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
9

社交恐惧症

By xrspook @ 9:01:41 归类于: 烂日记

聚会是什么?聚会是一种让我觉得浑身不对劲的事情,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家人的聚会还是同学,或者同事的聚会。所以可以的话,我一定会尽量避免这些东西发生。

还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真的很盼望放假,尤其是过年之类的。因为那就意味着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在大人的眼中,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估计能玩在一块,然后他们大概就算是解放了,虽然孩子凑在一起吵架打架之类的东西难免会发生,但相对于一天到晚都缠着他们各种闯祸、让他们发火,小孩子一起玩算是给了他们一点私人空间。熟悉的小孩子一起当然很快乐,但问题是过年的时候。跟一些不怎么熟悉的亲戚的孩子在一起,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好玩的,反而会让我激发某些社交恐惧症。也不是说别人不让我融入,而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进入他们的圈子。因为我就没有说服过我自己要进入他们的圈子,那个时候我只想赶紧离开那个地方。回到我熟悉的环境,回到与我最亲的那些人身边,玩我自己的或者跟我熟悉的人一起玩。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实际上我是不想跟他们玩,因为一开始就有这种抗拒,自然就很难融入,而且当时我也觉得,他们跟我不熟,他们也不想跟这个亲戚的孩子一起玩,当然这只是我所想的。至于别人是不是这么看我不知道。亲戚的孩子跟在大马路上随便找一个路人没什么区别,因为一年就只见上一面,对孩子来说,一年的变化是很明显的。服装在变,样貌在变,哪怕在大街上直接碰到肯定也不会认出彼此。所以陌生人在一起有什么好玩的呢?但是又有这么一个观点,所有熟悉的人都是从陌生人开始的。哪怕是把你生出来的爸妈,在你生出来那一刻,大家都是陌生人,但因为接触多了又或者说不得不接触的频次多了,所以变得不陌生。

从前有些人我是不想和他们玩,而有些人我非常想加入他们的圈子,但是他们不想跟我玩。小时候我不想跟比我小的人玩,但我很想加入比我大的那些孩子的圈子,结果他们和我一样,不想跟比他们小的玩。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要是出了什么幺蛾子大人一定会护着小的,然后他们无端端的就会被骂甚至被打。还有一个就是小孩不懂得他们的规则,一个不小心就在那里耍脾气,结果把大人引过来,受罚的依然是他们。所以大孩子宁愿一开始就被骂也不愿意接受跟小孩子。我当年为什么不想跟比我小的人玩呢?其实跟我自己比起来,比我小的那些人脾气已经算很好了,但我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我说的他们不懂,我很难接受他们的无知,虽然我自己也没什么料。于是最后就变成了我跟我自己玩,又或者是我跟我的长辈们玩。爸妈通常不会跟我玩,但是我会跟外公玩,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会陪我玩。外婆不知道怎么陪我玩,我也知道要玩什么游戏找外婆没用,但是如果某件事情是跟吃有关的,外婆总有办法。

所以最终是不是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一直以来我都不需要跟我的同龄人又或者比我小的人社交,一直以来我都只跟比我大的人,甚至比我大得多的人在一起,在他们面前,因为他们都已经相当的成熟,我完全不需要社交。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依然只是个一把年纪的社交幼童。

2022-09
23

快乐地玩

By xrspook @ 8:32:40 归类于: 烂日记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个周末我跟表姐最想做的只去表哥家拿个羽毛球拍,然后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对打。当时的羽毛球拍没什么科技含量。球拍柄是铁的,抓手是木的,球拍的拍框是木的。我们用的那一副好像还好一点,拉的那些线是纤维的,我用过某一副,连拍线都好像是牛津的。所以可想而知,当时我们用的那副羽毛球拍有多重。羽毛球永远都只有一个,不会打烂,打烂了也换不了。最郁闷的莫过于羽毛球打到树上了,要怎么把它拿下来,这从来都是个问题。幸好表哥家住在1楼,他家晾衣服都是晾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的,所以有很长的晾衣杆,羽毛球到树上了,只能用那个东西戳。我们运气还不错,好像从来没有试过不能把球戳下来。最后那一次,我把拍子打在了花丛的铁栏杆上,所以木质的拍框断掉了,简单来说就是那个羽毛球拍废掉了。我怕会被表哥责备,所以根本不敢说。那一次我们悄悄地把羽毛球拍放回原处,从那次开始,我们再也没有打羽毛球。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发现拍子坏了,反正表哥从来没找我俩算账。如果是找我俩算账,所有人肯定都会知道,搞坏的人一定是我。

