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
31

观后感生成记

By xrspook @ 11:18:1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搞定了一篇2000多字的《印度暴徒》观后感,那篇东西的前半部分,我是用笔记本电脑在226公交车上完成的。理论上我不需要耗费那么多时间在三刷的路上,但实际上,因为一条新港路上居然在同一个时间点附近有三家店在敲锣舞狮地新店开张,所以有了几乎绵延几公里的行车缓慢。一方面,我内心很焦急,如果公交车真的没办法按时到达,我就非常有可能得下车转地铁了,另一方面,因为我在敲键盘,在这种情况下,思路被打断很麻烦。过了那一段,很热闹的路以后,路况总算恢复正常,我也在预计的时间内下车,我的文章也在车上完成了大部分。

笔记本电脑的入手,让我可以随时随地地做这种事,但实际上,当我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思路。如果那只是一篇普通的blog,我不需要思路就可以开始了,开始以后我可以轻松地幸运流水下去,但显然这篇东西对我来说不是普通的blog,虽然我可以随心所欲,但是,我希望这些文章我能写的更内涵、有架构。没有人逼迫我必须干这种事,但我觉得,既然我花了六个小时去看电影,既然我花了接近80块钱买电影票,我理所当然应该写出一些比较对等的东西。毕竟我真的在这件事上花了时间和精力,也正是因为我已经做了那么多,所以理论上我应该比那些只是随便看了一遍的人想到更多。

如果只把一部电影看一遍,大概也就只能因为里面的某些情节非常感动,有可能是因为那里拍摄得特别好,也可能因为那些情节勾起了你某些回忆。但要真的理解整部电影的脉络和缘由,以及观察到某些细节,看一遍绝对不够,起码得两遍三遍过后,才算是真的有点底。三遍,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控制,再多的话,非常有可能你会在某些时候产生厌倦心理,虽然没有打瞌睡,但是脑子已经处在一个游离的状态。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某些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所以你的注意力就会放在一些你之前错过了的地方上。但三遍这个概念只存在于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你在翻译一部电影,三遍绝对不够。因为如果完全没看过那部电影,看第一遍的时候只是一个认知,第二遍的时候或许你可以开始翻译,第三遍的时候你首次校对,往后还得有456遍,甚至十遍,然后你才算是真的能把握住了电影本身以及你自己的翻译。

昨天的观后感我并没有谈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一句直接的评价都没有。我只是就这电影的情节以及角色设定发表我自己的感受。我不确定那篇东西到底是谁给谁看的,因为显然那篇东西不是用来吸引票房的。但是,那又是一些非常实在的感受。之所以这样,因为我不是电影公司,收买过来码字写文章造票房的,我只对我自己负责。大概这篇东西被那些创作这部电影的人看过以后,他们会有个安慰,因为有个观众总算感受到了他们要表达的东西,甚至有些他们之前没考虑过的东西也能被感受出来。

有时我会想,小孩子看电影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呢?是什么让他们产生共鸣呢?毕竟他们经历的事情并不多,他们是怎么在电影里获得雷同感的呢?又或者,他们没想过要获得雷同感,只是觉得那个很好玩,或许未来他们会尝试一下做类似的事情。电影里面的东西可能给了他们勇气去放飞自己的梦想。

以前我觉得写观后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但现在,比如写这篇《印度暴徒》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是责任,就像是完成单位年底需要报出的统计分析一样。那个责任必不可少,但跟统计分析一样,没人拿枪逼迫我必须写成怎样,必须写多少字,必须什么时候交稿。做出后面的事完全是凭我的良心。

《印度暴徒》在中国上映之前,米叔一周之内跑了好几个城市做路演宣传,他选的地方都是大学,但我觉得与其只和一帮年轻人交流,不如非常实际地先让他们看电影,然后大家互动。现在这种没有电影纯粹的互动,完全是根据以前看过的电影谈感受,感觉怪怪的。毕竟要做这种事,不需要放在《印度暴徒》上映宣传的时候,而可以随便选一个米叔有空的时间,但或许这样二者合一就可以少支出一大笔费用。

