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
4

作家的路,难

By xrspook @ 11:55:58 归类于: 书痴

回归本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看完了《回归本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这是我第三次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第一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传》(陈众议,新世界出版社,2003-10),第二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朱景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8),《回归本源》是唯一一部翻译作品,作者并非中国人。

《回归本源》是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讲得最详细的,也是看得我最郁闷的,感觉就如看《生活在迷宫中——博尔赫斯传记》,里面有好多的引用,很多的各种作品,很多的我听都没听过的著名作家,无数那么多的“**报”,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斯除了是个作家以外还是个很出色的记者,他写了好多好多的社论和新闻稿。与博尔赫斯相比,我觉得马尔克斯的路更为坎坷,我觉得更可以理解。看过这本书,觉得自己真的很不会欣赏作家们的非一般的忍耐力,为了写作不顾一切,过得可以说完全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他认为写作就是他的全部,但我却觉得他似乎错过了这个世界的很多。他对写作的沉迷就如我对网络的沉迷,但我还知道我要在现实生活中活下去,而他,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了。这就是他对文学所做的付出,对我来说代价实在太大太大了。

出生在阿拉卡塔卡的加西亚,生活在祖父的大宅院里,有木头祖母的各种离奇的故事,有祖父那些奇怪的上校日子……可以说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的写作都是围绕他童年不可思议的记忆展开的。那些神怪,那些对死的各种看法,那些男女关系。看不明白博尔赫斯的作品,看加西亚的时候会让我幻想起来,需要有很好的想像力看那些东西才会好玩,有时我甚至搞不清那些是事实那些是作者的夸张,但无论怎样,他的作品让我可以从脑海中生成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很热很热的马孔多形象。记得第一次看到差不多那个地区的照片时觉得自己之前似乎真的看过,但原来只是想像过,十分真实,我仿佛真的到过《百年孤独》发生的马孔多。

加西亚的朋友也很伟大,他有很多很多好朋友,好朋友会不惜一切帮助加西亚,若没有好朋友两肋插刀的帮助,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加西亚。这也是特定时期特定的确发生的特殊事情,若加西亚生在冷冰冰的波哥大而不是阿拉卡塔卡我就肯定不会知道世界上有个叫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并不顾一切找他的作品看。

作家成长的路非一般的坎坷,不可思议的困难,但他还是克服了一切,实在厉害。现在的年轻人太理想主义了,想到的就是不劳而获,经常想入非非,有这样那样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看书太少了,他们似乎不知道生活必须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生活是很难的,活下去就是个很不容易的事。而人却十分的神,能跟生活战斗,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200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80岁了,他来过一次中国,但发现中国到处都有他的书买,但从来没有中国出版社买过他的版权,于是他万分生气,说绝对不会把版权卖给中国。于是中国现在市面上的作者写着“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的书都是盗版,挺烦的。真希望有个中国人能改变作家的决定,又或许我们必须要等到作家去世后才有机会在中国发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正版书。又或者,我得看其它外语版本,矛盾啊!

2007-03
4

出乎意外的六级

By xrspook @ 10:58:12 归类于: 烂日记

2006-12六级成绩

昨晚做了个恶梦,但当醒来的时候什么都不记得了。看到手表是9:04AM,恐怖的钟数啊,已经过了2007-03-04 09:00了,不想马上去面对,于是在床上赖死。

昨晚手机充电,起床后马上开机,从刷牙到吃早餐(汤圆)再到我开电脑手机都没有短信的消息,只好上网查了。有点心跳加速,当打开上述图片页面的时候我有点傻了,看到“写作:49”,楞了,又是这样,怎么老是这样,好像比四级还要低,到底搞什么鬼,我的作文怎么就这么不讨老师们喜欢,但却记不起四级我到底多少分了。第二眼注意到在准考证上,连对3次,没错,的确没错。接着目光转移到了“你的成绩总分:496”,啊?居然有496?就是说大大超过了425?有点呆,四级成绩是501,六级比四级低5分?傻了几秒钟。听力好像比四级好,阅读肯定比四级好,至于综合好像低了,作文肯定低了。

翻了翻自己的日志,找到了“高开低走 – 2006-09-01”(知道四级成绩的日志)。把成绩对比了起来,原来听力真的高了一点点,综合低得挺多的,当然啦,对那个六级的改错我完全找不着北。写作低了6分,若保持“55”,我的六级就比四级还要高了,但现在,一切已成定局。在抽空备战六级几个月里(9月开始,到11月,因为12月被实验和作业弄得完全不可开交),主攻的是阅读,好了一点点,听力也做过集训,单选题也努力过,但2000道没有做完,很多都是做了没看答案。最恐怖的是当时的气氛,当时宿舍6人都参加考试,但努力的就只我一个,不单这样,到最后没有复习的她们不时就来一句“今年的六级嘛,反正给钱了,就去考考……”、“我可不希望过,没有复习过,低空擦过,我宁愿不过……”。做听力的时候不时来几句兴奋的对话,我会疯掉的,但我还是没说。直到考试的最后一天,紧张的就只有我一个,考完出来她们光荣地说“简直不会,乱填”。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很可笑,但我真的受她们那些不是故意针对我的话所压抑住了。