为什么要选择羽毛球?是因为相对于踢毽子来说好像羽毛球有趣一点。一个人踢毽子,那就只能算个数。两个人的话,要让毽子不落地,感觉要比让羽毛球不落地难更多。小时候我的羽毛球发球像网球一样,把球抛高,然后抽过去。我不知道这样的发球到底是怎么学回来的,现在要我再次做,我也做不到,因为把羽毛球垂直抛高是很不容易的。表姐的发球是球拍从下往上拉,很多女孩子的发球都是那个动作,但是显然那不是很专业的发球,她只是从下往上而已。相比我俩的力度,我的发球更稳更猛。

如果还有别的选择的话,可能我们也会打乒乓球,但是在我们能接触的范围之内没有乒乓球桌供我们使用,也没有乒乓球拍。小时候的我们就是这样,没有设备也没有场地,只能拿到什么就玩什么。有时大人在家里裁衣服。我们可能会向大人讨一些粉笔,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地上画个图案跳飞机。但家里裁衣服画线的那些粉笔很少,所以她们不会轻易的给我们。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根本找不到粉笔的。读了小学以后却有了,因为学校有很多用得很短的粉笔头。那些东西老师再也握不住,不能继续写,只能丢掉。但实际上我们又不会主动收集那些东西。因为在别的同学眼里,虽然这玩意完全不值钱,只是丢掉的垃圾,但如果把那带回家,就有偷窃的行嫌疑。所以更多时候如果要玩跳飞机,估计是我们在某个地方捡到了一块破碎的红砖。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当年我们真没有什么可玩。但就因为没什么可玩,所以当我们可以玩的时候,我们都会很开心很珍惜。在小小的空间里,除了踢毽子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只能把无数个小时都堆在踢毽子上,自然在比谁不落地踢得多的时候,我更有优势。之所以这样,因为一个人除了踢毽子,除了那很便宜的毽子以外,我已经没有其它可以玩的体育器材了。篮球足球排球甚至皮球都没有。我们身边没人跳橡皮筋的,羽毛球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场地,乒乓球需要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但无论是拍子还是球,小的时候我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家长不给我买这些呢,因为他们觉得我只是随便玩一下,我这种三心两意的人更适合纯粹玩玩具吗?

现在长大了,自己赚钱了,可以买我想要的体育器材,但现在我却没有了小孩时候那种只求快乐不求功利的心。

2021-10
10

我的外公(六):判官

By xrspook @ 11:36:33 归类于: 烂日记

我是外公三个孙子孙女里最小的那个,也正是因为我是最小的,所以我的表哥表姐总觉得我的出现抢走了外公外婆对他们的疼爱。小的时候我总觉得我跟表哥水火不相容,他是最吃醋的那个。作为最小的那个,当时我并不觉得外公外婆非常偏袒我,可能是因为在我之前表哥表姐曾经有过更优厚的待遇吧,所以当那些减少以后,他们就会觉得心理不平衡。比如说好吃好玩的东西都得我先,又或者我要占他们一定的份额。

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会谈起因为外公抽了表哥一巴掌,表哥就离家出走。把家人吓得要死,结果是表哥背着个小书包走路去了我的一个亲戚家。在亲戚家那边打电话过来之前,全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之所以抽他一巴掌,原因好像与我有关,至于具体是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因为当时我还不太懂事。当我懂事以后,我跟表哥的矛盾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比如中午吃饭的时候,表哥要听收音机讲古,而我要看电视看老电视剧的重播。我们两个吵得不可开交,互相去拔对方的电源线。最后外公只能大发雷霆,电视和收音机谁都不能看不能听,大家只能全部静静地吃午饭。每到寒假暑假,外公外婆家这个托儿所就不得不开张营业,忙得不可开交。外婆通常都躲在厨房,外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我们吵架打架的判官。因为我是最小那个,被骂肯定有过,但在我记忆之中,外公没打过我,打我的人只有我妈。

