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
3

求下雨 盼早睡

By xrspook @ 11:03:45 归类于: 烂日记

天气预报总是说今天会下雨明天会下雨,以后也会下雨,但实际上没有下雨。不只是没有下雨,而且太阳还很大。今天早上理论上我是要去跑步的,但醒来的时候已经很晚,因为没调闹钟。起来的时候七点多,吃过早餐再去跑步可能就得九点多开始了,但那个时候,太阳已经很猛。我可以怎么办呢?理论上今天是要下雨了,但却没有。所以有时我真渴望现在就电闪雷鸣下个雨,又或者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从前,尤其是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烦恼,每一天我都希望是个晴天,是个好天气,但现在我却希望可以下雨。现在,看着外面的大太阳,我莫名的就有点怕怕,于是我就只能躲在家里,开着风扇,甚至开着空调,躺在床上睡个觉。我觉得这种生活挺颓废的,当然我也可以在家里做些运动,也可以做得很激烈,但是无论做什么运动,都不能代替跑步本身。心理上我知道自己要去跑步,但是我又有点怕跑后的结果,挺矛盾的。年轻的时候,我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因为身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但现在我不得不用各种其它手段去辅助。我才刚刚30出头,但却已经有点感受到衰老的力量。昨天看龙应台的《野火》,里面有一篇是其他人评论龙应台的,其中都有一句说在香港见面的时候,龙应台说过一句,这里的蝉鸣真够放肆的。这句话是不是这么说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我只记住了放肆这个词。写这篇blog的时候,我也听到了广州放肆的蝉鸣。还记得从前那些夏天晚上路过华农主校区某片区域的时候,我能听到牛蛙放肆的叫声。小时候,我只是觉得蝉鸣是夏天的一部分,是一个白噪音之类的东西,但现在那些东西叫得越响我就越是心有余悸。这天也热得太猛了吧。

我知道自己要早点睡觉,但实际上连续两个晚上我都接近11点才关灯睡觉。虽然关灯以后我可能在30秒以内睡着。如果能把这个时间提前30分钟,可能会好很多。我觉得自己的大姨妈正常与否与我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都是11点过后再睡觉,要大姨妈过来基本没戏。这种坚持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不能只是几天,而是要一直都保持那样。这真的有点折磨人,但是实际上我又未必真的做不到。只要晚上睡觉之前我丢开手机,我基本就可以把睡觉时间提前15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这样的好处还有我可以减少自己的额外花销。因为到了晚上那个时候,要不我就是在看微信上的公众号,要不就是在网店里瞎逛,而这些事情都不是非如此不可的。在睡觉之前阅读,时间其实很有限,因为累了就自然会停下。只要你不是在看一些故事性很强的东西,或者一些需要非常努力用脑思考的东西。有人觉得睡觉之前看美食公众号会让人很折磨,但是我却完全没感觉,我对那些东西仿佛一点兴趣都没有。所有网红产品我几乎都不感兴趣。美食这东西翻来覆去也就那几样了。看到吃不到,并不会让我觉得很惋惜、很纠结,于是想用其它东西吃下去报复一下。渴了自然要找东西喝,饿了自然要找东西吃,但那时我的身体给我的反馈是我都不需要,所以那些东西,对我没有吸引力。小时候看到什么好吃的都想吃一下,但现在我已经没有那个欲望了。抱着好奇的心理,可能会尝试一两口,但往后的不必了。在吃这方面,一定程度上,我已经到达了无欲无求的境界。

我是个佛系少年吗?

2018-05
7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By xrspook @ 10:05:07 归类于: 烂日记

已经不记得为什么第一次看《古拉姆》的时候我没有吐槽那个“神奇”的中文字幕,我理论上应该会觉得那个东西牛头不对马嘴的。2015-07-19第一次看完的时候,我的评价是这样的;

我太爱这种underdog小混混角色设置了!估计跟我叛逆青春期刚好碰上香港古惑仔片大行其道(和这电影的上映时间差不多)有关,青春期的时候我想看但看不成,成年以后我把香港古惑仔的片子都刨完了。自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会对这种话题电影情有独钟。还记得初中某次物理课女老师骂我们班上的小混混头目不知道啥,我(班长且成绩最好无可挑剔)很大声地顶了一句:“如果你生活在他的家庭,你不比他好多少!”全场看着我,呆了,那老师没再说什么。该片一开头女律师说那些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出于正义,也出于同情。米叔和火车迎面赛跑的那一段简直就是惊心动魄!!!!!!拳击擂台上完全放弃进攻纯粹挨打以及最后的被大boss怎么揍也打不死虽然很假很理想化,但人心肉做,不可能不为这位少年动容。

