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
29

敌人在内部

By xrspook @ 10:35:58 归类于: 烂日记

这几天网上沸沸扬扬地正在讨论人教版教材插图的问题。那是2013年修订的教材,到2022年才被大家放到网络上讨论。哪怕2013年审定的版本,即便是2017年才开始使用,也已经用了好些年,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又或者说其实早就有人发现了,但是声音很弱,没有让问题浮出水面。当我看回那些教材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90年代读的小学,用的封面是1983年的修订版本。难怪我觉得无论是书本封面还是书本里面的插图都那么有年代感。但是当时的我们并没有觉得那有什么问题,因为都那样,无论是教材上的插图还是学校里的板报,都是那种风格。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小学就应该是那种感觉,完全没想到可能那些封面或者插图跟我们的年代相隔的有些距离。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主科的教材就全部都是黑白的了,除了封面,但是封面会被我们的书皮包住,所以那到底是什么模样的,我甚至都记不起来了。我的同学通常会买包装纸包书,而我的小学课本通常都是我爸用日历帮我包的。用的是那种很大的挂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种挂历就从每个人的家里渐渐消失。还记得大概一年级的时候,家里的挂历除了白纸,前面还会有一张塑料纸,我妈会用那张塑料纸给我包书,所以五颜六色挺好看。但到了后来,挂历的风格也发生了改变,可能就只有一张纸,再也没有那张塑料。所以后来我那些课本的封面全部都是纯白色的了。再到后来家里没有了那种挂历,高中的时候我也只好买包书纸包书,但是我买的不是纸,是半透明的塑料。那种材质的东西防水耐磨。而且高中的时候课本是小学课本两倍那么大。所以包装纸不够大还真包不住。所以课本的封面是什么?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尤其是小学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教材的封面是什么,因为都被包装纸遮盖住了。

被大家骂得狗血淋头的是2013年修订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我印象之中,数学教材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插图呢?除了一二年级,或许需要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往后的东西配图不配图都一个样。当你在很技术的教材里面配那么多插图,非常容易让小孩从本应该掌握的知识里游离出来。如果书本里一个插图都没有,自然就没有让人分心的念头。对我们大人来说,教材里面的内容,教授的知识并不重要,我们的关注点只会落在插图有什么瑕疵,暗示了些什么东西上面。因为教材里应该被重视的那些内容,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我们接触教材跟小朋友接触教材可能着重点会有所不同。但话说回来,还是那一句,小学生的教材真的应该画那么细致精美吗?那可不是一本美术教材哦。如果我是一个小学生,有这么好看的一本图画书,上课的时候我一定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数学上面,纯粹只会对那些画面浮想联翩,当那些画面暗含的信息还有误导成分的话,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香港乱成一团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香港的教材是那么的不恰当。现在,我们的人才发现原来我们幼崽的教材也是如此的不恰当。所以当小学生下一次发新教材的时候,家长的是不是应该每一页纸都仔细审阅一遍呢?

2020-01
13

挂历回忆录

By xrspook @ 10:46:05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从前每到教师节,学生就会送挂历,有些家庭富裕一点的,可能送钢笔。初中的时候,我们班集体合伙给班主任订了一束花,而且还在她正在上课的那个时点送。小学一年级开始,不知道持续了多少年,我都会教师节送日历,倒不是因为同学们这么干,我也这么干,而是家长要我这么干。那些日历都不是我家特意买的,因为我家有个当老师的亲戚,她有收入,我们也就有支出。我不知道为什么教师节要送日历给老师,但显然,班上很多人都会这么干,虽然我不喜欢,因为我是个害羞的孩子,但是日历这种东西还是得交到老师手上。当时的老师也都会照单全收,大概他们也明白的送日历这种事,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没有意识到到底是什么,只是在执行家长的意愿而已。后来送日历渐渐少了,因为各家各户基本上都已经不挂那种很大的挂历。为什么不挂,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挂那种挂历,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用挂历的人少了,所以送挂历的人也少了。不知道到小学几年级,每到教师节就没有了给老师送挂历的风气。后来过了好多年,我才明白到,给老师送挂历是家长为了让老师能关照自己的孩子。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各种其它的场合,比如说医院,比如说要去办某件事。八项规定以后,这些东西只有在私企才会出现,于是老百姓的钱终于不用花在这些冤枉的地方,也不用为了每次干这种事买什么东西、送多少钱而头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我都会打印一张竖版A4纸的年历,然后把它折起来,竖在我的办公室桌面上,那就是我的台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需要在台历上记下的东西很少,不过是一些加班儿值班而已。正常情况下一个月才一次。在我开始这种A4纸年历之前,我没有台历,大的小的各种型号都没有,但我又不想花钱买。我需要记录某些东西,于是也就只能这样。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在手机上记录,大概因为当时手机上的日程表还没有现在这么功能丰富吧。同时,我经常要报数,要看一下周一和周四是几号,显然纸质的日历要比在电脑上调出日历又或者打开手机的日历方便。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单位不知道怎么又有了一些小台历,但是对我来说,已经没有那个需要了,我反而觉得那个东西太占地方。