我不知道我的表哥表姐对外公的记忆到底有多少?他们能记住外公多少细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能记住这么多,难道因为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身体一直不好,尤其是读幼儿园的时候,所以可能在家的时间比去上幼儿园的时间还要多?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和外公在一起?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暑假基本上都只能在外公外婆家,而我表姐的暑假,因为她妈妈是老师,所以她可以留在家里。表哥比我大5年,所以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快上初中了,初中生的暑假肯定宁愿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又或者跟同学朋友去玩,顶多吃饭的时候去一下外公外婆家。

我不知道表姐能记住多少,但我肯定表哥心目中的外公会跟我记忆之中的不一样,因为他接触到的外公更年轻。小时候的表哥非常顽皮,外公去接他放学的时候,他故意跟外公捉迷藏,不让他找到。外公从来没有接过我放学,我妈小学的时候也几乎没有接过我放学,因为我家就在小学对面,从客厅的窗户就能看到学校的门口,我妈是暗中观察我放学回家的。小时候的表哥经常让他们家长操碎了心,尤其是外公。所以我觉得在我出生之前,表哥大概是一个小霸王的状态,但是我的出现让他不能再那么霸道,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小霸王。我跟他就像天生的死对头。但如果说跟谁玩的更好一点的话,我觉得相比于和表姐一起玩,和表哥在一起的时候会玩得舒服些。小时候的表哥从来都看不起我这个很讨厌的个小不点。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外公真的太难了。他女儿们小的时候都未曾有过这些烦恼,但幸好我们不会一直都在他那里。上学的时候我们会各回各家。但我觉得外公外婆会有点喜欢这种甜蜜的烦恼。他们从来不会把爱挂在口边,甚至从未说过,但他们的行动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爱。

2019-07
15

偶遇素未谋面的故人

By xrspook @ 10:47:01 归类于: 烂日记

前两天去聚龙古村的时候,才刚刚到村口的广场,我就被一个阿姨叫停,让我帮她照相。我和我妈现在属于那种周末没事干就在广州到处逛的类型,但我们不是那种一边走一边拍照,而且还是自拍的人。偶尔,我也会拍照,但通常不是拍人。我和我妈都没有自拍的习惯,尤其是到了一个景点就去自拍。的确有些自拍狂人,他们有可能是拍自己的大特写,也有可能拍他自己在某个景点或正要吃某些食物。有些时候,我也会拍景物或者食物,但这种几率不高,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不会把自己拍进去。虽然我自己不进行自拍,但我可以理解那种人。那个阿姨也是闲着没事到处乱逛。在进村之前,我们遇到她,在逛村子的时候也遇到她,看完出来的时候直接就停下来聊天了。至于为什么会停下来,我已经不记得。

她就像我童年时代所住的那个地方一个活生生的回忆。要在别处遇到一个跟你从前住得很近的人不容易,而且居然她是我的校友。如果她是正常年龄入学的话,估计她比我大25年。貌似她虽然住在庄头,但不是南边路小学的学生,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居然是108的学生。在搭公交去聚龙古村的路上,我们路过美院,看到了他们的老宿舍,我妈说那些楼房已经有好些历史了。我跟她说,108还没有把旧教学楼拆掉之前,那个教学楼大概也是那个模样的。所以估计,那栋被拆掉的旧教学楼是五六十年代的东西。

我们遇到的那个阿姨是79届从108高中毕业的。所以虽然在我入学的时候,108中学的名声很臭,但实际上在那片区域里,那算老牌的了。那个阿姨说,她即将参加108中学毕业40周年的聚会,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是40年了。她是40年,我也18年了。如果我初中毕业就生下小孩,现在孩子都已经成年了。我们活在时间里,回望的时候,有时我会觉得不知道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我们这代人很少会骄傲地跟别人说,我们来自108中学,但是阿姨却会给我这种感觉。其实出自哪里,根本不重要。那个学校的好坏,不完全由教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决定。如果要为学校正名,为什么学生就做点什么呢?大多数人都会以学校为荣,但是有多少个学生会立志让学校以我为荣。