我不想用一个分数评定印度暴徒,但这绝对不能说是一部糟糕的电影。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反正看过三遍以后的我有所得。

2018-12
23

闭门作图码字

By xrspook @ 22:21:53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窝在家里的电脑前,写年终的统计分析。星期五下班之前,我顶多只写了一百字,到写这篇blog之前,我已经完成了5000多字,算上图片文字,以及1.5的行距,再按照什么方正小标宋简体方正仿宋简体的要求,整篇东西下来还差几行字就到20页了。我的目标就是达到20页。要实现目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再插入一个图,那个图我已经想好。只差稍后去实施。这篇统计分析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标题我没有用很平淡的那种,而是想了些统领的句子。整篇东西的标题我也不是像平时那样只是写着统计分析,而是真的给予了一个核心词。大概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自己去写,会让今年我们计划招回来的那些应届毕业生去完成了。这要看到底是她有感觉还是我有感觉,我们可以一起做。如果她的图表做得比我好,那么我可以只管去敲文字,但是如果她觉得文字方面比较顺手,而她又不太善于制作各种能确切表达她意思的图表,那么技术类的东西就交给我。这些年来的统计分析都只是署我一个人的名,完全是因为干这个事的就只有我一个,甚至当我主动去找别人要意见的时候,他们要不直接零反馈,要不都只是给我一个大概的方向,还没有给我提些实质性的改进措施。我并不怕他们责怪我,我只是烦恼他们不给我任何反馈,我不知道该如何改进,一味的表扬不能让我进步,因为我实在没办法发现自己的缺点在哪里。

算上今天这篇,这已经是我年底写的第三篇统计分析,合计字数超过了1万字。通常来说,我敲键盘的速度可以达到2000字每小时,但每当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觉得每个字都挤得很痛苦,所以敲键盘的速度会下降到每小时不到一千字。外加要不断地做图然后才有描述,时间就拖得更长。没有图我根本没办法说预测到底那是什么情况,没到一定程度,数据出不来,图当然也就画不了。

上个周末我没有出去,是因为我计划了要去跑步,因为再不去打卡,这个月我就没办法完成10OK的任务,而这个周末,我妈是想去哪里逛一下的,但是我却完全投入到写东西中。其实没人逼我必须得这么干,他们不会强迫我年底得写这么一篇,更加没人强迫我这篇东西的字数或者页数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但显然,我这个人的责任意识非常强,即便别人不逼我,我也会强迫我自己。晚上吃饭之前,我觉得肚子痛,一边吃的时候一边痛。我跟我妈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妈说今天她喝了那些柠檬茶以后觉得很快就肚子饿了,而且是饿了以后吃了点东西,过了一阵又会继续饿。于是我也说不准我是不是饿到肚子痛。完全专注的时候没什么强烈的感觉,虽然也会觉得不舒服。当然我离开电脑,放松下来,看电视的时候,那种肚子痛的感觉就会潮水般袭来。吃完饭以后感觉慢慢好了些,半小时过后,我总算没再感到肚子痛。所以在吃饭之前,可能我真的是饿疯了。