现在,我什么都不想,没什么好想的,别人怎样,我真的不想知道,知道有怎样。当听到别人给自己好的话,自己会压抑,当知道别人比自己差时,自己又会因高过别人而片刻兴奋,但这个兴奋是建立在他人压抑的基础上的,不正义的兴奋,知道自己是那种人,所以我宁愿不知道,不知道是个好事,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虽然有点自欺欺人。

尘埃落定,我可以全身心地爱自己的西文了,今天有个令我莫名其妙的解脱,算不算是2007元宵节给我的礼物呢?

2007-03
3

光驱新技+哈欠、高跟鞋怪论

By xrspook @ 20:39:34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偶然知道明天就是2006-12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放榜。心情挺矛盾,有80%认为自己的六级不会达到标准线,尽管如此但心里还是抱着那么一点碰碰运气的期待。一直引以为傲的听力在那次考试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收音效果十分不好再加上自己心不在焉,简直就是一个字——烂。新体型听力比例加大绝对对我有好处。等待的心情不好受,真是十分忐忑,很渴望又很害怕凌晨就收到成绩短信,就入上一次的四级那样,但特例应该不会老发生在我身上吧。无论怎样,英语这东西还是要继续进修的,不过这个学期重点我就要转到西文身上了,不是要放弃英语,但我觉得我的生活更离不开西语。说到西语,自己大概又有1个月没理她了,因为作业,因为过年,又因为作业。慢慢觉得自己学西语原来最大的原因又不是自己,而是朋友,为了朋友,我会有无限的动力。

十分喜欢看National Geographic或Discovery的科技节目。前几天看了Discovery的《科技最前线》,里面说到了用普通的光盘和光驱检测东西。操作起来十分的简单,但到底最终的原理是什么就没有说。把要检测的东西的粉末溶解然后滴一滴在光盘已刻录的地方,然后把光盘放到光盘盒(以免粉末污染烘箱)里,到75℃的烘箱加热15分钟,然后把光盘加上光盘套(就是一个单面的透明膜,以免光盘污染光驱),把光盘放到一般的光驱中读取,接着通过特殊的软件就可分析出要检测的物质的特殊光学曲线,通过曲线的对比分析就可断定进行检测的到底是什么。这种方法分析的准确度达到300纳米,相比于一般的光学显微镜(通常只是放大10X、40X或100X)已经强了很多,所以说准确率也挺不错的了,起码比眯着眼看显微镜强。这种检测需要用到的器材很简单,操作起来也很方便,但前提是必须有个很强大的物质光学曲线库。看到那里我马上想到了老师的放线菌,若把我们分离出来的放线菌都弄个库,不知道会怎样呢?当然,库这东西若人人都用同一个标准来做当然不错,库就会发挥库的最大用途,但若每人都用自己的标准建库那么库只能说是自家的一种特殊的方言,无法广泛交流。

前天看National Geographic的Mad Lab(《疯狂实验室》)更是搞笑,一些很科学的东西原来也可以很实际很荒谬很模棱两可。刚开始看的时候说到了yawn(哈欠),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和科学家都认为哈欠是因为大脑缺氧而导致的,因为哈欠的动作好像会增加氧的吸入量,但某个博士并不这样认为,他经过实验,统计出的结果十分可爱——哈欠表示对别人的认同。哈欠是可以传染的,且这个动作是非天然的,而是后天的结果。当看到别人大哈欠的时候, 你通常也会情不自禁地大,当我看那个节目的时候我就在不断地打。3岁以下的小孩看到别人或电视打哈欠他/她会无动于衷,6岁的小孩当看到关于“yawn”的时候不会有太多反应(意味着他们若看到人打哈欠就有反应了),而对于群居的我们无论是亲眼看到、听到或看到相关的文字都可能会情不自禁哈欠起来。就在我写这段话的时候我已经不自觉地打了3个哈欠了:)哈欠具有传染性,毋庸置疑!!!但到底是什么导致哈欠,目前还没有十分科学的解释。还有一个关于高跟鞋的故事,一个物理学博士发表了个论文,是关于*#¥%(忘记了,名字太长)的,于是校方就问他能否用个显浅的例子来解释一下,他不假思索地想到了——高跟鞋。他的科学论文是的方程式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表示,而方程式正可以计算出人们穿高跟鞋的最大极限。而方程式里的一个变量又可以用一个更长的方程式表示,而那个方程式里的变量包括了穿高跟鞋的经验、高跟鞋的款式、高跟鞋的流行程度、高跟鞋的价格、穿了高跟鞋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是否有喝酒。每个人穿高跟鞋的最大限度当然在于你的脚到底能踮多高,但这是极限高度,一般是不可能做到的,穿高跟鞋的是人,人有心情有情绪有状态。就如故事里的那位女性,她高跟鞋的最大极限是15厘米,但当她喝了1单位的酒后极限就变成了1.5厘米,高于1.5厘米,穿高跟鞋就会有“危险”,比如说扭脚。但也必须知道,女人是种不可思议的动物,她们往往能够克服某些东西,超越自己的极限。