小时候的挂历,除了用来看日期以外还是个很好的装饰品,家家户户都会挂,还记得从前我家客厅挂1个,爸妈的房间里挂2个,我的房间里挂1个。为什么要挂那么多呢?我不知道,因为挂上去以后一个月还得翻一次,那么大尘多麻烦。从前的挂历设计得不怎么好,翻页后就没有了挂钩,所以外婆家的挂历,外公是用绳子绑着挂的,那些绳子是外公用普通的红绳自己搓的。我还记得外公搓红绳的那个模样。现在的家庭,挂在墙上的大概是某些装饰画、家庭照片或者明星海报。挂历这种东西是某个时代的特定产物,现在已经消失在我生活的圈子里了……

挂历除了是看日期和家庭的装饰以外,还是我的包书纸。现在的孩子能想象我们当年的家长是怎么帮我们包书的吗?

2016-02
26

包书

By xrspook @ 12:57:29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大家觉得名字有多重要,在我们单位“欧”被写成“殴”,“侯”被写成“候”一年多那些同志居然都不提出抗议,跟有关人员说那错了,应该是怎样怎样。他们到底把自己的名字看得有多重要呢?还是说他们觉得形状差不多,读音一样,别人能辨认出谁是谁就无所谓了呢?还记得小学的某次美术课,老师把我的名字从“茹”念成了“菇”全场笑得此起彼伏。那两个字相差有那么小吗?有人会拿个“菇”字当名字的吗?!从那次起,我就有了新nickname。幸好的是如此低能的老师我这辈子暂时只遇到过一次。后来很多人遇到我的名字都不知道该怎么读,并不是他们不认识那字而是工作以后我把自己的签名的“茹”字写成了草书。“口”写成了接近于数字“3”,没有那么点文化的认不出来。但现在的签名神马都只是个形式,要读名单的话全部都是用打印的版本,当然就不会出现不认得草书那回事了。如果连自己的名字都觉得随便无所谓的话,到底还有什么那些人会认真当回事呢???

我经常提笔忘字,尤其是绝大多数时候写东西都是靠敲键盘以后。不过呢,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我也经常提笔忘字,在家里的时候我有爸爸那个活字典,一个人的时候我身边总会放有《新华字典》。我那本92版的新华字典原封皮是淡紫色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烂了,爸爸给我包了个淡蓝色的封皮,一直使用至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包书基本都是我爸的活儿,我那时是非常粗枝大叶的类型,包了的教科书封面尚且非常容易被我弄皱弄折,更不用说不包的那些了。像语文书数学书那一类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学期要包好几次。幸好那时挂历多,挂历就是用来包书的,我一直那么觉得。后来我对教科书不那么毁灭性了,也就很少包书了。中学开始书都没包过,因为我不会对他们怎么虐了。但语文书很厚,而且可能胶灌得不怎么好,所以会散架,那是靠包书无法补救的,所以爸会把我的书线装起来。前两年我去粮油质量检验员高级工培训,我嫌那本初中高级内容都加起来的书太厚所以切开了,我爸爸每一本都加上封皮线装起来。现在,某些我可能经常看且喜欢珍惜的书会包起来,用的是单位闲置的A3纸,因为书顶多就16开大小,A3马马虎虎能包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已经会用普通纸包书了(但还是不会从前挂历的那些光面塑料纸包,那些纸现在几乎不复存在了,大概只会在花店找到),但我还是没试过自己线装书。这是生活技能,我应该学会!爸爸不可能帮我线装书本一辈子。从来不觉得我自己的爸爸有什么好,每次想起他我就自然而然地和“fatal”(西班牙语发音)那个词扯上关系。但估计,其它孩子没有个不厌其烦地帮他们包书订书的爸爸,虽然,我爸的手工真的是非常粗糙,我之所以后来自己包书而不让他来这是原因之一。从前包书用的是家里的旧挂历,后来包书同学们用的是花花绿绿的卡通图案/漂亮纹理包装纸,我从未买过那些东西包书,我觉得包成那样会让我分神。我买过包装纸,那是为了包装我送别人的礼物,次数极少。小时候每到开学最兴奋就是发书的时候,崭新的书花花绿绿多好玩!但到了大学,看到那一大堆砖头那么厚的教科书我就头痛了,按照从前的速度,那一个学期的书在高中三年都学不完,我们又要逆天了……

今天依旧阴沉沉的,中午甚至下小雨了,明天真的能见到阳光吗?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