大概当时我只是看得热血沸腾,但三年后当我要在1个多月内把《古拉姆》全片重新翻译出来的时候我有了更多的感触。可以把《未知死亡》定义为动作片吗?如果按照那个套路,《古拉姆》也应该是动作片,但在把片子翻译了一遍、校对了一遍后我觉得这根本就是实打实的剧情片啊!我不知道1998年这部电影在印度上映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反应,当然了,这种反应我可以翻查资料得出,但如果他们的人民在看完片子后有所觉悟的话,其实这部片子的影响应该完全不亚于多年以后久久被赞颂的《芭萨提的颜色》(2006年),只不过《古拉姆》里说的是一个青年,而《芭萨提的颜色》说的是一群青年。故事的最后《古拉姆》的那位青年挺住、赢了,而且他的行动也感染到了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奋起反抗,最终大团圆结局,推翻了黑社会老大的暴政。

Ghulam这个词意思是“奴隶”,这是一部关于人民觉醒的故事,而里面的主角Sidhu从表面上看是黑社会的一份子,但实际上他不是,他的确是小混混,因为他不务正业,钱都是从大街上的“移动提款机”要回来的,但除此以外,他不做其它真的称得上坏事的坏事,因为他真没有主动去打砸抢。主角的内心深处他是要当正义好人的,但貌似没什么条件允许他那么干。面对充斥在身边的各种不公和欺凌,他没有落井下石再踩一脚,而是选择沉默地站一边当旁观者。他不确定什么是好,但他知道坏他不应该碰,因为那跟爸爸的教诲相悖。直到有一天生活告诉他不能再沉默,不能再逆来顺受,因为欺凌这种事已经不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他自己也无法置身事外,所以他内心的正义原力算是觉醒了。穷人被欺负不是因为他们没钱,而是因为他们懦弱,反抗就要付出代价,但不反抗就只能一辈子都臣服于魔鬼任由其折磨。主角总算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本来就一根筋的他于是自然义不容辞地去干了。如果他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他的脑子很好使,想的问题非常周全,估计在干不干这个问题上他还得挣扎很久,但也正是因为他比较单纯,在那些直接关乎到自己生命安全的问题上他可以义无反顾,或者说光靠一身热血乱来。正是有这种单纯一根筋的存在,我才真的感觉到了社会的窝心。即便他们真没多少钱,他们也会把自己的东西和你分享。即便他们真的没空,当你找他们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放下手里的一切帮你的忙。这种事情在中产阶级那里很少发生,我从来就没有交过富人朋友,所以也就无法评论这种事到底会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是这些一根筋让我感觉到了社会的人情味,情况就像电影《起跑线》里主角一家遇到的穷人朋友。我还小的时候,我觉得这些事再正常不过了,但现在,这已经变得貌似比钻石还要珍贵。

近期我一直在看龙应台的《野火》,在家里看,一个星期就只看3个晚上,都是睡觉之前看那么两三篇,所以进度很慢。我觉得《野火》也是一个号召年轻人觉醒的东西,首先你得关心,然后你得有足够多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判断,接着是觉得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最后是着手进行改变!我们到达了什么层次呢?我们之所以对很多问题熟视无睹是因为我们甚至连第一步关心都没做,而只是觉得那一直以来都那样,逆来顺受吧,这永远都好不了了。

大概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集体唱一唱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第一句是怎么说的?“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不能忘本啊!!!