其实科学也可以很生活很有趣,对于普通人和小孩子,多宣传这些可爱的另类科学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

2007-03
2

又扎偏了

By xrspook @ 17:41:56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起床就回校体检,哪知道是那个把体检表都发到了每个宿舍,于是不得不回去一趟。时间紧迫,把床用水擦了还来不及等全干就得走人,走人就走人,发霉就发霉,我不管了。

今天的体检也是个不怎么顺利的项目。为了抽血,故意今天出门的时候喝了2杯水,稀释血浓度,但那个护士“技术太高超”,针扎进血管了,抽,没血,我当然是楞了,我还是第一次扎进去没血!于是她把手指按在了针头的地方(大概离插入的地方8mm)然后把针稍微往外抽然后再次插入,还是不行,于是再来一遍-_-|||这次终于行了,哎~~~ 状况是即使放松了,血还在往针管里流……也不知道是我心理作用还是什么的,觉得她那“微抽插”的动作会让人一直有刺痛感。我怎么这么不走运啊,一列起码10个护士都在抽血,怎么我就遇上一个插不准我血管的?同学说她们抽的那个护士动作飞快,针刚插上去,她们还来不及把头扭开就抽完了,羡慕啊!抽血的后遗症就是之后她针头抽插的地方肿了一块。也太不走运了吧,记得去年(2006-04)的献血也是这样,那个护士一边抽一边移动针头一边按摩,结果就是余下的几天那附近一片淤血。难道我的血管就那么难对付?但为什么抽了20多年的血就这么2次不走运???挺烦的,会让人有阴影的嘛。

今天又知道原来到开学前还能去领学院的利市,哈!去到查名单才知道没有自己的名字,怎么可能,我明明是报了寒假留校的嘛!在后面自己加上,也通过了,拿到了学院新年红包,哈哈哈~~~

同学似乎还没开始做那两个大project,而爸妈都在不停地警告我在把作业交给老师之前绝对不可以泄露。这个我当然知道,这不是讲义气的时候,我不会拿这些东西换所谓增进友谊,在这个骨节点上没有任何让步讲价的余地,无论是当我小气或高斗,这个立场不会改变。

2007-03
1

成了自己的英雄

By xrspook @ 19:29:02 归类于: 烂日记

不可思议,作业终于做完了,当我完成可行性报告的最后排版的时候真的觉得很不可思议,我居然完成了所有作业!甚至没有高兴的反应,没有做胜利的手势,没有大叫,突然自己对自己说:“做完了。”

因为有灭绝师太的变态图训练,英叔的流程图对我来说似乎简单了好多,只要差不多就行了,比例恰当就好,经过灭绝师太我似乎已经掌握了不少AutoCAD精确定位,虽然方法很笨,但实在。不是靠肉眼来画图,这才叫CAD,否则电脑制图只是个幌子。做着英叔的作业,有时也会飘飘然地觉得自己就是个要可,开工厂的企业家,设计一个工厂就入布置自己的家一般。而可行性报告就如一个帐单或一个广告,向别人推销自己。在做可行性报告之前烦恼了好久我该开个什么食品加工厂。当我把资料找得差不多,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找下去的时候自己又问自己是不是选对了,是不是选偏了,没有英叔很注重的地方特色。随着可行性报告的深入发觉自己越来越爱上了自己的“主题食品厂”。没有人天生就是企业家,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对某个食品的整个流程都很熟悉,没有人从未学习经济而懂得如何计算那些盈亏投资问题,没有人一直都很精通市场的某些价格……因为没有人,所以我们都必须边做边学,从无到有,从不懂到知道一点点再到看到相关信息就条件反射地兴奋。

不真正经历过就不会成长。

一年多前,我从来没写过一篇综述,但经一年后,我精通了在中英文期刊网找自己需要的资料,随手就能拼出一个综述。一个月前,对AutoCAD我是十分害怕,但现在我是对那东西小有熟悉。这两个东西都是有了电脑才出现。你不懂,那一定是绊脚石,而且是很大很大的困难,但当你掌握后,你的技术又人一等了。要把绊脚石变成了最锋利的武器!最根本的是要去面对,不要心存侥幸希望自己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能足够完成完成老师的综述,又或者希望老师降低要求,不用交电脑制图,交手画就行了。给自己后路就等于逃避,逃避只能让那个绊脚石越变越大,挡住自己的路。路既然是要走的为什么要退缩呢?堂堂正正走就好了。

每经历一次大型作业觉得自己就成长了不少。自己一次又一次成为拯救自己的英雄,挺神的,哈!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