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
22

崇拜·信仰

By xrspook @ 8:42:18 归类于: 烂日记

当了粉丝十几年以后,昨天我突然明白到,当一个粉丝,最看重那个人的作品,而不是那个人本身。当然,从那个人身上,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但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那个人本身,最多也只能让我们兴奋。他活在他们的世界,我们活在我们自己的,可以很遥远,也可以很接近。就像人们对各种信仰的崇拜一样,难道如果你是穆斯林,你就想看真主一面?难道你是天主教或者基督教你就要见耶稣一面?还是说,如果你是佛教,你就要去见观音菩萨或者如来佛祖?即便你睡在他们的庙里,睡在他们的教堂里,或者睡在无论什么存放他们雕像的地方,难道你就真的和他们接近了吗?其实让我们和他们去接近的方式是学习、理解那些流传下来的教悔。只要你心中有古兰经,你就和真主接近。只要你心中有圣经,耶稣就在你身边。那不意味着你必须就得带着那本书,而是说,那已经跟你融合在一起。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做某些决定的时候,你不做违背里面教条的事。如果把明星的个人崇拜也当作是一种信仰,我们生活的重心就不应该去八卦,他作为一个非公众人物的时候喜欢做什么,有什么不良嗜好,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之类,因为那些都不是重点。难道你会纠结真主穿的是什么衣服?是什么牌子?出自哪个大师之手吗?估计也不会有人模仿如来佛祖的头发型,或者穿得像观音菩萨一样若无其事地上街。由此得出,信仰不是用来表面模仿的。

而之所以让我有这种感叹,是因为有些人选择故意的去看盗版,虽然正版显然就在我们可及的地方。而且他们还把看盗版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愿意到街上喝杯奶茶随便的花个几十块钱,也愿意到商场里买上千块钱的衣服或者鞋子。但他们就没想过,要尽自己所能去电影院实实在在地支持自己崇拜的人。看电影的花费甚至还比不上,他们在外吃的一顿饭。他们自己都不愿意那么做,就更加不会号召身边的人也那么做。情况就好像,他们迷上了某个宗教的某个佛像,但却对宗教本身不感一点兴趣。

以米叔为例,他是一个演员,所以电影是他最能施展自己所长的地方,也正是因为电影,让我们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并对其产生崇拜。但我们崇拜演员的是什么呢?我们喜欢的归根到底可能是电影的某个角色,因为我们觉得,那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对一个电影演员来说,基本上某个角色演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有第二回了。那个角色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他穿的衣服吗?是因为他吃的那个东西吗?还是那个造型?平面摄影和电影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静止的,后者是运动的,后者之所以吸引力很大程度是因为里面讲述的故事让你感动。崇拜一个演员,如果脱离了他的作品,脱离了他的角色,他就什么都不是。于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选择一定必须想方设法去米叔的见面会呢?见上一面,那又怎样?!他不过是个五十岁出头的大胡子而已,而且还有不怎么喜欢洗澡的癖好。而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的电影给我很多启发,让我确实在生活中做了某些改变。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习惯也很让人敬佩。当然,这里说的是某些而不是全部,任何东西一说绝,就肯定不对。所以对我来说,他的信念在指引我,这就足够了。情况就像,有人真的想见耶稣一面吗?如果他真有那个机会的时候,或许他已经上天了,他已经不再为人。

生活需要有追求,最好有一些执着的信仰。如果信仰可以轻而易举地cosplay模仿,那就不是信仰。

2016-11
18

分数神马

By xrspook @ 7:49:4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继续做梦,但起码不像前两晚一样有人挂掉。所以今天早上醒来,觉得睡得比较充足。醒来的时候看了一下手表,5:56离我的闹钟6点还有4分钟,自然醒了。那4分钟感觉挺漫长的。同样还有我夹下体温计以后等待的10分钟。我总觉得闹钟怎么还不响,是不是也像昨天那样没响呢。真不知道,昨天早上是闹钟真的没响,还是我太困不知道响了,按掉了。昨晚做了什么梦?我没有任何记忆。睡眠时间充足。睡眠质量好。早上醒来的时候,自然就像鬼灵精一样。

