,所以从数据上说,6K以后配速都大于了700,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于是昨晚最终FR235结束10K的时候我比平时多跑了2圈,吐槽无力。因为昨天一开始的时候心率低,所以5K之前小腿酸痛让我很挣扎,心率提上去以后一切都顺畅了。昨天是我的第867次,2013-10-31到2019-01-14,总里程破万公里!!!#xrspook未行够#

2019-01
14

我的电子琴

By xrspook @ 11:27:47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家里有个电子琴,因为我的一个亲戚是当小学老师的,他们学校要淘汰那些东西了,所以她就要了一个,而她的女儿本来就已经有一个,所以我就有了个电子琴。那个电子琴的型号刚好跟我小学的完全一致。所以我几乎没费什么神就已经可以基本上手。那个电子琴的面板有非常多的按钮,上面对应着很多节拍以及默认曲子。但直到那个电子琴扔掉之前,我都没搞清楚那些按键具体谁是谁。因为上面,全部都是英文,虽然那是一台国产的电子琴。一些最基本的开关按钮是可以辨认出来的,但一些节奏或者乐器之类的东西显然我就不会了。那个电子琴有两种供电方式。一个是插火牛,另外一个是用六个大号电池。可能晚拔插次数太多,火牛很快就不行了,搞不懂是借口接触不好还是什么其它原因。我工作以后,我曾经拿火牛回单位让电工帮我重新焊接那个触点。无论是正着连还是反着连都不行。小学的时候,电子琴的火牛用不了,我就只能买大号电池继续用。那个年代大号电池通常放在一些大玩具或者大电筒里。大电筒里顶多就用两个,大玩具里面最多也就四个,但那个电子琴需要六个。即便是当年,买大号电池也不容易,买回来的质量也大多参差不齐。亲戚把电子琴给我的时候,我一分钱没花,但火牛坏掉了以后,我买电池的钱可能已经超过了电子琴本身。因为电子琴是好的,所以搬家的时候没有丢掉,后来没有用,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妈一直嫌我弹琴吵着她。另外一个原因是大电池真的很难买,而且学业越来越繁重,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玩那个东西。

我电子琴的入门是因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校每周都会有一堂电子琴的音乐课。那个课教会了我入门,余下的事情,就是我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听到什么曲子我喜欢的,我就模仿出来。对别人来说,电子琴只是小学的一门课程,或者他们的父母交钱去上各种兴趣课,为了让孩子可以去考级,多一门技艺旁身,但对我来说,从来没有考级的要求,学习各种乐器都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很好玩。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的水平都不高,不过我却能很好的娱乐自乐。我会花不少时间在那些东西上面,但显然跟专业的比起来,差距实在太明显了,但是我乐在其中。很多东西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如果有懂行的人给我指导,我当然不用走这么多弯路,但如果把一切都看得太功利,一切都只是为了考级,大概我学习上手的乐器会最远不如现在这么多。

虽然旧的电子琴我前两年才丢掉,但实际上我已经很多年都没碰过。前几天,在买新电子琴之前,我大概有20年没有弹过那个东西了。但原来即便这样,我还能弹出从前那些烂熟于胸的歌曲,而且弹的时候感觉也不一样了。我不知道这是琴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从前对力度节奏以及持续时间的把握,显然我是瞎掰的,但现在这个新买的电子琴是智能型的,插上手机或平板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学神器。以前我只会把那些音弹出来,但到底节奏和持续时间我有没有做好我根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评判。但是,如果我连接app完游戏,他们会很精准地帮你判断。从前我的那个免费的电子琴就只是一个乐器,但现在我买的这个东西除了是个乐器以外,还包含了课程。单纯靠这些课程,然后去考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上手一门乐器,享受其中的快乐,我觉得已经够了。

以前弹电子琴的时候,我一直都遵照小学老师的方法,但实际上那个方法只是针对最简单的曲子,所以当某首曲子需要在琴键上跨度好些琴键的时候,我会很麻烦。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我还记得老师的教导,但现在我弹曲子的时候,我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配我的手指。而不是一味地按老师说的只用某几个手指去控制某些音符。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发现了一些编曲弹奏的技巧。用某些方法,某些音符是很不顺手的,但是如果你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让它变得非常顺畅。大概编曲的时候,他们就是用那种手势的。小时候我从来没想过可以这样,但现在我觉得这样的变通再正常不过了。当你我要弹一首我没见过乐谱的曲子的时候,我会凭感觉弹出来,我甚至不会唱,但是我会弹。我能做到这个,同学的觉得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对我来说,这再普通不过,完全是自发形成的。

