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
8

三代人的传承

By xrspook @ 10:13:01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自己在数据处理方面有种莫名其妙的痴狂。对正常人来说,遇到那些东西应该是很不想做,但是现在处理数据就像变成了我的一个兴趣,我非常想全身心地投进去,这是一个神奇的状态。不是所有人都会爱上自己的工作,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工作只是因为我们不得不赚钱,因为只有钱才能买到各种我们想要的东西。虽然一直都有钱财身外物这一说法,但是真能做到的人没几个。大概我外婆是一个,我妈是一个,我也是一个。我们可能没有多少钱可以给你,你让我们给你钱,我们也不愿意,但是,我们却可以给你一些用钱买不到的东西。劳心劳力这种东西是用钱买不回来的,所以电影里的那些雇佣兵为了钱做丧尽天良的事,天知道他们是什么意图。难道他们就没想过自己可能根本没有命去享用那些钱吗?

外婆我妈和我三个人,不会直接给你钱,但是给你的那个东西里面,我们其实可能投进去了很多钱。那不只是精力和时间,为了做到某些事,为了做出某些成果,我们还会进行很多消费,但这些东西我们都不会告诉你。不会偷偷的告诉你,更加不会坦荡地跟你说。从前我记得我妈貌似说过这么一句话,爱应该是无声无息的,你完全没有察觉到,但是对方又真的做了,让你舒服,那才是爱。还记得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里面经常会出现这么一句话“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又或者是韦小宝一直挂在嘴边的那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当我们三代人决定要去做某些事的时候,我们的确会不顾一切,旁人看来,会觉得我们有点疯,甚至到达匪夷所思的状态,因为我们没必要这般付出。以前我不知道,外婆和我妈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当我自己也不自觉做出这种事的时候。我有点意识到,大概她们当年所做的那些事,也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让她们着迷。或许一开始的时候,那只是一个任务,但慢慢地,不得不干,尤其是干得起劲以后,人就会在不自觉之间忘却一切。如果做这些事是某些人金钱上利益驱动,大概我们都不会去做。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我们这样莫名其妙地无私付出,起码就别人看来,这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奋不顾身。

当我们去做那些事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会有什么后果,又或者说,我们就没想过我们会不成功。倒不是因为,那里没有失败的概率,而是因为既然我们在做,既然我们在努力地做,为什么一开始就往坏处想呢?方法总比问题多。还记得做毕业实验的时候,我跟我的导师说,我的一个同学听了我们的方案以后,还没开始做,就问了一句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我的导师听了以后很生气,他说他不当这种学生的导师。当时我觉得导师的这个回答很霸气,现在我明白到他大概不喜欢那种连梦都没有的人。

我很幸运,身边的榜样潜移默化影响着我,渐渐地,我活成了他们想要的那个模样。

2015-08
25

新药

By xrspook @ 13:35:41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是第二次快到下班时间的时候我回到办公室大领导正在和我的搭档谈话。我不想留在那里,但我无处可去,毕竟离下班时间就只剩下15分钟而已,通常来说我会开始着手准备下班后跑步的事,比如说戴好心率带和手表,脱掉长裤换上跑鞋,但在那个时候却在办公室有这么个谈话,我该做什么好呢?开电脑看网页吗?还是说继续做我平时做的?他们的谈话让我觉得挺搞笑,因为两个人的思路和出发点根本不在一起。大领导想让我的搭档牵头做点事,但他给出的那个大方向无论是我的搭档还是我都觉得那是死胡同,没什么可发掘的价值,不是不能做,而是我们连自己都觉得不靠谱的事有什么理由可以说服我们自己精神百倍地做下去?挺逗的,大领导觉得他站在学术上比较高的位置给我们指引方向,但实际上,我和我的搭档都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从专业学术的角度考虑,那已经被玩得很多了,从推广应用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都没有变成靠谱的规范?因为这本身有问题!不论问题大小,反正就是有问题!就像一个新药,在临床阶段一直有副作用,而且那些副作用的轻重程度还有点飘忽不定,某些副作用甚至比不用药让病人等死还要严重。试问,这个新药有可能推出市场?在大数据临床试验里搞清楚为什么有副作用、副作用在哪些类型的病人身上最明显,哪些病人是不会有副作用等机理之前,这个新药都不可能通过审批大范围地上市使用。小试尚且有一定概率的严重副作用,怎么可能推广到中试甚至更大型的层面?大领导的出发点是好的,他觉得这新药是一个解决现在我们储粮害虫问题的良方,但要考虑的真不只是虫子的问题,粮食质量本身比虫子还重要,虫子吃不完一个浅圆仓1.1万吨的小麦,但因为某些新技术的使用的确可能让这一个仓的小麦全部掉价成不伦不类的次品。在营养和安全面前,虫子真的不算什么。至于我的搭档,那是个非常现实的人,他当然知道那样是撞墙,但他也是很狡猾(圆滑)的人,所以他不会直接就拒绝掉领导。在他眼里一切都是从利益出发的,而且那个利益主要是指他自己的利益,吃力不讨好的事他可以使出浑身解数推脱掉。领导不过是想申请个什么项目之类,大领导提的那个方向可行,但如果联合一些科研单位争取到项目的几率就大增,甚至可以说是十拿九稳,问题只是那些项目可能跟我们的主营有点打擦边球。