我想看电影,我想出去跑步,我也想趁着好天气到广州的哪里逛一逛,但我也明白,在我完成了所有年终任务之前,我是不会有心情做那些事的。

2016-12
18

跟不上节奏

By xrspook @ 17:01:45 归类于: 烂日记

跟不上节奏是什么感觉?从几周一次宣传,到一周几次,再到现在一天一次甚至一天N次,我以为我已经适应了节奏,但原来是“妈打妈打爹呢”。最后这一两周简直进入了癫狂的状态。我只是个路人甲不知道什么时候将发生些什么,但即便我有官方日程我也不可能吃得消,因为可能我看到那张长长的清单我就吓晕过去了…… 昨晚我又拿这周我们新做的米叔相关电影宣传视频给我妈看,我哀求了好久她才看,而且显示出已经看过的不耐烦(因为在我给她看之前已经发过朋友圈,她估计都看过了)。我妈是我的粉丝,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那些不是粉丝的会有什么感觉。我妈跟我说近期你一直很忙很忙就是在忙这个要下载要翻译之类(她不知道我的主要功能是打轴而不是翻译本身XD)。我说,对啊,没办法,这种事不会一年到头都这样,只要电影上映了一切都好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光靠那些“专业”的,吊儿郎当到我觉得发指!我妈说那是因为他们做多了,什么都觉得差不多、无所谓、应付应付就好。换作是我自己,也会那样,那叫做职业疲劳。但我的职业疲劳不会一直发生,只会在我个人心情不好、工作外的事又很多的时候才会爆发。

工作意味着关系,那可能是找到那份工作的关系,也可能是为了要爬上去获得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职位而制造的关系。那些东西与工作本身毫不相关,但绝大多数候某些人把做那些事当作是他们工作的全部。人在做,天在看,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技术人员我们应该投入精力的是做实事而不是猜测领导今天喜欢喝什么茶吃什么菜。我的工作之所以让我义无反顾地走神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在要求我做一些根本就违反真理和事实的事,比如说做假,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啊!我想在我的工作上有所作为,但那个作为不是升职加薪而是真的为了科学和人类本身作贡献,默默无闻皮毛类的也好,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也好。我做梦都不会想到如果工作的核心变成如何造假那会多悲催。我打心里非常厌恶做这种事,但我又不得不做,所以我能控制的只能是用最消极的方式去做。我的工作不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越是全力以赴对社会的伤害越大、越违背我的初心底线。

我可以在兴趣爱好上超水准地投入,因为那是我选择的路,因为是对的我才去选择!哪怕对别人来说那只是相当微不足道的事,哪怕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帮助那么一小撮人,但起码,我是在帮人而不是害人。有人为米叔写了本传记,名叫“I’LL DO IT MY WAY”,我好长一段时间也的确是这么干的。我百般动力地去做一件事不是因为别人哀求我而是因为我自己觉得我值得那么做!有些东西需要判别,但有些东西是责任感的条件反射。没有人逼迫我必须把Dangal所有歌曲的时间轴都打了,也没有人逼迫我无论是歌曲和对白都必须第一时间下载发布。我又不是发行方,我怎么知道第一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不知道谁告诉过我新闻如果不够及时那就不叫新闻了。所以即便要让我迟一点跑步或者大半夜都不睡觉我都会努力地做到尽可能迅速。

人的一生很漫长,但为了某事全身心投入的机会却不多。好好珍惜吧!

2015-11
21

自控

By xrspook @ 12:59:11 归类于: 烂日记

为什么跑步就是为了马拉松呢?让别人有这种错觉也不能说我没有责任。我的身材,我跑18K的着装,我的跑姿,我跑的路线都会让人想歪。全身上下我就只差一个比赛的号码布了。今天,当我折返跑到琶洲的某个公交车站时,一个正在车展做拉伸的人问我:“是跑广马吗?”我刷的就路过他了,清脆地回答:“不是。”然后他再继续来了句:“加油!”他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没有开小差,我远远就看到了他在拉伸,所以跑到他身边的时候我特意绕开了。跑过了以后我觉得如果是广马怎么会跑在单车径上呢!如果是广马肯定是跑阅江路的机动车道,今天不但没封路,路上还有很多车,因为今天琶洲车展。接着我意识到可能他的意思是我要准备参加广马,我的回答也没错,因为我RP不好,没有被抽中。对于马拉松这种事,路跑多了我看得很开。那件事不只是拼实力也要拼运气RP,但我的RP一向都很一般,我能强求些什么。坚持跑步都可以把我跑伤我实在不需要在比赛里拿证据让别人我觉得我是跑者。信也好,不信也好,我的痛我知道,至于证书奖牌纪念品什么的都没有运动产生的痛那么让人刻骨铭心且意义重大。多年以后,我当然不会主动跟别人说跑步让我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困难磨难之类不是用来吓唬人的,更加不是用来炫耀的,那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学费。痊愈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强!但真的可以痊愈吗?跑步跑多了出现了一些累积出来的毛病,渐渐地我学会与之共处,对我来说,从来都有问题,问题只是麻烦点和没那么麻烦。我有努力过用各种方式强化自己,但有时我会怀疑我真的有痊愈那天吗?我到底为了什么而跑步呢?从前是为了减肥,然后是虚荣心,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日常任务,一个习惯。为了健康而受伤当然是神经病,但若是因为习惯而付出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兴趣付出是很正常的。