我也说不上这是不是天赋,但在某些东西上如果你投入了足够多,肯定会有回报。

2019-01
13

理想摆布

By xrspook @ 23:16:11 归类于: 烂日记

上周五我买了个1499元的电子琴,一开始我也说不出那到底是电子琴还是电子钢琴,反正那个厂家是卖智能钢琴起家的。钢琴是88键,电子琴只有61。我个人觉得,可能最大的区别是多了一个八度,一个八度算上黑键白键一共是12个。至于相差的17个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就不清楚了。从逻辑上说,应该是相差一组,但具体是怎么样,因为我根本不熟悉钢琴,所以我说不上。之所以买一个电子琴,首先是因为家里的空间有限,钢琴更长,而且重量更大,同时价格也更高。如果我有一个房间是空余出来,我会把那当作是书房、乐器房以及健身房。书本全部都放到书柜里面,乐器全部都靠墙摆放,健身器材平时都放在一个角落。我必须保证那个房间有足够大的空间让我施展,但是我不会在那个房间里放置电脑。我或许会在那个房间里放置一部电视,因为当我跟着视频做运动的时候,我可以把优盘插到电视上。那个房间多大才够呢,我也说不上。因为有了那个活动的房间,我的卧室只需要放床,很大的工作台、收纳柜以及衣柜就好。对我来说,工作台除了要放电脑,还要有一片很大的空间让我在那里折腾各种东西。但是如果空间不够,之前说的那个活动室也可以在客厅里摆布。对我来说,客厅可以没有餐桌餐椅,也没有沙发,但那个地方必须有足够大的空间让我做动静佳宜的东西。至于吃饭的地方,可以是开放式厨房的一个吧台。那个开放式的厨房必须足够大,我可以坐在吧台里,面对着客厅吃饭。总的来说,我这样摆布决定了我是一个奇怪的存在,因为对别人来说,必不可少的东西我都觉得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因为用不着。我把一个客厅彻底的变成了一个练功房,可能是用来玩乐器的,也有可能是用来做运动的。无论哪一个房间,我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亮度,最好有太阳晒进来,尤其是我的卧室以及我运动的地方。卧室要晒到阳光,这个要求比较古怪,因为对于别人来说,那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有些人甚至一直都会把卧室布置得暗无天日。如果我说的那些所有摆布都实现不了,起码我要保证房间里某个地方可以晒到太阳。因为有这个诉求,所以至少要有一面窗或阳台朝南。

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会说起房子摆布这种事,因为对我来说,微薄的薪水想在广州这个地方买新房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我结婚,有另外一个人帮我一起负担或许还能,但只靠我一个,供一套20年的房子,我觉得这是非常遥遥无期的事,到房子真的成为我名下物业的时候,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家人都是没有房产的人。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我们本来就空无一物。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恰当的地方比浪费在一些所谓的财产上面对我来说更重要。屋子里因为有人,所以才成为了家,如果家只是一个地方,里面只有我一个,那跟临时居住的宿舍没有区别。

小时候我不喜欢孤单,长大了一点以后,我开始习惯了孤单,但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孤单的紧迫感和恐惧感又开始增加了。

2019-01
12

一样和不一样

By xrspook @ 20:03:5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上我花了大概40分钟的时间看了一个非常道采访阿米尔·汗的视频。那个视频的质量很高,因为问的问题都很有水平,所以有些问题米叔的确得花些时间去思考到底要怎么回答。不只是问题很好,做的字幕翻译也非常到位,我很久都没有见过这么过瘾的字幕了。那些字幕我没想过要去吐槽的,不过这其中一个原因是绝大多数时候我没看中文字幕,而只是直接听米叔的英文回答,我完全能听得出来。米叔回答的东西里有一些我是知道的,因为在其他采访里面我已经听过那些答案。但有一些是我之前没见识过的,但是我的答案跟米叔亲自回答的完全一致。每当这个时候,莫名的认同感就会涌上我的心头。大概也正是因为我可以做到这个,所以从前当我翻译米叔的某些东西的时候,我才会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因为只有把我自己当作是当事人,我才能体会出那个感觉。几乎可以这么说,除了《印度往事》的那两个回答以外,其他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实我也不明白,什么时候我会成为了他,也正是因为我知道会这样,所以当我以他的角度回答某些问题的时候,我用我的直觉就好,反正出来的效果都差不多。我不能误导别人,所以当我感受不出来的时候,我会直接跳过,而不会自己编一个故事出来。