不是人人都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梦想付出。我觉得其实很多人的情况是付出了但自己却没察觉到。那些打游戏打到猝死的那简直就是鞠躬尽瘁的死忠啊!但估计没有人会觉得他们伟大,而只是觉得他们太狂野、不懂得爱惜自己、珍惜生命。我从来都不吝啬于在兴趣上面投资,而且我的投资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的增加(你确信你的收入有增加?!而不是在日益缩水?!)的前提下,我对兴趣爱好的投入越来越大。从前我会为了“免费”拼死拼活,现在我也会为“免费”努力,但不会像从前那样非“免费”不可了。我更看重的是效果和服务。在我可接受范围内,如果能有更好的服务,我愿意付费。今天我下单入手了2T的西数绿盘台式机硬盘,附带买了一条SATA数据线和一条大4PIN转SATA的电源线。这是我纠结了一天多的最终决定。在台式机硬盘和移动硬盘的较量中供电、稳定性、速度我都还是喜欢台式机硬盘,毕竟那个东西某天我不想那么干了,买个硬盘盒就能把台式机硬盘变成移动硬盘,但小小的移动硬盘空间小散热不好,外加我的所有电子设备都没有USB 3.0接口,高速等于USB 2.0的U盘速度。用一条USB线既供电又传输怎么可能比得上内置的12V供电,机箱固定,SATA传送的那么靠谱。高速传输过程中移动是大忌,但USB口经常拔插松动是很正常的,那有得救吗?那根本就是没救!无论家里的台式机用的是长城什么功率的电源,按照我电脑的配置,现在一个大4pin口都没用到,即便真的没有SATA了,我也可以把4PIN口变成SATA口。但我不会在硬盘上用这种转换,我会让DVD刻录机承受这个风险,把原来刻录机的SATA电源口让给硬盘。长城的电源功率大于等于300W的电源一律的3个SATA和3个大4PIN接口,275W以下的通常是2个SATA外加数量不定的大4PIN,但在完全没有SATA口的版本里,即便是200W的电源也有4个大4PIN。为了安全硬盘的安全着想,我应该用350W的电源,估计家里正在用的功率在275或者300W,如果这样,我连电源都不用换,但如果电源低于250W,我就必须连电源都换掉。一天多以前这些东西我全部都不懂,但现在什么电源接口,什么20/24PIN,什么SATA,什么PATA,什么西数蓝盘绿盘红盘紫盘黑盘,什么转速,什么寻道时间,什么传输速度,什么鲁大师,什么希捷、日立、东芝我全部都略懂了,必须的!这些事或许我都不需要全部都亲自懂,但我觉得懂这些非常有必要,我乐于接受这些知识。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一根筋地觉得必须为兴趣爱好付出。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看报纸上写的那些DELL的电脑配置了。现在觉得配置不过是个数字游戏,不同的品牌质量彻底不同,品牌机可以坑爹的是在太多…… 刚刚研究了一翻检验室的联想品牌机,那个电源我看了半天都没看到功率是多少,品牌更加是不知道是什么玩意,数年前我换掉内存的时候也完全没听过那个牌子,但那台机的硬盘却让我有点惊讶,用的居然是日立!日立是好东西,但现在日立已经被西数收购了。那台台式机是2008年到货的,所以当时的日立应该和联想是战略合作伙伴,因为所以。联想那台破玩意如果还有什么值得拆的话,唯有硬盘还有点意思了。