我不是跑偏太远太严重才停止返回的人,因为我一直都持续关注自己的状态。虽然觉得不舒服,但那都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虽然和正常的时候相比会没那么感觉良好,但跟别人横向比较的话,我的只是小case而已。我是一点点不正常就开始纠结,然后着手研究的人,但我不会因此而停步,更加不会因此而后悔并终止,因为我确信自己没做错,只是做的方法有点问题需要改进。在这个问题上,我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别人如何,是否也像我这般我就真说不准了。那些明明没什么问题就嚷嚷得要生要死,而且还一直吹自己是很能扛的人我最反感。承认自己的软弱和畏惧这没什么,但只是嘴硬实际上表现出来的却是各种怕死会让我打心里觉得想吐。我怕死,但我不嘴硬,我更加不会主动在别人面前各种诉说,你若硬要偷窥我在blog和围脖上的各种自我解剖吐槽纠结除外。

我相信自己,我也应该相信AK。他是个非常成熟老道的人,责任心超强,而且脑子非常好使,擅长于各种规划和实施,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他不是那种稀里糊涂拿自己去随意冒险的人。有挑战和刺激人生才好玩,但那是可控前提下的,如果明知自己不OK,他不会去冒险。他的责任心决定了他不会让关心他的人担惊受怕。当然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的底线会大大超过别人觉得的极限,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作风,才让我们每次都可以很安心、很期待。超越自我估计是他的人生信条之一。

今天想去剪头发,前面的刘海都遮住其中一个眼睛了,但不知道那个师傅有没有上班……

2015-07
13

深度(续)

By xrspook @ 13:50:22 归类于: 烂日记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昨天谈到AK的电影角色没固定模式/套路,那小子(还是应该说大叔?)喜欢海纳百川,偏偏人家又有演什么像什么的能耐,普通人你只能摊手。但是否AK这个影人就真的没有什么固定搭配呢?有!当然有!大大的有!

纵观AK的成长历程(xrspook同志,你真的有底气谈AK的生涯么?你的功课做足了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尤其是AK当主角的电影里几乎都不会缺一种东西——眼泪。你有没有见他在某部电影里没哭过?(我们是不是可以来个“AK内牛满面的电影截图集”?)可能是伤心可能是高兴可能是激动可能是仇恨可能是其它一些我暂时想不起来的原因。即便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真相访谈》里他也几乎是每期都要哭,可能是比较轻微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能是比较严重的,要抓起袖子揩掉。眼泪说明了什么?我们暂且不谈电影里我们看到的那些是不是眼药水,因为那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了,谁知道那个哭的镜头人家重复拍了多少回,有眼泪可能也会哭到没眼泪了是吧。一个男演员,你能数出多少个几乎每部作品都有眼泪的?那些神马动作片巨星流汗流血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但流泪呢?AK这般演法难道你觉得那纯粹是因为他个人泪点低?如果剧本编排与泪点没啥关系,怎么会流泪呢?比如说WWE的某场摔角表演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道具满大街,红了一大片(PG的现在通常不这样),你会觉得要哭吗?顶多是掩面叹气看着他们肉痛自己心痛罢了。要流泪得满足2个条件:一、某样东西触碰到你脆弱的某根神经了;二、你入戏了,感同身受,不能自已。神经过于粗大或者反应不灵敏的不会哭,可以很敏感但嘻嘻哈哈半开小差的也不会。wait,我好像从AK的眼泪扯到了观众的眼泪,罪过…… 回到AK本身哈。人都一样,我们因为这些原因流泪,AK也一样,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AK在选角色挑剧本的时候非常注重那个故事能不能打动他,我不知道他看剧本的思维方式是从角色层面看还是从观众层面看,还是人家脑子好使多核操作直接全面观了。演那个角色的人尚且不能感受到角色的苦与乐,试问观众又怎么会从TA的表演里get到什么。这样的出发点选角,从一开始就是从很感性的角度出发,试问只管商业价值只管票房好不好只管电影能不能拿奖的会以这个为首要出发点吗?NO!因为基于人的情感,AK的角色能感染人这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到底能感染得有多深就得靠剧本编写和演员和团队的表现力了。