2018-03
27

统计培训小感

By xrspook @ 21:05:41 归类于: 烂日记

这个统计培训我第一次看到课程安排的时候就马上有这么一个感觉——实际的不专业,专业的不实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个什么司什么处的讲课的东西都很表浅,但那只是我看PPT的感受,那位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就觉得她本人的风格让那门课变得更low了。首先,她上来就说从前当学生的时候学统计的那年刚好遇上非典,他们都是糊里糊涂度过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学就过去了。好吧,这种囧事或许真的发生了,但你有必要在大家面前这般坦白吗?然后她说她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她现在工作的单位工作(公务员吧),十几年不变,这都仍未到重点。重点的是她实际上给我们讲的是某个直报系统的使用,里面有些规定明确只能单方向操作,比如说填上去就不能删掉了,而之所以有那么逆天的设计是因为他们想避免其中一些明明可以通过编写优秀程序而避免的问题。这些年来这套软件基本都是她负责的东西。最让我觉得她low的是她觉得越是基层的就越是没必要做详细的统计分析,做快报型的已经很足够了。至于那些层次高一点的,在她的料想之中我们因为数据太少做不到,要不就是思路混乱没重点,再不然就是只是把统计分析当作是交差的工具,各种东拼西凑糊弄过去。至于统计分析的重点么,按照她的理论就是不断地往领导期待的那个结果靠过去。简单来说就是先有结论,然后再以各种人为的处理方式,用数字支撑结论。习大大有习大大烦恼的东西,妈妈有妈妈烦恼的家庭小事。你不能以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角度否定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主妇的各种担忧。难道就因为那只是国家亿万个家庭里的其中一个,就下结论妈妈的各种唠叨和忙里忙外都是瞎折腾吗?!对一个从未真的在基层工作过的人来说,我觉得下面的事她根本半点不了解。她自己的工作是糊弄过去的,你也就肯定不能奢望她能多个心眼帮忙分担你的烦恼。情况就像龙应台《野火》里说的那样,大学生去邮局写取款单,但填错了,邮局的人骂了他一顿。那可是一个服务岗位哦,本来那个岗位就是用来提供服务的,大学生凭什么低声下气像自己做错事一样被她教训一顿呢。同理,下面的人填表填错了,为什么上面的人觉得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而不想给下面的人改而设定了奇葩的规定呢?!听她的课一开始我怀疑过是不是我自己过去的工作不恰当,后来我彻底觉得是她跟我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的。

昨天下午的是整个培训课程里最high class的老师上,至今我已经上过这个培训的3门,我也的确觉得他说得最好。但最憋闷的是上课那个课室的电脑,过一段时间就自动关机,毫无征兆,刚弹出个窗口说自动关机,1秒不到投影幕就自动关机上去了。每次重新开始电脑上的东西就被清空一次,所以开多少次机老师就要重装多少回软件。一个课室是这样,另外一个课室也是这样。老师不停地在开机和关机中不断折腾。幸亏这个老师的脾气非常好,如果他的EQ稍微不够高肯定早就问候那个管理这些东西的技术员的祖宗十八代了。最好的老师遇上最扯淡的“智能系统”,很无奈,相当无奈。不过呢,好归好,他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方向,但具体要怎么晋级升仙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我知道这非常遥远。

这些课程理论上我们要花一周甚至一个月学,只有那样才够味,但,我们只有2天。

2018-02
22

不一样

By xrspook @ 21:04:41 归类于: 烂日记

外国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在我看完《孩子你慢慢来》之前,原来我一直都不知道欧洲的生活是怎样的。或者准确来说,应该是欧洲有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原来我们一天做作业的时间比他们一个星期加起来还要多。就更不用说我们一周用来上课的时间他们可能要一个月了。在我印象之中,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主要在那里玩,不过也会上课,数学课我们觉得很有趣,语文课几乎没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音乐课,还有就是在六一儿童节之前排练各种节目。而至于外国人的思维跟中国人有多大的不同是我看完《亲爱的安德烈》以后,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一些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他们看来是剥夺了人权,没有自由。但是自由这种事,从来都是得先有个限定条件的。当龙应台谈老人的时候,我觉得我跟她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居然是类似的。

“老人,永远饿了吃不下,累了睡不着,坐下去站不起来,站起来忘了去哪,记得的都已不存在,存在的都已不记得。”这段文字对安德烈来说,简直就像恐怖片。就像是妈妈龙应台在吓唬他一样。因为,他从未料想过原来人老去居然是这样的。他所设想的年老完全就是不切实际的童话故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从未经历过,当然也就没有了这份本应该具有的担心。而龙应台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因为她妈妈,她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这些东西。我觉得一定程度上,龙应台会觉得,她的两个儿子活到一定程度以后会觉悟,开始懂得珍惜他们的妈妈,也开始怀念起那些愉快的童年岁月。但显然,20岁左右的安德烈还没有这个感觉。龙应台比我妈小四岁,我跟安德烈应该是同年的。我20岁的时候,还没有明确的那个觉悟,但已经有一点点了。因为我十八岁那年,外公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之前的好长一段时间。我已经体会到了那种东西,因为在他去世之前,已经老人痴呆多年。那种老年必然会经历的悲惨,以及学会开始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之类的,是在我30岁之后开始的。我不知道如果现在让安德烈继续和龙应台他们的家书,会不会有一些改变。龙应台的《目送》应该是在亲爱的安德烈之后写的,从那里可以看出安德烈跟可能几年前的他相比没变多少。