今天早餐吃的量只有平时的一半,离午饭时间还有个把小时,已经饿成了狗……

2015-08
17

坚决去付出

By xrspook @ 13:44:26 归类于: 烂日记

无论你喜欢的是什么,如果只求回报不想付出一切都是浮云。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一开始只有欢乐,欢乐到简直有点乐晕过去了,沉浸在一片幸福的海洋之中。仿佛世界上就没有比那更好的选择了,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了解的深入,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凭之前我们的经验往喜欢事那里套,有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会喜欢?因为未知,所以兴奋,但要怎么探寻未知呢?这就需要技能,经验能解决一点问题,但只是一点而已,如果经验能解决所有问题,大概我们就不会新入坑迷上某事物了,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有什么意思?这暗地里就要求了我们要突破自我,让自己成长起来。无论你迷上的是什么,兴奋期过后的艰苦奋斗期和更靠后的纠结矛盾期都会存在。你真的爱吗?你爱得到底有多深呢?你肯投进去多少时间和精力?我觉得,那些只是处在兴奋期的人甚至称不上迷,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兴奋期没结束还没真正着迷之前就已经另觅新欢呢?现在的人太浮躁也太善变,归根到底是现在的选择太多了,琳琅满目面前到底该选哪一个他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看法,就更加不用说要让他们静下心来慢慢咀嚼研究了。从前我并不这么觉得,现在我渐渐觉得自己就是有种研究的调调,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癖好并不是人人都有。从前,在没得选择,我一定得跟别人做同样的事的时候我并没有把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出来,但当现在我可以有我自己的选择走我自己的路的时候,这种特征越发明显。我这是在愤世嫉俗吗?好像有点,但我更多想表达的是一种我无法苟同随大流。

昨晚看AK 1999年电影《终成眷属》的时候,看到某个镜头是男主角和女主角都去看话剧/舞台剧,舞台上的男女主角在干冰烟雾中对唱,那一段我开小差了。不知为何我想到了灭火器,想到了火灾,我完全就没有注意到他们唱的是什么内容,我完全掉进自己的惊恐世界里了。不得不说,两周前的某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虽然我毫发无损,但经历过那种事以后,也不知道是自己在某问题上成熟了还是那东西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疤。看AK电影这般开小差法是极罕见的,而且还分心得那么的彻底。不过呢,我之所以分心是因为我知道那一段不过是为了表达男女主角看着表演有多么的揪心。我知道印度电影的歌词一向很美,但几乎没有一首歌我在听第一次的时候就留意到歌词意思,歌曲的调调我可能看完一部电影后就可以哼出来,尤其是一些一整部电影都用一个主旋律配以不同的歌词和节奏略改动的。印地语我不懂,歌词翻译得太好,都像诗一样,我就更难记住了。我已经看过AK 39部电影,我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歌就是有节奏的诗,都是押韵的,翻译出来的意思不同,但从印地语的发音和调调来说,每一句不过是转换了一点点原音而已。这种东西对我来说一直是硬伤,要我记住实在太难。而且他们的歌通常还不叙述事件,而是像散文那般有感而发,我就更头痛了,难入戏,真心难入戏。所以呢,如果说某首歌让我忍不住单曲循环无限次听的话我肯定是爱上那个调调和节奏而不是迷上歌词本身。昨天更奇怪,我看AK电影歌舞的时候我直接把注意放在他们的步法和身体扭动上了,我试图弄清最基础的到底是什么,好偷师。今年3月参加广州塔下的N+TC后我就觉得我必须得学跳舞,与此同时,瑜伽之类增加平衡感和柔韧性的也非常必要,这两种东西印度电影的歌舞里不是都有了吗?!!!!!啊啊啊啊啊,命中注定的巧合??????关于我在印度电影里观察到的舞蹈细节,必须开一篇blog细细道来,三言两语完全不能完全输出我的想法。

不知道为什么会走上这么一条路,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无论我顿悟了没。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