人是种很奇怪的动物,虽然自己跟自己说,我不要跟别人攀比。但到了某个时候,看到某些事情以后,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比起来。这根本就没办法控制。大概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受教育下来,那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条件反射。家长拿我们来比,老师来拿我们来比。什么都可以比。体重可以比,身高可以比,衣着可以比,成绩更加要比。但有些东西其实好就是好,没必要一定分出谁更好。比如说美术作品。还记得初中的时候,美术老师每次来上课都会带一大堆东西,除了他自己的用具以外还会带一大堆从前学生的作品。每次他都会把好的学生作品留下来,等到一届的时候拿出来展示。当然,其实每个作品都已经被老师评过分,但他给我们展示作品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那个分数,我们只知道那个叫做好。我们也没必要理会谁更好,因为那个过程老师不是把所有东西都排列出来让我们打分。这说明了好这种东西,其实是有非常多不同的形态。很多时候,为了可以把不同形态的东西拿来比较,评分系统诞生了。数学和语文根本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有些人数学好,有些人语文好,但因为有了分数,所以我们就可以对比,谁综合起来更好,或者谁单科更好。在茫茫人海里要挑选某个人,健全的评分体系显然非常有必要。但更多时候我觉得分数这个东西只会让人活得很累。因为那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有些人把眼睛盯在60分,有些人把眼睛盯在100分,60分也好,100分也好,都有个标准,难道达到那个标准,就可以万岁了吗?难道就没有比100分还好的状态吗?如果有些人非常牛叉,随便就能60分,稍微努力就100分,如果TA全力以赴,肯定有200甚至300以上的效果。但就因为评分系统就这样,老师不会给你加分,家长不会给你再多的鼓励,你还会全力以赴吗?

要跳出评分体系,显然这对我来说只是个空想。对自己有一个完备的计划,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实施。从制定目标开始,我就已经给自己一个评分体系了。只不过那只是一条线,一条合格线,只有两种状态:合格和不合格。如果不合格,我为什么会不合格?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没有目标就没有追求。合格了并不是说我就可以安稳放松。我从来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最终目标,到达那个以后,我就可以升仙,我就算是完成了终极的任务。曾经没有,往后我也觉得我不应该设。

昨晚看完了米叔的两个视频,其中有两个部分是我觉得大家都很大同的。一个是在不丹的采访里,采访者问他,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就,米叔楞了半天,然后笑着说,这些年来,他好像一直都没想过自己有什么成就,但是他却经常纠结自己犯过什么错,为什么会犯错,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我也是这样的人,不过有时候你还得逼自己想自己有什么优点。比如在填写中级工程师各种申请表的时候,你就要挖空心思想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值得牛叉的地方。但其实成绩这种东西不应该由自己说了算,而是应该由外人去评判。由时间说了算,由历史说了算,由人民说了算。另外一个是在Haanikaarak Bapu发布会上,一个小男孩问米叔小时候你有什么梦想?米叔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快点长大。快点长大这个梦想,今年单位春节的年夜饭上,我们单位四十多号人里有三个写出了这个,我是其中一个。单位还有一些说要说当医生啊军人啊之类的,但是,快点长大这个梦想出现概率最高。米叔说等他长大了,他的梦想就变成了,不想长大想一直都当小孩子。这个梦想所有成年人都会懂。当别人问米叔他是以什么标准去选择电影的时候,他说,随心。首先那个剧本得打动她,让他笑也好,让他哭也好,反正,他得被感染到。一旦他喜欢上了,他就全身心投入去干。至于往后怎么样,这是别人的事了。我觉得随心一种感觉,但随心,不等于随便,实际上那种条件反射是由一定经验构成的。而这种东西由很多很多因素交织起来。如果真要一条一条分开,估计写一本牛津高阶那么厚的书都不够。

今天我打算在微信里咨询Nike Run Club的教练我现在左腿的酸痛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拯救的方法。既然我自己搞不定,我该赶紧找人帮忙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