在我毕业没多久以后。108中学就再也不复存在了,变成了完全的职中。在阿姨读书的那个年代,108中学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在我读书的年代,108中学有初中部和职中部,而现在初中部彻底没有了,只剩下职中。我已经离开南边路接近20年。我极少回去。如果现在南边路的孩子要读初中和高中,难道要去到41总那么远吗?南边路小学不复存在了,改名为菩提路小学的分校。鬼知道为什么菩提路小学那么远却要把南边路小学并进去。

现实就像在跟我开玩笑,虽然学校都还在,但实际上已经更名甚至改变性质。所以,到往后我要找回它们的时候,后人,尤其是年轻的人不会知道那个我说的地方在哪里。我妈那个年代,广州的学校基本上都已经换过名字。有些也已经消失了,但因为其中的一些名气比较大,所以在他们的校历里面还是会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没有名气的或者名气很臭的学校,没有这种待遇。如果我们这种曾经身处其中的人都不去记录,可以这么说,是我们亲手杀死了我们的共同回忆。

2019-01
26

翻箱倒柜清垃圾

By xrspook @ 23:52:39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收拾家里的东西。这间屋子我们是1999年春节搬进来住的,到今年为止已经20年。在这20年里,记忆之中我们并没有像今年这样彻底翻箱倒柜清理过。平时过年之前也会搞卫生,但不会把每一个柜子每一个抽屉里的东西都翻出来辨认一次,不需要就丢掉。今天我们真的丢掉了非常多东西。之前,我的所有抽屉基本都是满的。抽屉以外也都堆放满了东西。但今天,在丢掉了很多东西之后,我的抽屉终于腾出了空间,可以放下一些非常有必要的东西,比如说我腾出了一个抽屉放相册。相册暂时还没塞满,因为还有很多没有放在里面,至于那到底有多少就不知道了。整理我自己的照片已经很费时间,还有我妈的我爸的。我自己的照片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的,更何况是他们的。有些相册一直都只是塞在抽屉里,眨眼就过了很多年。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大相册,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让爸妈拿出来给我翻看一下。有时边看他们会边给我讲故事。但后来,住进这个屋子以后,那本相册就彻底在我们视线里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时候,从前那个记忆之中很高大上的相册现在已经有点烂烂的了,至于为什么我不知道。那种烂不是因为被虫蛀了或者被塞烂了,而是被翻烂了。我小的时候把相册翻烂了吗?我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

一整个下午,我只清理了自己房间里的五个抽屉。我把里面的东西全部都翻出来。翻到只剩下一个空的抽屉,然后用吸尘器把抽屉底吸一遍。家里用的是带Dyson的无绳吸尘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东西的电量会那么让人着急。因为我没吸两下就没电了。手持式的吸尘器是好,而且Dyson的防尘也做得非常优秀,但问题是充电时间太长了,充完电以后可以使用的时间又太短。所以我觉得如果那个东西可以插电操作,那该多好。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到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的所有学生手册我都保存完好。同样完好的还有九年义务教育里每一年的三好学生证书。前几天,我还在纠结,到底自己大四那一年有没有拿到学校的优秀学生二等奖。今天翻抽屉的时候,我的确翻到了四本华南农业大学的证书。所以虽然大四那一年传说中的二等奖学金没有到手,但实际上那个头衔是有的。在学生时代,我不能算是一个学霸,但显然我不是一个学渣。回想当年拿到那些头衔的时候,我觉得是很平常的事,我没有为了那些东西非常努力做过些什么。我最大的两个头衔是广州市的三好学生以及广州市的优秀学生干部。那些都是在初中时获得的。那些头衔当时对我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如果初中的时候我就读的是一个重点学校,这些东西根本不可能落到我头上,但当这些东西真的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又觉得其实我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当时我的老师觉得我配得上而已。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是个很幸运的人,虽然当时我完全没感受出来。

运气得靠实力支撑。

© 2004 - 2023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