龙应台在书里不断重复,在外国人的眼中,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只能把他当作是别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爱,你不能表现出来,否则他们就会说你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我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看欧美电视剧电影多年以后,我反而更能接受邻国印度的电影。因为在个体独立与家庭关系方面,他们和中国人的联系更为密切。虽然语言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那些根源性的东西,我觉得我们比较相像。我不会像看《亲爱的安德烈》时那般震撼。我觉得相对于其他家长来说,龙应台已经对她的儿子们非常放手。但实际上,儿子们却觉得,母亲仍然专制,觉得母亲不理解他们。作为局外人,我觉得在你觉得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也没有去理解别人。当他们觉得《音乐之声》完全不可以接受的时候,我觉得他们还太稚嫩。对他们来说,世界非黑则白,没有中间灰色地带。要不那就是他们的菜,否则他们就要剔除掉。接受一些自己原本不能接受的东西是门学问,而且这非常重要。有时我会觉得,安德烈是个被宠坏了的富人孩子。如果他生在一个贫困欧洲人的家庭,情况还会这样吗?

看完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以后,我有种恐惧。她这般教育孩子出来的效果我不怎么满意,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做呢?真不知道。

2018-02
15

喜欢上龙妈妈

By xrspook @ 22:26:00 归类于: 烂日记

每到逢年过节,我就觉得自己在逃避人生。有种微信我也不敢随便打开的感觉。因为里面的恭贺短信会接连不断地发过来。不回复我觉得不好意思,回复我又觉得的确没什么话。跟你开始工作的那几年很不一样,现在我已经完全没有那个心了。虽然从前的短信还得要钱,现在的微信不用钱,而且打开微信群还能抢几个红包。跟收发短信一样,红包这种东西,只是收不去发,我会不好意思,所以直接视而不见最好。近几年来我的逃避方式是直接不打开。对别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对我来说这种操作其实平常得很。在电脑上没装微信之前,每天我就大概只有一大早和晚上睡觉之前打开一下,其它时间都不会看。我这种操作相当之反人类。情况就像从前人人都在玩QQ,我却对QQ一点都不感冒,当时我玩的是MSN。

今天,我把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中的第二本《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其实这是三本书里面的第一本,但偏偏我首先看完的是最后一本《目送》。当我想把第二本也住手的时候才发现亚马逊中国春节不送货。满59包邮其实已经很便宜了。

龙应台我读高中的时候在《读者》上第一次遇到。当时我并不知道原来她是台湾作者。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看过她的作品,直到我遇到《目送》,那书把我看得稀里哗啦、不能自已。所以在某次买书凑单的时候,我买下了《孩子你慢慢来》。虽然,我还没当妈,但是书中那个当妈的感觉,我实在非常理解。甚至会有点感同身受。回想过去看过的那些书,龙应台大概是我第一个持续关注的女作家。《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大概要过一段时间我才能通过凑单入手,但是我又很想看,所以今晚就在亚马逊买了kindle的电子版。kindle的电子书真的能让我全部看完的不多。很多都是兴冲冲地买回来,然后就放在那里。我买过《王小波全集》,但是没看多少。我也买过很多你跑步相关的,的确,我真的看完了其中一些,但也有很多同样是只是放在那里。看外国作家的书,我还得想象那些环境,看龙应台的书,虽然《孩子你慢慢来》说的是异国的生活,但是我觉得,我就在他们身边,见证着那一切。一直以来我都从未奢望、向往过外国的生活。但从这本书里,我感觉到他们孩子的成长跟我们真的很不一样。他们孩子的时间是由自己掌控的,而我们孩子的时间是被所谓教育填满的。家长们觉得如果孩子的时间不被各种教育填满的话,他们的时间就会被孩子填满。所以有些时候,我觉得家长们这么安排,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我小的时候,家长没有在我睡觉之前给我讲故事,没有拿着书讲,也没用直接不看书讲出来。我们没有那个习惯,但是在睡觉以外的时间,我让他们讲故事,他们会如我所愿,不过现在讲过的故事我几乎已经记不起来了。

不知道我的爸妈有没有后悔过有些事情当年没有做,如果重来,他们会改进其中的一些吗?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