眼泪是贯穿AK整个演员生涯的,近年,尤其是2000年过后,他的作品更强调责任感!Aamir Khan Production的处女作是《印度往事》,那是一部相当有爱国情怀的电影,当然了,我们普通人的第一感觉是爱国,但实际上AK自己的感觉那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伟大胜利,underdog的吐气扬眉让人酣畅淋漓。传统的印度电影少不了歌舞,经常都是嘻嘻哈哈的,大团圆结局尤其多,谈情说爱可以说必不可少,有时也会加入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但为数不多。从AK的角色选择趋势不难发现,他越发倾向于一些有深一层意思的电影参与其中。那或许是关于爱国的,或许是关于某个社会问题的,又或许是关于做好人道德范畴的。感觉到了这些,你或许觉得我想太多了,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有强烈的责任感,他的心里有人民,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宣扬些什么,把正能量传递给大家,那么,他的作品里必然会反映出这些,虽然不是一定蕴含着什么大道理(印度电影挺直白的说,该哭就哭该笑就笑,无需让你看完后沉思半天都没get到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但估计得有点什么那个才会让他觉得这个角色很好,我非演不可。不管那是不是个新导演,不管那是不是个新的制作团队,不管那个话题是否真的可能过于尖锐产生副作用。时至今日,AK已经具备了台前幕后制作电影的全部技术和经验,已经是大师级别了,所以,无论他的制作团队如何,只要他坚定下来,他就能带领大家干出些什么。他能让他们安心同时也给他们信心,他对他的作品高度负责。前几天,我看到了一句话,意思大概是爱讲的不是感觉,而是责任。我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你喜欢一个人重点不是此刻你觉得TA有多么的与众不同你如何倾慕,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为其付出所有,从此以后TA就是你的女/男神,爱TA就是要给TA安定稳妥。年轻人总是把爱字挂在嘴边,却未曾意识到爱背后千斤重的责任,当发现的时候才后悔,马勒戈壁,我好像选得不对哦。因为AK爱电影,所以他会主动担起电影的责任,那不只是演员的责任,那可能也包括playback歌手的责任,导演的责任,制片的责任等等。既然他就是个这样的人,他演的角色自然顺带会流露出多少这样的作风。他的有些作品相当尖锐,比如说《芭萨提的颜色》和《P.K.》,那是一个外国人看完以后都觉得一身冷汗的,这般批判真的没问题?某些人真的不会刁难报复?比这些更尖锐的当数《真相访谈》,因为那直接就是事实了,不经过任何艺术夸张扭曲。一般影人不敢这么整,他是抱着他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去的。他不那么干其他人更加不敢那么干,而且其他人即便这么干,效果可能远没他那么好。太神奇了,这人实在太神奇了!

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如果能像AK这般自持和坚持,我觉得必将有所成,虽然,肯定不是人人都能达到他的高度,但起码你能在晚年的时候觉得此生无憾。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