《印度暴徒》的中国的票房基本可以说已经尘埃落定。显然,即便那个人是米叔,他的中国的粉丝比所有其他印度演员加起来的还要多,但是,如果只是走偶像路线,如果印度电影的排片时间和排片场次不够好,结果还是会很不如人意。我个人觉得《印度暴徒》这个片子真的没什么问题。虽然我比较喜欢看现实主义的作品,喜欢实际一点的东西,但是偶尔这么疯狂一下也未尝不可。菲兰吉这个角色对米叔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前,他没有演过,之后,他也不会再接到这样的角色。就这个角色本身来说,很爽,但是一部电影不可能就只靠一个角色。这是让我觉得非常矛盾的地方。这部电影我去电影院连续看了三天连续看了三遍,觉得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让我把这部电影以力荐的方式推荐给别人,我又觉得好像没到那个地步。以米叔在中国的粉丝数量计算,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去电影院消费三次,《印度暴徒》的票房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哪怕是每个人都只消费一次,但每次都带一个朋友去看,票房也应该再高一些,但现在之所以只有这样的票房,很大程度我觉得是因为其实米叔的粉丝自己也未必去了电影院观看。因为他的粉丝很多都是年轻的学生,他们在等待各个字幕组的作品发布,然后才下载看。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去看,你怎么可能相信他们会推荐别人去电影院?!有些粉丝嚷嚷如果拿不到免费的票,他就不去电影院看了。这个时候,我会冷笑问一句,这还算是粉丝吗?和这些人为伍,我觉得简直就是丢人。米叔是个对他的电影作品非常认真的人,如果你不能认真地对待他的电影作品,这些粉丝我觉得是不合格的。颜值这种东西你粉不了,思想境界的东西你根本不去粉。这些人,我真的很心累。

为《印度暴徒》作出的付出,我自问已经没有遗憾了。

2019-01
11

马虎的主旋律电影

By xrspook @ 9:23:45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莫名其妙的困,在地铁上,还差几个站就下车,但我几乎睡着,地铁换线以后,也只有两个站,我也几乎睡过去了。早上一直都很困,我怀疑是因为我没有吃早餐,饿困了,到十点多的时候,我吃了一包饼干,和把杏仁。中午不知道为什么,过了一点钟才去睡觉,准确来说是过了1点20分,我都不知道自己整了些什么。我睡得很死,但因为是趴在桌子上睡了,口一直开着,所以醒来的时候感觉口很干。因为下午单位要组织去看电影,2点5分就出发,所以2点之前我就必须起来。如果是平时,没有很多东西要做的时候,我会摸鱼到2点半。下午看电影的时候我不困,但看完以后我又开始困了,不过家里的事一波接一波汹涌而来,我没办法发困,但是到了吃过晚饭要跑步之前我又困了,跑完步以后,理论上可以早点回去洗澡睡觉,但实际上又是家里的事耽误了半个小时,然后我又窝在办公室坐了半个小时的数据统计,于是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超过10点半,显然昨晚我11点之前睡觉是不可能的,能做到12点之前睡觉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可以说昨天一整天,我都莫名地感到困倦。茶叶里的咖啡因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如果我真的泡杯咖啡,可能会好一点。过去几天我都没有这个感觉,但不知道为什么第一天上班,却有类似假期综合症的症状,但实际上,过去那几天理论上的年假我完全没有停下来。

下午看的电影是《照相师》,是一部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片子,说的是深圳的故事,一个摄影家族的故事,里面串联了很多深圳重大事件。电影的立意很高大上,但表达方式有点问题,细节上能看出各种不妥当,演员表达上能挑出各种毛病,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男演员。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几个主角的普通话都准得不得了,而且几乎听不出任何的口音。于是我就纳闷,虽然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这家人已经在深圳,但他们到底是哪里人呢?如果是深圳本土的,绝对说不出这么好的普通话,尤其是家里最年长的那位。整个片子都没有说这家人来自哪里,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要跑到深圳的那个地方开照相馆。我之所以说细节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取景的地方居然几乎每个镜头都会被我看到各式各样的防盗网,无论是铁的还是不锈钢的。虽然有些墙上贴了一些那个时代的宣传画之类,但那种墙显然不是那个时代的风格,那是90年代中后期的产物了。我还记得从前的宣传画并不是一张纸或者直接画在墙上,而是每个街区都会有一面墙,上面有些瓷片,文字或者画是写在上面或画在上面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过了十几二十年年,那些字居然还在那里,虽然颜色变淡了一些,但是还能清晰看到。直接在墙上贴纸或者涂鸦,那完全是城郊的风格,还记得从前清明节扫墓,从市中心走到城郊的时候,就会看到一堵一堵围墙上红红蓝蓝地画满了各种大字广告,至于那些到底是什么,现在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显然看到那些东西你就会知道,你到到了偏僻的乡村了。布置一个实景可能花费很大,所以他们只是选择去某些地点拍摄,某些地点虽然有一些经典的东西,但问题是一个不小心就露馅了,因为旁边有很多不经典的东西。我觉得最假的莫过于他们做的那段奔跑深圳的镜头,因为那个所谓的跑步比赛或者马拉松比赛完全业余到了极点,无论是导演编排,服装设计,场景设计等等。显然他们对马拉松这种东西一窍不通,服饰挑选好奇怪,群众演员选得也好奇怪,他们哪怕看过15分钟的真实马拉松比赛,都不会拍出那样的效果。那些群众的跑姿一看就完全不对劲。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其他人看出了什么感觉,如果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或许还可以糊弄一下,但是真的经历过其中某些事的人会觉得他们拍得太马虎了。主旋律电影不好拍,所以相比之下,《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片真的很好看。

虽然我不经常干,但我确实也挺会电影吐槽的。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